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從武王伐紂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908章 貞觀九年,武曌

第908章 貞觀九年,武曌

2024-08-08 08:40:36 作者: 花非花月夜
  第908章 貞觀九年,武曌

  貞觀九年,與大唐長安諸權貴朝官很不一般,周郡王洛玄夜兩次大發神威,從太子李承乾身後走出,讓所有人都見到了他。

  據參加慶功宴的朝廷女眷傳言,那一日皇后在飲宴上,言笑晏晏,本略帶病容,後來卻神采奕奕。

  貞觀九年,大唐蕩平了來自西燕的威脅,河西走廊以及關中徹底擺脫了劍鋒抵顎的危險。

  貞觀九年,太子李承乾娶妻,是來自江南世家的妻子。

  這是李世民的政治習慣,他的妹妹、女兒都嫁給了世家、功臣,以及契苾何力這樣出身高貴的外藩。

  兒子娶得也都是大族,山東士族、關隴士族、江南士族,概莫如是。

  李世民不願意用暴力除掉這些人,那就只能聯姻,綁到大唐的戰車上。

  在李承乾婚後一個月,因為平陽召公主去世而耽擱的婚事重啟,洛君成和長樂公主李麗質成婚。

  洛君成被擢升為太子左衛率,負責掌管太子府一半的軍事力量,他的前途在他這一代的洛氏子中,最為光明燦爛。

  貞觀九年很絢爛,滿是歡聲。

  在歡聲過後,便是沉寂,李淵活了太久,在武德殿給李世民生了不少弟弟妹妹,從貞觀四年父子和解後,李淵終於走到了生命的重點。

  在武德殿駕崩。

  當李淵的死訊傳到太極宮,李世民怔愣了許久,待回過神來後,才只覺淚流滿面。

  茫茫多的荒涼孤寂籠罩著他,現在他是個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李淵駕崩的消息傳往四方州縣,並未激起大的波瀾,距離武德年間已經快要過去十年了。

  只有李淵那些一直在外飄零任職的,不曾返回長安中樞的舊部,有一些傷心過度。

  譬如應國公武士彠,從玄武門之變後,就出鎮地方,一路高官顯爵不缺,但長安卻再也沒有回去。

  他聽聞李淵駕崩,同樣在貞觀九年去世。

  李淵的葬禮恢宏而盛大,以高祖武皇帝歸葬。

  伴隨著他的逝去,一個時代徹底被翻過,最後一個舊時代的殘黨也消散在紙錢的滾滾煙塵中。

  ……

  大唐的龍興之地,舊稱晉陽,如今叫做并州,武士彠的老家在這裡,他自然歸葬在這裡。

  年僅十一歲的武曌隨著母親、姐姐和待她並不如何好的異母兄長,從洛陽扶靈來到了并州,她對這裡很是陌生,只覺蒼涼和彷徨。

  當車輦走進并州武氏所在後,她見到蕭蕭秋葉飛舞,見到道路兩側掛著縞素。

  漫天飄零的紙錢如同雪花以及黃葉,紛紛落在地上,有烏鴉啼叫。

  有時她竟然看不清是紙錢,亦或者是烏鴉折斷翅膀落下來。

  和哭泣的母親以及姐姐不一樣,武曌心中同樣帶著深深的悲戚,但她更清楚,過去無憂無慮的生活,將要結束了。

  武曌的母親出生名門,她繼承了母親的美貌,又有堪稱卓絕的天姿,自幼由母親教導,不僅容貌秀美,舉止有度,在才學方面,也「卓然於眾人」,被稱讚「爾為男,必能興家」。

  她識人極其准,看問題也一陣見血,心性也堅韌勇敢,小時候她曾經遇到危險,躲藏了幾個時辰都沒有發出一絲聲音,最終脫險。


  葬禮過後,楊氏母女只能孤零零面對武氏一眾豺狼之輩,承受欺誨和排擠。

  楊氏望著年紀尚小的武順和武曌,最終決定離開武氏,到長安去投奔舊人。

  畢竟武士彠還是有幾分舊交情,就算蕭瑀等人可能看不上出身寒微的武士彠,但還是會給一些幫助。

  武士彠畢竟是太上皇的元從,大唐朝廷不會讓他的妻女流落街頭。

  縱然武士彠的那幾個兒子對自己不滿,但自己畢竟不是妾室,而是正經的當家主母,那座長安城的應國公府,總是要迎接自己進去的。

  武曌再次隨著母親和姐姐前往長安,那座她只在父親回憶中的城市。

  在離開并州的時候,她回身望了這裡一眼,在這裡短短時日,她就明白了什麼叫做世態炎涼,她不說話,是因為她信奉力量,沒有力量的人就應該隱忍。

  一路上的風景並沒有什麼變化,從并州到長安,昔年戰爭的景象,已經隨著風雨漸漸逝去,直道兩側堆著土,土堆上則是雜草和已經被秋雨落打去的殘葉。

  長安會是什麼樣子呢?

