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宗室諸王
劉辯瞧著袁術,果然是財帛動人心,袁術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了工商業界的代表。
而在袁術略帶些緊張的目光下,劉辯忽然笑道:「方才朕說笑罷了,朕又不是賊,豈會貪圖臣子家產?公莫要當真了。」
袁術悄悄鬆了一口氣,卻還是保持著視金錢如糞土的架勢,繼續說著大話:「若不是害怕外人誤會,傷了陛下的賢名,臣真的並不在意些許家財!」
劉辯聽了,只意味深長地看了袁術一眼,並未多說什麼。
但這一眼又把袁術看得比較心虛。此刻,他心中無比後悔為什麼不見好就收。
劉辯心中暗笑,然後岔開話題問道:「朕知道,公並非無的放矢之人,在公看來,徐公明的錯處在哪裡?」
袁術本就是為了這事來的,當即說道:「臣聞『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昔日通商西域有利可圖,便是沒有甄氏、麋氏帶頭,彼輩商賈亦敢冒著風險西去。可如今,臣聽說一些原本計劃想要往西域貿易的商人已經有放棄之意。」
果然,除非採用漢武帝時期對民間傷害性極大的掀桌子大法,不然想要從商人口中奪食,還是很難的。
劉辯對於徐晃所提出的方案受到的反彈並沒有感覺到有太多意外,商人們的決策缺乏遠見,或者說他們即便看到了漢室在西域紮根之後的未來,但仍不願意為此付出。即便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這些對他們是有利的。
有利益時,商人一擁而上,而一旦無利可圖時,商人便會四散而去。追求盈利最大化的本質讓商人天生厭惡那些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的項目。
袁術繼續說著,他大概也覺得為商人張目有些不好意思,順帶著為自己辯解道:「陛下是知道臣的,臣素來不愛同這類小人來往,只是偶有聽聞罷了。」
「這些商人的工坊皆需要人手,他們輕易不會捨棄……」
聽著袁術的話,劉辯便明白,徐晃的嘗試大概得不到徐晃想要的成果了。
劉辯當然明白商業對於社會繁榮的作用,也知道工坊的存在是相較於小農經濟的進步。但他同樣知道,商人這個群體,在總體上未必靠得住。
而且商人普遍以奴婢在工坊中做工,其進步價值有限。
可話說回來,西域商道終究是大漢將士篳路藍縷開拓出的道路。
徐晃的嘗試在劉辯看來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不說蚊子再小也是肉,其可以分出那些商人是願意愛國的。連「我也可以愛國」都喊不出來的商人,劉辯覺得,也沒必要出現在西域的商道上了。
莫非是商稅收的太輕了?
對於西域,商人靠不住,劉辯有另外的打算。
是以在見過袁術之後,劉辯又見了另一個人——河間王劉陔。
這一年來,劉陔可謂是意氣風發,體會到了他一生中從未體會過的生活。
嘗過了自由的滋味,他才明白困了他半生的那座壯麗的王宮究竟有多逼仄。
如果可以,他更想繼續離開他的王宮,去見一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
在劉辯召他至雒陽相見之前,劉陔甚至對他的王妃感慨道:「我今日方知郡吏之貴也!當真是寧為一郡吏,勝過一國王!」
百石郡吏要麼出身好、要麼才學好,就算郡吏之職干不下去了,還能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直讓劉陔十分羨慕,給個王位都不換。
「距離上次見面已經一年多了,兄別來無恙否?」劉辯招呼道,並進一步誇獎道,「度田之時,兄盡心盡力之舉,朕多有耳聞,今日朕還要替百姓們多謝兄之辛勞。」
