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建立根基,丘處機見郭靖
完顏洪烈靠近他,輕聲耳語道,「明日我會在朝會上推薦你去南京(開封)任官,暫且當一路都總管,主管一路兵馬,此事你務必要做好,這是我們父子的退路,也是金國的退路。」
開封任職?
楊康心裡陡然一驚,金國的退路,難道金國要遷都?
他不敢置信的望著完顏洪烈,震驚的無以復加,南遷意味著北方的大好山河都將落入蒙古的掌控,意味著霸主地位將轉移到蒙古頭上,大金國已經危機到了這種地步?
他不禁問道,「父王,難道真的會有那一天?」
完顏洪烈疲憊的點點頭,「希望是我多慮了,但如今北方形勢危急,我不得不早做打算,未雨綢繆,只不過,北方形勢告急,南方兵事消弭,也算是好事,不然南北同時開戰,我大金國危矣。」
他安排楊康去都總管領兵也是想先占個位置,獲取更多的政治資本,至於為什麼不當文官,楊康那點心機騙騙一般人也就算了,怎麼可能玩得過官場上的那些老狐狸,相比之下,軍中雖然情況複雜,但完顏洪烈曾主導對宋用兵,在南方的軍隊中有些根基,倒是能讓他站穩腳跟。
如今的金國就像是個臃腫的大胖子,表面看上去高大壯碩,實則外強中乾,空有體量,卻不能把力量聚集起來轉化為軍事力量。
要說金國強不強,大宋深有體會,三番兩次被金國暴打,能說不強?可金國偏偏被蒙古壓著打,毫無還手之力,正面戰場一敗再敗,偌大的北方任由蒙古騎兵馳騁,攪得一片狼藉。
成吉思汗拿下居庸關後,北方門戶大開,蒙古主力軍由此而入,分兵包圍中都,金國上下震盪不安。
中都城高牆深,騎兵無法攻克,現在的蒙古騎兵還未達到巔峰狀態,各種攻城器械尚未出現,面對中都這樣的大城,他們束手無策。
成吉思汗便下令命朮赤等率右路軍循太行山南下,掠河北西路、河東南、北路,抵黃河;其弟拙赤合撒兒等率左路軍掠薊、平(今河北盧龍)、灤諸州。
他親自與幼子拖雷率中路軍,掠河北東路、山東東、西路,亦抵黃河,再加上郭靖在山西那一部,蒙古四路大軍在黃河以北的八路之地大肆屠戮、劫掠。
在這場戰爭中,金國進一步失血,統治基礎被大大削弱,反觀蒙古通過劫掠,再一次壯大了部落人口以及財貨資源,越打越強。
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戰爭中劫掠了大量工匠,這些工匠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極大地增強了蒙古的國力。
西京城。
郭靖拿下西京城之後,他並沒有讓蒙古騎兵進城,而是命令他們在城外紮營,同時留下步卒駐守,自己則帶著八千精銳進駐城內。
他深知蒙古騎兵的秉性,一旦讓蒙古騎兵進城,城內就會變成人間煉獄,戰後屠城對於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成吉思汗手下的兵馬幾乎都是這個德性。
但郭靖卻不能放任他們這樣做,因為這對於他以後的管理極其不利,之前,他手下沒有可用的兵馬,他無力約束蒙古騎兵,對他們所做的事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現在卻不同了,他手下有漢人騎兵,有漢人步卒,成吉思汗派來的八千騎兵完全不敢炸刺,這個年輕主帥在戰場上有多猛他們心裡非常清楚。
郭靖入城之後,非但沒有派兵劫掠,反而維持秩序,殺了不少作亂之人,原本城內的降卒也被他接管,禁足在軍營。
接管了城池之後,他命令官員通知城內的高門大戶進獻錢糧。
原本城內的大戶都嚇得不行,可他們被堵在城內根本跑不了。
誰能想到胡沙虎這麼草包,五萬打三萬還輸了,輸的這麼慘,但當他們得知郭靖不屠城之後,頓時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沒辦法,隨著戰事打響,蒙古人的行徑也流傳開來,讓人畏之如虎,不得不怕。
郭靖一面把錢糧輸送到城外安撫蒙古騎兵和手下的人馬,給成吉思汗送去了戰報。
