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非洲創業實錄> 第1346章 城市轉型

第1346章 城市轉型

2025-01-08 12:40:27 作者: 惡的呃呃呃
  第1346章 城市轉型

  東非本土通過幾十年的擴張,從而擺脫了本土缺乏石油,煤炭等基礎資源的困境,如果當初恩斯特只滿足於前世德屬東非也就是坦尚尼亞的土地,那東非的上限也就是一個區域性大國。

  前世德屬東非的面積也就不到一百萬平方公里,雖然坦尚尼亞也算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但也只是相對來說,在整個非洲真正能在資源上比較出眾的,也就是前世的南非和奈及利亞,而前者多煤炭,後者多石油。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能源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而東非就算有再多的海外領土,根基也在非洲大陸上,就像英國不可能將政治中心從英倫三島遷往印度一樣。

  而在歐洲殖民歷史上,也只有葡萄牙王室跑到巴西發展過一段時間,但是很可惜後來葡萄牙王室依舊把重心放在了葡萄牙本土。

  從目前巴西和葡萄牙兩國的發展狀況來說,巴西已經完成了對曾經宗主國的反超,前世葡萄牙在經濟上或許還能壓過巴西。

  但是,本時空的葡萄牙海外領土大部分被東非霍霍了,而剩下的葡萄牙殖民地,面積和資源都難以支撐葡萄牙過上富裕的日子。

  ……

  姆貝亞市。

  1919年7月,東非的波西米亞省組織了一批官員來到姆貝亞市學習和交流。

  波西米亞省也是東非中部最重要的工業區,其前身也就是馬塔貝萊省(辛巴威),曾經和姆貝亞市所在的南薩爾茨堡省並稱為東非的兩大重工業基地。

  而如今,馬塔貝萊省早就已經被一分為二,成為波西米亞省和洛林省兩部分,而南薩爾茨堡也改名為薩爾茨堡省。

  波西米亞省繼承了原馬塔貝萊省的大部分工業,一直都是東非的重工業基地,在東非的地位不亞於德國的魯爾區,亦或者美國的五大湖工業區。

  但是,薩爾茨堡省卻大為不同,雖然依舊是東非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之一,但是薩爾茨堡省近些年來,科技領域成績突出,同時輕工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哈拉雷市的伊庫提市長在大致遊覽了姆貝亞市後,感嘆道:「雖然我們哈拉雷市的規模比姆貝亞市要大,人口更是多了將近二十萬,成為全國僅有的三個人口破百萬的大城市,但是來到了姆貝亞市後,我們才真正意識到兩座城市的差距。」

  「不管是交通規劃,還是城市設計,亦或者環境和人文方面的建設,姆貝亞市都要領先哈雷市許多,由此可見,即便如今哈拉雷在人口和城市規模上超過姆貝亞,但是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哈拉雷市是東非人口第三大城市,僅次於三蘭港市和蒙巴薩市,1918年全市人口在一百零三萬左右。而姆貝亞市的人口排在東非的第五位,僅次於新法蘭克福市,人口八十多萬。

  到1918年,戶籍數據顯示,東非人口破百萬的城市僅有三座,這個水平並不高,尤其是對比美國,同時期美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有將近十座。

  而且美國城市中,更有紐約這種人口超過五百萬的巨無霸,芝加哥的人口也將近有三百萬,由此可見東非和美國城市規模間的差距。

  當然,如果加上常住人口,那東非城市肯定會比統計數據更多一點,但是也不可能多太多,就拿東非第一大城市三蘭港市而言,算上常住人口,頂多也就不到兩百萬。

  就按照兩百萬計算,紐約人口還是比兩個三蘭港都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東非城市發展模式和美國等國家的不同。

  畢竟東非全國人口比美國還要多幾千萬,經濟體量和工業規模也比美國稍大,如果想建設一座倫敦或者紐約類型的世界級大都市完全是有能力的。

  除了缺乏人口超過五百萬的國際大都市以外,東非百萬人口城市的數量也很稀缺,也就和俄國處在同一水平,雖然俄國只有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兩座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

  但是這兩座城市的人口可能就和東非僅有的三座人口破百萬的城市相當。

  而俄國的經濟,工業和交通可比東非要落後的多,所以東非的城市顯然不可能只是這種水平。

  而事實上,東非擁有的中等規模城市處在世界前列,在東非人口超過五十萬的城市就有十四座,除此外還有大量人口不足五十萬的中小型城市,就比如新漢堡港市人口只有三十多萬,但是工業水平並不低。

