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7章 不動如山
這種外貌上的差別,一直都很難被歐洲的德意志國家所接受,畢竟除了歐洲的德意志國家和東非以外,在非洲的南德意志王國同樣以德意志人自居。
……
東非政府沒有閒心探究德奧兩國外交人員內心的小九九,英國和法國已經直接放出的魚餌,這在東非政府里引起了一番波瀾。
羅根斯:「英國和法國,如今處在困境,他們已經走到了不得不通過利益交換,從而獲取支持的地步。」
「這充分說明了英國和法國對戰爭走向的悲觀態度,這種悲觀態度下,甚至連領土都成為了可以交易的籌碼。」
「法國已經向我們透露,可以將印度洋上的幾座島嶼,還有印度的殖民據點交給我國,並且等到戰爭勝利之後,他們可以將馬達加斯加送給東非。」
「至於英國方面,他們的外交人員透露,如果我們支持協約國,他們在戰後也可以將一部分海外殖民地送給東非。」
思維特:「相對於法國人,很明顯英國人沒有絲毫誠意,他們只是在畫大餅,可以肯定,這些承諾在戰後根本就兌現不了。」
「如果我們加入同盟國,那獲得的收穫則完全不同,我們將收穫整個印度洋,乃至其他地區英法德殖民地遺產。」
「所以,我認為東非加入同盟國陣營,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是協約國所不能給予我們的。」
羅根斯反駁道:「雖然加入同盟國的誘惑很大,但是我們同樣要承擔不小的風險,尤其是在美國沒有下注之前。」
「在美國沒有做出最終決定之前,我並不建議政府倒向任何一方,萬一,美國人不參戰,我們就會陷入被動的局面。」
「美國完全可以通過對協約國的補血,從而將我們帶入到戰爭的泥潭之中。」
「而且,就算去除掉美國這個因素,我們想要順利突破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北上支持同盟國也很難做到。」
「現在同盟國優勢很大,但是美國和俄國都對戰局有著不遜色於我們東非的影響作用。」
目前,東非政府內部存在三種生意,首先就是加入同盟國陣營,最終實現德意志三國共分天下。
其次是加入協約國陣營,但是在現在這個階段,同盟國占優勢的情況下,這個選擇基本上可以忽略。
最後,就是中立派,羅根斯就是中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支持帝國加入兩大陣營的任何一方。
而思維特則是鷹派代表之一,根據他的想法,同盟國陣營優勢大,東非加入同盟國後,完全有能力獨占印度洋的蛋糕,光是印度一個地方,就足以讓東非吃的滿嘴流油,面對這種誘惑,很少有人不會心動。
羅根斯說道:「加入戰爭,我們就必須保證能夠迅速擊潰印度洋的英國人和法國人,並且幫助同盟國在歐洲戰場上一直維持優勢。」
「第一點並不難做,但是如何面對英國和法國海軍的反撲,這是一個大問題,英法海軍加在一起,實力是我們的將近四倍,而如果美國在插手的話,他們的海軍總噸位就能突破五百萬噸。」
「而且,美國如果加入協約國,歐洲戰場的形勢也必然發生極大變化,美國國力深厚,完全有能力繼續支持協約國作戰所需的一切資源。」
「而沒有我們物資支持的同盟國,情況肯定不容樂觀,他們能否堅持到帝國打通蘇伊士運河,這一點很難說。」
「英國人這些年在印度洋的殖民地做了很多準備,尤其是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等關鍵節點,即便在歐洲戰爭最緊張的時候,這些地方不僅沒有縮減兵力,反而有加強的趨勢,明顯就是提防東非。」
從始至終,蘇伊士運河都是歐洲戰爭發展的關鍵之一,如果沒有蘇伊士運河這條狹長水道,那東非即便想支援同盟國都很難做到,巴格達鐵路的運力實在有限。
而英國人顯然對蘇伊士運河的重視程度不會低,除了重兵把守以外,估計英國早就做好了隨時摧毀蘇伊士運河的準備。
而只要蘇伊士運河不能暢通,那歐洲戰場的形勢對同盟國陣營而言,就不會明朗。
而真正突破蘇伊士運河,後面還有在地中海占據絕對優勢的協約國海軍,目前地中海,海軍實力最強的就是英國和法國。
恩斯特這個時候說道:「我們是否參戰,還需要看歐洲戰場的走向,雖然東非天然親同盟國陣營。」
「但是一切都要以國家利益為主,而美國是戰爭的指向,在美國沒有明確參戰之前,我們絕對不能明確站隊任何一方。」
「目前戰爭局勢的變化,依舊不明朗,不管同盟國還是協約國,都不能說穩操勝券。」
「同盟國在陸地上,能不能擊潰英法兩國還很難說,而協約國的海軍力量更是處在絕對優勢。」
「所以,我認為現在依舊是協約國的勝算更大一些,英法兩國中,英國也沒有體現出真正的實力。」
英國一直在戰爭中有所保留,這一點肯定是確定無疑的,畢竟,英國家大業大,而且不像德國和奧匈帝國那樣因為封鎖,提前消耗光了國庫。
羅根斯問道:「陛下,那假如美國真參戰了呢?」
恩斯特接著說道:「那就更容易判斷了,美國加入戰爭,我們就繼續旁觀,直到戰局形勢明朗,如果同盟國能夠在歐陸上取得優勢,我們就加入同盟國,對英國和法國的海外殖民地開戰,將印度,澳大利亞,波斯灣納入帝國的版圖。」
「如果協約國取得明顯優勢,那我們就繼續延續如今在海外擴張的策略,總而言之,我們沒有必要承擔風險。」
恩斯特當然希望同盟國取得最終勝利,那樣東非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印度洋,西非等地攻城掠地。
但是,同盟國如果不行的話,東非也不會吃虧,前提是東非繼續保持中立國地位。
其實,說到底還是東非海軍實力沒有把握將英國控制的那些戰略要地在短時間裡攻克下來。
一但陷入僵持,協約國就有能力組織更強的海軍進行反撲,他們可以開出條件,將美國和日本拉進戰局。
而德國海軍雖然規模不小,但是英國只需要少量兵力,就可以將德國海軍堵在波羅的海。
至於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海軍,同樣可以忽略不計,而東非海軍顯然沒有能力同時單挑英法美和日本四個海軍大國。
說不定,英法兩國還能拉攏其他國家海軍,比如西班牙,葡萄牙等等。
所以加入同盟國的風險還是比較大,雖然恩斯特認為靠著東非本土,東非也不至於陷入亡國的窘境,但是不值得為同盟國冒這個風險。
而隨著恩斯特的一錘定音,東非政府自然選擇繼續觀望,對於同盟國,亦或者協約國拋出的誘餌保持住定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