拿下西京城後,郭靖才發現自己真是賺大了,城內不僅有充沛的糧草,更有他急需的軍械盔甲,這東西是消耗品,他那點工匠就算是連軸轉也做不了多少。
成吉思汗手下的騎兵一開始也不是全員披甲,打西夏,打金國之後大肆劫掠,才慢慢提高了披甲率。
這次一場大勝下來,繳獲的輜重足夠全軍上下來個大換裝,還能支持他進一步擴軍,城內更有製作軍械的官署,這地方本就是軍事重鎮,金人在這裡下了很大血本,後世這裡也是明朝的邊防九鎮之一。
拿下西京城之後,他留下陸冠英駐守,帶著兵馬繼續攻城略地,最終在太原城下吃了個小虧,不得不退守西京。
就這樣,郭靖駐紮在西京城內,一邊擴充軍隊,一邊與山西內的高門大戶接觸,因為他沒有派兵劫掠,高門大戶和漢人地主們對他這個蒙古將領倒是高看了不少。
沒辦法,一切都是對比出來的,再加上郭靖漢人的身份,這些漢人地主們紛紛抱團向他靠攏,這些漢人豪強極具實力,要兵有兵要人有人,幾乎是小軍閥的縮影,金國能統治北方也多虧了這些漢人地主的投靠與配合。
如今,時過境遷,蒙古崛起,金國風雨飄搖,城頭變幻大王旗,他們這些人見勢不妙,早早的生出了跳船的想法,總不能跟金國陪葬。
郭靖一面與這些家族接觸,一面讓他們把家族中的子弟派來參軍,這是效仿成吉思汗創立的怯薛軍,這支軍隊由蒙古部落貴族的後輩子弟組成,是大汗的護衛親軍。
這樣的要求並不過分,要投靠就必須有投名狀,這些人既是人質也是交易,出了人就要出力,而郭靖作為蒙古軍中高層,成吉思汗的駙馬,在政治上給予他們庇佑。
可以說,這一波是兩邊雙贏。
……
時光冉冉,郭靖立在西京城牆,望著城外原野上金燦燦的稻穀和正在收割的農人,心中感慨萬分,在這亂世當中,如此場景已經不多見了。
他攻打太原未果之後就退回了西京城,拿下了周邊的郡縣和軍事要地,占據三分之一的山西,至此,他在邊境的封地與山西連成了一線。
為此,他還把家人都接過來,做出一副要在這裡常駐的樣子。
成吉思汗得知郭靖攻打太原失利倒也沒有太強求,畢竟拿下西京已是意外中的驚喜,這裡可是金國五京之一,政治地位非同一般。
早在很早的時候,蒙古就拿下了上京,哲別攻入東京(遼陽)大掠而還,如今郭靖又拿下西京(大同),金國只剩下中都和南京。
在這短短几個月時間裡,成吉思汗在北方大肆劫掠,而他在西京完成了進一步擴軍,三萬兵馬膨脹到了四萬,這還是他壓縮了規模的後果。
然而,一位不速之客的到來打破了寧靜。
大廳內,丘處機手持拂塵,背著寶劍,朝郭靖稽首行禮,「貧道全真教長春子見過郭將軍。」
郭靖坐在主座,伸手虛抬,「長春真人不必多禮,請坐。」
隨後,便有下人奉上茶水點心。
丘處機輕捋鬍鬚,滿面紅光,一副高人做派,「沿路走來,貧道聽聞蒙古大軍所過之處,寸草不生,百姓罹難,將軍卻能約束手下士卒,保境安民,活人無數,此舉功德無量啊。」
郭靖摸不准丘處機的來路,順著話題繼續道,「真人說笑了,我不過是做些力所能及之事罷了,人死不能復生,既然打贏了,少死一些人也是好事。」
「說起來,全真教於我有一份傳道之恩,當年我尚在漠北之時,全真教丹陽真人曾傳授我內功,後來我才知曉那是全真教內功,此功對我助益良多,不知丹陽道長近來如何?」
見郭靖承認這份情誼,丘處機心裡微微一松,對他的評價又高了幾分,這件事可認可不認,畢竟當事人只有他們兩個,郭靖如果不認,全真教也沒辦法,如今他主動提起,顯然是承認了這份恩情。
有這份香火情誼在,想必後續的事情會容易許多。
當然,他也不敢仗著這份恩情在郭靖面前自稱江湖前輩。
開玩笑,他們全真教是混江湖的,郭靖可不是混江湖的小嘍囉,他現在是一方統帥,手握重兵,就算是馬鈺在這,也不敢托大。
就算是郭靖現在不領兵,光是他蒙古駙馬的身份也足以讓人重視,就像是當年丘處機重視與完顏洪烈的關係一樣。
當即丘處機便開門見山,直說來意,「近年來,天下風雲變幻,師兄繼承先師遺志,執掌全真教,但北方戰事不休,全真教道觀也多有波及,貧道此次北上,是想求見蒙古大汗,傳經講道。」
「不知郭將軍可否行個方便,代為引薦?」
全真教這是要改換門庭?
