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劉辯,三興漢室> 第559章 新官上任諸葛亮

第559章 新官上任諸葛亮

2024-09-20 14:53:24 作者: 黯淡星L
  第559章 新官上任諸葛亮

  東宮之中,送走了諸葛亮的丁衝心中感慨,原本他的同僚還以為諸葛亮是來搶機會的,但實際上諸葛亮本身就代表著機會。

  放開宵禁之事看似有未知的風險,但做成之後雒陽勢必會更加繁華。

  要是能讓他主導此事,給他個雒陽令干他也願意。

  不過丁沖旋即想到,與他關係甚好的曹操至少在今年應該會回到雒陽論功,屆時很可能就會留在雒陽為官了,他可得好好維護一下關係。

  至於眼下……丁沖稍作猶豫,還是決定稍微拜託一下相熟的小黃門,去官署再喚一位黃門侍郎來。

  目前來看,諸葛亮是不會在此處當值了。

  ……

  雒陽縣寺,盧槿在回來後便做起了準備,諸葛亮來時縣吏們就已經知道他的到來了,雒陽的四部尉也都被召了過來。

  「以往宵禁之時,里巷之外的道路不准行人,關閉里門及市門,然在里巷之中,仍會在一兩個時辰後才會平息下來。」雒陽市長介紹道。

  漢家城市中的里其實和唐時的坊很相似,或者說這時候的里便是坊的最初版。即以圍牆(通常為矮牆)將一定數量的人家包圍起來,被留下的大門便被稱為閭。雒陽人口眾多,一里的戶數普遍超過了規定的百戶。

  盧槿不清楚諸葛亮對於雒陽城內外的里與市了解多少,是以他採用了最保守的辦法,將掌握各方面情況的縣吏們都先召集過來,一一向諸葛亮介紹、解惑。

  換做旁人,可能會覺得盧槿安排的工作太重,懷疑這是盧槿的下馬威。

  但諸葛亮卻不這麼認為,他只覺得盧槿安排的非常周全,事無巨細都考慮到了,這樣,他在籌劃之時,就可以將所有的事都考量清楚,儘可能地減少意外。

  不愧是盧公之子!

  以前諸葛亮還聽到些風言風語,說是盧植的兒子中沒有類父的,如今看來,果然眼見為實!

  在聽完縣吏們的講解之後,天色已經變暗了,諸葛亮對著盧槿拜道:「下官心中已經有了謀劃,今晚回去後加以完善,明日便可向明廷匯報。」

  盧槿見諸葛亮剛聽完心中就有了想法,倒沒有懷疑諸葛亮在說大話,畢竟他見過的聰明人太多了,不說的他的父親盧植,單就他的弟弟盧毓,只比諸葛亮小兩三歲,談起經學來已經能和他說的有來有回了。

  他立刻應道:「那明日便等著孔明的謀劃了!」

  等到諸葛亮離開,盧槿也準備回家侍奉父母,這時,他才忽然想到,諸葛亮方才的意思莫非是要用晚上的時間完善謀劃?

  但諸葛亮畢竟新婚燕爾,他剛來到雒陽縣就忙一整夜,不會惹人怪罪吧?

  盧槿當即就想追上諸葛亮,但出得縣寺之門,哪裡還有諸葛亮的行蹤。

  「這雒陽縣令真是……夫君這才上任第一日,就讓夫君連夜忙碌。」劉壽有些怨氣,她原本還等著諸葛亮下衙之後同她分享一些在任上的見聞以作私房話,卻未曾想諸葛亮回來,還沒同她說幾句話就入了書房,皺著眉頭寫起了公文。

  劉壽無奈,倒也能接受,可眼見著天色已經徹底黑了,自家夫君卻忙得連飯都忘了吃。

  而她瞧著諸葛亮所作出的規劃,自也能瞧出一些門道,終究忍不住開口了:「夫君打算所有事都親力親為嗎?」


  忙碌中的諸葛亮聞言一愣,等到妻子又將這話重複了一遍後才應道:「這終究是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且還關乎雒陽城內外的民生,不得不慎重。」

  「可也不必如此慎重吧……而且事無巨細,全都寫在了上面?」劉壽指著諸葛亮正在書寫的計劃說道,「莫非夫君打算今後日日都在書房過夜了?」

  諸葛亮感受到妻子的小情緒,牽著劉壽的手說道:「既然夫人不願,那便先將之放下。」

  「夫人用飯否?……同食,自然要同食。」

  在知道妻子一直在等著他吃飯後,諸葛亮瞧著眼前的公文,心中打定了主意,明日早起再將之完成吧!