劉陔忙不迭地稱謝,雖然相信劉辯是仁慈天子,但漢室百多年來對諸侯王的規訓還是讓劉陔本能地感到惶恐。
又是拜謝又是謙辭,劉陔頗為手忙腳亂。
劉辯見了,再度開門見山的說道:「朕聽聞兄歷經度田之事後,不願再在河間國久留了?」
聽到這話,劉陔臉色一變,他不知道這是天子對他起了猜疑之心還是想要重用他的信號。可畢竟上一次天子準備重用他時也是這般態度,劉陔思來想去,終究是天子以前善待他的表現占據了上風,讓他如實說道:「回陛下,臣確有此念。」
劉辯清楚地感受到了劉陔的變化,對比第一次見面時那種「戰戰兢兢,要麼就是一問三不知,要麼要麼就是啊對對對」的狀態好了不知多少。
他意識到,劉陔或許能夠達成他的期待——「過去數百年來,西域車師後部屢屢勾結鮮卑,反覆無常,不慕王化,朕欲遣宗室王至西域開拓漢土,不知兄可有願乎?」
在聽到劉辯的話後,劉陔第一時間甚至覺得自己是在做夢,隨後他才猛然驚醒,這是真的——劉陔又是前所未有的震驚,甚至勝過上次與劉辯見面之時。
看到劉陔被震驚到一時說不出來話,劉辯也知道,這突如其來的事得給劉陔消化的時間。他當即對劉該說道:「此事牽涉甚廣,西域亦不比河間國,距離洛陽遠矣。兄不必現在給朕答覆,且好生思量!」
劉陔沒有拒絕,這事他的確要慎重考慮。
……
陳國,陳王劉寵自從在洛陽的詔獄裡待過之後就好似換了個人,整日深居簡出,全然沒有昔日在陳國相駱俊的放任下帶領弓弩射手防備黃巾賊,並威壓陳國百姓,使無人敢違逆的境況。
然而這一日,劉寵等來了來自雒陽的使臣。
「大王,在下謁者令陳琳,今特奉陛下之令,來為大王送上一物,並陛下手書。」
「謝過天使!」劉寵表面上波瀾不驚地接過陳琳所帶來的東西,心中則想著——當初天子登基未久便放了他,以安人心,如今天子的威信已經無人能夠動搖,他大概也失去了作用。
只是沒想到天子仍沒有忘記他。
想到這裡,劉寵仗著自己年紀大了,沒有和陳琳寒暄的打算,當即竟讓他的兒子請陳琳前去休息。
陳琳有些疑惑,他有些懷疑劉寵是不是會錯了意,但想到劉寵只要打開天子手書便能明白一切,他一路來陳國也是累了,索性沒有多言。
而本就身著王者冠冕的劉寵緩緩地捧著手中的東西,對著在場的妻子兒孫含著悲愴說道:「天意不可違,昔日在雒陽詔獄之時,我日夜期盼著能夠再見到一面,如今回到陳國這些年,我心滿意足矣,上天待我不薄!」
他的妻子陳王妃來到他的身前說道:「昔日夫君入京,妾未曾跟隨,今日當與夫君同去!」
劉寵看著在場的兒孫,心中頗為不舍。
這時,忽有一道稚嫩的聲音傳來:「祖父祖母要去哪裡啊?孫兒也想去!」
「痴兒,這回你可去不得!」聽到這話,劉寵的心中更悲愴了。
這時,又有一道聲音傳來:「祖父何不看一看陛下的書信,如何此時便先入為主做了定論?」
劉寵聞言一怔。
隨即忙不迭地拆開了天子的書信,只見手書之上寫了八個字——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劉寵看得一愣,然後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陳琳所帶來的另一份被封好的包裹,他仔細瞧去,只見其中是厚厚地一摞紙,其中記載的全是西域的地理與諸國之事。
劉寵忽然哈哈大笑起來。
劉寵不是傻子,他一見便明白了天子的用意。近年來,他雖深居簡出,但畢竟是一方諸侯王,對於一些消息還是很敏感的。而且陳國處在中原戰略要地,許多事情都越不過陳國。
曾經度田時面對天子的要求,劉寵害怕是天子的試探,做起事來並沒有多麼主動。而現在,天子還願意給他一個機會,若是他不抓住,只怕再也沒有下一次機會了。
一悲一喜之下,陳寵想到,他是願意在碌碌無為中死去,還是想在死前搏上一搏?
