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殿下真乃大孝子啊!
此刻的劉據自然不知道劉徹在私底下還搞著這樣的事情,甚至不知道還有這麼個叫做安餘的南越巫師。
他目前只是對霍嬗在歷史上的暴斃產生了懷疑。
並且還只是懷疑,畢竟如今霍嬗已經好端端的活到了十七歲,順利跨過了歷史上十歲的那道坎,而現在他也無法確定在霍嬗這一次還會不會暴斃。
如果依舊暴斃。
那劉據就斷然不能不在意了。
這倒不是因為霍嬗是霍去病留下的獨苗,劉據對他有什麼特殊的感情。
而是因為他從這件事中嗅到了陰謀的味道,甚至不排除劉徹已經受到了某些奸佞蟲豸的蠱惑,參與到了這場陰謀當中的可能。
畢竟霍嬗是劉徹帶來的,也是劉徹堅持要帶著一同登上泰山封禪的。
歷史上劉徹這麼做還算情有可原,畢竟正史中可沒有劉據,就算霍去病已經亡故,他也依舊是名望和功績還在衛青之上的大漢戰神,身為霍去病唯一的子嗣,他的確有這個資格。
而這一次,劉據的名望與功績顯然已在霍去病之上,並且這回他也將參與封禪。
如此劉徹還非要帶上霍嬗,理由似乎就沒有那麼充分了……
而如果劉據的擔憂與懷疑是真的。
這樣一群奸佞蟲豸敢對霍嬗下手,那麼縱容他們留在劉徹身邊,假以時日亦並非沒有可能蠱惑越來越糊塗的劉徹,將手伸向他這個身處權力中心的太子,實在不得不防範於未然。
當然。
劉據更希望的還是他的擔憂和懷疑是錯誤的。
而霍嬗在歷史上的暴斃只是一場意外,如今封禪的地點雖然不變,但時間卻發生了改變,霍嬗也已經因此躲過了那場意外。
如此便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否則劉據這個兒子,就算打心底里不願與劉徹對立,也不得不正式行使起監護權來
——清君側!
放在後世,對於一個患上「阿茲海默症」的老人,兒女必須盡起監護的義務,這何嘗不是眾多孝道中的一種大孝?
……
接下來的一些時日。
儘管劉據一直在暗中觀察著劉徹和其身邊的所有人,但卻依舊沒有任何新的發現。
他倒是注意到隨劉徹一同住在行宮的那干巫師方士,也留意到一個名為安餘的南越巫師似乎最受劉徹寵信。
不過私下從蘇文那裡打聽過安餘平日的言行之後,也沒發現什麼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
他無非就是自稱自己活了一百七十歲,曾經侍奉過南越先王趙佗而已。
目前倒是沒有像此前的李少翁、欒大和公孫卿一樣欺騙劉徹的惡劣言行,最多偶爾劉徹有事想要測算占卜的時候,叫他前去擺弄一下南越巫師常玩的雞骨頭和龜殼。
這種祭祀在這個時代倒也無可厚非。
因為不光是南越巫師玩占卜,齊地方士也有類似的玩意,甚至就連大漢九卿之首治下的太祝、太宰、太史、太卜也都有著相近的職責。
這是這個時代的一種主流文化,亦是一種文化傳承。
與其說是「無傷大雅」,倒不如說起本身就是一種「雅學」。
否則真要是較真起來,整個太常至少能裁撤一半官員,像董仲舒、司馬遷、倪寬這樣的人物,則統統都要失業,而天朝的上古文化也將流逝大半。
要不怎麼會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說法。
再者說來。
劉徹這輩子就這麼點嗜好,如今已經到了這個年紀,玩玩雞骨頭和龜殼之類的祭祀占卜也不是什麼大事,只要一切尚在可控範圍之內,劉據也沒理由強行干涉。
如此一無所獲的情況下。
隨著封禪大典逐漸臨近,劉據還是私下交給了蘇文一樣東西。
「殿下,這是……」
蘇文疑惑的看著手中的東西,面露不解之色。
「銀針。」
劉據笑道,
「你平日可以將其藏在衣襟之中,不會有人察覺。」
「殿下這是何意?」
蘇文頓時皺起臉來,他可是天子最親近的近侍,劉據身為太子,現在讓他深藏如此銳器,究竟想做什麼?