  也就是說除掉三蘭港市,蒙巴薩和哈拉雷,東非人口在五十萬到一百萬之間的城市依舊有十一座。

  而同時期的俄國,這個級別的城市只有伏爾加格勒一座,換種說法,就是俄國人口五十萬以上的城市只有三座,分別是莫斯科,聖彼得堡以及伏爾加格勒。由此可見俄國的工業化程度低到了如何令人髮指的地步。

  在20世紀初,人口超過十萬的城市就已經足以算規模比較大的城市了,這一點尤其是在歐洲比較突出,就比如德國,在一戰前人口超過十萬的城市將近有五十座。而同時期的俄國,人口超十萬的城市大約七十多座。

  所以,姆貝亞市八十多萬人口,放在世界範圍來看也是少有的大城市,如果算上常住人口,那姆貝亞市人口應該能輕鬆突破一百萬。

  這樣一來,東非人口在百萬以上的城市可能不比美國少多少,但是整體上應該還是沒有美國多,除了數量差距以外,人口可能更不如美國,畢竟一個紐約就有五百萬以上人口,頂得上三蘭港市,蒙巴薩市和哈拉雷市之和了。

  而這麼一想,英國的倫敦則更加恐怖,要知道戰前倫敦人口就高達七百多萬,而英國本土的總人口也不過才四千多萬。

  相對於英國和美國的城市發展模式,東非國家行政干預城市發展,是如今城市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除此外,東非地理也促成了這種模式發展。

  比如英國,國土面積小,可利用土地少,所以人口集中到倫敦反而比較合適,而美國大城市集中於東海岸和五大湖區,這也很合理,美國西部氣候相對來說比較惡劣,地形也比較崎嶇複雜,所以無法承載太多的人口。

  而東非的東西海岸,差異就相對小許多,談不上誰優誰劣,所以人口分布相對均衡。

  面對伊庫提市長的感慨,波西米亞省圭魯市的市長瓦倫西肯定道:「姆貝亞市是全國重工業城市中轉型最早的一個。」

  「再加上姆貝亞發展相對比較早,產業更加齊全,而且交通位置也十分突出,所以相對發達也在情理之中。」

  姆貝亞市在東非算是最早的一批城市,在姆貝亞成為殖民地大區中心的時候,哈拉雷等波西米亞城市還是土著人狩獵的曠野。

  而城市發展早,自然也是一種優勢,尤其是一些落地產業會依照歷史慣性繼續停留在當地。

  伊庫提說道:「並不完全是這些原因,最重要的還是姆貝亞市抓住了風口,畢竟東非和姆貝亞一樣早的城市也有不少,就比如多多馬,塔波拉發展就相對不盡人意。」


  瓦倫西市長說道:「那是因為其他城市發展的太快,當初帝國領土不斷擴張,從葡萄牙和布爾人手裡搶了不少好地方,條件更加優渥自然會得到更多資源,就比如卡賓達,羅安達和馬普托,貝拉等市。」

  「我們省的城市,大多也是因為礦產資源開發從而形成今天這種格局的,這是我們的優勢,不過從長遠角度來看,過度依賴礦產資源並非長久之計,要不然我們也不會跑到姆貝亞市學習。」

  這次波西米亞省組織官員到姆貝亞學習交流,就是為了學習姆貝亞市城市產業轉型的經驗。

  波西米亞省作為重工業基地,經濟十分依賴重工業,而重工業本身污染大,利潤低,而且對資源依賴性強。如今,在波西米亞省已經出現了一批資源枯竭的小型市鎮,這引發了省政府的擔憂。

  當然,其實波西米亞省的問題並不是很嚴重,如果真遇到大的問題,至少還要等個幾十年時間,但是幾十年時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就是一眨眼的事,這對于波西米亞省而言也算近憂了。

  伊庫提說道:「姆貝亞市能夠成功轉型,對於我們來說,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就拿我們哈拉雷市來說,工業體量很大,但是重工業占比高,而且污染嚴重,對城市的水質,空氣和土壤都造成一定的影響,這還是在我們做出一些措施儘量避免的情況下。」

  「而來了姆貝亞市就完全不一樣,姆貝亞市的工業依舊很強,但是天空很藍,河流湖泊更純淨,空氣也更清新,加上姆貝亞市刻意為之的景觀和人文塑造,我想這裡應該比世界大多數城市都要強。」

