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集中解答一些問題(非對線)
題目都得先疊個甲。
今天正好有空,就寫下最近幾個月我看書評區和章評區看到的問題一一書評區看得少,章評多一些。
(1)有人說改來改去都是皇權框架我:
這個年代,你還想搞民主代議制嗎?時人認可你嗎?
歐洲王冠大面積落地是什麼年代?
我國結束帝制又是什麼年代?
說白了,你搞代議制身死國滅,一點不誇張,就連心腹學生、妻子兒女都會反對你,認為你「老糊塗了」,不排除讓你體面地死。
另外多說一句,兩普時期的皇帝權力沒那麼大。
從制度上來說,不如隋唐,更不如兩宋,遠遜明清一一整個是一個集權的過程,同時也是社會原子化的過程。
(2)社會能發展到什麼程度這個就說來話長了,而且很可能讓你們失望。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很多政策其實不是幾年內就能看出效果的一一事實上,懷疑有些讀者連幾年都覺得太長了,必須立竿見影見到效果。
而且,執行政策也需要外部環境、執行團隊、運行所需的資源。
晉末有幾個難點呢?
其一,災疫就遠比歷朝歷代嚴重。
之前看過幾篇論文,漢末、三國就很嚴重了,西晉更加嚴重。而漢末三國災疫的嚴重程度也是遠超之前乃至之後唐宋元明清。
這是獨一份。
我前文寫到河北三年大水、一年瘟疫,很多讀者不愛看,看得出來,很多人那時候棄書了,覺得不夠爽、太虐。
但怎麼辦?這麼嚴重的災害,充斥於史料中,人口銳減,且時間長達四年,
我不可能不寫,這是題材帶來的DEBUFF,繞不過去。
其二,胡人問題。
北方各個地區加起來已經數百萬胡人,可能占漢人數量的五分之一,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即便是有大量胡人入境的唐朝都沒有這個比例。
從評論來看,很多人不想看與胡人打交道的章節。
但這是漢末以來三大瘤疾之一,應該是全書的重點,我也不可能繞過,更沒法繞過。
題材問題。
其三,士族問題。
這個書里說得太多了,我不展開論述,總之就是一點,他們掌握的資源很多,你要辦什麼事,必須取得他們同意,無論是嘴炮說服、武力威脅還是威逼利誘,總之要他們配合。
就這一點,就註定這個年代的皇帝在很多人眼裡是「憋屈」的,因為不夠爽,不夠唯我獨尊,不夠霸氣。
這也是題材帶來的DEBUFF。
綜合這幾點,內外部環境是非常嚴峻的。
在我最初的推演中,全部度田都完不成,大概率和史上另一位戰神劉裕一樣,草草結束。
所以在這個地方必須妥協,我設計了「一梁兩制」。
而既然是這個制度、這個社會背景,那就註定了主角即便當了天子,也不可能一言而決,必須與士族反覆拉扯,有時候還要用很猥瑣的招數,像在爛泥地里打滾,很難看,一點不霸氣,一點不威風。
但時代背景就這個樣子,題材問題,沒招。
我寫書,任何改革都是依託時代背景、時代風氣、客觀力量對比、當時生產力水平為基礎。
比如上本《晚唐浮生》,因為唐末以來地廣人稀,所以不追求畝產,追求人均產量,搞閒田休耕,三圃輪作,不斷培育高品質牲畜、物種。
比如培育出的產毛高的綿羊,在三圃制下非常適合,於整個北方推廣了毛布。
這其實已經改變了整個社會的形態,養成了一種習慣一一隔壁小日子人少地多時曾用過馬耕,後來人多地少了,還用,別小看習慣的力量。
但這些對社會的改變,主角生前是看不到的結果和演變的,時間不夠。
再比如主角寫的《致知》這本書,加入科舉之中,以及提倡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要求工匠們不要依靠經驗,用量化的標準來研究技術,這種事主角生前也是看不到的。
再說西晉這個時代,解決漢末三大瘤疾都很難了。
在我預想中,主角臨死前,能培養南方莊園多開荒,多搞些經濟作物,加快商業發展,都是天大的成功。
但這時候商業發展又面臨貨幣問題。貴金屬不夠,無錨信用貨幣不可能,總之制約太多。
沒辦法,時代太古早了。
(3)不要總是打仗。
我也不想。
但這是亂世啊.—·—.
這不是天下一統後的王朝初期,也不是極盛而衰的王朝中後期,戰爭才是主流。
遍觀史書,這時候就是一場仗接一場仗。
石勒、石虎擊敗劉曜後,大體一統了,但還要和南方打,還和拓跋鮮卑打,
再和慕容鮮卑打,根本停不下來。
你不打,人家要打你,怎麼辦?
而且,主角不打仗,就攢不下威望,當不了皇帝,改造不了天下,解決不了三大瘤疾。
題材限制,時代背景就如此。
(4)最後還是封建循環,三百年後邵家王朝滅亡,沒意思。
這個其實和第一點有些相似。
我就不多說了,這麼古早的年代,你想啥呢?穿越者一個人搞什麼大新聞?
