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非顯性槓桿(3)
「槓桿」兩個字,在金融領域是最常出現的一個詞;
用最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就是在遊戲框架下,用你手裡面的10塊錢,合理的預支借調不屬於你的90塊錢,然後拿著這些錢,去獲取或者撬動價值100塊錢的項目。
當然,如果你成功地賺到了200塊錢,你需要為那90塊錢支付一筆利息;但如果你輸了,那90塊錢固然需要記在你帳上,借你錢的那些人,也會承擔著事實上的損失。
這一切都有個兩個前提:
首先,幹的事情是能產生足夠預期收益的,這些收益是可以抽水的,這才能讓人家心甘情願地加槓桿給你;
其次,你自己是有一定本金的,這才有資格讓人家給你加槓桿。
但其實,「槓桿」這兩個字不僅僅只是存在於金融領域裡,同樣也存在於社會上,甚至於比金融槓桿出現的時間要久遠的多。
有些事情不方便太過於展開,只提三個乍看不怎麼關聯的點:
………………
【一】
三種常見的槓桿:
1、教育。
假設一個人的原生階層為5(普通工薪階層),通過教育體制,考上 985高校,畢業後成為碼農,自身階層的起點便為 6——僅僅通過教育體制這一槓桿(文憑),他便提升了一個階層。
如果他參加工作了後,並不是整日裡埋頭寫代碼,而是一邊向產品經理和運營經理學習公司項目組怎麼運營的,以及通過各種渠道去分析自己所在的行業未來的趨勢和下一個風口會是什麼,並且堅持抽出時間來跟自己同為985畢業的校友、特別是前輩校友去小聚,混圈子,再時不時地問候探望一下自己的老師,那麼很有可能在幾年以後,抓住了某個機遇乘勢而起的他,階層上升到了7或者8
這便是教育對其社會實力的一种放大。
當然,那些未運作這一槓桿,或者運作失敗的人,階層依然停留在6,甚至隨著年齡的增長,重新下滑到5也不一定。
2、流量。
倘若一個人僅僅在工地搬磚,那麼,他運用體商,只是從事經典意義上的勞動。
但倘若他將自己搬磚的過程拍攝成視頻,憑藉情商進行表演,並在某手某音上發布,再通過智商進行一番運營呢?不排除他會成為一名網紅。
在此過程中,通過網際網路這一社會機制,他顯然運用了槓桿,在這個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益,不再是搬磚的所得,而是運用了網際網路這一槓桿的收益。
當然,這只是一個最粗淺的例子,在不同領域裡,流量的類型不同,影響因子高的SCI論文、創新性經濟學理論模型、雜誌上發表文章、各種個人榮譽及其職稱、媒體曝光度、出書、個人IP打造,統統可以算作是流量。
3、人際資源。
這個就無需展開了,只不過跟前文提到的一樣,除非你是AIDS三途徑中的其中一員,否則要想構築自己的人際資源,首先你得有最起碼的利用價值才可以。
………………
【二】
在看待和應對事物的思路上,最起碼這個社會的基層、中層、中高層是截然不同的。
社會基層主要依靠體驗來應對世界,所以,無論是言行舉止,還是在生存鏈條上,都散發著濃厚的「體商」氣息。
他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微觀的社會結構,諸多事物在他們眼中都是實體概念,如山、樹、石頭、「一顆心」。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們主要適應於運作實體性的事物——比如在工地搬磚,比如在辦公室寫代碼,比如送幾個外賣。
他們的發力方式,是身體+心理=世界。
這個「世界」就是微觀的社會結構。
簡單來說,他們所獲取的社會實力,主要都是通過消耗體力、腦力、心力勞動所換來的,掙的皆是血汗錢——也就是所謂的「務實」。
你不能說他們傻,不會利用槓桿,或者沒考慮過給自己加槓桿。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幾個人是真正的傻子,如果能有槓桿可借,能有靠譜的槓桿可借,他們會不想著借?