終於,在經過一夜的沉思之後,陳王寵親自找上了陳琳,說道:「我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天子有意,我自願捨命相隨,但我的兒孫們卻未必能吃得那般苦……」
他終究是老了,換作他年輕的時候,若有這麼一個機會,他敢把他所有的子嗣全都帶到西域,以表決心。但現在,他不敢這麼賭了。
陳琳見劉寵表態,當即也應道:「大王盡可以放心,大王往西域去本是為國之舉,絕不會讓大王寒心,這陳國的國祚,自然還要在陳地繼續傳承下去。」
「只不過西域終究缺乏漢人,大王還需多帶些人手。不過大王本就有能為,屆時治理一國必然不在話下!」
「且大王本就是宗室長者,在宗室之中頗具聲望,若是振臂一呼,何愁天下劉氏子弟不齊聚西域?」
劉寵明白,天子的許諾已經很明顯了,到了西域他們就是真正的一國之王。
劉寵也很果斷,他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發揮餘熱,當日便又把子孫召集起來,宣布了他的決定。
正如他所預料的,他的兒孫沉湎於王宮的富貴之中無法自拔,反倒是昨晚先後出言的兩個孫子願意跟他同去,前者年幼倒也罷了,後者昨日便已經讓劉寵另眼相待了,今日他也是果斷答應了對方跟隨的請求。
與此同時,仍停留在幽州的張讓正在詢問著合肥侯劉端:「君侯對西域可有意乎?」
作為侯國之主,小時候劉端不是沒有做過執掌侯國的夢。
但經過合肥叛亂之後,劉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本事,放到西域那種地方,他只敢在夢裡闖一闖。在這裡,絕大部分人會顧及他的身份,但在西域可就不一定了。
當即劉端答道:「公莫要說笑,以我之能,去西域徒增笑料耳。」
他雖然不再甘願只在合肥侯國當一個空有虛名的侯,想要揚名立萬,但卻不想出師未捷身先死。
張讓想了想,倒是對劉端的自我判斷很認可,相處了這麼久,張讓對劉端也算有了些感情,見他沒有自大到敢去西域,也算對劉端的自知之明很滿意。
他好心的提醒道:「西域雖遠,但也不是沒有近的地方。」
劉端聽了,很是不解。
卻見張讓指了指東方。
劉端猶豫著說道:「公所指,莫非是玄菟、樂浪兩郡之南北?」
漢武帝時揮兵滅衛滿朝鮮,於其舊地置樂浪郡、玄菟郡、臨屯郡、真番郡四郡,昭帝之時罷臨屯、真番二郡入玄菟郡、樂浪郡。
再後來,便是玄菟郡一路內遷到寄居遼東,並終於等來了趙雲帶著玄菟郡返回故土。
而玄菟和樂浪兩郡並未完全占據半島,在南方和北方都還有算是廣闊的土地。
張讓說道:「正是!」
但劉端仍有些猶豫,在他看來,最適合他的還是留在州郡之中為官,只要能留在漢土,讓他當個二千石他也願意。
「張公,有沒有不用出塞的法子?」劉端試探性地問道。
張讓聞言冷笑一聲:「自然有!」
劉端聞言大喜,拜道:「還請公教我!」
「回你的合肥侯國去吧!這可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爵位呢!」張讓有些陰陽怪氣地說道,即便是他,也只是個都鄉侯,還差了縣侯一籌。
劉端一聽,當即有些慌了,連忙向張讓說起了好話。而張讓本就沒有和劉端計較的意思,他只是見劉端不願意遵從他的建議,心中有點氣罷了。
隨後他對劉端說道:「幽州移民是重中之重,亦是你我需要關注的重點。若能辦妥此事,你所求者未必不可能。不說陛下銳意維新,便是我漢家舊制,亦有宗室王侯不就國而在朝為官的故事。」
劉端立刻道謝。
隨後跟著張讓出門去了。
正如張讓所說,幽州的移民之事他們有監察之責。做的好他們的功勞不一定大,但做不好,他們的過錯一定不小。
不過,在此過程中,劉端發現了好多有才能的人都在參與移民之事,說起話來也很好聽,劉端超喜歡同他們說話。
當日,劉端又來到了一處地點,望著前來迎接他的一個壯漢,劉端抿了抿嘴,他不愛同這個叫典韋的人說話,因為典韋說話不好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