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孤注一擲
趙青葉心情好,連帶著底下人的日子也都好過。
王府正院服侍王妃的所有人月例都加了雙倍,連帶著那些灑掃的小丫頭們也都是沒落下的,所以一個個都高興得走路都帶風。
也因為一片喜氣洋洋的,趙青葉連帶著看邱家那個長孫也挺順眼的,時常讓奶娘把安哥兒抱到自己房裡瞧瞧。
這也不只是因為喜歡那個孩子,還有,也是為了讓邱家知道,孩子很好的意思。
安哥兒一開始總是不安,哭鬧,到了她房裡還死死的扒拉著奶娘的衣服,死活都不肯下地,奶娘嚇得半死,半哄半騙的教著他喊王妃,給王妃行禮,他也完全聽不進去,只是一味地拽著奶娘,像是丟了奶娘自己就沒法活了似地。
幸虧趙青葉心情不錯,也不跟他計較,還有些稀罕的問:「他一直都是跟你這麼親嗎?」
奶娘有些緊張,見她並沒有發怒的意思,這才結結巴巴的答:「也不是,就是碰見了生人便會如此,小孩子嘛,都是誰帶就跟誰親的.」
誰帶跟誰親,趙青葉撫摸著自己的小腹,溫和的笑了,隨手打發奶娘抱著安哥兒下去。
奶娘頓時鬆了口氣,心裡只念佛,只想著,今天總算是又過去了。
這裡的奶娘帶著安哥兒在閔王府里如履薄冰的討生活,那一頭,浙江那邊也終於接到了消息。
距離之前倭寇海盜侵入吳家堡已經過了好些天,日子一天天的過,但是堡內的百姓卻都興高采烈地如同過年似地,能夠讓他們高興成這樣,倒不是忽然發了橫財什麼的,而是,鎮內竟然要開織場了!
織場這種東西,凡是沿海的人若是沒聽過,那都屬於吃飯不知道夾菜的傻子。
因著江浙臨海,他們的絲織行業十分發達,而且話說回來,大周朝最大的織造局也就在南京,那可距離這邊不遠,當地的百姓們都是經常養蠶的。
可養蠶的利潤哪裡比得上織布啊?
家裡若是出了個出眾的織女,那可是天上掉下的寶貝,能夠養活不知多少人的。
可現在,太孫妃殿下竟然要在吳家堡開設織場。
不僅如此,她還放出話來,說不只是那些之前要被燒死的女孩子,但凡是想要學織布技術的女孩子們,織場都是收的。
交給織布的技術,給工錢,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而且,因著發起這件事的人是太孫妃,連顧慮都是沒有必要的——堂堂太孫妃,難不成還要騙普通老百姓這三瓜倆棗兒的?人家也看不上啊!
一時之間報名的人多的都差點兒擠破吳家祖宅。
吳老爺子笑呵呵的,之前鬧著要燒死那些無依無靠的女孩子像是不是他們這些人似的,他老人家正在跟蘇邀千恩萬謝:「太孫妃竟放心將這裡的事交給我們來打理,實在是叫我們慚愧不已」
這話倒是真心實意的,他們著實是沒有想到蘇邀這麼不計前嫌,要知道,就在之前,他們還是跟蘇邀作對的,還起過不小的衝突,雖然後來及時迷途知返了罷,可到底也是有過不愉快的,不是嗎?
可蘇邀絲毫沒有計較,這就是胸襟寬廣了。
蘇邀做這個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她建造織場,是為了給那些女孩子提供生計,同時也能拉動當地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她不可能真的事無巨細的親自去盯著。
既然如此,就需要在當地找人管事。
就如同在雲南的時候,她是跟當地鄉紳豪族還有官府一起合作把織場開辦起來一樣。
在吳家堡,也差不多得走這樣的路子。
既然如此,吳家族中就是繞不開的,那便乾脆一道合作罷了。
有共同的利益的結盟是最可靠的,誰都不會跟銀子過不去。
蘇邀嘴角噙著一點兒笑意,語氣還算是親和:「老爺子的話也不要說得太早了,我醜話得先說在前頭,這件事,恩典是恩典,讓你們也出資合作,這是對你們的信任,可伱們須得牢牢地記住,手裡的利潤已經夠多了,便不能吝惜那些女孩子的工錢,若是連這點子錢都要貪,那我可是要不高興的。」
若是別人說這話,不高興就不高興了唄,誰管你高興還是不高興,不高興算了。
可蘇邀說這話,那可真不是開玩笑,吳老爺子還沒說話,吳家三爺就急急忙忙在邊上表態了:「這個太孫妃儘管放心,您都已經這麼敞亮了,我們若是再不知道好歹,連這個都要剋扣,那還算得上人嗎?您儘管放心!」
蘇邀認真的看了他一眼:「老爺子跟你都是聰明人,我自然放心,反正若你們不能讓我放心,我也有法子。」
吳家三爺硬是被她說的手臂都起了雞皮疙瘩,急忙陪著笑打哈哈:「是是是,是的,我們知道太孫妃的心意,絕不敢肆意妄為的。」
其實大家也都不是傻子,太孫妃這是明擺著分他們一杯羹,他們若是還吃著碗裡的看著鍋里的,那就屬實是太過分了。
都已經談妥了,蘇邀挑了挑眉:「這裡的後續事宜,你們跟秦夫人一道商量,我要先回杭州去了。」
要回杭州去?
吳家三爺跟吳老爺子都愣了愣,對視了一眼之後卻又反應過來-——對啊,其實最初的時候,太孫妃不就是為了拯救這些女孩子們才過來的嗎?現在事情完結了,她要回杭州去也是合情合理的。
總不能一直待在這吳家堡,還有太孫殿下呢。
震驚過後,吳老爺子便下意識的點了點頭:「應該的,應該的。只是.」他欲言又止:「只是牢里的那些海盜倭寇還有」
還有周正山他們呢?
這些人若是不帶走,留在吳家堡也沒什麼用,但是若是帶走的話,太孫妃這邊的人手足夠嗎?
蘇邀理所當然的看著他們兩個:「他們都是最好的人證,哪怕海盜如今還未鬆口,可是抓住了他們帶回杭州城內,也是足以告慰百姓的,自然都得帶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