無它,之所以只能靠著老實幹活這種「直接交換」的方式來在社會上存續,就是因為沒有真正可以藉助的槓桿而已。
要知道,槓桿的本質,是形成一個放大係數,而「運作槓桿」,至少需要表現為一種社會機制、一種關係、一種運作能力。
這是體商所無法觸及的領域;它至少需要你有一個可以被別人看得上的籌碼,一個參與放大過程的介質和機會,以及智商、情商的雙商參與……光這幾點要求,就篩掉了九成五的普羅大眾。
所以,對於基層大眾來說,「內在實力」=「社會實力」。
但對於已經有了最起碼本錢的中層來說,哪怕是屬於社會中層守門員的「普通有錢人」,他也有這個交換籌碼去辦事托關係、運作人脈、投入某位大佬門下、借錢買房、讓子女進入 985高校、利用流量、憑藉經營主體兌換收益、依附於某個人脈網絡、進入一個能夠享受制度或時代紅利的行業……這些都是在利用槓桿、加槓桿或運作槓桿。
簡單來說,到達中層,他們的存續方式主要是依附於某個圈層網絡,從而獲得加槓桿的資格,因此他們更多的是依靠智商和情商來應對世界。
所以你會見到那些普通人眼中的有錢人總是孜孜不倦地去貸款批量買房、貸款開辦公司、吸引投資、炒股、理財、購買基金,甚至利用平台包裝自己,「整合」各類資源,追求各種頭銜。
他們所面對的世界,從已經微觀社會結構轉變為中觀社會結構,因此,對於世界的理解,也從實體概念轉變為機制、功能概念。
這使得中層對世界的發力方式如下:頭腦+心理=世界。
一個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的事實是,社會實力越強,結構越複雜,越抽象。
所以中層雖然也加了槓桿,但在心智上更適應「實體+機制+功能」的概念,還沒有伸出多長的格商的「手」,去操控一個複雜的結構。
所以,從中層到中上層是一道坎。
形象地進行比較,中層和中上層的區別,有點類似於一個小目標先生所說的「什麼清華北大」和「膽子大」的區別。
「清華北大」,能夠適應於玩轉各類工作,熟悉單位的各種運作機制。
「膽子大」,則需要把控一個複雜多變的外部結構,它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
當然,「膽子大」的前提,是你要有這個四兩撥千斤的本錢,以及在相應的圈層網絡里,有著說話或者被重點利用的資格。
…………………………
【三】
前文曾經討論過含權量公式,即:
職Q(職級含權量)=【S(實際權利支配力)+C(財務支配力)】/Z(職級)。
也粗略地表述了「職務含權量挖掘和拓展公式」即:
E(職務含權拓展量)=Y(經驗常數)Xr(輻射係數)XP(個人挖掘能力)
其中r=E的Z次方,用於限制E的值範圍。
簡單來說,就如同IMC(整合營銷)裡面的媒體傳播概念一樣,哪怕你自己一個人的職位含權量並不是很高,但只要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提拔和發掘出足夠的小弟,這些分散在小弟職位上的職權加在一起,集中在你身上的綜合權重就會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量……甚至只要你有著足夠的挖掘能力的話,你甚至可以用迭床被屋的方式,硬生生把你抬到一個更高的位置,從而踏足更高的職級。
當然,如果擴大一下輻射範圍,如果不是僅僅針對你的下級,而是面向其餘的平級甚至是上級,只要你能做到足夠的「利他」……不管是直接利他或者是間接利他,都可以調動起別人的資源(可以參照42/43章的內容)。
多餘的,就不方便再展開了。
所以明白了吧,只要你有資格,並且會利用槓桿,1公斤的力氣可以打出10公斤的效果來,這就是為什麼明明只差著一個級別甚至是半個級別,對方卻很容易給你營造出一種難以招架壓力的原因——你的真實力量可能是0.8,比起人家只低了0.2,但架不住人家可以借用10倍槓桿,但你只能借用5倍槓桿啊,兩者一相乘,最終傳導出來的力量數值差距大了去了;