  「像姆貝亞市這種城市,估計也只有維也納可以稍微對比一下。」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維也納是一座風景相對秀麗的城市,這也是伊庫提拿維也納和姆貝亞市做對比的原因。

  瓦倫西說道:「維也納還是要比姆貝亞強太多,畢竟是奧匈帝國的首都,如果真做對比的話,應該拿萊茵市和維也納對比,但是萊茵市發展的時間又太晚,體量比維也納小的多,而且萊茵市本身對工業限制比較大,兩者就更沒有可比性了。」

  維也納的工業也是很強的,而且還兼具了行政,金融,文化,教育等職能,所以一般城市很難和維也納相提並論。

  伊庫提則說道:「我只是從經濟和風景這兩個角度來考慮,姆貝亞綜合條件肯定不如維也納,但是在奧匈帝國也找不出第二個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城市來。」

  這也是實話,姆貝亞市計算常住人口,人口在百萬規模以上,而經濟,工業,科教,交通都很發達,放在其他國家也是大城市。

  瓦倫西說道:「你們哈拉雷市作為省府還好說,各項資源稟賦不比姆貝亞市差上多少,只要調整方向,那肯定能夠轉型成功,我們圭魯的問題就大了許多。」

  「除了採礦和金屬冶煉以外,圭魯根本沒有其他可以挑大樑的產業,所以就算我們想進行城市轉型,難度也絕非你們可以想像的。」

  哈拉雷作為波西米亞省省會,行政,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並不缺乏,同時還是交通樞紐,加上產業多,即便轉型也只要經過短時間的陣痛,終究可以成功。

  而圭魯就完全不一樣了,雖然也是一座地級市,但是圭魯卻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十分單一,畢竟圭魯市就是依託當地礦產資源設立的。

  伊庫提說道:「圭魯市的發展前景確實不容樂觀,這也是省內很多城市要面臨的問題,尤其是許多中小型市鎮,他們所面臨的困境比你們還要嚴重。」


  「根據省府的要求,必然有一部分市鎮會在這一輪轉型中被淘汰掉,除非能夠找到可持續性的產業。」

  「而這種產業的競爭對手也不少,你們的優勢就在於基礎相對要好,所以整合手中的資源,扶持新興產業,是唯一出路,闖過去自然海闊天空,闖不過去那就只能慢性死亡了。」

  資源型城市並非沒有其他優勢,但是這些優勢都是礦產資源所帶來的,比如礦區為工人服務的醫院,學校,為了礦產運輸建設的鐵路,投資建設的工廠等等。

  但是,這些產業全部是為了原本礦業開採和相關工業而配套的工程,如果資源枯竭的話,就會出現嚴重問題,如果不能尋找其他出路,勢必導致人口外流,而人口外流又會導致一部分學校,醫院和工廠倒閉,進一步加劇人口外流,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這也是波西米亞省著急的原因,而圭魯市就是一個典型的工礦城市。

  瓦倫西說道:「這也是我擔憂的問題,實際上圭魯好歹是地級市,再怎麼有落差,只要維持住行政級別終究可以維持下去,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圭魯下面的市鎮。」

  「所以,等這次回去後,我想儘可能的把全市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先把企業和公共單位儘可能留下來,裁掉一批不合理的企業和單位,或者直接推動一些企業就地轉型。」

  「我們波西米亞省的基礎條件不算差,姆貝亞市這些年能轉型成功,藉助了當地的地理優勢和政策優勢。」

  「地理上圭魯肯定改不了,所以在政策上我們要儘可能學習姆貝亞市,尤其是如何支持一些常規企業的發展,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所謂常規企業,也可以理解為平平無奇的企業,沒有什麼突出的特點,但是這種企業反而最不平常,畢竟大部分的企業都屬於這個類型。

  就比如農產品粗加工,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是市場相對穩定,可以帶動一批就業,這也是瓦倫西所看中的,當然,這中間也有瓦倫西不看好優質企業願意到圭魯發展的原因。

  畢竟圭魯在整個東非也只是一座平平無奇的城市,拿什麼吸引優質企業?就像一些城市,沒有優質高校,工業和經濟經濟基礎也不強,但是動不動就搞什看起來十分尖端產業,大部分也只有失敗的份兒,畢竟其先天基礎薄弱,不把地基打好,後期也容易發展畸形。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