  劉壽說道:「並非妾不識大體,不願夫君投身公務……只是這勞逸結合的道理還請夫君明白。且夫君既然兼任雒陽丞,與其全都親力親為,不如任用賢能。」

  諸葛亮聽了,佯裝震驚又帶著笑做拜道:「夫人之見識,為夫自愧不如,還望以後夫人多多指正才是。」

  劉壽聽了,卻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以前跟在皇兄身後看得多了,受皇兄言傳身教,才有了點想法。」

  翌日,諸葛亮一睜眼就意識到糟了。

  ——他起晚了,昨夜的公文還沒完成呢!

  雖然他有各種理由可以推託,而且他也沒向盧槿保證今早上交,但……「下官慚愧,昨晚未能及時完成。」

  「原本正要和你說呢,此事本就要我雒陽縣上下官吏齊心一致,怎可只勞累孔明一個?我等商量著來。」盧槿見到諸葛亮的樣子估摸著其夫妻關係應該沒有因為自己的緣故而出問題,也是鬆了口氣。

  而諸葛亮想到昨日劉壽的話,又想到記憶中天子處理政務時候的情況,他親力親為的確有把握能把眼前這樁小事辦好,但妻子所言不無道理,他也不能把全部的時間都放在國事之上啊。

  只希望辦事的官吏靠得住吧!

  「集市還是有些亂了……南市因為校事部的存在,無論是百姓或是商販受到欺壓可以隨時舉告,是以雒陽各市中一度以南市為最佳。而南市的問題也是最大的,其中貨物龐雜混亂,亦有人隨處占地售賣,人多之時,道路不通……」

  諸葛亮侃侃而談:「那些在集市之中租有商鋪的很好管理,而臨時前來售賣布帛、木炭等的百姓,既然交了錢,自也要將要他們安排到合適的地方……若要放開宵禁,這市場之中一定要多些規矩。」

  「……四部尉須得先增派人手,加強夜間巡察,所用火燭等皆需登記在冊……而夜間不同白日,不宜以鼓聲為號,當在城內外分置高台,至於晚上,則以火把傳信。白日亦可用也。」

  盧槿聽著聽著發現了,諸葛亮所考慮的並不單單只是開放宵禁一件事,而是從雒陽縣城內外的治理出發,全盤考慮。

  陛下的確派來了一個大才啊!

  諸葛亮將他所整理出的公文一一說給了在場的官吏聽,遇到官吏們不懂的,他也會詳細解釋。

  待到說完之後,諸葛亮對著盧槿解釋著這麼做的原因:「白日裡總比晚上更好管理,倘若白日就已經很亂了,待到晚上一定更難管制。」

  盧槿立馬說道:「孔明辦事,我放心!」

  然後對著在場的官吏說道:「對於孔明所說,可有不明白的?……若無異議,即刻施行!」


  事實證明,雒陽縣的官吏們辦事能力相當不錯,天子腳下的小吏們自從有太學生加入其中後,保持著一貫的好水準,諸葛亮發現自己只需要及時地裨補闕漏即可。

  就這樣,諸葛亮無比順利地開始了他的為官生涯。    ……

  盧槿與諸葛亮之間關係和睦,但有的人就不一樣了。

  「公台,你莫要阻攔,此等沽名釣譽之輩,焉能放任?」

  曹操與陳宮兩人在之前其實沒有特別的交往,他們更多的是知道對方的名聲,算是互相敬佩。

  這一回曹操率軍來冀州平叛,與河間國相陳宮可謂是金風玉露一相逢。

  只可惜花無百日紅,真碰到事了,兩人觀念上的差距便顯露了出來。

  面對殺氣騰騰的曹操,陳宮卻是截然相反的態度:「孟德何必如此?他們不過是酒後胡言幾句罷了。」

  河間國的幾位名士喝多了酒,同情起了另外幾位因罪被誅的名士。

  在陳宮看來,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說不定這些名士酒醒之後還在害怕呢!畢竟今年各地殺的人的確有些多了。即便不想讓這些名士胡亂說話,派個人警告他們一下便可,何必喊打喊殺?

