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競技> 走進不科學> 第822章 霓虹:找到爸爸了(下)

第822章 霓虹:找到爸爸了(下)

2024-08-08 12:45:48 作者: 新手釣魚人
  第822章 霓虹:找到爸爸了(下)

  「.霓虹的第十六任天皇,是華夏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在聽到朱祁鎮這句話的剎那。

  張瑩忽然感覺眼前微微一震,整個世界似乎都停滯了幾秒鐘。

  這種奇異的感覺讓她有些恍惚,張瑩下意識瞪大了眼睛,滿臉都是難以置信。

  過了足足有好一會兒,張瑩方才回過神,只見她的雙眼凝視著朱祁鎮,像是在尋找著某種確認:

  「朱先生,您說什麼?霓虹的第十六任天皇.是華夏人?」

  朱祁鎮對於張瑩的表現並不意外,雖然他只是個數字集成體,但用於聯動的可是天河三號的伺服器:

  「朱小姐,我沒說錯,你也沒聽錯,霓虹歷史上的確有一位天皇是華夏人。」

  「雖然這個消息聽起來很像營銷號的標題,但它真是我們從《永樂大典》中找到的記載。」

  「實際上早在《永樂大典》出土之前,史學界就有一種類似的看法存在了。」

  「畢竟霓虹的第十六任天皇也就是仁德天皇,在一些現存的史料中表現確實有點異常。」

  「仁德天皇.」

  張瑩聞言重新拿起手機,刪除之前搜索的阿房宮,輸入了仁德天皇這個關鍵詞。

  「仁德天皇,霓虹第16代天皇.有學者認為,他就是《宋書·倭國傳》所記載的倭王贊(或彌),在位期間,重視農業,曾疏通難波的堀江.」

  張瑩飛快掃了一遍有關仁德天皇的介紹,略帶費解的抬起頭看向了朱祁鎮:

  「朱先生,仁德天皇的介紹似乎沒什麼異常的地方啊.」

  朱祁鎮輕輕的笑了笑,搖頭道:

  「張小姐,你太急了,我話還沒說完呢。」

  「仁德天皇所謂的異常比你看到的資料要複雜一點兒,首先在於他即位時的局勢。」

  「關於這點,你可以先看看應神天皇去世後的相關記錄,也就是應神天皇百科中【政績】的最後一段話。」

  「政績.」

  張瑩按照朱祁鎮的指示重新打開了一個界面,很快找到了這位土木堡戰神所指的內容:

  「應神天皇死後,因為皇子眾多而出現繼位危機,以至三年皇位空缺,無人治理國家.」

  看到這裡。

  張瑩與王通二人齊齊發出了一聲輕咦。

  子嗣眾多但三年無人繼承皇位、無人治理國家?

  這確實有點奇怪啊

  理論上來說【子嗣眾多】【三年無人繼承皇位】【無人治理國家】這三個詞,任意兩者並存那是有可能的,別說霓虹了,華夏歷史上就出現過很多類似的例子。

  但倘若是三者同時存在.這就有點微妙了。

  如果皇子數量很多,皇位懸而未決,那么正常的發展無外乎兩種。

  一是類似李世民那樣搞玄武門兵變,二則是一位皇子迅速掌握權力中樞,其他人割據一方領地打內戰。

  前者的時間絕不會拖延到三年那麼長,後者或許可以打個三年甚至三十年,但記載絕不會是【無人治理國家】這麼溫和——譬如霓虹戰國時期的文獻,就曾經明明切切的提及到了內戰。


  況且期間占領權力中樞的皇子或許無法統領全國,但至少不會被描述成無人治理國家。

  百科上這句話的內容像什麼呢?

  像是應神天皇死後,一群皇子坐在火爐旁,一邊烤火一邊打著嘴炮——【我是大哥,應該我來繼承皇位】【不行不行,你幾把沒我大,應該我上位才對】.

  這樣文戰了三年,最終才有一位嘴炮之王脫穎而出,收下了已經亂成一團的倭國攤子

  這畫風確實有點古怪。

  看著臉上逐漸冒出些許思索之色的王通與張瑩,朱祁鎮開口道:

  「怎麼樣,這段話是不是在邏輯上隱隱約約有點問題?——至少邏輯上稍微有點彆扭,對吧?」

  張瑩輕輕點了點頭。

  朱祁鎮見狀便又說道:

  「很好,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做一個假設啊——注意,只是一種假設。」

  「如果這三年間霓虹既沒有內戰、同時也沒有人繼承皇位治理國家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們在等人呢?」

  張瑩頓時一怔。

  等人?

