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華夏留學生交流會!學術與工業!李奇維要研究絲襪?
李奇維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演講,又一次震驚了科學界。
雖然這次演講的內容,看起來不如德國演講那麼高端。
但是玻璃問題,還是給無數人帶來巨大的震撼。
它讓很多普通學者們明白,在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不必強行研究量子論、相對論等高大上的理論。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未解之謎。
它們需要用那些支柱理論為骨架,創造新的理論。
而這些理論的難度,就相對小一點了。
比如李奇維提出微晶理論後,相關材料學界很快就跟上,提出各種各樣的理論。
材料學是一個極度依賴國家力量的學科,它的基礎研究需要經過大量的實驗。
所以,李奇維暫時不會進軍這個領域。
他在婆羅洲建設的那些工廠,生產和研究的,也都是成熟的各種材料。
目前的華夏,還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所謂的新型材料上。
當然,如果是順手而為的東西,李奇維也不介意搞出來。
比如很多穿越小說中,主角的第一桶資金,都是來自尼龍絲襪。
這個在真實歷史上,1935年才被研發出來的高分子材料,由其製成的絲襪享譽世界。
當然,尼龍的價值,可不僅僅是絲襪。
它在軍事等其它重要領域,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尼龍的誕生,標誌著人類在人工合成纖維業的重大突破。
只不過,堂堂當世科學第一人,威壓天下的布魯斯教授,竟然跑去研究絲襪,畫風有點不對啊。
「罷了,到時候從國內找個化學好苗子,讓對方去研究。」
此刻,李奇維正在吳有訓的陪同下,參加華夏留美學生聯誼會。
聯誼會就在李奇維下榻的酒店舉行。
自助餐的自由形式,讓眾多學生可以隨意交流,增加彼此間的感情。
而最前方的桌子上,李奇維帶著幾個學生坐在一起。
吳有訓分別介紹眾人。
「校長,余青松同學剛剛您認識了。」
此刻的余青松,立馬站了起來,緊張的話差點都說不出來。
之前在會場的激動感覺,現在被放大了無數倍。
只有近距離接觸李教授,他才能感受到那種恐怖的威壓。
李奇維笑了笑,說道:
「不要緊張,青松,坐下說。」
「今天這個場合,大家都不要拘束和客氣。」
「在學術研究這個領域,我們都是平等的。」
「只不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而已。」
眾多學生聽後,心裡一陣感動。
李教授的個人魅力,深深折服了他們。
對方明明站在那麼高的位置,卻又如此平易近人。
讓他們感受到一種來自長輩的深切關懷。
接著,李奇維又對余青松說道:
「我聽高魯會長談起過你。」
「他對你很重視。」
「我們華夏現在的天文學研究太薄弱了。」
「非常需要你這樣的年輕人才和新鮮血液的補充。」
「希望你一定要勤勉學習,不負眾人對你的期望。」
余青松表情堅定,重重點頭。
「教授,我一定會的。」
李奇維說道:
「這一次,美國的天文學大辯論,我們華夏沒有派人前來。」
「不怕你們笑話,原因就是高魯會長想省錢。」
眾人會心一笑。
「他覺得這種辯論不是真正的學術討論,單純為此來一趟意義不大。」
「但是青松,你要整理好辯論的所有內容,到時候寄給高會長,留作研究和參考。」
余青松點頭稱是。
接著,吳有訓又介紹一人。
「這位是侯德榜。」
「侯大哥和我一樣,本科都是畢業於黃埔理工大學。」
「現在侯大哥就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化學博士。」
今年30歲的侯德榜,算是在場眾多留學生中,年齡最大的那批了。
真實歷史上,侯德榜是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化學,然後再去的哥倫比亞大學。