不過與其說這是銀針,倒不如說這是一根銀絲。
這玩意兒也就比頭髮絲粗了一點,兩端也沒磨尖,而且因為純銀的質地很軟,如今拿在手中輕輕一捏就已變形,根本傷不了人。
「你平日兼顧我父皇的起居飲食,如今霍嬗與我父皇住在一起,飲食之事應該也要經過你手吧?」
劉據開口問道。
蘇文依舊不解,只是點著頭道:
「確實如此,可……」
「此物可以測毒,倘若有人在飲食之中下了毒物,只需用這銀針試探一番,立時便會變作黑色,想來你應該用得上。」
劉據耐心解釋道,
「幫我個小忙,自今日開始,每日給霍嬗送去的飲食都用這銀針測上一測。」
其實用這個方法來測毒並不全面,因為銀針試毒的原理,是利用了銀和硫的化學反應。
倘若毒藥中帶有硫化物成分,一測便能測出,但倘若毒藥中不含有硫化物成分,那就一點用都沒有。
不過大漢的毒物比較單一,主要就是鴆毒。
傳言鴆毒是用一種名為「鴆」的毒鳥製成,只需將這種毒鳥的羽毛或糞便置於酒中,酒就變成了鴆酒,喝了鴆酒的人神仙難救。
不過劉據從未見過這種毒鳥,身邊的人也從未見過。
因為「鴆」和「鴆毒」的說法其實傳自先秦上古時期,到了大漢其實已經是害人毒藥的代名詞,而並非真的與「鴆」有關。
而在這之前,劉據已經做過實驗,當下的「鴆毒」用銀針去試探則是會發生反應的。
再結合天朝毒藥的發展史,劉據有理由懷疑現在的「鴆毒」就是最早出現在晉朝史料中的粗製砒霜或是前身。
粗製砒霜產於一種被稱作「砒石」的礦石,當下的技術在提煉過程中很難去除其中的硫化物質,因此才會與銀髮生反應……宋代宋慈驗屍查毒時,利用的就是這個原理。
「殿下,老奴以為實在沒有這個必要,每每陛下用膳,老奴都必定親自看著嘗膳侍者試過膳食,確保安全無誤之後才會送到陛下那裡。」
蘇文卻又苦笑著搖起頭來,
「最近陛下都准許霍嬗一同用膳,飲食都有嘗膳侍者試過,怎會含有毒物?」
「就算殿下不提,老奴也斷然不敢掉以輕心……唉?且慢!」
說到這裡,蘇文忽然反應了過來,當即走近了一些,將聲音壓得極低又問道:
「殿下的意思是……近日恐怕有人意圖謀害霍嬗?」
「只是有些擔憂罷了。」
劉據沉吟著道,
「我父皇總有與霍嬗不在一起的時候,如今能夠接觸到霍嬗的人不多,這件事只有你能幫忙,因此有勞你費些心,這個情誼我會記得。」
「何況我父皇身邊的臣子近侍,並非每一個都似你這般忠心。」
「我擔心若有人想在如此大事之中給我父皇添堵,我父皇有你伺候自然不必擔憂,那麼便極有可能對這次參與封禪的其他人使壞。」
「你應該可以想像,倘若陪同我父皇一同封禪的人出了岔子,也一樣可以給這場封禪大典蒙上一層陰霾。」
「這無疑是讓天下人看了我父皇的笑話,怎能不小心防範,你說是也不是?」
「……」
蘇文聞言微微一愣,隨後竟對劉據施以大禮:
「殿下真乃大孝子啊!」
「這次殿下自西域回來,老奴便已看出殿下由內而外的蛻變,如今再聽得殿下如此心思縝密,方知殿下早已今非昔比!」
「殿下有如此孝心,實乃陛下之福,大漢之幸,請受老奴一拜!」
「蘇侍郎謬讚,此事便託付給你了。」
劉據也還了一禮,笑呵呵的道,
「不過最好還是不要提前知會我父皇……我這回自西域回來匆忙,也沒給蘇侍郎帶回什麼禮物,倘若我的擔憂是對的,那麼這便是我送給蘇侍郎的禮物,倘若無事發生,那自然再好不過,我亦會為蘇侍郎再備下其他的禮物聊表謝意。」
「謝過殿下,老奴曉得了。」
蘇文又是會心一笑,隨後看看左右無人,悄然向劉據告辭離去。
「西域特產」的事情他也略有耳聞,畢竟不管是東方裕還是趙謙這樣的謁者,都屬於他的下屬,尤其是趙謙,那基本就是他的半個兒子。
同時他也不得不承認,劉據這回送給他的「禮物」的確夠重。
如果真發生了劉據擔憂的事,而他又能成為阻止這件事發生的關鍵人物,這便幾乎無異於護駕之功,想不封侯都難。
而想要立下此功的前提,自然是不能提前知會劉徹。
否則劉徹一定會命人進一步加強護衛、更加小心的防範,甚至直接將行宮、乃至整個泰山地區戒嚴。
如此一來,就算真有人心懷鬼胎,也肯定做不成了。
屆時無事發生,且不說這算不算立了功,搞不好劉徹一個念頭將此事當做是他危言聳聽都不是沒有可能……到時候他總不能將鍋推給劉據吧,這麼做在劉徹面前更是罪過。
瞧瞧吧,這位太子已經成長到了何種地步。
連這樣的關節都能考慮如此入微,天下這麼年輕的青年才俊中,有誰能出其右,又有哪個皇子能與他奪嫡?
