第51章 天體預測
預測好六星連珠的日期,是不是就沒事了?
當然不,身為一個天文愛好者以及專業人士,怎麼可能只滿足於這麼粗淺的預測內容。
但是要在精度上繼續提升的話,就有另外一個東西必須被精確定義,那就是時間。
之所以這項工作一直沒做的最大理由,是原本的觀測數據不足。雖然在成為正式魔法師之後,準備開始星空的探索之前,就有想過要把這些用得上的工具,加以精確定義。那怕沒有到達地球二十一世紀的高度,也比迷地世界的土著那種粗曠的方式好上太多。
但這項應該很重要的工作,卻一直沒能展開,最主要以前要為了生活奔波。為了存下一筆入駐魔法塔的申請費用,林可是帶著兩個連冥想都還不會的魔法學徒,展開出生入死的蠻荒生活。也許蠻荒的說法是誇張了點,但兩個女孩的魔法啟蒙,真的都是在荒郊野外完成的。
能夠安穩待在五聯城內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等待下一個好的工作機會,或是偶爾撿漏到一些城內就能完成的工作,但這類的工作是少之又少。在那種東奔西跑的狀況下,自然沒有辦法好好地做天文觀測並記錄數據。
直到定居在大賢者之塔,這樣的情況才確實地被改善。可以說這座魔法塔,除了將其計算機化來作為最重要的計算工具外,就是讓林有一處安心觀測天體的固定場所。
至於原本所考慮的收入來源,則是打算靠著協會的每月補助來混吃等死。所以林對於兩個學徒的進展還是蠻關心的,畢竟她們的成績可是關係到自己補助款的多寡。不過瀏覽器加上論壇帶來的意外之喜,倒是讓手頭寬裕許多。
如今進駐大賢者之塔,已有一年又六個月的時間。觀測數據算是有了一定的累積,之後的計算才得以展開。
考慮到未來有可能會擴充人手,加入計算與觀察的大業,林並不打算重新創造一個曆法。而是就迷地世界原有的曆法與計時方式,將其擴展定義,直到精確度堪用為止。
說是這麼說,但迷地世界本身就存在很多體系不同的曆法。而對於時間的定義,也幾乎沒有。哪怕是嚴謹如魔法師,好像也沒人在意這方面的事情。
要說一個比較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曆法,也是絕大多數魔法師所使用者,乃是八種權能之首的代表性神祇,知識之神恩基的教派所建立的亞蘭歷。
以日晷陰影最短點為記錄。最短點走過一個周期的日子為三百六十五天,即是亞蘭歷所定義的一年。當中有十三個月,分別對應十二位古神的名字,有一個月分沒有名字,也有人稱其為隱之月。
每一個月剛好是南納月一個周期變化的二十八天,其中又分為四個禮拜,每個禮拜有七天。而有一個日子,是不屬於任何一個月分的獨日。而這個獨日,還有之前提到的隱月,是落在哪一天或哪個月份之間,則是由占星師們決定,沒有一眼即可辨認的規則可循。
但在林的觀測之下,每一年的日數應該是365.2422日。亦即每四年會多一日,但每一百二十八年又會少一日……
要不是天上有兩顆衛星,林看著計算得到的數字,都要懷疑某些可能性。至於隱月和獨日應該放在哪個時間內,林懷疑也是有規律的,只是循環的母體大到被這個沒有數學的世界給忽略而已。這個部份就要去收集過去的曆法,加以比對、歸納才有可能證實。
至於一日之內的時間,則是在將八種權能單位數據化之後,一次好奇的研究中確定下來。一個單位權能的變化一個單位的時間定為一單位秒,而這個變化不管是加一還是減一,而一個太陽日則會經過86400000個單位秒。
而這個時間,不管是用哪一種權能作為觀測單位,又或者是多單位的權能增加或減少相同數量單位,也都是經過一個單位秒。
然後某個穿越眾又打顫了。就像自己看過的那部老科幻電影,六零年代的人猿星球第一集結尾,回到地表,以為自己來到外星球的航天員看到倒塌的自由女神像時,那副痛不欲生的嘶吼。就是自己現在的感覺。
戰戰兢兢地將一單位秒重新定義為一毫秒,一千毫秒等於一秒,六十秒為一分鐘,六十分鐘為一小時,一個太陽日就有二十四個小時。這才會有之前所計算,一年的日數為365.2422日的結果。而這個結果究竟是某種詭異的巧合,還是有其他理由?無解……