  「胡言?」曹操聽了陳宮的話怒氣上涌,「替那些罪人張目,也算是胡言?沒有治他們一個同謀之罪便已經不錯了!」

  原本還能控制住情緒的陳宮聽了,同樣也是不滿:「孟德,我知道你是覺得這河間國內豪強處置的少了,但孟德莫要忘了,我等誅殺豪強乃是以法誅之,焉能以一己之好惡?」

  「河間國本就和魏郡等數地作為冀州今年來最安順的地方,其中豪族豪強大部從始至終都沒有從賊。他們對於罪人的言行未必清楚,這是我等長吏還未全部將罪人的罪行昭告給他們的原因。」

  在陳宮看來,曹操還是太想進步了。

  他都已經做到征西將軍了,再進一步就是九卿三公,何必拿一些無辜之人開刀呢!

  但曹操卻不這麼覺得:「公台此舉,定會留下隱患!此輩今日同情罪人,焉知明日不會成為罪人。」

  陳宮反問道:「孟德莫非也要以『腹誹』定罪嗎?」

  孝武皇帝時,有人舉告顏異有不當之言,張湯未查證出,便以「腹誹」論顏異之罪——雖然顏異嘴上沒事,但心裡肯定想了。

  而今這話放到這裡未必合適,但意思便是這麼個意思。

  曹操反唇相譏道:「公台此言,莫不也是以『腹誹』論我?」

  乃是認為陳宮終究不明白他的公心。

  最終,兩人不歡而散。

  而那個幾個醉酒的名士,也終究被陳宮保住了。至於後來陳宮派人警告,使得幾人在曹操還在冀州時皆閉門不出,那就是後話了。

  卻說曹操回到住處,心中還是有幾分難過的。

  他本以為陳公台會是他的知心人,卻未曾想兩人的施政理念竟相差地如此之大。

  不過他到底是經歷過風雨的人物,倒也不會因為這一時的衝突而如何如何。

  只當日,他便接到了班師的詔書。

  他需要先將從并州帶出來的軍隊送回去接受朝廷的封賞,然後入京。


  曹操知道,自己心心念念的征西將軍大概快要沒了,就是不知道將來天子會安排自己幹什麼。

  而在整軍回并州的過程中,曹操只遺憾於沒有機會見一見在皇甫嵩麾下的曹昂。

  徐州,曹昂現在很快樂。

  他覺得他的快樂就連他的父親都未必想像的到。

  從小曹昂就覺得活在他父親的陰影之下,旁人說起他,只知道他是曹操的兒子。

  雖然這也沒什麼不好,但曹昂一直以來都期盼著有一天,旁人談起曹操時,能夠說一句——「操,昂之父也」。

  儘管對於現在的曹昂來說,想要達成這一目標的道路還很遙遠,但曹昂很確定,他已經走出了第一步。

  「曹君,今日拾的柴已經夠用了。」

  曹昂心滿意足地聽著這個稱呼,他們只知道曹昂而不知道曹操也!

  他應道:「如此,那就回去吧!」

  路上,曹昂忽然發現有一批百姓拖家帶口地行走在大路之上,他有些奇怪,畢竟如今徐州已經安定了下來,怎麼還會有流民呢!

  想到這,他立刻上前問起,才知道這一批人是當初受人蠱惑造反作亂的佃戶,後來他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又從亂軍之中逃走了,是以即便是事後他們也沒有被治罪。

  但當他們想回到原來的家中繼續租種時,原本的主家害怕會受他們的牽連,不肯接納他們。

  而他們在造了一次反後,如今也只能老老實實地另謀出路。

  可這一路上,都沒人願意接納他們。

  曹昂意識到,若是放任不管,這批人說不定就會餓死在路上了。

  告知這些人先在附近暫時安置下來後,曹昂回到了軍營之中,前去拜見了自己的校尉毌丘毅。

  「校尉,屬下知道救濟這些人需要消耗額外的糧草,但我軍乃是王師,豈能放任百姓餓死道中?」曹昂說道,他已經做好了被訓斥的準備。

  卻未曾想他說完之後,正聽毌丘毅說道:「方才車騎將軍才告訴我要收攏各郡國的流民,引導他們前往幽州,子脩是如何知道的?」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