……
然而就算劉據做了如此安排。
直到封禪大典前夜,也依舊是無事發生。
劉徹、霍嬗、蘇文、霍光、金日磾,還有那些隨行的大臣和巫師方士,每一個人都顯得極為正常,看不出一絲一毫的異樣。
不過這其實也並未出乎劉據的意料。
越是到了這個時候,才越不可掉以輕心。
因為史書記載,霍嬗是在跟隨劉徹登上泰山封禪之後,才忽然暴斃的。
而他之前命蘇文關注霍嬗的飲食,尤其還非要讓蘇文使用銀針試毒,其實是在儘量排除有人提前給霍嬗下慢性毒藥的可能。
這個時代應該還未必有人研究出了能夠拖延死期的慢性毒藥,但常規毒藥若是刻意控制藥量,並非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
如今蘇文沒有任何收穫,自然使得這種可能性降低了不少。
那麼如果不是提前下毒,霍嬗自身也沒有什麼隱疾,卻還是會像歷史上一樣在劉徹封禪之後暴斃的話。
那麼藏於幕後的人便只能在封禪大典上,或封禪大典之後的幾日之內動手了……
現在最值得慶幸的則是。
劉徹這回登泰山也帶上了劉據,如此劉據不但能夠親眼看一看劉徹登上泰山之後究竟做了什麼,畢竟歷史上劉徹第一次封禪就只帶著霍嬗登上了泰山,霍嬗還在封禪之後立刻就死了,因此除了劉徹之外,根本沒人能說不清楚當時泰山之巔發生了什麼。
同時劉據亦可關注著霍嬗,有人若想在他面前做小動作,自是很難逃過他的眼睛。
於是很快就到了次日。
天還未亮劉據便換上了最為正式的朝服,前往劉徹行宮等候。
待劉徹從行宮裡移駕出來之後,又乘坐馬車跟在劉徹的駕六金根車後面,帶著浩浩蕩蕩的禮官、排場和群臣使者,前往梁父山行封祀禮,祭地主神。
也是天公作美,今日風和日麗。
一切都進行的十分順利,在梁父山下舉行過開壇動土儀式,並埋下了許多白玉牒書之後,這支浩蕩的隊伍又馬不停蹄的前往泰山。
最終於巳時三刻的前一刻抵達泰山腳下。
到了這裡。
劉徹終於下了駕六金根車,霍嬗緊緊跟在劉徹後面,劉據也是提前一步下車,亦步亦趨的跟在劉徹右後方。
在群臣高呼的「萬歲」聲下,三人邁開步子進了山門。
其實說是劉徹和劉據、霍嬗獨自登臨泰山,一點都不怎麼嚴謹。
上山的路上,每隔幾丈便有一名期門武士或建章騎守於路旁,一直延伸到了山巔。
並且途中有幾處歇腳的地方,早有近侍備了熱茶與糕點支候,而方才在山下高呼「萬歲」相送的臣子,俸祿在兩千石以上的,也有幸跟在劉徹身後一里外相隨。
只不過登上山巔的最後一里路。
無論是期門武士和建章騎,還是那些近侍和大臣就都不能再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