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寒門宰相> 第1245章 番狗(兩更合一更)

第1245章 番狗(兩更合一更)

2024-10-30 04:34:05 作者: 幸福來敲門
  第1245章 番狗(兩更合一更)

  韓忠彥作為奉遼使陪同蕭德讓前往遼國上京城。

  遼使蕭德讓所經之處,地方州府長官都有迎送,按照澶淵之盟後的規矩若地方官員迎送不合遼使心意,必遭彈劾問責。

  從澶淵之盟起,兩國正旦皇帝生辰太后生辰,皇帝即位或皇帝皇太后逝世都要相互派遣使節往來,這被稱為常使。

  宋遼雙方這般打交道八十年,都已是奠定了良好的互動基礎。

  而似蕭德讓這般的泛使,則是突發處理事件,這時候沿途宋朝州縣官員更得加倍用心,否則耽誤大事後果不堪設想。

  雖說遼國接待宋使這邊也是對等規格,但因歲幣和失地之故,出使遼國的宋朝使臣都有一等忍辱負重之感。

  韓忠彥想起出使前章越的再三交代。章越告訴他認為有時候要離敵人距離,要比離朋友更近,要通過不斷地打交道觀察了解對方的想法。

  猶自下棋般,你一步我一步,必須又打又拉。只要利益恩怨糾葛著越深,雙方越不容易徹底翻臉。

  除非兩方有一方實力懸殊。

  所以韓忠彥出使也是身負摸清契丹上下意圖的任務。

  而使遼出行的副使則是在熙河路屢立戰功的童貫,這一次回朝述職正好被官家調來,陪同韓忠彥出行。

  而歷代奉遼使都背負相似的使命,他們一路觀遼國山川大漠,風土人情,還有其君臣性情,回朝之後都一一密奏給朝廷。一代又一代的奉遼使積攢下大量的手札和記錄,幫助大宋現在的君臣了解遼國這個勁敵。

  韓忠彥,蕭德讓抵達雄州後,經過白溝驛抵新城縣,再至涿州,良鄉抵至幽州也是遼國的南京,偽號燕京城。

  燕京乃漢唐失地,早有無數使節記載了,這一次遼國對使者們防備森嚴,竟不許他們入城。

  韓忠彥遠遠望了一眼,卻見燕京城樓城牆都有匠人在修葺,莫非遼國也擔心宋軍北上收復幽燕故提前防備。

  不過據韓忠彥所知,朝廷高層還真有這麼一等論調。

  ……

  之後再從幽州北行過高粱河,長城順州,最後抵至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分野古北口。

  以往漢唐都在此設重鎮以防止遊牧民族南下,此又古稱奚關。現在韓忠彥行了這麼大一段路,方才抵達此處,有等坐井觀天之感,這才感到漢唐疆域之廣,頓有些子孫守業無能之嘆。

  韓忠彥看古北口兩崖壁立,中間僅有一條能容納一輛車通過的道路,道路下方是深澗。

  一共四十里都是這等險絕之道。

  這樣的天險淪喪至胡虜之手,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若河北平原上有這樣的天險,哪要日夜思得以兵為城,決戰畿內。

  過了古北口就完全是草原景色,一路又經過多個驛館,最後至抵至遼國中京大定府。

  韓忠彥抵達後四處觀望,所謂的中京城確實城壘低矮狹小,城中居住的人也不多,道路兩旁都建著城垣,以坊門約束著百姓出入。坊門附近站著兇狠的契丹官吏持廷杖毆打驅趕平民百姓。