  張瑩下意識就想問一句等誰,但話沒出口,她便猛然意識到了什麼。

  朱祁鎮的意思莫非是

  霓虹人在等天朝上國來的新皇?

  眼見張瑩與王通二人齊齊臉露錯愕,朱祁鎮又輕輕將左右手掌互相一拍:

  「沒錯,等人。」

  「如果那些霓虹皇子自知無法繼承皇位,於是乾脆整日擺爛,不理朝事也不彼此攻訐,整個倭島就這樣過去了三年。」

  「三年之後,一位來自華夏本土的新王到來,倭國成了他的封地。」

  「又過了千百年,這位新王便成為了所謂的仁德天皇,這個解釋你們覺得怎麼樣?」

  「.」

  張瑩與王通彼此大眼瞪小眼的對視了一會兒,最後張瑩沉沉開口:

  「這是《永樂大典》上的記載?」

  朱祁鎮點了點頭,但很快又搖了搖頭:

  「是,也不是——我剛才不是說過麼,在《永樂大典》出現之前,仁德天皇這個人物就存在有一些異常記錄了。」

  「我與兩位現在討論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一種推測,而非純粹的文獻資料。」

  「至少從邏輯上看,我所說的情況是不是好像更加合理一點?」

  張瑩默然。

  接著朱祁鎮頓了頓,繼續說道: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仁德天皇此人的第二個異常,那就是他上位後治理國家的手段——這點倒是在仁德天皇的百科上能看到。」

  「根據史料記載,仁德天皇在位期間非常重視農業,曾疏通難波的堀江,築茨田堤,開和珥池,墾殖土地,使海內富庶。」

  「但很奇怪的是,在仁德天皇之前,無論是應神天皇還是神宮皇后,他們治理的倭島不說民不聊生吧,至少天災人禍不斷,無論是知識還是工藝都極其原始。」

  「然而就在應神天皇嗝屁之後,仁德天皇突然跟穿越者附體似的,又是治理水患又是發展農業,而且施行的都是在當時看起來非常成熟的、具備體系的程序。」


  「因此還是按照咱們的邏輯推理,比起仁德天皇一下子開竅的可能性.一位來自華夏、帶著完整治水農耕體系的君主的解釋,是不是同樣會更加合理一點?」

  眾所周知。

  霓虹這地方雖然和華夏閩省粵省不屬於一個經緯度,但長期以來卻都存在著一個共同點:

  他們都是颱風特別喜歡光顧白嫖的倒霉蛋。

  因此從古至今,霓虹的水澇災害一直都是個大問題。

  譬如當年卑彌呼女王派遣使者覲見曹魏的時候,除了提到倭國戰亂頻發之外,還多次談到了霓虹的水患。

  甚至後世的史學界有一種支持者頗多的看法,認為卑彌呼女王最早派遣使者來華其實是為了響應燕王公孫淵的號召,而公孫淵給出的承諾之一就是願意協助卑彌呼治理霓虹洪澇。

  只不過當使者難升米等抵達帶方時,公孫淵已經被司馬懿推平了基地,於是難升米等人才臨時改為朝拜明帝。

  在卑彌呼剩餘的年歲以及應神天皇在位期間,他們有相當多的時間精力都被水患所困,那時候霓虹治理水患的方式原始到什麼程度呢?——他們還在用石頭和木頭去無腦堵河流。

  到了應神天皇生命的末期,這位天皇甚至將狗弩國的俘虜當成了人肉沙袋,拿去堵因為颱風而發生洪澇的紫川河.

  在這種情況下。

  應神天皇剛嗝屁沒幾年,他的繼任者仁德天皇就突然版本更新了——仁德天皇先是疏通了堀江,引導河流改道,接著修築大壩田堤,一下扼制住了霓虹的水災。

  霓虹古代最出名的水庫叫做和珥池,工程最大的堤壩叫做橫野堤,它們雖然遠遠比不上華夏的都江堰,但也算是具備一定難度的水利工程了。

  而這兩個水利工程都是仁德天皇在同一時期完成的,嗯,這傢伙還直接搞起了雙線操作.

