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何大清回來了!
「老先生,想要去哪裡?」
四九城的火車站,一位老人剛剛出了站口,馬上就有人過來詢問,老人有些茫然的看著對方,應該是不認識對方,而這個時候對方則拍了拍自己身邊的黃色車門笑道:「我是黃面司機,去哪裡可以送你,價格公道,已經有三個人了,再有兩個人就可以開車了。」
老人看著面前的黃色麵包車,慢慢的走了過去。
這種被稱為「黃面的「的麵包車,是中國最早的計程車,因為顏色是醒目的黃色,當時的人都喜歡叫它「黃面「。
其實計程車很早就有了,在1979年,廣州出現了一家民營的計程車公司,當時中國還處於資源匱乏的狀態,每家每戶只能通過糧票來換取糧食。
當時那個年代,它曾是「奢侈品「,設想在飯都吃不飽的當時,誰還會去追求奢侈品,當時的馬路也非常少,車這種奢侈品自然超出了平常百姓的思想範圍,一般是專人才能坐。
當時村里一旦有人花3000塊錢買了一輛普通的摩托車,這一個月內,保證是圍得水泄不通,全村裡的人都會前來參觀,當時的「黃面「麵包車算是當時最先進的代步工具了。
儘管當時的車子在各種性能方面與現在的汽車相差甚遠,但是仍然會有人跟隨潮流,甚至就跟法國工業革命時期,就算自己被煙燻的咳嗽,也依然以旅遊工廠為榮。只不過當時的「黃面「因為是個奢侈品,自然有人追求它。
那個年代,能夠有一輛「洋車「代步,就已經是一件非常滿足的事情了,「黃面「的大發汽車也是開啟了中國計程車平民化的歷史,低消費的時代,平民百姓又怎麼可能坐的起計程車,基本都是靠雙腿代步,只有BJ這種地方「黃面「才會出現。
等時間來到了九十年代,四九城中全都是「黃面「的麵包車,黃色的車子,也成為四九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因為四九城是當時經濟水平最高的地方「有錢人自然要懂得揮霍「,有錢人出行自然不會受累,這樣才能凸顯自己的身份。
當時這種「黃面「車,全部都是進口的豐田車,走的自然也是高端路線,拉的人也幾乎都是商人和外國人。
當時四九城的大街小巷都能看見這種「黃面「,滿城盡帶黃色車,當時的科技不發達,這種車也只是簡單的代步工具。
加上四九城當時的小地方還沒有修路,坐在車裡的人會感覺到很顛簸,儘管這樣,出行的人也沒有其他選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黃面「麵包車開始席捲全國。
計程車的價格也逐漸降到普通百姓能夠接受的狀態,大大方便了普通老百姓的出行,計程車也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黃面「麵包車的競爭壓力也逐漸增大。
在「黃面「的帶動下,全國各地的麵包車都採用顏色不一的麵包車,因為這種接近純色的車,容易被識別。
是品質不高的麵包車雖然便宜,但是也給城市帶來了比較嚴重的污染。
到了1998年,四九城也開始大力整治環境,這種麵包車自然被歸結在內,「每一口吸入的氣體,都有一半是汽車尾氣「,這種情況下再不整治,恐怕會殃及生命。
很快四九城的計程車就迎來一場大換新,計程車的價格也在這一段時間裡,迎來了大漲價,到了每公里平均1.5元。
受四九城方面的影響,在天津、河北等地計程車也被同樣整治,天津大發車到底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到了這種局面。
當然了,此時卻是黃面最高光的時刻,等老人上了黃面之後,很快,黃面的司機又找到了一個要坐車的人,跟著一人收了五塊錢,保證將大家都給送到目的地。
