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夠拿出什麼作為交易?
韓國,這是美國的一顆棋子,也是第一道防線。
日本,這是美國最大的僕從國,也是最大的經濟殖民地,這裡是第二道防線。
關島,這是美國在西太平洋中最大的海、空軍基地,各種軍事設施約占全島面積的1/3,主要有阿普拉核潛艇基地,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及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等。
在韓戰和越戰期間,關島作為重要的海、空戰略基地,曾在集結兵力、運送彈藥物資、支援遠程轟炸等方面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到現在,關島依舊也是擁有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而且戰略地位愈加凸顯。
美國可以讓琉球王國復國,失去沖繩軍事基地,那是因為有關島和日本。
關島,就是一艘超大型的永不沉沒的航母。
在日本的美軍軍事基地,關島、夏威夷以及美國在太平洋上一座座軍事基地,都是一艘超大型的永不沉沒的航母,使得美國牢牢控制著太平洋。
作為一個海權國家,美國無比重視海洋利益。
除非不得已,不然的話美國不會後退。
更不要說,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一座座島嶼,這些在美國人眼中,都相當於一艘航母,是用於控制太平洋的。
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第三島鏈,美國人已經不再提了。
已經早已轟然破碎。
曾幾何時,美國人意圖打造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第三島鏈,牢牢地鎖住,控制著整個太平洋,從而在戰略博弈上牢牢控制著主動權。
第一島鏈,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寶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有時候位於朝鮮半島南方的韓國也會被視為第一島鏈的一部分。
現在這一島鏈,只剩下日本群島和韓國,自然也就被砸得粉碎。
第二島鏈,而是以關島為中心,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和美國的馬里亞納群島等島嶼組成,其後方依託力量是豬雜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基地群。
只是現在這裡,被打開一道巨大的口子,也已經鎖不住了。
現在惟一還算完整的,便是第三島鏈。
所謂的第三島鏈,是相對於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來講的,是以美國夏威夷為中心,北起阿留申群島,南到大洋洲一些群島的一道防線。
但是第三島鏈完整,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為核潛艇,馳騁著海洋,成了海洋深處幽靈,都不需要打擊第三島鏈的軍事基地,直接攻擊本土即可。
所以這些年,關於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第三島鏈的提法,越來越少了。
美國能夠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現在在太平洋付出任何代價,都是美國捨不得的。
因為動一發而牽全身,影響重大。
劉韜出席了一場關於氣候方面的會議。
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問題愈加的嚴重,引發的災難也越來越多,緩解全球氣候變暖,這是全球的共識。
特別是太平洋的一些海拔比較低的島國,因為隨著海平面上升,一些島國將會被海水淹沒,徹底不存在。
為了阻止全球變暖趨勢,1992年聯合國專門制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最近幾年,歐洲意圖提出二氧化碳排放指標,將各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指標固定住,從而阻止全球變暖。
如果有人要多排放二氧化碳,那麼可以跟有多餘的國家購買指標。
這種做法,其實是在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畢竟歐洲已經發展得差不多,也沒有什麼低端製造業,產生的二氧化碳自然會比較少,而且以歐洲國家在輿論上的優勢,往往可以分到更多的指標。
這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得花錢找歐洲買二氧化碳排放指標。
歐洲人一直試圖推行這一套,甚至在輿論上意圖占據道德制高點。
但是對於歐洲人這種做法,遭到了發展中國家的集體抵制。
在這種情況下,華夏提出了碳中和,各國制定碳中和時間表。
所謂的碳中和,便是通過計算標的物溫室氣體排放量,然後後通過植樹等方式進行抵消,從而達到『零』碳排放目的。
而要實現碳中和目標,通常可以通過推動使用再生能源和植樹造林等方式去實現
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摩托車,減少燃油汽車、燃油摩托車,並且在進行大量植樹造林,這便是華夏的努力。
同時,華夏也在建造更多的水電站、太陽能發電、風電、潮汐電能,不再大規模建設火電站,也是華夏在往碳中和努力的方向。
劉韜參加此次會議,便是與美國人在溝通交流,用於推動雙方在『碳中和』這條線去實現阻止全球變暖的目標。
至於裡面蘊含的巨大商機,誰能抓住商機,誰能吃到更大塊的蛋糕,自然是各憑本事。
對於歐洲人提出的那一套,美國本身也不怎麼感冒。
因為美國是世界產油大國,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喜歡大排放量汽車的國家,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自然是難以計數,讓美國人要像歐洲提出的那一套,美國人也不願意。
但是『碳中和』這個概念,美國人倒是勉勉強強能接受,因為這裡面既有很強的操作性,也有巨大的利益在裡面。
都說美國人不懂得變通?
其實美國人是非常擅長變通的,關鍵是利益,只要有利益,美國人便懂得變通。
劉韜參與此次的交流會以及對話,目的也是基於雙方的利益。
緩解氣候變暖,這是全球性共識。
全球性問題,就得全球各國一起攜手解決。
不然的話,你努力解決,別人不努力解決,那也沒用。
就像華夏,在治理荒漠上使出吃奶的力氣,三北防護林執行了那麼多年。
但是外蒙古的沙塵暴,直接讓華夏叫苦不迭。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全球氣候變暖之上。
只有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
不然的話,這個問題就是無解的。
當然,各國在這方面表態都很積極,因為事關著國家形象,該有的態度就得有,但是對於怎麼做、採用何種方式,爭議那就大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