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在水滸撿屍成聖> 第407章 楊長稱帝,宋江造反

第407章 楊長稱帝,宋江造反

2024-12-30 11:39:28 作者: 謅州舟
  第407章 楊長稱帝,宋江造反

  趙桓召集群臣分享喜訊,一掃往日朝廷陰霾氣氛,仿佛大宋得了這二十萬兵,就有與楊長一戰之力。

  宿元景則深知楊長實力,勸說朝中『投降派』暫時隱忍,並派人向陽曲聞煥章傳信。

  他建議林衝出兵汴梁,若是趙桓調關中夏兵來援,楊長能聲東擊西拿下關中,屆時夏兵得知後路被斷、家眷被虜,二十萬夏兵定然潰散大半,則西朝廷軍力即土崩瓦解。

  宿元景的計謀雖好,卻不知關中已為楊長所得,有十萬夏兵正跟他開赴汴京。

  以楊長現在的本領,強攻都城沒人擋得住,但汴梁畢竟是漢人城池,城中大多是無辜百姓,一旦開戰必然傷及無辜。

  有鑑於此。

  楊長果斷選擇『以德服人』,帶著二十萬大軍去『說服』趙桓。

  (河東兵四萬,劉氏父子兵四萬,慕洧兵五萬,其餘六萬餘人,為關中夏兵補差)

  到了爭天下收割階段,即便楊長自身沒這麼強大的武力,也不用像以前一樣慢慢推進。

  誠如聞煥章分析,早點一統天下對百姓最好,此時直取中樞強令趙桓退位,其餘各州就可傳檄而定。

  靖康七年,四月二十八。

  劉光世率前部先鋒,過滎陽抵達萬勝鎮歇宿,遇到趙桓派去的勞軍使。

  勞軍使陳良弼,是趙桓身邊親近宦官,得知真相驚恐逃回。

  當時趙桓駕臨文德殿,與群臣商議劉家父子封賞之事,因為也要封賞西夏軍餘部,安樂公李乾順也受邀出席。

  眾人正商議激烈時,陳良弼突在殿外請求覲見。

  趙桓當即應允傳宣,陳良弼倉惶來到文德殿,離御座遠遠就伏地叩拜,隨後就趴著地上一動不動。

  嗯?

