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東風,發射!
春去夏來。
在解決掉發汗冷卻這個最大的技術難點之後,整個驗證彈的研發也隨之進入了快車道。
相比於其他國家的同類型研究,華夏的高超音速武器項目呈現出一種相當奇特的狀態——
別人快要抓破了頭的構型和冷卻問題在這邊幾乎是一上來就被順利解決。
真正困擾常浩南他們的,反而是「達到高超音速」這件事情本身。
事實證明,哪怕已經選擇了高空發射加液體動力,但對於現階段的華夏來說,要想全程在大氣層內把雙錐體彈頭推進到預期速度,仍然比預期當中困難得多。
常浩南本人並非火箭動力專家,而且很多關鍵問題都是受到工業能力限制。
比如大部分為了新一代火箭研發而建設的配套設置和產業都還沒有落地,他一個人就算再怎麼厲害,也最多只能解決一些技術問題,不可能憑空搬出一座工廠或是一條流水線。
所以,從項目伊始,彈頭部分的測試就被單拎出來,計劃在半年之內優先完成。
至於試驗方式,則選擇了一個比較邪性的路子:
拿一發中導出來,打高彈道。
利用再入大氣層的過程,模擬氣動加熱效果。
雖然還原度肯定不如完整狀態下的驗證彈,但在沒有高總溫風洞的情況下,總好過把彈頭放在地面上乾等……
……
2005年5月初的一個清晨。
連海市郊外的某處密林之內。
幾乎微不可見的淡淡霧氣瀰漫在十幾輛車周圍,在朝陽下折射出稍顯絢麗的光暈。
然而霧氣之下,卻潛藏著一個國家幾乎最核心的秘密……
第二炮兵51基地810旅的指戰員們正穿著厚重的防護服,迅速而又謹慎地給一枚通體綠色的飛彈加注燃料。
相比不遠處戰備發射陣位上的同型號產品,這一枚的外形明顯經過修改。
具體表現在整流罩下面的彈頭部分體積極小,在24米高的巨大彈體映襯下,甚至有些怪異的不協調感。
東風3A。
華夏研製的第一種中程彈道飛彈。
放在21世紀的眼光看,這個型號即便經過改進,也早已落後時代。
不說射程精度等紙面性能,單就這龐大的後勤車隊和以小時計數的發射前準備時間,就足夠高水平對抗中的假想敵把陣地摧毀數次。
實際上,這支部隊之所以能被原樣保留至今,除了更新型的東風21數量不足以外,更多還是出於外部因素考慮——
二十多年以來,華夏一直在為當年出口到沙烏地的三十多枚同型號產品提供技術和保障支持。
所以國內必須對應保留一個有能力操作東風3的單位。
結果,就這麼便宜了常浩南。
對於他來說,只要能打出足夠的彈道高度,飛彈本身先進與否反而並不重要。
而810旅的這些老東風屬於首長見了都搖頭的尷尬裝備,從中抽出一發進行試射不會對實際戰備水平造成任何負面影響。
此外在其它國家看來,華夏試射一發東風3的唯一理由似乎也只有進行抽檢,以免這些老傢伙年久失效,敏感程度相對較低。
所以,打上去的測試申請一路綠燈,常浩南也就這麼獲得了平生第一次進入飛彈基地的機會……
此時他正在距離發射車數百米外的指揮所內,和同行的幾名技術人員一起,進行發射前的最後一次任務情況檢查。
旅長魏士軍一邊摘掉防毒面具一邊推門而入,啪地一聲立正,接著向常浩南等人敬了個禮。
說實話,對於這次任務,他本人心裡也有些沒底。
通過增加射高來減小射程,屬於遠程和洲際飛彈的常用試射方式。
畢竟華夏沒有海外領土,本身國土跨度也比較有限,要打幾千上萬公里的全射程測試就只有往太平洋發射,動靜實在太大。
但東風3A的最大射程也才不到4000公里,直接從51基地打到羅布泊就行,所以根本就沒有打最高彈道的必要。
