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松錦之戰。
【崇禎十三年七月,洪承疇率八總兵十三萬大軍援救錦州。】
【洪承疇原計劃是持重作戰,慢慢拖垮清軍,但是十三萬人集中在前線,糧餉需求是個大問題,兵部尚書陳新甲亦不斷催戰。】
【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疇率主力從寧遠北上,十三萬大軍以錦州以南的松山城為依託,紮營在城東、北、西三面。】
【清軍濟爾哈郎督右翼八旗兵來攻,結果大敗,有三旗營地被明軍奪去,人馬死傷甚多。】
……
劉宋。
劉裕一隻腳踩在榻上,一隻手搭在腿上,眉頭一挑,語氣莫名道:
「這又出新人物了?」
「但崇禎怎麼還是那副鳥樣啊?」
「一個個都那麼急啊?行軍打仗是能急的嗎?」
「唐玄宗的後果還不夠深刻嗎?」
劉義隆突然發現盲點。
「阿翁,宋朝皇帝也是如此啊!」
劉裕身子一頓,扭過頭平靜道:
「你覺得在老子面前提趙宋。」
「合適嗎。」
……
【從春天到夏天,明清兩軍相持交戰。】
【清國大將有三人投降明軍,兩人戰死。】
【皇太極為此憂憤嘔血,在全國徵發人丁奔赴錦州,多爾袞率兵在明軍的東邊多次衝鋒,但是不力而退,兵馬死傷也很多。】
【皇太極此時身體不好,流鼻血不止,但仍決定親率援軍奔赴戰場,馳行六天,從瀋陽趕到松山戰場。】
……
{當時朝鮮人也在松錦前線,據朝鮮史料記載:「清人圍錦州,數與漢兵交戰,而漢兵尚強,九王(多爾袞)請濟師於汗,汗使八王(濟爾哈郎)率騎赴之。清人疑我國炮手戰不力,露刃脅之。是役也,漢兵死亡甚多,而中炮者十居七八,漢人自此恨我國益深。」}
{可見明清戰爭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使用的全是冷兵器,火器在其中已經起了很大的作用。}
{這次戰役中,陣亡的明軍十個有七八個死於火炮,至於那「忠!誠!」的藩屬國朝鮮已經變成清朝的形狀了。}
{同時期的歐洲,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一次大規模的歐洲國家混戰,三十年戰爭正激烈進行,以先進的火繩槍、火炮、長矛混編的步兵方陣,已經能有效遏制和擊敗板甲重騎兵。}
{而明軍仍然配備極為落後的火器,運用一成不變的落後戰術,一波一波地投入戰場,成為清軍火炮與騎兵的犧牲品。}
……
大唐·代宗時期
「落後就要挨打……」
李豫深刻明白這個道理。
當年太宗皇帝三千破十萬,除了勇猛以外,更多是依仗玄甲軍那一身刀槍不入的玄甲!
但玄宗皇帝的一頓猛烈操作。
雙方的裝備差距被瞬間抹平。
到如今,藩鎮的裝備可比京師都優良了。
……
大明·天啟時期
朱由校埋頭苦思。
「朕記得……好像有個什麼印度公司賣給大明幾十門炮?」
魏忠賢對這些事了熟於心,上前一步小聲道:
「陛下,天啟元年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等人合議捐錢,派張燾、孫學詩等前往香山縣募兵購炮。」
「五月和十二月將四門西洋大炮送到京師。」
「天啟三年,廣東引進英吉利東印度公司一艘名叫獨角獸號沉船上的火炮二十六門,這些就是放在寧遠城頭的大炮。」
「同時還招募了葡萄牙二十四名炮兵進京教授明軍使用大炮的技術,但是閣老們反對,以水土不服為由將其遣返了。」
朱由校黑著臉,但也沒多說什麼。
畢竟那條子自己也沒看出什麼不是嗎?
大明的崩塌,自己也出了幾分力啊……
「讓徐光啟等人來見朕。」
……
【皇太極到達戰場以後,命清軍在松山與杏山之間紮營,由山到海截斷遼西走廊,意欲合圍明軍,使之無法退回山海關。】
【清軍遙見御前儀仗及前隊旗纛移營,士氣大振,皆歡呼雀躍。】
【八月二十日,明軍向清軍進攻,被擊退。】
【清軍追擊明軍至塔山而還,占領了位於筆架山的明軍糧食基地,奪得了大批糧草,並且開始掘壕,切斷了松山與杏山之間的道路。】
……
南宋·孝宗時期
趙昚覺得這種局面,大明皇帝非御駕親征不能解決!