  群臣與趙桓皆奇怪,遂好奇問道:「陳卿起來答話,快說說有哪些功臣?朕好給他們封賞。」

  「臣臣不敢說」

  陳良弼抬頭說完,又像烏龜拜縮成一團。

  趙桓心中不悅,當即拍案而起,叱曰:「天塌下來有朕,你有何不敢說?即便功臣頗多,朕省就算吃儉用,也不會虧待功臣,快說!」

  「是」

  陳良弼咽了咽口水,顧盼左右喃喃說道:「攻取收復關中的,並不是劉延慶、劉光世父子」

  「不是他們?那會是誰?」

  宰相李綱大為不解。

  陳良弼沒第一時間回答,就被趙桓搶先說道:「朕知道了,定是安樂公舊部,順應天意主動獻降,放心,朕一定給出誠意!」

  「多謝陛下。」

  李乾順人在屋檐下,只得配合趙桓表演。

  看到陳良弼再次伏地,趙桓一臉不耐煩地呵斥:「你怎麼又趴下了?這文德殿是你睡覺的地方?你快些告訴大家,朕剛才猜得對不對?」

  「是晉王。」

  「你說誰?」

  趙桓身體前傾,心中已生出不安。

  陳良弼答曰:「是晉王楊長,他兵不血刃拿下關中,劉氏父子也降了.」


  「什麼?劉氏父子叛國?」

  李綱聽得大驚失色,當即鄭重向趙桓諫言:「劉延慶父子帶走汴梁八成駐軍,為今之計只有逮捕兩人及部將家眷,否則他們一旦助紂為虐,汴梁危矣!」

  「朕」

  趙桓握緊拳頭,不知答應還是不答應,陳良弼立刻補充提醒:「回稟陛下,太上皇也在晉王軍中,劉家父子是被太上皇招降」

  「什麼?太上皇?這不可能!」

  李綱話音剛落,殿內群臣頓時竊竊私語。

  「對啊,太上皇不是在金國嗎?」

  「太上皇致書陛下退位,總不能從金國帶回來的吧?金人到底想幹什麼?」

  「怎麼可能?太上皇筆法特殊,聽說晉州知府蕭讓,號稱聖手書生,就擅仿寫他人筆跡。」

  就在大家爭吵不休時,一直隱藏在幕後的宿元景,這時站到大殿中央。

  他對趙桓躬身行禮,即正色說道:「陛下有所不知,晉王能駕馭飛鳥上天,他能幾千里誅殺金國皇帝,應該也能救出太上皇,只是殿內諸公不知爾。」

  「這麼說,太上皇真回來了?」

  趙桓表情十分難看。

  宿元景頷首對曰:「陳良弼不是說了嗎?晉王與太上皇率十餘萬大軍在後,三天之後就能到達汴梁,這事根本做不得假,所以請陛下做好準備。」

  「朕做什麼準備?」

  「晉王天下無敵,太上皇給出的建議,是陛下最好的選擇」

  「宿元景,你也被楊長收買?你對得起陛下嗎?」

  李綱咆哮著上前,宿元景怒眉反嗆:「我被晉王收買?李相,時代變了,看看外面吧,金人屢戰屢敗,安樂公就在你眼前,現在二十萬大軍壓境,陛下有別的選擇?」

  「楊長竊國之賊,我們為了大宋江山,要寧死不屈!」

  「竊國?」

  宿元景冷笑:「晉王打下的土地,是大宋丟給金人的,是人家西夏的土地,他需要竊國嗎?」

  「可他大宋臣子!」

  「大宋給他什麼了?朝廷給了一顆糧食?人家一切都是自己創造的,另外你要想想沒有晉王,這天下還是漢人的天下?」

  「你這是胡攪蠻纏!」

  李綱說不過宿元景,便轉身向趙桓請旨,「陛下,宿元景與楊長暗通款曲,楊長能做上晉王位置,也是他在暗中支持,請」

  「好了,打住!」

  趙桓打斷李綱,沉聲提醒道:「朕就算不給,他就不能自立?」

  「這」

  李綱語塞。

  趙桓看向李乾順,一臉誠懇問道:「安樂公,聽說楊長攻打西夏,只有兩三萬兵馬,不知西夏當時駐軍多少?為什麼沒擋住?」

  「西夏各地兵馬,當時總計超過十萬,至於為什麼擋不住,宿相剛才已說得明白,晉王已天下無敵,誰能擋?」

  李乾順言罷直搖頭,心說你還掙扎什麼?

  老老實實交出皇位,或許還能落得好下場,否則你還能活?

  想到趙桓也是亡國之君,李乾順的心裡突然好受多了,這就苦難有人分享的作用。


  五月初五。

  楊長攜趙佶抵達汴京,趙桓率文武百官出城相迎,西朝廷名存實亡。

  籌備禪讓、登基期間。

  楊長任命林沖為平南都元帥,督率劉延慶、劉光世、慕洧、李良輔等總計十萬兵,開赴趙構舊都應天攻打張俊,拔除趙構在江北的據點。

  趙桓能降,趙構未必能。

  有宋江在身邊,怕是要苟到底。

  楊長現在有兵有將,沒必要再事必躬親,至少現階段沒時間。

  他一進入汴京,趙桓朝中那些求進步官員,都紛紛通過宿元景,來向自己表忠心,每天見人應接不暇,根本沒時間去前線統兵。

  楊長為繁瑣政務所擾,當即召武松、唐恪、聞煥章等人南下,並打算登基後效仿明清,將內閣與軍機處制度,提前拿到這個時代應用。

  六月初六,趙桓正式禪位楊長。

  唐恪、聞煥章、宿元景等人,根據楊長姓氏、封號、封地、官職、諢號等依據,羅列出周、隋、晉、燕、明等國號。

  除了明,其餘前朝都用過。

  楊長不知數百年後,還會不會出現朱元璋,也就沒有搶他的國號。

  明這個字,來自光明天尊。

  楊長遂換個思路,以焱作為新國號。

  焱者,光華、光焰、閃耀也。

  他新建立的國家,會打過與士大夫共天下的積弊,讓文武保持在均衡狀態,始終給底層百姓活路。

  取焱為國號,寓意眾人拾柴火焰高。

  六月初八,楊長在汴京登基,定國號為焱,建元光明。

  封楊煌為太子,扈三娘為皇后,趙福金為貴妃,仇瓊英為淑妃;武松為魯國公、朱仝為夏國公、林沖為趙國公、孫安為韓國公.

  降封趙佶為陳留郡王、趙桓為山陽公,趙氏諸王降為子、男等爵,均無封地只給待遇.