郭靖心中猜測不斷,搖搖頭,「現在還不行,大汗正在北方攻城略地,戰事一直奔波勞碌,恐怕抽不出時間,他也不會見你,唯有等到戰後休養生息,真人才能見到大汗。」
「到那時候,在下可親自為真人引薦,定然讓你見到大汗,如何可好?」
丘處機也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成吉思汗要領兵作戰,自然十分繁忙,見不到實屬正常,這樣也正合他意,他也想近距離觀察一下郭靖是什麼樣的人。
話說開了,氣氛越發融洽,兩人交談甚歡。
丘處機的到來給郭靖平淡的生活並沒有帶來多少變動,就像是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石子那樣微不足道。
郭靖也無暇顧忌到他,他坐鎮西京,麾下有數州之地,很多政務都需要他點頭,每天光是處理來自四面八方的政務就讓他忙的焦頭爛額。
好在有本地漢人豪強的配合安撫,他的統治並沒有引起太多騷亂,這些地方已經恢復秩序,源源不斷的為他提供資源,供養大軍。
不過,郭靖雖然沒有派兵攻打其他地方,但手下的士兵卻並沒有閒著,他將手下的騎兵派到陝西境內劫掠人口,補充他的封地,這些地方現在還是金國的領土,他劫掠地方也沒什麼不對,不像是山西,他已經打算在那裡紮根了,總不好對自己人下手。
當然,不下手歸不下手,收取賦稅糧草這些事也一樣在做,甚至在維持了秩序之後,收上來的賦稅比他劫掠還要來的快,這當中除了底層的賦稅之外還有高門大戶的保護費。
只要不殺人,一切都好說,有別人屠城的例子在前,郭大帥實在是太和善,太好說話了。
……
丘處機走在大街上,望著市面上來往的人流,他眼裡透著不一樣的光彩,心中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郭靖此子,絕非等閒之輩。
如今,西京已經恢復秩序,郭靖入城之後辣手處置了大批金人權貴,殺雞儆猴,沒有了金人權貴搜刮,加上漢人地頭蛇臣服,他的統治竟然比金國還要好。
尤其是郭靖拉攏漢人豪強組建軍隊的事,這是實實在在的把他們拉上自己的戰車跟他綁定,別的地方或許不敢說,但在這西京之內,他已經紮下了根。
前前後後,也就不到幾個月的功夫,這種拉一批打一批,團結大多數人的手段,誰能相信他現在只有二十歲,這三分之一個山西在他手上並沒有出現大亂子,整體上還很平穩。
郭靖也不是天生就會,這些還得益於他之前建立自己的封地積累了經驗,再加上蘇銘這些年的教導,很多政策和處理辦法,他都能從歷史中找到相應的例子和對策。
在政治上如此,在軍事上更是如此。
丘處機還發現,郭靖在城內不斷訓練步卒,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重甲步兵,儼然是打算把步卒當主力,這種戰法與蒙古騎兵的路數完全不同。
是騎兵走的更遠,還是步騎協同作戰更厲害,這個問題,岳飛已經給出了答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