但對應的,其實如果你也能藉助同倍係數的槓桿,又或者有能力去解構對方的槓桿係數,你還真的未必怕他——10:4的差距固然大的令人絕望,但是10:8,或者是1:0.8的差距,卻真的不會形成碾壓。
………………
畢竟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半輩子的老狐狸,這其中的道道尤亞坤自然不可能不懂,但是正因為太懂了,所以面對著楊默隱晦的「諫言」,他才愈發糾結。
眼前的這個華東災區援建項目,極有可能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跳龍門……百億規模的超級項目,別說一個地級市了,就連一個省,十年也未必能碰到這麼一個。
這個,他知道。
這個援建項目雖然是由市裡面出頭申報,但卻是由大華公司去攢局和主要執行的,而一旦楊默這個傢伙不爽了,很有可能就會鬧什麼么蛾子,一旦對方又跟以前似的來上幾次不配合,自己成績單上的分數被攔腰斬斷就已經是是最好的結果了。
這個,他也知道。
但問題是,那些人針對的是楊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自己也是那個槓桿中的一員——雖然不是主動的,但既然他的老領導成了槓桿中的一員,那麼他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其中的一員。
所以,要想解構那些人的槓桿係數,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自己給摘出來……這意味著他將冒著跟自己老領導翻臉的巨大風險。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也就罷了。
畢竟在其位謀其政,自己既然被調到德州這邊來主持經濟建設工作,那從原則上來說,為了德州的發展頂撞一下自己的老領導,雖然會被人詬病,但卻還沒到「犯忌諱」的程度,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年代,改換門庭的事情多了去了,甚至他的老領導也未必會真的為這事生氣……畢竟他的老領導也不是發力方。
但問題是……
改換門庭後,有了自己的加入,楊默這邊真的能扛得住對方的壓力?
要知道,楊默雖然很有能力,也很受組織重視,但他畢竟是國企一系的幹部,在行政系統里,尤亞坤唯一能知道的是,楊默很受趙老喜愛,外加很受高慶峰重視而已。
趙老+高慶峰,這固然是兩個重量級的人物,尤其是趙老,更是國/計/委的一員,不可謂不德高望重。
但任何一個在行政系統里待過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道,帳不是這麼算的!
所以,一旦楊默扛不住對方的壓力,就算這個百億援建項目最終順利完成,自己也同樣得不償失。
這就是他糾結的原因。
此刻的他,悲哀的發現,自己就像是個被一道小分選擇題困住的學渣,選錯了,59,不及格;選對了,60分,也不過就是剛剛及格罷了……無論怎麼選,他都將失去太多。
所以,此刻的他,無比希望知道楊默還有什麼底牌和後手。
雖然60分並不光彩,但畢竟跟59分是完全兩碼事,楊默有沒有本事拿到那關鍵一分,直接決定了他後面的選擇。
………………
「行政系統里還有沒有其餘的資源?」
楊默有些好笑地看了他一眼:「老尤,我是國企一系的幹部,365天裡面有至少350天在德州這一畝三分地上待著,就連趙老和高哥他們都是下來考察,才有機會認識的……你說我在你們行政系統里還有沒有其餘的資源和後手?」
尤亞坤聞言,頓時失望地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不過卻沒有在第一時間表態。
雖然楊默說的是事實,這貨不是常規意義上「追求進步」的人,而且由於需要居中坐鎮的緣故,也鮮少離開德州,但對方越是這麼說,他越是不敢下定論。
雖然楊默只是個處級幹部,但一個在晉級時能被組織上送了兩套中山裝的人,能是個普通的處級幹部?
