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錦繡文章
……
被關在門外的長樂愣了一下。
被人直接拒之門外,她這個大唐公主何曾遭遇過這種冷遇?
原本想生氣的砸門,但想了想還是忍住了,她可不想再被扔飛一次。
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心情,然後轉身離開。
臨走時,將沒有親手交給余良的邀請函,留在了柳林手上,讓他轉交。
地下密室中。
余良拿著那張空白的信紙。
信紙雖然潔白無瑕,但他卻能感受到上面蘊含的一絲微妙氣息。
這是一種獨特的波動。
顯然,這封信並非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
閉上眼睛,將自身的感知力提升到極致。
漸漸地,余良察覺到了信紙上隱藏的微妙波動。
這是一種特殊的加密方式,只有通過特定的觸發方式才能解讀。
余良心中一動,感應這些波動。
「有意思,這居然是《射鵰》中自己自創的《碧波功》!」
解讀出了其中的信息。
「原來如此,讓我參加盛會只是個藉口,真實目的是想藉助此機會與自己見面。」
「偷偷摸摸的,看來不是什麼好事啊!」
心中想著,余良雙手一搓,就將信紙給銷毀。
——
三天的時間轉瞬即逝。
余良換上一身得體的衣裳,走出了密室,前往皇宮。
長安的街道上熙熙攘攘。
來到皇宮前,余良出示了長樂公主給的邀請函。
守門的侍衛恭敬地放行。
順利地進入了皇宮。
文華殿內。
此刻已經聚集了許多文人墨客。他們或三五成群地交談,或獨自沉思……
余良的到來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畢竟,在場的人就沒有能認得他的。
等了許久後。
太子和眾皇子到來,眾人立馬上前行禮,相與皇子拉近乎。
余良可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也就沒湊過去湊熱鬧。
又等了許久。
隨著皇帝李世民在眾人的恭迎中緩步走進文華殿,整個大殿瞬間寂靜。
「參見陛下!」
眾人齊聲吶喊,聲音如同雷霆,在文華殿內迴蕩,彰顯著對帝王的無比尊敬。
皇帝李世民優雅地擺手,臉上帶著深邃而和藹的微笑:
「今日文壇盛會,英才匯聚,真乃我大唐之幸事。
朕期待你們能暢所欲言,用你們的才華和智慧,展現出我大唐的繁榮與風華!」
「諸卿,請入座!」
皇帝話音一落,眾人便紛紛落座,各自尋找著屬於自己的位置。
余良在人群中找了一個不起眼的位置坐下,靜靜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
就在這時,一位大臣上前一步,對著皇帝李世民恭敬地行禮後說道:
「陛下,臣有幸參加今日之盛會,心潮澎湃,感慨良多。願賦詩一首,以表心中之喜,也為今日的文壇盛會拋磚引玉!」
皇帝李世民聞言,面帶微笑地點了點頭,鼓勵道:「好,愛卿有此雅興,朕自然欣喜。你便吟詩一首,讓朕與眾人共賞。」
隨即,這位大臣一首絕句的拋磚引玉,文華殿內的氣氛逐漸熱烈起來。文人墨客們爭相展示自己的作品,或詩或文,或賦或曲……
只見,眾文士筆下生花,身上紛紛顯化出各自文章的異象,瑰麗奇幻,如同夢境般展現。
一位文士身後,碧波萬頃的大海上緩緩升起一輪皎潔的明月,那是「海上生明月」的寧靜與深遠。
另一位文士則描繪出春花爛漫與秋月寂寥的對比,引人深思「春花秋月何時了」的無盡時光。
有人舉杯向天,空中便出現了一輪明月,與之對飲,旁邊還幻化出一個影子,正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意畫面。
又有文士身後,英勇的將軍身披金甲,百戰沙場,彰顯出「將軍百戰穿金甲」的英勇與堅毅。
突然間,黑雲壓城,仿佛戰爭即將爆發,那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緊張與壓迫。
緊接著,一聲雞鳴,紅日初升,金光萬道,「金雞三叫紅日出」帶來了希望與新生。
有人筆下生風,幻化出欲上青天的壯志,試圖攬住那輪明月,「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情令人動容。
還有文士描繪出疑是銀河從九天垂落的震撼景象,「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與神秘讓人嘆為觀止。
更有人展現出登高望遠的場景,「欲窮千里目」的渴望與追求溢於言表。
還有,一位文士閉目凝神,一仙人從天而降,扶持著他的頭頂,正是他筆下「仙人扶我頂」的意境深遠而玄妙。
……
頃刻間,文華殿內仿佛變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畫卷。山河壯麗,城市繁華,田野遼闊……
這些異象相互交織,相互輝映,仿佛將整個大唐的壯美景色都濃縮在了這文華殿之中,彰顯著文道昌隆的氣象。
對此余良是嘆為觀止,心中不由感嘆:乖乖,這群文人看似軟弱,其實一個個都不是小角色,這要是放在戰場上,都可以堪比一個軍團橫推一座城池了。
就在眾人沉醉於這場文學盛宴之際,皇帝李世民緩緩站起,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文士,最後定格在余良的身上。
「朕觀今日之盛會,真乃我大唐之福。」
「然而,如此盛會,好像還有一位才子並未展示其才華!」
聽到此話,眾人順著他的目光看去,隨即角落中的余良就成為了眾人的目標。
對於這個情況,余良心中不由暗道:我去,這李世民是要搞事情了!
「諸位可能還不認識他,朕就為大家引薦一下,這位才俊就是寫出話本《射鵰》的作者,余良!」
聽到李世民的介紹,眾人不由得小聲議論起來,對於這個話本,在座的或多或少都曾聽過或看過。
「余良,朕知你才華橫溢,不知你可否願意在此吟詩作賦,讓眾人一同領略你的文采?」
吟詩作賦?
余良只會抄,哪會什麼吟詩作賦!
看著眾人看向自己的目光,余良明白自己這是成為了眾矢之的,再加上李世民的點名,他今天好是逃不過了。
隨即,余良微微一笑,站起身來,不卑不亢地說道:「余某才疏學淺,實在不敢在諸多文壇前輩面前班門弄斧。」
「但陛下有命,余某便只好獻醜一番,以音律之道,向諸位前輩請教。」
言罷,余良輕輕招手,一名服侍立刻會意,取來一隻晶瑩剔透的玉簫。
這隻玉簫通體碧綠,在眾人的矚目之下,余良將玉簫輕貼唇邊,深吸一口氣,隨即,一首『碧海潮生曲』悠然響起。
玉簫聲起,初時如細雨綿綿,輕柔而悠揚。
漸漸地,簫聲變得激昂起來,仿佛海浪逐漸洶湧,拍打著岸邊的礁石。
隨著玉簫的聲音在文華殿內迴蕩,眾人仿佛被帶入了一片廣闊的海洋之中。
簫聲婉轉,如同洋流在殿中緩緩流淌,溫柔而寧靜。然而,當簫聲急促之時,又猶如狂風驟雨,翻起了驚濤駭浪,讓人心潮澎湃……
余良雖然不能讓文章顯現異象,但將人捲入異象的手段還是有的。
整個文華殿都沉浸在這片音樂的海洋中。眾人被這奇妙的音律所吸引,仿佛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感受著海浪的起伏和海洋的壯闊。
隨著最後一個音符的落下,余良輕輕放下玉簫,但文華殿內依然迴蕩著那激昂的簫聲。
眾人也依舊沉醉在碧海潮生曲中,久久不能自拔。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