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2024-08-08 05:17:01 作者: 楊帆
  1916年6月6日上午,在中南海居仁堂大總統的臥房裡,57歲的袁世凱躺在臥榻上,面部浮腫,雙目緊閉,奄奄一息。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中華民國大總統、中華帝國「洪憲」皇帝,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

  床頭一側,侍立著他的大公子,一心想繼位當皇帝的袁克定。

  床前,站著他的老朋友、把兄弟、北洋元老徐世昌;「北洋之龍」王士珍;輔佐他多年的左膀右臂、「北洋之虎」段祺瑞;另一位是他的表弟張鎮芳。這四人,是袁世凱親自選定的「託孤寄命」之人。

  此時袁世凱已陷入半昏迷狀態,久久才微微睜開雙眼,望著站在床前的各位,嘴唇翕動半晌,終於說出兩個字:「約法」。

  這是袁世凱留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約法。既沒說明是新約法,也沒說明是舊約法,這正是袁世凱的高明之處。民國時期有兩部約法,舊約法為民國元年所訂立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新約法為袁世凱制定的《中華民國約法》。按照舊約法,副總統為總統的法定繼承人;按照新約法,總統繼承人由現任總統提名三人,寫在「嘉禾金簡」上,藏之金匱石屋中,俟總統死後取出,在三位候選人中選一人繼任總統。

  當天上午袁世凱逝世後,眾人打開「金匱石屋」,取出「嘉禾金簡」,只見上面三個名字依次為: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據說原來袁克定的名字位列其中,但袁世凱考慮到自己已落入眾叛親離、四面楚歌的境地,有誰還會擁立他的兒子呢?與其遺人笑柄,不如順應時勢,於是以段祺瑞取而代之。

  按舊約法應由副總統黎元洪繼位,按新約法黎元洪位居候選人之首。於是,袁世凱逝世當天下午,國務院發表公報,宣告黎元洪繼任總統。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掌握中央政權的國務總理段祺瑞與大總統黎元洪,拉開了府院之爭的序幕,民國史上的軍閥混戰也由此進入更為激烈的新階段……

  由於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驅逐國民黨、解散國會,廢除《臨時約法》,實行專制獨裁統治,給民國歷史留下一個不幸的開端,使不少建立民主國家必需的舉措,如軍隊國家化、民選議會、以法治國等等,都失去了健康發展的契機,而明目張胆的軍隊干政、政權之爭、地盤之爭、革命與反革命的抗爭,則連年不斷。

  袁世凱死後,北洋派群龍無首,很快分裂為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和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兩係為控制中央政權大打出手,而隨著皖系的失敗、直系的裂變,在北洋嫡系新軍閥輩出的同時,非嫡系的奉系軍閥問鼎中原,北洋軍閥混戰再度升級;而北伐戰爭的開始,將幾乎從未間斷的南北戰爭推向高潮。北伐戰爭結束後,蔣、閻、馮、桂四大軍閥就勢崛起,使軍閥混戰方興未艾。

  直皖大戰、直奉大戰、江浙戰爭、北伐戰爭、蔣桂戰爭、蔣馮戰爭、中原大戰,以及各地方軍閥連綿不斷的爭戰,圍繞著控制中央政權與攻城略地而展開。於是乎,北洋政府總統、總理、內閣,走馬燈一般輪換,亂鬨鬨你方唱罷我登場。而此後,南方國民政府寧漢對峙,亦動干戈。

  繼袁世凱「命喪二陳湯」之後,北洋政府元首的位子上,又有了黎元洪受驚嚇而逃,宣統帝復辟七日,馮國璋被逼下野,徐世昌被趕下台,曹仲珊被囚,段祺瑞被逐,張作霖被迫下野出關被炸;以及國民政府蔣中正三次被逼宮下野……

  而每一任元首的上下台,幾乎都伴隨著一場軍閥混戰。這些大大小小的軍閥,演繹了民國時期大混戰、大動盪的歷史。就其軍閥本質而言,他們都是擁兵自重,大者掌控中央政權,次者分疆裂土,小者坐擁一隅,彼此為權力與地盤爭相廝殺。但就單個軍閥而言,他們的政治追求、品行操守、個人作風等,又存在很大差異,其結局也往往大相逕庭;而同一軍閥在不同時期,也有著不同的表現。

  然而,由於政治的、歷史的原因,許多軍閥的個性被模糊甚至被抹煞,取而代之的是軍閥的共性:窮兵黷武,嗜殺成性。甚至出現輿論一邊倒的現象,即對於有進步傾向的軍閥進行美化,對於口碑差的軍閥全盤否定,大加撻伐,以致以訛傳訛,面目全非。如家學甚好的韓復榘變成了大老粗;從未占山為王或落草為寇的張宗昌變成了土匪;殺害張宗昌的鄭繼成由鄭金聲的侄子變成了兒子,隨之變成了抗日英雄……

  本書精選民國時期掌控或左右中央政權,或在某些重大歷史事件中產生過重大影響、具有鮮明特色與爭議的軍閥12人,參考大量20世紀原始資料,以及大量相關人物口述,通過大量客觀事實,講述他們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發跡、崛起,以及最後結局,力求客觀、公允,以還歷史本來面目。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