  雖說人丁稀少,在過市坊之處駱駝車馬商隊卻是無數。

  坊市四面都建有高大市樓,契丹士卒在市樓持弓巡弋。乍見市坊制隨行使團的漢人還有些新鮮,卻不知是漢唐舊制。


  ……

  不過此行不是韓忠彥此行終點,遼國五京上京是臨潢府是遼國最早建都之處,後遷至中京大定府。

  從這裡又是一路跋涉,經過饒州,也是當初唐朝置契丹之地。一行人途徑大黑館,突遭大風,又行了數日,又是塵土飛揚沙暴降落,驛路上都是黃沙遮道,幾乎看不清道路的痕跡。

  聽精通契丹語的官員,聽遼國隨人言這樣大風大沙的天氣,在遼國一年至少有百餘日。

  韓忠彥自思以往使遼官員記載遼國沿途風景甚好,即便有風沙天也不過數日,豈有這般頻繁。

  韓忠彥不懂原因,只待回京後再稟告章越。

  途中還有一件趣事。快抵達上京時,途中突遇到一隻猛虎,伏於山上。

  韓忠彥視之吃了一驚,怎遼地的老虎也比漢地大了如許。

  猛虎遠去後,韓忠彥身旁正好有一畫師當場將猛虎神態畫出,左右遼人對漢人的畫技無不佩服的五體投地。

  行至中京韓忠彥用了二十日,到了上京又用近二十餘日,最後才到了上京神恩泊的遼主帳前。

  這裡已是遼主夏捺缽之處。遼主耶律洪基剛在鴨子河鑿冰釣魚,放飛海東青捕殺禽鳥,吃過頭魚宴見過了女真五國部等領袖後才移帳至此。

  上京地界氣候已是好了許多,

  韓忠彥見原野上有不少營帳氈包,再遠處既有砂礫,也有野澤。不少遼人在澤邊射獵野鴨野鵝。

  這時數百騎野打扮的契丹騎兵在近處出沒,從山後出現並圍住近處一片樹林。

  遼國騎兵一圈一圈地包圍著林子,然後將獵物驅趕而出放箭射之,最後勇士下馬上前手持長矛搏殺。其中除了麋鹿,亦不乏熊虎這樣的猛獸。

  但契丹騎兵弓馬嫻熟,即便打獵布陣也是極有章法。

  韓忠彥看向一旁的童貫問道:「熙河路的精兵可否勝之!」

  童貫立即道:「當然!」

  旋即又摸著下巴幾根短須道了句:「或許吧!」

  契丹人最早居住並不是草原大漠,而是遼澤之中。這遼澤曾給隋唐征討高句麗的大軍都製造了很大的麻煩。現在遼國皇帝捺缽也喜安在沼澤附近,逐水草而居。

  與一般氈營不同,這裡無數旌旗旄節之物高聳豎立,一看就知是單于庭所在。

  韓忠彥言道沿途不少車馬抵此,既有南北兩院的官員,也有各個附庸國之國主或羈縻下的首領。

  車馬往來不斷,除了各色土貢還有美貌女子,以及虎豹猛犬等物。

  整個上京府臨潢府卻沒見到燕京和中京那般的城池,放眼全是營帳,確實是遼主的捺缽地。

  抵達此處宋使就地安置,而遼使蕭德讓去見駐蹕此處的遼主耶律洪基及北院樞密使耶律頗的。

  韓忠彥獲准走出帳外,遠處便是遼主所在的王庭。

  韓忠彥回到帳中,數名穿著紫衣的遼人端著大鍋入內,裡面都是炮製好的羊肉。

  遼人從鼎中取肉切好了置於銀盤中奉上。

  韓忠彥,童貫都是入鄉隨俗,取刀割肉來食。二人吃了半斤肉。

  不久遼人又端來一盆稻米飯,一碗伴著蜂蜜的蔬果入內,二人就酒來吃。韓忠彥心底有事只吃了一杯便欲起身,一旁遼人以為待客不周著急著又是抓耳又是抓頭,連忙又是勸飲。


  韓忠彥見此大笑,倒也覺得契丹人性子樸直好客。

  不久遼國官員入內告訴韓忠彥遼主明日會親自接見。

  韓忠彥這夜早早睡了。

  他在躺在氈帳里記起這次出使前章越的吩咐。

  這是他出使任命還未下達前,章越對他道:「遼國已是半遊牧半農耕,又有大宋歲貢,邊地的榷場,足以自給自足維持王朝的穩定。遼國對宋朝八十年沒有交兵,保持相對穩定的邊界和太平。同時宋朝對遼國雖有文化上的落差,但差別不大,雙方還有良好的溝通。故宋遼之戰,要麼緩戰小戰,要麼急戰大戰!」