用後世某人的話來說,這貨不需要依附豪門,他就是豪門……最起碼也是初具雛形的豪門。
所以,用行政系統的固有思維去衡量楊默身上的事情,難說會存在著嚴重的偏差,畢竟這貨從來不走尋常路,而楊默年紀雖輕,但素來以行事膽大心細、思慮周全而聞名,因此人家從頭至尾就沒想著怎麼依靠著領導的支持也說不定。
楊默看到尤亞坤這幅糾結而難以取捨的架勢,忍不住笑了起來:「老尤,有些時候,我覺得你們這些人跟那些社會主流知識分子差不了多少……知道以前老人家是怎麼評價那些知識分子的麼?」
原本以為楊默又要拿自己大秘的出身開涮的尤亞坤原本有些不高興,但聽到最後一句話,卻陡然一愣:「??」
楊默聳了聳肩:「老人家說,很多知識分子嘛,書讀的是多的,知識也是有的,甚至一些小心思、小手段也是學了一些的;但是,這改變不了他們身上的軟弱性、依附性、妥協性!」
似笑非笑地看著尤亞坤,楊默身子前傾的更厲害:「知道為什麼很多知識分子會這樣麼?」
尤亞坤聽懂了楊默的指桑之言,表情有些難堪:「為什麼?」
楊默輕飄飄地做了回答:「原因有很多,但從根本原因上來講,是因為他們不掌握生產資料……老尤,現在懂了吧?」
「這才是我們手裡的槓桿,而且是無可匹議的高乘數槓桿,雖然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後便不常用了,但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威力。」
「呵,權力只向權力的來源負責;同樣的,利益也只向利益的來源負責;」
「所以……你猜,我們需不需要顧忌某些人?」
嘶~
雖然楊默說的很含糊,但要是尤亞坤再聽不出對方話里的意思,他就真的白活這四十多年了。
至此,
楊默為什麼這兩年一直會如此重視德州蘭陵兩地的農村經濟幫扶,甚至搞出個百村扶持計劃;
為什麼楊默會提出強村公司孵化戰略,
為什麼楊默會始終把孵化的重點放在那些真正的村集體企業身上,甚至將其作為項目分包的硬性門檻;
為什麼楊默之前會頻頻跟自己作對,甚至在會上找出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否掉自己提出的十數個產業振興計劃;
為什麼這次的援建物資招標,楊默會假借提出大部分國企根本無法接受的領導負責制改革這個條件來騰挪產能;
甚至為什麼楊默會罕見地藉助省裡面的關係去大費周章地擴大那個環保監測評估中心,並將其搞成一個四不像的技術診斷中心……
他一下子明白了。
全明白了!
饒是他也算是見過無數風浪的人,但此刻,鬢角卻也罕見地微微發潮。
如果楊默的底牌是這個的話,那麼自己的糾結和顧慮,還真的有些可笑了。
深吸了一口氣,尤亞坤眼神複雜地盯著眼前這個比自己兒子也大不了幾歲的年輕人:「最後一個問題。」
「華東災區援建計劃之所以只是原則上獲得通過,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島國的那50億資金還沒有敲定……這也是組織上最大的顧慮,甚至保留了削弱援建規模,視情況而定的意見;」
「同樣的,這也是今天我倆還能坐在這裡討論彼此立場選擇的一個直接原因。」
「所以……」
「老楊,我認真地問再你一次,島國的那筆超大型農副產品遠期合約,有把握沒有?」
如前文所言,海部俊樹已經定下行程,將於8月份訪問華夏,跟報參上披露的一樣,對方此行是帶著大量貸款計劃來的,因此出於某種非常微妙的原因,由中日經促會牽頭的那筆以德州地區未來三年農副產品為標的物的超大型遠期合約的談判陷入了僵局,這也意味著那50億的置換資金未必會有下文,故而德州申報的華東災區援建項目,一下子竟然有了「虎頭蛇尾」的尷尬,而相關物資的訂單規模,也一下子變得富有彈性了起來。
但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尤亞坤既然直接跳到了這個話題,那他的態度也就毋庸置疑了。
聽到尤亞坤問起這個,楊默臉帶笑意地將一直前傾著的身子坐直了起來,營造出來的那種令人不舒服的壓迫感也一散而空。
從兜里摸出兩根玉溪來分給對方一根後,楊默照例摸出打火機來給尤亞坤點燃香菸。
「這個你放心,中日經促會那邊的談判的確陷入了僵局,但這不重要,我會出面的……最多一個星期,就能給你一個準確的答覆。」
楊默悠哉哉地吐出一口青煙,神情從容,絲毫不見任何煩躁。
「好!」
「老楊,等你消息。」
尤亞坤有些感慨地看了仿佛萬事盡在掌中的楊默一眼,輕輕點了點頭,給出了自己的最終答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