拋開沒有答案的雜念,林建立起除了域名伺服器和網頁伺服器外的第三個伺服器,標準時間伺服器。但暫時還沒有對外公布,只有師徒三個人在使用。
有了精準的時間之後,林就使用亮光術魔法形成光球,以此來模擬起恆星系內,六顆行星與日星的相對位置變化。並且計算六顆行星進入最小角度的扇形區域內,其準確時間為何。
假如想要實際觀察的話,迷地星位於恆星系內的第四行星,與日星之間的熾地、智地、座地三顆星球,如要觀察就必須透過特殊的手段。即使是在迷地,人眼也是無法直視太陽的,也沒有相關的魔法可以避免。
而另外一側的力地與能地星連線,則是有可能被月蝕的現象擋住。不過這一切,都要看大賢者之塔所在的區域,能夠觀測得到甚麼樣的現象,又或者什麼都觀測不到。畢竟迷地星是會自轉的,而大賢者之塔也只是在迷地星上的一個小點,無法用肉眼觀察到完整的周天星空。
不過當計算的結果出來,林又一次被驚呆了,大賢者之塔正好處於可以觀測到月全食的區域。也就是說當六加二星連珠的時候,大賢者之塔也處在這條直線上的陰影面,不偏不倚。
連續數回的計算,都得到同樣的結果,讓林想起地球上的一句話:太多巧合碰在一起,就不是巧合。
這一連串的巧合,使某人心中升起一絲不安。很難用單純的迎接天文盛事心情,去看待這一回將發生的事情。因為這是個有神靈,有魔法的神秘側世界。
也許幾星連珠的,在地球只能作為古代帝王政治宣傳的一種手段,實際上什麼屁事都沒發生。但在迷地世界,林卻不敢有那樣的想法。不單是自己學會了使用魔法,甚至是真正的神跡也看過好幾回,像是白骨生肉、死者復活的,這些絕不是他所知的地球科學可以解釋的事情。
在接下來的時間,林也沒有乾等著結果的到來。而是不斷加入各種因素,來完善自己所模擬的恆星系圖。包含各個行星的大小、質量,公轉軌道和迷地星的夾角、距離,能夠觀察到的衛星、小行星帶。藉由加入新的元素,考慮到行星之間互相吸引的萬有引力,一次次地模擬計算六星連珠預測值,然後得到一樣的結果。
老實說,做到這樣的程度,林已經開始心裡發毛了。
呆坐在核心室,控制台旁的旋轉椅上,一邊打著轉,一邊看著用亮光術魔法形成的行星分布圖。將運行軌道、速度,以及行星特徵值等參數輸入程序中後,依照林來到大賢者之塔後開始觀測的日期與數據,讓計算機化的魔法塔用倍數呈現出動態演變。而在控制台前的其中一個水鏡術屏幕,則是星圖變化所代表的時間。
從最初代表迷地星的一顆光球,隨著觀察數據不斷增加,各個行星與日星的位置也逐一加入星圖中。而增加的參數,也反應在代表行星與恆星的光球上;像是加入星體半徑數據,光球就會等比例的增大。然後產生運行軌道,並開始公轉。
在代表迷地的光球上,還豎起了一支箭頭,則是代表大賢者之塔在迷地上的位置。同時也顯示了迷地星的自轉。當時間跑到最後,並非由觀測數據所支持,而是預測軌跡,星圖停止在六星連珠的位置。迷地星的衛星與箭頭,則一致指向力地與能地兩顆行星。時間則是停留在三天後,午夜十一時五十四分。
然後林吐了……
坐旋轉椅轉太多圈,三半規管失去平衡,所以林跌下椅子,跪倒在地,然後吐了個亂七八糟。
緊急叫上兩個小徒弟來收拾這一團糟,林則是癱在椅子上,兩眼無神望著往復循環撥放的動態星圖變化。
一邊收拾殘局,兩個女孩一邊看著光球旋轉。讚嘆說道:「哇,好漂亮。老師,這是什麼呀?」
「這就是我們的星系。中間最大的那個是日星。」
看著占滿小半個核心室的光球,兩個女孩依序數著在外圍旋轉的六顆小光球。「熾地、智地、座地、迷地、力地、能地。老師,這樣的大小對嗎?為什麼迷地就跟螢火蟲差不多,日星卻那麼大呢?」
這麼一問,林萎靡的精神又為之一振。想想地球古人的天文觀測數據,都是以年計,甚至是以百年計。自己也才記錄了一年多的時間,也許是數據不足才造成計算與預測的誤差吧。
但隨即他又身子一軟。只是恆星系內,可用肉眼觀察的星體都會有錯,那還要去想恆星系外的星體嗎?
那未來是不是要發射人造衛星,建立太空望遠鏡,想辦法把大氣層的干擾因素降到最低?無數待解的難題,讓某穿越眾感到患得患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