  這是一個非常違背規律的做法,因此後世很多霓虹人也將仁德天皇看做了霓虹版的王莽,認為這是一位穿越者。

  不過更多史學家則認為仁德天皇有可能來自華夏,在《永樂大典》出世之前,最支持這個看法的證據同樣來自應神天皇——仁德天皇叫做大鷦鷯天皇,《古事記》中曾提到他是應神天皇的第四個兒子。

  但根據2002年鎌倉幕府八幡宮遺蹟的考古成果顯示,應神天皇的第四個兒子在歷史上應該是早夭了的,因為考古學者們在神社中發現了疑似應神天皇四子的牌位。

  要知道。

  霓虹廟宇中的「寺」是供奉佛教中的佛的;「神宮」是供奉各代天皇的;「神社」用於祭祀先人,如果加上靖國二字則是廁所。

  倘若應神天皇第四子真的登上了天皇之位,那麼他應該位列神宮,而非神社。

  譬如比較有名的第26代天皇繼體天皇,他的前輩武烈天皇沒有留下孩子,於是他被從旁支選上擔任天皇,死後本名便從神社中除去入了神宮。

  「另外仁德天皇還有一個比較異常的地方,那就是他的陵寢。」

  只見朱祁鎮的左手在空氣中舞動了幾下,張瑩王通面前很快出現了一道數據投影:

  「仁德天皇陵是霓虹歷史上最大的皇陵,甚至在全球的皇陵中也能排名第一——畢竟秦始皇陵的外牆已經被毀掉了。」

  「這個古墓群占地多達46.4萬平方米,如果當時動員2000人修建,前後都要十五年才能建成。」

  「仁德天皇陵同樣也是一個非常違和的建築,因為上一任天皇應神天皇的皇陵也就一個墳包大小而已。」

  「甚至很多學者堅持認為這個陵墓壓根不是仁德天皇的陵寢,畢竟霓虹的宮內廳歷來不怎麼靠譜。」

  眾所周知。

  霓虹歷史上有個時期叫做古墳時代,這個詞聽起來似乎和玄幻小說里的帝落時代有那麼一丁點兒類似,但實際上二者天差地別——這個時期之所以被冠以古墳之名,乃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瘋狂迷戀上了建墳。

  所以大墳在霓虹算是一個很常見的『建築』,有些野外的皇陵還被當地農民們用於了生活。

  如室町時代的守護大名畠山基國甚至在安閒天皇陵上修築了高屋城,織田信長還去攻打過這座城,真墳頭蹦迪

  不過由於缺乏足夠的史料,大多數霓虹皇陵的身份都很難被確認。

  江戶與明治時期的統治者主要通過派人詢問當地居民進行勘探,而現代則是由霓虹的宮內廳進行指定。

  但因為歷史局限,有很多宮內廳指定的天皇陵在考古學上存在關於其真實性的爭議。

  在宮內廳指定的天皇陵里,特別是天智天皇(公元7世紀)以前的,幾乎全部被考古學界認為墓主人不明。

  隨著考古學的發展,不少宮內廳指定天皇陵都被學界找出了其他的可信性更大的天皇陵,如雄略天皇陵、欽明天皇陵、繼體天皇陵、齊明天皇陵、文武天皇陵等等

  1872年的時候仁德天皇陵出土了一些金銀器和陶俑,經過分析大致判斷來自公元四世紀的華夏,於是仁德天皇陵便在這種情況下被指認給了仁德天皇。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和《永樂大典》到底在不在永陵的爭論有點類似,你不徹底開啟仁德天皇陵,便永遠無法確定裡頭埋的到底是仁德天皇、神武天皇還是高文。

  「.」

  聽完朱祁鎮提到的這幾個異常點,張瑩的心緒也逐漸平復了下來。

  平心而論。

  仁德天皇確實有點不太對勁。

  隨後這姑娘轉了轉眼睛,對朱祁鎮問道:

  「朱先生,那麼仁德天皇的真實身份到底是誰?」

  「唔真實身份啊。」

  朱祁鎮摸了摸下巴:

  「你聽說過.臨海公主嗎?」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