我舉個例子,寫第一本書《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時提到過的。
歷史上有艘商船在開往南美洲時在近海觸礁沉沒,船上有15個人(印象中是,具體數字可能有偏差)游到了岸上,其中有船長、有水手、有工匠、有軍人、有傳教士、有商人,最後被一個使用石質農具的印第安部落接納。
多年以後,有另一艘船隻路過,發現了這幫人,結果你猜怎麼著?
這些人和印第安人一樣,裸露著大半身體,使用石質農具種地,
這十幾個人有知識、有文化,去到原始部落,其實很像穿越,但他們什麼改變都沒帶來,被土著同化了。
西晉這個年代,任何不考慮實際生產力、時人三觀、社會風氣的改變,都不靠譜。
(5)為什麼不發展工業這個問題和前面有些重疊。
首先,沒有足夠的工業人口。
發展工業首選需要解決農業,只有農業能產生大量富餘農產品時,才談得上商業和交換。
商業的盛行促進了家庭手工業的發展。
農閒時的家庭手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會慢慢誕生集中工場制手工業。
集中工場制起來後,會因為需求改進機器,提高生產效率。
然後一路循環下去。
這裡面有個值得注意的點,工業需要消費市場。
沒有市場,就沒有訂單,沒有訂單,工廠主就沒有太多的動力提高生產效率明末時我國其實已經出現了一部分集中工場制,這是從家庭手工業過渡而來的。但為什麼最後完蛋了?
其一是時局動盪,其二是最重要的,沒有足夠的市場了。
市場已經開拓得接近飽和,甚至在萎縮,工廠主沒有動力擴大生產規模、改進生產效率。
他們要麼投資土地,要麼持幣觀望。
說白了,這個資本主義萌芽註定要被毀滅,明末那個氣候,農業大幅度減產,市場全面萎縮,基本不可能挽救資本主義萌芽。
當然,這個時候還有一個歪招:從外部注入貨幣,用凱恩斯主義。
比如西班牙在美洲發現的金銀,運回本國後,製造了驚人的通貨膨脹。於是西班牙本地手工業者大面積破產,只能向國外下訂單,比如英法、義大利和德意志部分地區。
甚至這還不夠,鼎盛時期,馬德里住著五萬名來自法國的手工業者,在西班牙出賣技術和勞動力,贊夠錢後回法國,
西班牙從秘魯總督區(首府利馬)波托西銀山得到的白銀,從新西班牙(首府墨西哥城)總督區得到的黃金,每年都會運回國內西班牙制度,第一年從塞維亞開一支船隊去新西班牙收稅,從加迪斯開一支船隊去秘魯收稅,兩支船隊第二年在維拉克魯斯或古巴哈瓦那修理船隻一一哈瓦那有美洲最大的造船廠一一再返回國內。
這兩支船隊被稱為「弗洛塔」航隊、「加亞阿內斯」艦隊,每支艦隊平均每年有十幾艘、不到二十艘船隻,被俗稱為「寶船隊」,運回去的金銀是海量的。
額外提一句,很多人說明末有大量西班牙白銀流入。誠然,確實有,但數量比起這兩支寶船隊真的不值一提,差了數量級。
來明朝的西班牙寶船隊從阿卡普爾科港出發,經北赤道暖流西行,抵達菲律賓總督區的甲米地港修理船隻,然後北上。
這個船隊每兩年才派出一支,每支1-2艘船,規模其實很小,運來的白銀也很少。
主要從中國採購生絲,有時候也從東京河開進升龍府(河內),在越南買生絲,或者去日本買生絲,都有,但中國是大頭。
買回去的生絲經北太平洋暖流,過庫頁島、阿拉斯加,再順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寒流南下,抵達墨西哥,進行紡織加工一一這條航線當時西班牙嚴格保密。
說實話,明末西班牙注入的那點白銀還是不夠,遠遠不夠。
扯遠了。
明末都很難發展工業,因為既缺乏貨幣,又缺乏市場,你說西普這個年代搞啥子哦。
(6)有人說我只會寫冷兵器戰爭。
我第一本明明是冷熱兵器混合時代的戰爭。
滑膛炮、長矛陣、火繩槍、騎兵—————
還有我在起點極少見到的風帆海戰。
娘的,啥時候把我第一本解除屏蔽啊。
當初我和臨高同時被封,編輯讓我改裡面的政府體制、官職名稱,我懶得改,所以被封了一一這裡澄清一下,好多人說政治不正確,什麼屠殺、殖民之類被封,都是扯淡,我這還有和編輯的對話呢,主要是東岸共和國的體制和本朝太像了,有些官職更是直接任用,有影射。
臨高被封幾個月,改完後出來了。
我沒改,出不來。
就這麼簡單。
集中回復了六條,就寫到這吧,有票速投啊,謝謝。
(未免說我有時間發單章,沒時間碼字,明天或後天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