  她腦海中有無數的幻想。

  所有的幻想在長安突然出現在她面前的時候,戛然而止,因為她的想像不能形容她此刻的震撼。

  長安,東西南北各一萬里之內,最為繁華的城池,當之無愧的世界之城,一百萬人的城市,在這個古典時代,無論用再怎麼至高的讚美詞彙,都只覺得不足。

  原來這就是長安!

  小小的武曌只覺心臟在砰砰的急速跳動,她曾經被相士稱讚為「龍晴鳳頸」的美麗容顏上,揚起了明耀的光。

  在這一刻,她的內心中充斥著對這座大唐明珠之城的嚮往,她要留在這裡,既而有一番作為。

  ……

  整個大唐王朝都在一片欣欣向榮之中,從武德後期到貞觀年間,因為戰爭基本上結束,百姓開始恢復生產生孩子,以及朝廷重新丈量土地,清查隱戶,還有擊敗冬突厥和西燕國後,內附的人口,朝廷在冊的人口已經逼近六百八十萬戶大關。

  這個數字自然不如漢朝鼎盛時,但在經過了楊廣一番逆天操作後,能夠迅速恢復到這個程度,已經是大唐君臣不懈的努力導致。

  三千多萬的基本盤,在貞觀朝清明的政治治理下,讓大唐擁有極其渾厚的基礎,正如李世民所說的,「冬突厥、西燕,其雖強盛,朕遣偏師敗之」。

  在大唐王朝周圍的所有敵人中,冬突厥能長驅直入到長安城下,高原上的敵人同樣可以直接進抵長安。

  而長安城,是沒有防禦能力的。

  這座史無前例的龐大城市,需要二十萬以上的兵力才能夠守得住。

  所以長安城牆無用。周圍的關隘就是長安的城牆。

  冬突厥和高原上的國家,都能夠直接避開四塞,所以大唐一騰出手來,第一時間就攻滅這兩個國家。

  在剩下的三個地區政權中,吐蕃是國師洛蘇特意提起過的,但大唐進攻西燕就已經比較麻煩。

  再往裡走,付出的代價太大,李世民認為沒有必要。

  作為一個馬上皇帝,他反而對於武功的追求不太大,他最喜歡的是漢文帝,搞文治,讓老百姓生活變好。


  所以在西燕國舊地扶持慕容氏,再建立雪域都護府,是目前針對吐蕃唯一所能做的。

  至於西突厥,暫時還沒有脫離大唐的壓制,而且西突厥太遠,進攻關中,至少要過兩道關,屬於大唐戰略的後期經略對象。

  數來數去,只有一個國家對中原威脅又大,又靠近中原,而且一直都蠢蠢欲動,那就是遼東國。

  對遼東國,將隋朝拖入深淵,拖入亡國的遼東國,大唐君臣上下都抱有深深的戒懼。

  遼東國一定要滅,這周圍五大國家中,只有遼東國是絕對不能存在的,這是大唐君臣的共識。

  農耕加遊牧,三百萬以上的人口,而且還源源不斷的從遼東補充胡人增強戰鬥力。

  這是——

  唯一一個有實力和大唐皇帝競爭諸夏天子的國家。

  李世民決不允許它的存在。

  大唐君臣無時無刻不想滅亡遼東國,但一直擱置到現在。

  因為太難了。

  遼東國的內鬥從上一任遼東王被刺殺後就一直到現在,傳統漢人派和諸夏派斗,胡人派和諸夏派斗,但這種內鬥還沒有嚴重到不顧及亡國。

  如果大唐去進攻遼東,就要面對全副武裝的到牙齒的遼東國山城。

  洛玄夜曾經親自給一眾將領以及李世民講過這種洛氏改造過的山城,聽的李世民背心直冒涼氣,「怪不得隋煬帝三征而不得,縱然朕或者衛國公前往,也別無他法。」

  李世民和李靖,擅長的都是野戰,或者說自然以來的名將,實際上都是擅長打野戰,所以李靖打起冬突厥和西燕來,得心應手,畢竟這兩個國家都無城可守。

  但攻城,隨便來一座城高池厚的城池,只要守將水平不太差,糧草不短缺,守個一年半載,不成問題,就算是韓武穆在世,也沒有辦法。

  就連洛蘇對遼東國給出的意見也是等,等遼東國中內鬥到白熱化,或者發生天災,總之軍事手段是最後壓上去,還是要等遼東國自己出問題。

  相對於遼東國,洛蘇反而對李世民提起了一個曾經臣服於冬突厥的小部落,那就是薛延陀,實力增長的過於快,這麼下去,很快漠北就又會失控,進而破壞天可汗體系。

  但李世民沒有辦法,漠北太遠,安北大都護府的人員又不夠。

  在這種時候,洛蘇向李世民提出了一個建議,「天子有沒有想過,派遣一位宗王坐鎮哈拉和林,就像是河間郡王李孝恭坐鎮安息大都護府一樣。」

  李世民沉默了,因為漠北和西域的政治地位是完全不一樣的。

  簡單來說,李孝恭在西域,李世民並不害怕李孝恭造反。

  但如果把李孝恭放在漠北,他睡覺都不安穩,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