並且在明年,他就博士畢業回國,擔任永利制鹼公司的技術負責人。
永利制鹼公司成立於1917年,是華夏最早的制鹼廠,開創了華夏化學工業的先河。
在當時,制鹼技術是被國外壟斷封鎖的,市場上都是歐美的產品。
永利公司通過各種關係,花費重金購買了一份「索爾維制鹼法」的簡略資料。
侯德榜就憑藉這份資料,帶領員工們經過長期的努力,終於把該方法給還原出來了。
成功的侯德榜,沒有選擇像索維爾公司那樣,繼續封鎖專利。
他選擇將這一秘密公布於眾,讓全世界人民共享。
這個舉動為他贏得了無數的讚譽和美名。
此後,侯德榜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他一生都在為制鹼業而奮鬥。
最終,他創造出比索爾維制鹼法還要優良的侯式制鹼法,名震世界。
這就是侯德榜的傳奇一生,在那種年代,實屬不易。
他的命運和華夏的化學工業深深綁定在一起。
他是華夏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者。
不過,這一世,因為李奇維的存在,他的學習軌跡發生些許變化。
和吳有訓一樣,侯德榜也稱李奇維為校長。
此刻,他非常激動。
「校長,今天終於有機會能見到您了。」
李奇維笑道:
「德榜同學,我可是早都聽說過你了。」
「幾年前,育傑就跟我說,發現了一個化學好苗子。」
「可惜,等我回到婆羅洲之後,你就回國了。」
「沒想到,你竟然來到美國攻讀博士了。」
黃埔理工大學雖然在婆羅洲,但是華夏國內有很多學生都會報考。
等他們畢業後,大部分人都會返回國內。
除非是有志於純學術研究的人,才會選擇留下來,繼續攻讀。
畢竟,那裡現在有華夏最好的實驗室、碩博導師。
而侯德榜的志向顯然不是純學術。
他有點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沒有解釋自己的心路歷程。
因為他知道,對於眼前的校長而言,那些都不重要。
所有黃埔理工大學畢業的學生,目標永遠只有一個:報效華夏!
至於到底在婆羅洲,還是在華夏境內,又或者留學國外,這些都只是手段而已。
侯德榜堅定地說道:
「何校長對我的栽培之恩,我永遠不會忘記。」
「我畢業後幾年,走遍了華夏各大城市,調研了解了國內的化學產業。」
「山河集團的胡總經理對我說,現在華夏最缺的就是各種成熟的化學工藝。」
「他希望我能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所以,我就選擇留學美國。」
李奇維欣慰地點點頭。
「非常好,德榜。」
「你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
「我雖然是研究理論物理的。」
「但是我從不建議其他人也跟我一樣,必須研究物理。」
「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任何領域都需要很多的優秀人才。」
「現在的華夏科學,就應該是兩條腿走路。」
「學術和工業,缺一不可。」
「只有學術,沒有工業,國家的實力就得不到提升。」
「只有工業,沒有學術,國家的實力發展就會存在瓶頸。」
「因此,你們要根據自己擅長的領域,自己的性格等因素,選擇今後的方向。」
「未來,大有可為!」
李奇維短短几句話,就讓侯德榜等人跟打了雞血一樣。
一幅浩瀚而璀璨的華夏科學發展藍圖,就在他們的面前徐徐展開。
每個人都將在藍圖上,灑下自己的汗水,留下個人的印記。
他們將見證國家的成長與強大。
忽然,李奇維覺得自己喜歡的絲襪有著落了。
於是,他又問道:
「德榜,你回國後有做好打算了嗎?」
侯德榜說道:
「永利制鹼公司的總經理,范旭東先生,他想邀請我擔任他們公司的技術負責人。」
「我已經答應了他,明年博士畢業後,我就會立刻回國。」
李奇維點了點頭。
「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可以安排你去索爾維公司參觀。」
「他們那裡有豐富的制鹼經驗,省的你們再自己摸索了。」
嘩!