  「對宋遼而言不到你死我活,不會有那等大戰。」

  「若是小戰都是政治的延伸,就是談判上陷入僵局了,要通過其他法子拿來。」

  章越呷了一口茶繼續道:「當然宋遼不能大戰,是我說的,奈何滿朝上下都不信。陛下也是不信!」

  「我也不敢說有十成把握!你此去就要試探出遼主的意圖,遼國君臣上下的底線。」

  「如何試探?」韓忠彥問道。

  章越輕描淡寫道:「激怒遼主,甚至不惜一死!」

  韓忠彥一愣。

  章越問道:「你敢不敢?」

  韓忠彥怫然道:「三郎,你莫用激將法!死有輕於鴻毛,有重於泰山。若重於泰山……無妨,但我這一死引起宋遼交兵,豈不是輕於鴻毛?」

  章越失笑道:「不會的,你若死了,便是朝廷功臣。你韓家也會萬世不易,得到天下百姓的敬仰。」

  「不過你有什麼好怕的。乾坤從不陷吉人,虎豹叢也可立身!」

  「我教你一個字訣,保你可全身而退!」

  「何字訣?」韓忠彥問道。

  「渾字訣!」

  章越道:「你出使遼國據理力爭便是,但說話要渾,小處上不要耍小聰明,占人便宜;與人爭執,不要只看到自己道理,將話說絕;無論遼人如何詐巧刻薄蠻橫而來,你只管以誠愚,渾含應之!「

  「沒聽說過世上渾直之人遭遇不測,反是那些玩弄心機的聰明人弄巧成拙。」

  ……

  歇息一夜,韓忠彥拜見遼主耶律洪基。

  遼主耶律洪基的王庭不過是沒有台階的氈屋,地上鋪好了氈毯,韓忠彥入內後引至西南角,在使者的帶領下向遼主耶律洪基獻上國書。

  韓忠彥看向耶律洪基,但見對方身穿紫色皂衣外罩一件窄紫袍,身材高大,左右候著幾十名番漢官員。

  耶律洪基將國書放在一旁,打量韓忠彥了一番,然後韓忠彥在使者引禮下向耶律洪基敬了一盞酒。

  之後韓忠彥入座,片刻後一名身穿紫黑色貂裘的男子入內,帳內遼人除了耶律洪基外皆向對方行拜禮。

  韓忠彥識得對方,正是遼國北院樞密使耶律頗的,乃遼國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韓忠彥從未見過耶律頗的的面,不過對方有參加當年的宋遼劃界談判,宋朝有專門畫師將遼國重要人物的肖像都暗中繪下秘密存檔。

  耶律頗的入座後向韓忠彥道:「南人之中似你這般身材高大者不多。「


  韓忠彥道:「吾鄉之中,比比皆是。」

  耶律頗的問道:「貴使哪裡人?」

  韓忠彥聞言暗怒,奉遼使一進入遼國境內,便要書寫自己姓名籍貫給遼國國主知道。

  耶律頗的此舉乃明知故問,顯然沒將你韓忠彥放在眼底。

  韓忠彥想起章越的話按捺下向遼主道:「外臣乃相州人士。」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

  耶律頗的笑道:「相州!嗯,這地方我知道。」

  帳內眾大臣們都是點頭會意。

  澶淵之役時,遼軍曾打到相州城下,那地方自是熟悉。

  言語之間先殺一殺宋使的威風!

  韓忠彥故作不知。

  耶律洪基將國書遞給耶律頗的,耶律頗的看過後道:「國書所言不過草草,聽聞貴國丞相章度之乃當世名臣,不知比呂夷簡如何?」

  韓忠彥未答,耶律頗的又道:「呂夷簡雖了得,但慶曆中亦求和於本朝。」

  韓忠彥道:「啟稟國主,呂文靖乃外臣之妻的祖父。但外臣不諱言,呂文靖乃宰相之有才者,然趣操不正,不如章丞相多矣。」

  耶律頗的道:「古之難事在於好謀而能聽者,好謀不難,難在能聽言。能聽言不難,難在自己全無謀斷。」

  「章丞相既好謀能斷,有良平之謀,卻為何不能聽吾主一國之言,使日後兩家免遭生靈塗炭呢?」

  韓忠彥正色道:「党項羌屢次寇邊,罪在不赦。貴國卻屢遣使勸和,當待其降伏,方可副貴國勸和之意。」

  「此事非章丞相一人決之。而是朝野上下之公論!」

  耶律頗得道:「待南朝退還涼州城,吾主自可勸党項降伏!」

  韓忠彥道:「貴國要本朝退還涼州,卻可忘了昔日貴國與党項羌不睦,亦嘗取其唐隆鎮,今還之乎?」」

  韓忠彥此言一出,帳內遼臣無不大怒。

  唐隆鎮本來是党項之地,後來遼興宗伐党項時被遼國攻占。之後党項數次討要,但遼國吃進肚子裡,壓根就沒想過還給党項,裝作不知道就是不還。

  你遼國說我大宋占了党項涼州城,我還替党項主持公道,說你遼國占了党項的唐隆鎮。

  你們自己都不還,憑什麼要我們還?