就連這次任務的發射參數,都是之前專門確定下來的。
而且東風3作為單級飛彈,過去的載荷本身就是整流罩,這次為了配合測試,還額外進行了一次小幅度改造,讓飛彈有了單獨釋放雙錐體彈頭的能力。
總之,這枚歲數幾乎和他一樣大的飛彈,卻處處透露了出讓人看不懂的細節……
但無論如何,相比於大部分整個職業生涯都沒有機會真正按下發射按鈕的同行來說,他已經算是相當幸運了。 把腦子裡的胡思亂想收到一邊,魏建軍深吸一口氣:
「報告常院士,飛彈已經完成發射前所有準備,計劃採用高彈道模式,彈道頂點1450km,預計再入大氣層時的最大速度為6.5馬赫,預計落點為渤海區域,具體坐標……」
「……」
這些內容其實都寫在常浩南手中的任務簡報上面,但為了萬無一失,仍然需要指揮員和他進行核對。
「準備發射!」
常浩南沉聲下令道。
「是!」
魏士軍再次敬了個禮,然後轉過身去,開始向前線陣位下達人員撤離的命令。
通過望遠鏡,常浩南能夠清晰地看到,用於起豎的支撐架緩緩放下,飛彈也隨之進入了發射前的最後階段。
「聽我口令,倒計時……」
原本熱火朝天的陣地已經完全歸於沉寂,只有承載著魏建軍指揮口令的電波,迴蕩在東北的群山迭嶂之間。
「3……2……1……」
「發射!」
隨著發射車中的飛彈營長按下發射按鈕,彈體內部的硝酸和偏二甲肼沿渦輪泵翻騰著進入燃燒室,共價鍵在相互接觸後的千分之一秒內完成斷裂重組,爆發出驚人的巨大能量,將高溫反應產物送入引擎噴口……
「轟——」
下一個瞬間,仿佛沉寂的生命突然甦醒一般,耀眼的紅色火光從發射車尾部點亮,在幾乎掩蓋住整個陣地的白色和淡棕色煙霧和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推動著飛彈開始緩緩爬升。
最古老的彈體托舉著最先進的載荷,將足以改變遊戲規則的威懾力送入太空。
即便是此前已經親眼看過火箭發射的常浩南,也難免被這壯觀的景象所震撼。
「高超音速時代的序幕,開始了……」
刑牧春來了一句有些文藝的感嘆。
而另外一些人的反應則簡單粗暴得多:
「我*,真是壯觀……」
「……」
很快,火光消失,塵埃散去。
發射陣地重新歸於平靜,而飛彈也從眾人的視線當中消失。
只有旁邊的幾台電腦屏幕上,還顯示著雷達和彈載傳感器發回的信號。
100km……200km……300km……
儘管屬於魏士軍的任務已經結束,但或許是受到現場氣氛的影響,他完全顧不上跟部下慶祝,而是大氣不敢出地和常浩南等人一起盯著眼前不斷躍動的曲線和數字。
很快,飛彈抵達了1750km的彈道最高點。
「報告,頭體分離!」
雷達屏幕上的信號先是一分為二,接著很快只留下相對較小的那個位於屏幕中央。
指揮所里響起了稀稀拉拉的掌聲,但大多數人仍然屏息凝神,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最關鍵時刻……
中程飛彈的全射程時間並不漫長。
僅僅幾分鐘後,彈頭便重新回到了約150km的再入大氣層高度。
屏幕上顯示的速度,停留在了2160m/s的位置上。
指揮所裡面的空氣都幾乎凝固起來。
沒有人知道彈頭表面正在發生什麼,只能看到一條不斷下墜的曲線在坐標系當中生成。
直到度秒如年的差不多半分鐘之後……
一句簡短的匯報劃破了宛如實質的空氣:
「報告,導引頭開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