侯德榜聞言,心中震撼無比。
他在來美國之前,就對全球化工產業有了深刻的了解。
自然知道比利時的索爾維公司在制鹼行業的地位。
那是絕對的壟斷地位。
范旭東就是希望他能仿照索爾維制鹼法。
只要能學個四五成,那就足以讓永利公司成為華夏制鹼的龍頭,不再被西方卡脖子制裁。
而現在,他竟然能有機會親自去參觀索爾維公司。
這對侯德榜而言,簡直是天大的喜事。
畢竟,對著文字資料研究,和實地考察完全是兩回事。
對這種重化學工業而言,儀器設備等方面才是關鍵。
「校長,這.這真的可行嗎?不會麻煩您吧?」
李奇維擺擺手,霸氣道:
「小事一樁。」
「索爾維和我是老熟人了。」
「他巴不得我對他家的東西感興趣呢。」
「索爾維公司依仗的制鹼專利,在我看來也不過如此。」
「我相信,就是德榜你,將來也一定會超越對方,發明更優良的制鹼法。」
李奇維還有一句沒說:你還能發明更優良的絲襪。
侯德榜被李奇維夸的臉色通紅,他的心撲通撲通地跳。
大有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壯烈情懷。
他沒想到校長會如此看好自己。
這一刻,侯德榜的字典里,再也沒有失敗二字。
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也不會讓眾人失望。
有了余青松和侯德榜的開場後,氣氛逐漸變的熱烈起來。
吳有訓又接著給李奇維介紹了其他人。
這些留學生的專業各不相同,但幾乎都是華夏急缺的領域。
他們中有些是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而有些則默默無聞。
但是,這不影響,他們為華夏所做的貢獻。
這個時代的留學生和後世相比,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質。
他們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
他們的學習,不再是純粹的學習,而是帶上改變國家的偉大理想。
接下來,李奇維和每一位到場的學生們握手致意。
這些年輕人僅僅只是在他面前說了自己的名字,就高興的手舞足蹈。
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李奇維走向前方,發表他的講話。
「自清末以來,華夏雖然有成百上千的進士翰林。」
「但是他們在我眼裡,不過是一些飾己炫人、為利而學之徒。」
「這就是我們國家長期衰弱,國人非愚則諛的原因。」
「我們華夏和美國地理形勢相似,但為何國力卻天差地別?」
「我想你們這些在美國留學的學生,心中應該有了答案。」
「那就是科學!」
「在當今這個時代,一個國家的強弱,幾乎和它的科學實力是成正比的。」
「何為科學精神?求真理是已。」
「科學絕對不是自然知識的積累,而是在其上提煉出的那一種方法和形式。」
「你們都是國內的天之驕子,用不著我教你們如何學習。」
「理性、邏輯、實證、批判、求索等,這些人類珍貴的品質,才是你們應該學習的重點。」
「我希望當你們回國後,這些科學精神的色彩,能沉澱在你們的身上。」
「你們是幸運的一代,因為國家未來的命運,就掌握在你們的手裡。」
「你們將用自己的知識,讓這個國家變得更好。」
「但同時你們也是不幸的一代,因為你們的科學之路,註定要伴隨著家國情懷。」
「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科研生活,註定要與你們無緣了。」
「但不管怎麼樣,我都希望你們能牢牢記住一點。」
「華夏崛起雖然不是科學的終極目標,但一定是科學存在的基礎。」
「在這個群狼環伺的世界裡,只有國家強大了,才能讓我們安心地做科學研究。」
「所以,你們不僅是為科學而學,也是為國家而學。」
「諸君,共勉!」
嘩!
雷鳴般的掌聲響徹雲霄。
華夏留學生團體,從此誕生了屬於他們的精神底色。
李奇維看著這些年輕而熱血的臉龐,他的心中無比感動和感慨。
華夏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永遠充滿希望。
他們不會像後世的留學生那樣,大部分人最後都變成了「留」學生。
「我是劍橋留學生。」
「但我更是華夏李奇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