  同時設立內閣、軍機處、錦衣衛等機構,主要負責人都是自己的老班底,趙桓西朝廷的官員則充一般職位,以後根據政績優勝劣汰。

  楊長登基的當日,林沖遣人回京報捷,應天留守張俊歸降,並請纓渡江南下。

  江南這片土地,防守歷來有一套。

  儘管阮氏三雄都已南下,但倉促監造的戰船不夠,而且四成兵馬來自西夏,恐渡江作戰不一定順利,另外準備軍需糧草也需時間。

  考慮到這些難處,楊長令大軍暫時不南下,只做出佯攻山東的表像,同時派原景王趙杞渡江勸降。

  籌備渡江作戰期間,郭藥師親自護送金國使者,高慶裔與蕭慶汴京面聖。

  楊長在文德殿升班見使,趙佶、趙桓父子也列席在堂。

  看到昔日耀武揚威的敵人,竟然摒棄草原民族不跪的傳統,同時伏地對楊長行叩拜大禮,父子倆與昔日官員內心複雜。

  外交,是打出來的。

  楊長示意兩人平身,並意味深長問道:「二位使者所為何來?與我大焱宣戰?」

  「非也。」

  高慶裔急忙擺手,說道:「國相遣我們來此,主要為祝賀陛下登基,同時希望兩國盟好.」


  「你們金國皇帝呢?國相粘罕能代表金國?」楊長明知故問。

  蕭慶搭話稟曰:「陛下有所不知,我金國皇帝患重症不能理事,便暫時恢復了勃極烈議政,國相的決議也是集體決議。」

  「哦?」

  楊長聞言不禁一愣,心說不但不敢對外說皇帝死了,你們還從封建帝制回到部落制?也難為了粘罕這腦子。

  以前搶著當皇帝,現在都怕當皇帝要死?

  「金人殺了無數漢人,我雖然重新建立國家,但也是流著漢人的血,之前的仇恨不能輕易忘懷,正準備揮軍北上雪恥,你們卻主動來建交示好?不會是空著來的吧?」

  「不是,我們帶著誠意。」

  高慶裔急忙擺手,「陛下重塑山河,國內殘餘還沒肅清,要是再對外發動戰爭,吃苦的還是百姓,所以.」

  「多餘的話先停下,重點說說你們的誠意。」

  「金國雖然傷害了中原百姓,但也在陛下手裡損失慘重,國相希望化干戈為玉帛,兩個永結兄弟之邦」

  「就這?」

  楊長揮手打斷,沉聲提醒:「說重點,要只有空話,就別說了!」

  「國相的意思,可以適當給些賠償」

  「適當?」

  武松怒氣沖衝出列,指著高慶裔罵道:「你們還高高在上?不知道死字怎麼寫?我看沒打夠!」

  「好了。」

  楊長止住武松,正色說道:「金國的誠意,朕聽清楚了,看在大家朋友份上,你回去告訴粘罕,每年進貢三十萬頭牛羊,駿馬兩萬匹,朕就不對金國用兵。」

  「這這數量太多.」

  「沒得商量,不服就戰!」

  高慶裔被放回金國,副使蕭慶則被楊長扣下,並在八月隨駕渡江作戰。

  有宋江在旁鼓譟,趙構也不想投降,趙杞自是白跑一趟。

  不過像韓世忠、岳飛等將,原本跟著趙構想建功立業,結果上了趙構賊船下不去,畢竟轉投趙桓也明珠蒙塵,更不可能投楊長這種軍閥,只能硬著頭皮跟到現在。

  此時趙佶回歸中原,做主讓趙桓禪位給楊長,趙構頓時名不正言不順,再加上楊長超高的威望,趙構的小朝廷人心惶惶。

  中秋節當天,楊長發起渡江作戰。

  成千上萬的戰場、漁船,浩浩蕩蕩從真州、揚州同時渡江,張順率所部水軍孤軍奮戰,最終敗走在黃天盪。

  當時韓世忠守建康,並沒發兵去救張順。

  張順被圍在黃天盪,正準備跳船從水路遁走,卻意外看到一個熟人。

  那人與李逵一般模樣,手持兩把板斧跳上自己船隻,忍不住驚呼:「李逵?」

  「爺爺在此!」

  李馗認得他是水軍大將,蹬地一個虎撲飛身上前,張順當時就像被人定住,整個人突然動彈不得。

  「你是人是鬼?」

  「我是人,你是鬼!」

  李馗抬手將雙斧一錯,行若木樁的張順被揮成三段,死在了他自己的夢魘下。

  十餘萬焱軍同時渡江,僅靠張順的水軍根本攔不住,再加上韓世忠等人按兵不動,趙構的長江防線瞬間崩塌。


  楊長兵過之處,各州守軍望風而降,兵鋒直指杭州。

  宋江見勢不對,當即闖入皇宮面聖,準備帶趙構撤離。

  而趙構穩坐龍椅不動,有氣無力地嘆道:「宋卿不用再費心了,咱們不是楊長的對手,就這樣到此為止吧,朕不想再折騰了。」

  「那怎麼行?」

  宋江激動提醒道:「我們得罪楊長很深,就是投降也沒活路,此時只能轉移到他處,想辦法東山再起,臣去過方臘的老巢,那裡很適合隱藏防守」

  「算了,朕跑夠了。」

  趙構仍紋絲不動,心灰意冷說道:「朕就是死,也要死在龍椅上,朕就在這等!」

  「不行!你死了我怎麼辦?你不能死!」

  宋江多年唯唯諾諾,此刻突然老母雞變鴨,扭頭對黃信喝聲:「黃總管,護送陛下上路!」

  「混帳,你要造反?」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