與此同時,這司機還特別的喜歡聊天,等將一個一個的乘客給送到了目的地之後,回頭司機看了一眼那位老人笑道:「老先生,你是不是咱們四九城人呀?」
老人微微一笑:「你看出來了?」
「南鑼鼓巷.那可都是老四九城人住的地,伱要去那裡,基本上都是四九城人,是不是以前離開了,現在想要回來看看?」司機再次問道。
老人微微一笑:「是呀,離開幾十年了,我現在終於可以回家了。」說完,老人的眼睛還微微的紅了一下,黃面繼續馳騁,應該很快就要到達南鑼鼓巷。
這個時候的南鑼鼓巷之中,三大爺閻埠貴正在垃圾桶中尋摸著什麼,此時的閻埠貴已經老了很多,畢竟已經快八十歲了,但是身體卻依舊很硬朗,只是這牙齒掉了不少,一笑起來,露出自己沒牙的嘴。
這裡看到閻埠貴在垃圾桶尋摸,一定有人會認為這閻埠貴是不是被自己的兒子女兒給棄養了,這裡要給閻埠貴的兒子和女兒們正名的是,閻埠貴現在活得其實很滋潤,並沒有被自己的兒子女兒棄養,在何雨柱的調停下,閻埠貴一個月可以從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那裡拿到兩百一個月,四個孩子就是八百,活得很快活。
那為什麼還要在垃圾桶中尋摸,那就是閻埠貴的性格。
其實這閻埠貴在電視劇中就是一個被生活逼迫得極度摳門的可憐人。
閻埠貴的摳門完全是生活所迫,作為一個低層文人,小學老師的收入極低。
但在這種情況下,閻埠貴養活了幾個孩子,連最小的女兒都沒有放棄,將他們健康的養大。
這一點是極不容易的。但他的摳門受占小便宜,明哲保身,一股小市民的市儈感。
他去垃圾桶中尋摸東西並不是生存需求,而是性格使然,一天不弄點什麼,他就感覺全身不得勁,要是雖然能弄到點什麼,不管是好東西還是差東西,他都會開心一整天。
一陣翻騰,閻不貴終於找到了幾個好東西,而剛剛將這些好東西給揣進自己的口袋中之後,忽然,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聲音在閻不貴的身後響起。
「老閻你什麼時候撿起垃圾來了?」
閻埠貴立即回頭一看,這不看不知道一看是嚇了一大跳,隨後脫口而出道:「你怎麼回來了?」
「呵呵.。」對方笑了起來:「我為什麼不能回來,這裡是我的家。」
「當初你可是和寡婦一起跑了的,為什麼現在又回來了?」閻埠貴再次問道。
「我就是回來了,不和你說了,我要回家了。」說完,老人就準備往前走去。
不過,閻埠貴則是連忙往前追了兩步道:「何大清,你回來何雨柱知道嗎?」
「我要他知道做什麼,那是我的家,我想什麼回來就什麼時候回來,他知不知道有什麼關係?」何大清很是硬氣的回道、
這個回答讓閻埠貴的眉頭微微一皺,要知道現在的閻埠貴和以前已經不一樣了,現在閻埠貴一家都靠著何雨柱吃飯,他對何雨柱還是很尊敬的,現在這何大清的意思是要強行的回家,這讓閻埠貴感覺到一點麻煩。
只是閻埠貴並沒有攔得住何大清,很快,何大清就走到了四合院的門口,先是站在四合院的門口感懷了一下,跟著大踏步的走進了四合院。
不一會就來到了中院,此時的中院,李奶奶正帶著何光和李秀娘還有於海棠一起曬太陽,何大清走進來的時候,眾人都沒有認出何大清。
於海棠和李秀娘是根本就不認識何大清,而李奶奶其實和何大清也不是很熟悉,就在眾人一直看著何大清的時候,倒是何大清率先開口的看著李奶奶問道:「請問何雨柱何雨水在家嗎?」
「你是哪位?」李秀娘開口問道。
何大清這個時候淡淡的道:「我叫何大清,是何雨柱何雨水的父親。」
「你是何大清?」李奶奶站起身來,端詳了看了何大清一會點點頭:「是,是你是何大清,你跟著白寡婦走的時候,我剛剛進院,我們兩人見過一面。」
「你是?」何大清看著眼前的李奶奶有些詫異。
「我是誰不重要,現在你既然回來了,海棠,你去將柱子和雨水都給叫回來,就說他們的父親回來了,想必雨水一定會開心的。」