「鵬舉,你說如果當時高宗去了東京……」
岳飛搖了搖頭。
那位腦子裡就不會有御駕親征這四個字。
……
【二十一日早晨兩軍交戰,傷亡相當,明軍主力突圍未成,撤回松山城,只有騎兵數千突圍奔向杏山。】
【軍糧見底,糧道又被切斷,明軍軍心開始動搖。】
【洪承疇想決一死戰,但陳新甲派來的監軍張若麒以及諸將不願意,想撤回寧遠,於是洪承疇定下了夜間一起突圍的計劃。】
【不成想,天剛黑,大同總兵王朴率先逃跑,從而導致全軍崩潰。】
【當時皇太極估計明軍新敗,糧草又丟失大部,龜縮在松山的明軍定將逃回寧遠。】
【於是,他便於松山和杏山之間的高橋設伏,以待明軍。】
【果不出所料,往寧遠撤退的明軍果然陷進了清軍的埋伏圈。】
【清軍層層設伏,前後夾擊,最後只有王朴、吳三桂僅以身免。】
……
大漢。
劉邦避開呂雉的視線。
乃公被圍和他被圍,那能一樣嗎!
……乃公那是自己說了算!
他這……那皇帝能不能救他都兩說呢。
……
大宋·真宗時期
趙恆不由自主的想起那個男人。
「昂吭~」
對,就是這個動靜……不對!
「哪來的驢叫!」
劉娥奇怪的看著他。
哪有驢叫?
……
{根據朝鮮人記載,明軍視死如歸,很少有人投降,在海水中的士兵把將領圍在中間,張開手臂掩護,一直到士兵被射中沉沒。}
{這一戰,共斬殺明軍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人,俘獲馬匹七千四百四十四匹、駱駝六十六峰,甲冑九千三百四十六副,「海中浮屍漂蕩」。}
……
大唐。
「一將功成萬骨枯。」
李世民悠悠長嘆道:
「前有李隆基逼迫哥舒翰出關禦敵,幾十萬大軍一敗塗地。」
「後有不催促洪承疇進軍,導致十幾萬大軍冒進而被合圍。」
李承乾弱弱道:
「但錦州危急,糧餉告急……這仗也必須得打啊。」
李世民斜睨著他。
「《孫子·火攻篇》曰:主不可以怒而興軍,將不可以慍而致戰。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孫子·謀攻篇》曰: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李世民搖搖頭。
「崇禎,不知兵,不知勝之道。」
……
【洪承疇這次大規模出兵,不僅未能解錦州之圍,自己也被圍困在松山城中,身邊只有一萬多殘兵敗將。】
【崇禎帝聞知洪承疇兵敗被困,便召兵部尚書陳新甲等問應急之策。】
【陳新甲沒有什麼錦囊妙計,只是勸崇禎帝命洪承疇堅守。】
【十一月,遼東大雪,天氣奇寒。】
【清兵糧草將盡,皇太極產生了撤兵之意,於是便遣降人入關議款。】
【兵部正為遼東戰事憂愁,見清願議和,十分高興。】
【崇禎帝也無計可施,遂許兵部與清秘密聯繫。】
【洪承疇被圍困在松山,崇禎命楊繩武為代理總督。】
【崇禎十五年正月,楊繩武死去,崇禎帝又命范志完代理。】
【范志完命副將焦埏率兵出關救援,結果一出關就被清兵全部殲滅。】
【吳三桂在寧遠收集散亡,但始終未能組織起一支援軍。】
【兵部尚書陳新甲正秘密與清議款,對增援松錦也不甚積極。】
【故明軍在半年間並未對松錦進行有力的救援。】
【這時的松、錦兩城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糧草皆絕,又出現人吃人的慘狀。】
【崇禎十五年二月十八日,松山的守城副將夏成德暗向清約降,並派出自己的兒子赴清營做人質,約日獻城。】
【於是松山一舉被清軍占領,洪承疇被俘。】
【防守錦州的祖大壽見松山已陷,也於三月八日出城投降。】
【至此松錦大戰結束。】
【在這場戰役中,明朝最後一支精銳重兵集團全軍覆滅,至此明朝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