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鄭國官兵(求收藏,求追讀)
時間流逝。
一晃半個月過去。
衛圖和杏花在成婚的第二天,就重新歸職,在李宅內外開始忙活,沒有絲毫懈怠。
兩人比以前還勤奮了不少。
這些表現都被李家大奶奶看在眼裡,隔幾天時間,李童氏就夸上一兩次,言語中對自己促成的這項婚事十分滿意。
相比衛圖,杏花卻有了不小的改變,以前在灶房裡還偷摸沾點葷腥,但成婚後便改了性子。
一斤肉煮熟縮水成七兩,她就將這七兩肉直直端上內宅的飯桌,沒有一點耍滑偷吃。
感知到李童氏對自己的滿意程度已經到了這十年來的最高,杏花這才踮著腳,小心翼翼的在午後給李童氏請了個安,言說了自己和衛圖打算告假回鄉探親的想法。
「書里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李童氏正在起居室納著鞋底,麻繩穿過千層布發出嗬嗬的細響,她抬眼看了一眼杏花,笑著說了這一句話。
話雖很刻薄,但配上李童氏溫和的笑容,杏花面對主家時的拘謹消失了一大半。
「你這些天乾的活,我都看在眼裡,放心,在你回來之前,不會找人頂了你的班。」
李童氏做出承諾。
「謝謝大奶奶。」杏花露出感激的神色,致謝道。
「還有一件事……」
杏花猶豫片刻,咬牙將自己打算讓衛圖租李宅糧田當佃戶的事說了出來。
一過冬,地里便能開始種麥、種豆、種油菜。
到了那時,想在李宅的糧田裡找個無主的地可不是易事。
「衛哥兒不會耽擱餵馬的……」杏花見李童氏這次沒有回話,低頭補充道。
她也知道,這個要求過分了一些。
一個活人再能幹,也不如兩個人分開幹活。
兼顧種地和餵馬,要是哪一項干差了,就是李宅的虧損。
其次,李宅位於縣城,衛圖租地種糧,為了兼顧餵馬,只能租借李宅在縣城附近的河沿地。
河沿地和旱坡地不一樣,都是一等一的上等糧田。
哪怕不精心侍弄,碰到個旱災,亦能豐收。
「租田的事,等伱和衛圖回鄉探完親後再說……」李童氏沒有回絕,也沒有答應。
「是,大奶奶。」
杏花有點失魂落魄,垂著腦袋離開了內院。
晚上。
衛圖聽完杏花的轉述,安慰道:「大奶奶既然沒有回絕你的請求,那便是心裡有答應的想法。只是當主家的,不能一下答應你兩件事。」
後面的話,他沒說了。
李童氏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太過縱容下人,遲早有一天下人會蹬鼻子上臉。
李宅能被李童氏打理的井井有條,下人對李童氏又敬又怕,都無一說明了李童氏是個懂得治家之道的主婦。
「這次不答應,還有下次,多求幾次,大奶奶心軟,御下的目的已經完成,會答應的……」
衛圖說出自己的看法。
即使不成。
等他五年後,養生功圓滿,進入感氣境之後,租田種地的那點錢便不值一提了。
現在的他,隨著四肢百骸湧出的那股暖流滋養,雙臂揮使間,便有百八十斤氣力了。
待養生功圓滿,他身體素質絕對會比現在更好。
以這個身體素質,習練招式和讀上一些兵書後,進可參加武舉,搏一個武秀才、武舉人的功名,退可以成為護院武師,當富戶的座上賓。
鄭國的武舉是「先之以武藝,次之以謀略」。
只要武藝嫻熟,兵法次一些,照樣能取得武舉功名。
「好,等回來後,我再多求幾次大奶奶。」杏花聽到衛圖這些鞭辟入裡的分析,心中驚嘆之餘,又是十足的高興。
……
次日,天蒙蒙亮。
衛圖和杏花便收拾好了行李,摸著黑離開了縣城,前往了鄉下。
衛圖本籍是在青木縣下的長鳴鄉衛家村。
從縣城趕往長鳴鄉大約要走二十幾里的官道,和七八里的山路小道。
路走半途。
官道上有順路的騾車,衛圖和杏花花了一點銀錢,坐了上去。
等到了官道終點的時候,才到午時四刻,距離天黑大約還有兩個時辰。
杏花打算省錢,不住客棧,一直走山路到長鳴鄉。
「天寒,山上老虎餓狼都餓的下山了,這個點走山路,要是沒趕上回家,就太過危險了。」
車把式是個熱心腸的,聽到衛圖兩口子商量探親回鄉,立刻插了一嘴,告誡道。
「除了山上的野獸,還有山上的匪……,要是光你男人回去,那還沒啥子事,多了一個婆姨,那些人可不會留情。」
在客棧停車後,車把式往地上吐了一口濃痰,又給衛圖二人添了一句告誡話。
聽人勸,吃飽飯。
杏花見在路旁客棧留宿的人不少,衣著並不是多麼富貴,也不再執拗,取出銀錢,租了一間下房。
晚上。
二人和衣入眠。
到了大概四更天的時候,因為養馬的習慣,衛圖中途醒了一次。
這時,他聽到屋外響起了一陣輕微、紛亂的馬蹄聲。
衛圖走到窗邊,將窗扇推開了一條縫隙。
很快。
他便在幾百米開外,借明亮的月光,見到了馬蹄聲的由來。
那是一隊數十人的騎兵,戴著兜鍪,穿著赤紅色的皮甲,當先的騎兵還手持著一桿繡著「鄭」字的旗幟。
「鄭國官兵?」衛圖驚訝。
官兵中的騎兵向來是稀罕物種,他在青木縣城內,也沒有見過幾次。
此次出現在客棧外,定然有著他不清楚的原因。
就在衛圖注意觀察時,這幾十個官兵內部傳來了廝殺聲,等了半刻鐘後,廝殺聲才漸停。
少傾,騎兵一一離開,消失在了官道之上。
而地面上,則多了一些手持橫山刀的刀客。
「官兵是在剿匪?」
衛圖猜測。
「莫非是哪處又出現了災荒?這才有了匪?」
匪分兩種,一種是天生惡種,剪徑賊人,另一種則是災荒年間,逼的良民成了匪。
慶豐府刀客橫行,在慶安十五年的赤龍翻身之時最盛,一些受災嚴重的地方,十戶人家就有三戶漢子是刀客、刀匪。
「希望這事不要波及到縣城。災情一大,亂民為匪,攻城奪寨,到時候就是我們這些大戶人家的僕從充當民役……」
衛圖目露憂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