「哎!」於海棠連忙走出了四合院。
這個時候,李奶奶看著一邊的何大清笑著道:「大清呀,你還沒有看過你的孫子吧他叫何光,是柱子和海棠的孩子,你是他的親爺爺。」
一句親爺爺讓何大清全身一個顫抖,他連忙看向了搖籃中的何光,全身微微的顫抖了起來。
這裡是四九城建外大街以北,光華路以南的一處空地,以前這裡一片住宅,當然了,並不是豪華的住宅,還有一片田地,何雨柱直接將這裡給買了下來,花了不到十萬塊,面積大約有一百畝地。
以後這裡將是四九城的CBD,屬於三環的位置,可以說是寸土寸金的所在。
現在何雨柱在這裡準備修建一個商場,一共是八層樓那麼高,投資大約一千多萬,四九城上下那是極為的重視,這應該是私人對四九城的最大的一筆投資,那是給開了很多的綠燈。
這個商場一共要造三年,造好之後,就是全四九城最大的商場。
何雨柱現在已經開始在四九城買地了,因為何雨柱知道,很快四九城的地價就會飛速上漲,除此之外,何雨柱每個月還會將自己農場中的大批糧食,煮羊肉捐獻到各個地方。
九十年代了,其實農村的生活好了一些,但是卻依舊是艱苦,不過,每個人都在勤勞努力中追求著簡單的幸福。
每天的生活都是從雞鳴狗吠聲中開始的。
清晨,天還沒亮,就聽到家裡的雞啼聲,狗叫聲,這是一個新的一天即將開始的標誌。
冉秋葉一家人早早起床,準備簡單的早餐,通常是玉米面饅頭,一根醃的很咸很鹹的鹹菜,一碗玉米面湯。吃完早餐,冉秋葉就和母親出門去田地里勞作。
村子的人已經教會冉秋葉母女種地、施肥、收割等農活技巧,冉秋葉母女一起忙碌著,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希望有一個豐收的日子。
農村的生活節奏相對慢,交通不便。
很多地方都沒有硬化的道路,冉秋葉多數時間都是步行或者騎自行車來回。但即便如此,兩人從不抱怨。
每次要去遠一點的地方,兩人都會提前準備好行李,踏上漫長的旅途。
雖然路途艱辛,但兩人享受著行走的過程,欣賞著美麗的風景,感受著自然的力量。
農村百姓的飲食主要以主食為主,大米和麵粉是所有人的主要食物。
蔬菜、豆製品和水果也是我們的飲食不可缺少的部分。
雖然吃的食物相對簡單,但一家人總是珍惜每一餐,感受著家人之間的溫暖和關愛。
父母會細心烹調,做出一桌豐盛的美食,大家在餐桌上共享天倫之樂,用簡單的飯菜交流著家人之間的心意。
農村的家庭經濟條件相對有限。
父母用心管理每一分錢,節儉是大家的美德。衣服破了,家人會細心縫補;舊的東西不丟棄,我們總是想方設法繼續使用。儘管物質條件不如今天的富足,但農村人的生活從未缺少溫暖和關愛。
除了務農,農村人們也有自己的娛樂方式。
廟會和集市是農村人最期待的節日,那時候整個村莊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人們一起玩耍,看雜耍,購買小玩意,度過一個個愉快的時光。這些活動讓農村人感受到團結友愛和共同進步的力量。
90年代初的農村生活雖然樸實簡單,但農村人也能找到一些美味的野味小吃來犒勞自己。五月份是一個美好的季節,大家會摘槐花吃。
槐花是所有人最喜歡的野味之一,通常蒸著吃,清香撲鼻,讓人食慾大增。不過在摘槐花時要小心,槐花的枝葉上有刺,還有蜜蜂,需要小心謹慎。
村子裡也有那些困難的農戶,這些人的家中多半是被疾病,傷殘給拖了後腿,何雨柱就將自己的那些農場中生產出來的糧食,豬羊肉等等都給捐獻到這些人的手中。
也因為這位何雨柱的幸福值已經到達了頂峰,現在的何雨柱已經開闢完了所有的土地和獸欄,而他現在正在需求更多的幸福值,要種植一種可以換取壽命的果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