  連耶律洪基也覺得對方言語無禮,命人將韓忠彥逐出帳去。

  韓忠彥被幾名侍從推出帳外後,片刻一名內侍出帳道:「宋使跪受國書!」

  韓忠彥道:「外臣並非大遼臣子,引故事不跪!」

  幾名內侍上前斥道:「大膽宋臣不怕死乎!竟敢無禮!」

  韓忠彥堅決不從,啐道:「番狗!」

  韓忠彥這一句『番狗』,令帳外內侍無不色變,只好回帳稟告耶律洪基。

  其實遼主耶律洪基雖在帳內但對這一句『番狗』也聽得清楚,韓忠彥哪裡是罵對方,簡直是罵這帳內帳外之人,也包括他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勃然而起道:「大宋,吾兄弟之邦也;臣,吾臣;今辱我左右,如同辱我!」

  「當殺之!」


  耶律頗的聞此大驚與漢相梁穎一併拜在耶律洪基面前道:「陛下不可啊!」

  「為何?」

  梁穎道:「兩國往來不斬來使!還請陛下念在宋遼兩國百年之盟好啊!」

  「此使者一殺,兩國定然斷交,刀兵往來,不如逐回宋廷。讓南朝官家處置!」

  耶律洪基怒氣未息,左右侍臣聞之亦一同拜倒勸諫,有人甚至痛哭流涕一併苦諫。

  耶律頗的道:「陛下,若是殺了宋使便是中了章三郎之計了!」

  「此話怎講?」

  耶律頗的道:「宋使不過是顢頇罷了。若是陛下大怒之下,殺了此人,宋遼交兵必成定局。敢問如此對宋朝何人最有利呢?」

  梁穎道:「不錯,南朝本就懼我大遼,不肯河北淪遇兵災。殺了宋使,河北上下必是同仇敵愾。此人是韓琦之子,父子皆是河北人士,在當地有著莫大威望。若殺了他,激起河北士民拼死之意。」

  耶律洪基會意過來道:「不錯,殺了此糊塗宋使,還遂了其意,成了他的名聲!」

  耶律洪基知道章越的了得,他還有對方一副手跡。這些年自己常看這幅字,一是他喜愛書法,二是想從這幅字看出對方性格來。

  這些年大宋無論攻蘭州,還是取涼州都如摧枯拉朽一般。一向驍勇善戰的党項竟被打得全無還手之力,實令他暗暗震驚。

  聽得耶律洪基此語,耶律頗的與梁穎都渾身大汗,終於把台階遞了過去,將話給圓回來了。

  耶律頗的趁機道:「陛下,如今宋朝有章三為相君明相賢,又整兵經武,還在京畿輔地新設三軍,其志不小,或有遠圖,實不可輕取之!」

  「但章三有取涼州之功,既有震主之權,又有震主之威,還有震主之功,相位豈能久乎?」

  「不如好辭答之,再藉此事興師問罪,若南朝還敢有狂妄之意,再出兵討伐不遲。」

  梁穎道:「陛下,涼州倒在其次,但耶律乙辛必須擒拿回國。」

  「若讓此人生根大宋,其知我虛實,實為心腹之患。」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

  以為必死的韓忠彥住在營帳之內,結果也不見遼國處置。

  不過三日之內,遼國沒給他一頓飯食,飲水裡面也是混了泥土。

  韓忠彥見此自知自己性命無礙。此刻他雖說有些後怕,但想起在遼主帳外那一句『番狗』仍覺得痛快,心道契丹每年拿著我五十萬歲幣,還不容許我罵一句番狗了。

  三日之後韓忠彥攜國書南歸,遼國取消了對宋使一切饋贈燕行之禮。

  不過隨從無一人不高興,大家都以為小命不保了,哪知竟逃得了性命。

  韓忠彥一路南歸回到宋境後,立即書報章越。

  章越接到韓忠彥書報後,彈紙笑道:「此子真是命大!」

  章越看著書報心道,爾契丹從今往後與我大宋打交道,當好生掂量掂量了。

  想到這裡章越拿起桌案上的筆墨親自起草熟狀。

  章越已是很少動筆寫字,日常都是由左右代勞,而這一次卻不同。

  但見熟狀上書一行。

  擢韓忠彥為翰林學士!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