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曝光歷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 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

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

2025-01-10 15:03:38 作者: 九品大韭菜
  第696章 康熙盛世…還是不盛世呢?

  天幕上。

  橫貫長空的光幕上書寫四字。

  『康熙盛世』

  然而那金光芒射的四字之間,卻有一顆白星點綴。

  ……

  大秦。

  「太白經天……」

  嬴政等人望著不該出現的陰星太白,面面相覷。

  蕭何皺眉奇怪道:

  「不應該啊,既然是盛世又怎麼會有亂紀之事呢?」

  「莫不是……另一個李隆基?」

  幾人一愣,不由想到那位極與極的兩級反轉。

  「這可說不準……」

  是啊,誰能想到大唐盛世轉眼變成大唐崩壞了呢。

  ……

  【康熙曾多次說過:「民為邦本,必使家給人足」,「總期藏富於民,使家給人足,則禮讓益敦,庶幾漸臻雍穆之治」,「庶臻於家給人足之風」】

  【這卻不是口頭禪,在三征噶爾丹之後,家給人足成為康熙為大清爭正統的口號,不但樂於群臣如此頌揚,其本人亦以為庶幾近之。】

  【而致力於承平盛世最為人稱道者,莫過自康熙五十年(1711)起三年內蠲免天下一周,凡錢糧三千二百餘萬兩。】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又下達了一道震動天下的旨意:

  今海宇承平已久,戶口日繁,若按見在人丁加征錢糧,實有不可。

  人丁雖增,地畝並未加廣,應令直省督撫,將見今錢糧冊內有名丁數,勿增勿減,永為定額,其自後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錢糧。……豈特有益於民,亦一盛事也。】

  【這是一項極為重大的制度改革,也是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

  【因為從此之後,大清王朝稅收的總數基本不再變化。】

  【大清每年所征地丁銀,也就是農業稅穩定在兩千八九百萬兩,再加上關稅等其他稅收,年財政收入基本在四千萬兩左右。】

  【這是按康熙定下的「祖制」和「紅線」,不管情況如何變化,皆不得突破這一數字。】

  ……

  大唐。

  李承乾看了看天幕,又看向自家阿耶。

  「這是好事吧?」

  李世民有點拿捏不准。

  「就單看這道旨意,確實是好事。」

  「稅收確實是非常之輕。」

  「也算一勞永逸的減輕百姓負擔……就是……」

  「他是怎麼在維持大戰的同時,還能降下稅收的?」

  李世民覺得自己的認知受到了挑戰。

  打仗=花錢

  那花錢就一定要掙錢。

  朝廷怎麼掙錢?

  提高稅賦咯。

  「但總歸是一件好事吧?」

  ……

  「好事你個球啊。」


  李隆基看著楊玉環,恨鐵不成鋼道:

  「怎麼?想事情只考慮一時不考慮萬世啊?」

  「這不就是犯了朱元璋的錯誤嗎!」

  楊玉環梗著脖子道:

  「你說那些大道理我不懂,你就說不管國家人口增長多少,永遠不再增加稅收這事你能做到嗎!」

  「做不到就不要!」

  李隆基氣得兩根手指一夾,一把捏住那叭叭不停的小嘴。

  「朕問你,後面物價開始上漲,稅收卻不漲,國家的稅收是正常還是虧損?」

  楊玉環對眼看著自己被捏起的嘟嘟嘴,又看了一眼李隆基。

  李隆基嫌棄的送開手指,楊玉環仰著修長脖頸,大聲道:

  「不知道!」

  李隆基氣樂了,

  啥都不知道,還啥都敢說。

  「行,那朕就告訴。」

  「如果物價漲了三倍但稅收卻不能同步增長,這也就意味國家的稅收相當於縮減為原來的三分之一。」

  「一個國家的財政收入減少了三分之二,它還能正常運行嗎?!」

  「而國家一旦有重大突發事件,這種固化財政系統它能支持嗎?」

  「當人口越來越多,供養的人越來越多,財政支出的需要也會不斷增加。」

  「但皇帝又限制了永不加賦,不能再加稅,地方官員會不會拼命在朝廷無法公開監管的「費」上想辦法?」

  「最後,百姓承受的實際稅費只會比其實更高。」

  楊玉環聽得發懵,只能囁嚅道:

  「那……永不加賦……是個幌子?」

  李隆基看著她這幅模樣,無奈極了。

  「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

  「只能說政策是好的,但限制的太死了……」

  「再者說,這也是後面的事了,最起碼對當時的百姓是好事。」

  ……

  {冷不丁一看,這事很好對吧。但要知道另一件事。}

  {明萬曆初年與清康熙末年的人丁數和徵稅田土數大體相當,而賦稅收入卻相差懸殊。}

  {清初常年賦稅,僅地丁錢糧一項即高達三千萬萬兩,幾與明末賦稅常額加上三餉總和相等。}

  {康熙之能實行大量蠲免,根本原因即在於高額賦稅遠遠超出地方百姓的承受能力。}

  {而所謂蠲免,實則是將竭澤而漁亦無法徵得的虧欠轉化為朝廷恩惠。}

  {康熙在理智清明之時,未嘗慮不及此。三十八年南巡,諭戶部:「額賦浩繁,民生拮据,歷年逋負計算日增。江蘇、安徽所屬舊欠帶徵錢糧幾及百萬。念小民方供新稅,復急舊逋,物力維艱,勢難兼辦。」又曰:「歷年正供錢糧,因輸納維艱,致多逋負。」}

  {但身為滿人統治者,康熙又必須掩飾事實並歪曲歷史:「朕屢經蠲免錢糧,何以仍然如此?想由明末傷殘,本朝休養六十餘年,元氣尚未盡復。或有司不善撫循之過歟?」}

  {要不就是歸咎小民不知節儉。「各省朕雖不時蠲免錢糧,屢加恩恤,而小民生計終屬艱難。」}


  {李光地曾感嘆:「朝廷一免江南銀米即二百萬,自古無如此之多者,只是天地間卻不見有寬裕潤澤之氣。」}

  {「國家免錢糧動數百萬,而民不感。」然而懾於康熙,只能將原因歸結為「總是無好官」,「想是官不好」。}

  {但康熙一朝的財經賦稅基本特徵之一,就在於決不真正實行減輕賦額,而寧願以不斷蠲免逋欠來宣揚「愛養黎元」的「古今第一仁政」。}

  {否則,怎麼造成大清得國最正的明證?}

  {而與之相應,便是各地大量積欠和新舊兼征,百姓永無喘息之日。}

  {只要稍檢史料,就知三年蠲免全國一周之際,地方上仍積欠如舊。蠲免的實際效果與其政治意義截然有異,但眾多史家依然津津樂道如不疲者。}

  ……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制度設計,康熙因此也確實成為被後世熱烈頌揚的「千古明君」。】

  【清代後世皇帝一說起大清的成績,第一項往往都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深仁厚澤,淪肌浹髓」。】

  【臣子們一提起這項仁政,當然更是稱頌無已,稱之為「天恩浩蕩,亘古未有」,「此誠自古帝王所未聞之盛典,而我國家億萬世休養生息之政源也」。】

  【「永不加征之諭,皇祖有訓」,「上稽百世以上,旁考四海以外,未有如我大清之輕賦者」。】

  ……

  大清·雍正時期

  雍正捏著眉心,一陣陣的煩悶。

  別人不知,他卻門清。

  盛世?盛你個球!

  「瑪法真是千古明君啊。」

  雍正疲憊的睜眼看向一臉敬佩孺慕神色的弘曆,沉聲道:

  「康熙五十五年,江南總督赫壽因五十一年曾奉有免徵比年所欠錢糧之旨,仍分年帶徵。」

  「隨即上摺奏以江南賦重,錢糧之多,本年錢糧尚且拖欠,而業已奉命豁免之錢糧,不但民力所不能完結,且民意亦以為業已豁免,顧不完結,實則兼征。」

  「故請依照陝西已行之例蠲免江南舊欠。」

  「你瑪法批令繕本具奏。」

  「可待赫壽題奏至京,卻為戶部所格,以至次年三月未見施行。」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你可知為何?」

  弘曆搖頭實表不知。

  雍正閉上雙目,手裡轉著十八子,往事依然歷歷在目。

  「原因是你瑪法懷疑赫壽奏請恩蠲是受江南籍漢人趙申喬請託,以取悅地方。」

  「而赫壽疏中以西邊正用兵餉之時,故舊欠未准蠲免,照依部議分年帶徵一語,令你瑪法反感。」

  「你瑪法表明戰爭絕不影響蠲免。」

  「所以,當年年底,你瑪法得知准軍侵入西藏、前線形勢明顯惡化,以至不得不向漢官曝白之際,宣稱將東南和西北八省地丁屯衛銀二百餘萬全部蠲免,並將安徽、江蘇漕項免徵一半。」

  弘曆愣了一下,隨即恍然道:

  「瑪法堅持賑濟蠲免,是擔心漢人因准部之役而懷疑大清政權的穩定和承平盛世?」


  雍正不說話。

  弘曆看著默認的阿瑪,順著話語也想到了康熙末年的事。

  雍正則又再次開口,只是語氣莫名。

  「康熙五十八年,調集大軍進藏,截留部分漕糧貯積東南以備賑。」

  「六十年夏,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陝西麥已無收,民多飢餒。」

  「承平盛世已難於繼續粉飾,清軍亦無能深入進剿準噶爾。」

  「高額賦稅使得以營造一個虛有其表的盛世,但同時又傷了清廷賴以樹立的基礎。」

  「你以為當了皇帝就能高枕無憂?」

  「錯了……事情遠非如蠲免、賑濟表現的這樣輕鬆。」

  ……

  【康熙十分注意恢復和發展生產,與民休養生息。】

  【清朝初年,由於長期戰亂,社會生產凋敝。清世祖順治年間獎勵墾荒,但收效甚微,於是,下令停止清初圈地弊政來緩和階級矛盾,發展社會生產。】

  【康熙執政期間,為招徠墾荒,修訂順治年間的墾荒定例,由原來最高限六年起科,改為「通計十年,方行起科」。】

  【還規定地方官能招徠墾荒者升遷,否則罷黜。】

  【實行「更名田」,將明藩王土地給與原種之人,改為民戶,承為世業,使耕種藩田的農民成為自耕農。】

  【實行蠲免政策,以鼓勵農業生產。】

  【又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從而將全國人丁稅固定下來,減輕了百姓負擔。】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全國墾田面積由順治末年的五億五千萬畝到康熙末年超過了八億畝,生產發展,人口迅速增長,出現了所謂的「康熙盛世」】

  【評價A級·得四分】

  ……

  {分高了。}

  {康熙雖然在統一政治、廓清邊疆方面功績顯赫,不過在皇權不下鄉的農村土地上,成千上萬中國人依然在痛苦的深淵中奮力掙扎。}

  {在稅制與鄉村行政等重要領域,康熙最終也未能做出積極有效的改變。}

  {他似乎認為,在既存的社會環境下,不可能普查土地所有權。}

  {在稅制方面,他也遵循晚明舊制,以丁役折換等值銀兩來納稅。}

  {稅銀僅有少部分留在地方,用以支付官吏與僕役的薪俸,或用作地方上的災難救助和建設經費。}

  {所以,地方官吏必須另行徵收大量的額外費用補充財政,不過大部分錢款都被官吏中飽私囊,給上級送禮,或孝敬京城官員,以期相關衙署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考課時能寬鬆一點。}

  {這種鬆懈狀態,怕是擔不起盛世二字。}

  {這話也不能這麼說,還是要看是在什麼角度看問題。}

  {就以當時的歷史背景,能符合國家統一,疆域廣大,民族協和,文化融合,人口眾多,經濟發展,社會安定,萬國來朝。就算是盛世了。}

  {況且,在中國皇朝史上,統一王朝皇帝在位四十年以上的有六位:漢武帝、唐玄宗、明世宗、明神宗、清聖祖和清高宗。}

  {漢武帝有天漢民變、唐玄宗有安史之亂、明世宗嘉靖帝有庚戌之變、明神宗萬曆帝有薩爾滸之戰、清高宗乾隆帝有王倫起義,而中原地區連續四十多年無戰爭的「太平之世」,只有康熙朝。}


  {五分摸不上是因為沒清田地,但四分還是手拿把掐的。}

  ……

  大清·乾隆時期

  無視掉那刺眼的高字。

  乾隆嘆了口氣。

  「清田……」

  前腳清田後腳就民變了!

  「哪那麼容易啊。」

  ……

  【用人識人:康熙用人不拘一格】

  【行兵打仗所用之人暫且不提。】

  【只有一事,就可奠基康熙用人之能。】

  【那就是治理黃河。】

  【《清聖祖實錄》,留下了他大量關於治河問題的上諭。且每一項治河計劃都由康熙帝直接裁定。】

  【且六次南巡主要目的都是視察河防。】

  【尤其是諸河臣的一系列重大治河決策,更多為康熙帝指授。】

  【康熙帝本人懂得治河,因而任用河臣也多得其人。】

  【有清一代治河名臣,如靳輔、于成龍、張鵬翮、趙世顯,基本都出現在康熙時期,這不是偶然的。】

  【只有深明其事,才能深知善事之才。】

  【在康熙帝和治河諸臣的努力下,河工取得了很大成績。】

  【康熙十六年以後,黃河大勢平穩,雖有幾次大雨大水之年,但極少發生決口,出現了四十年的安瀾局面。】

  【評價S級·得五分】

  【後世影響:文字獄。】

  【康熙朝文字獄,其數量遠不及雍正、乾隆兩朝,但開了清朝文字獄的先例。】

  【為維護清帝自身皇權與滿洲貴族特權,加以防範、打壓,抹煞了理學的哲學思辨光華,消磨了自尊精神,鉗制思想,限制輿論,日後惡果,值得深思。】

  【評級B級·得三分】

  【總分:二十七分】

  ……

  就在前朝各帝看著後世影響一欄的評價若有所思時。

  許久不見的選擇題再次出現!

  『康熙算不算千古一帝?』

  『選項一:算』

  『選項二:不算』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