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穿在1977> 第648章 秋收

第648章 秋收

2024-12-16 11:23:33 作者: 狸貓換銀子
  第648章 秋收

  金秋十月,稻穀金黃,又是一年豐收時節。

  盧家灣從村頭到村尾,沿著主幹道兩旁,都是大片金燦燦的稻田,稻田裡,一支支紅旗迎風飄揚,可偌大的田野上,卻沒有什麼聲音。

  主幹道上,唯有陳凡騎在小馬上,拉著韁繩教它專業的奔跑動作。

  變換跑步、後退慢步、變換方向、斜橫步、原地快步、旋轉……,外人看了還以為是小馬在玩鬧,絕對不會想到是陳凡有些坐不住。

  小馬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紀,按照陳凡的指示做這些動作,不僅不嫌煩,反而興致盎然,有些樂此不疲。

  小母馬站在旁邊,也好奇地跟著學,看上去還挺像模像樣。

  不遠處,張文良大聲喊道,「都清楚自己的任務沒有?」

  幾十位農機手站在他的面前,跟士兵一樣齊聲大喊,「清楚啦。」

  嗯,其實說他們是士兵也沒錯,因為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民兵。

  當初選拔農機手的時候,張文良是負責人,他當然優先從民兵連里選。

  別說,盧家灣4000多人裡面,男女老少都算上,論體質、論紀律,就數民兵的素質最高,這些人絕對沒有選錯。

  其中還包括12名女農機手。

  這個當然是張文良的老婆楊興秀,跟老公極力爭取來的。

  如今盧家灣的日子過好了,更要爭取女同志的勞動權力,每個小隊一個名額,誰也不落下。

  經過年初春節前後的「建房潮」之後,整個大隊從原來的586戶,迅速增加到900多戶,人數也稍微增加了一點點,主要是多了一批小寶寶,總人數達到4000多人。

  之所以戶數增加這麼多,是因為其中有不少人趁機分家,也好多占一塊宅基地。

  以前是沒錢建房,才10來口人擠在一起住,現在既然有錢建新房,再想想5隊,老位置都沒地方安排新房子,只能往外填了一片土當新的住宅區,張連長都住了過去。

  那想都不用想,以後宅基地肯定也只能往坡底下的地方去要。

  江南雨水多,地勢越低的地方,越是容易被水浸,所以都想爭取坡上的位置。

  趁建新房的機會,當然先分家、把地基占了再說。

  戶數多了,生活好了,各個小隊的隊長心氣也高了起來。

  以前是生怕大隊調人出工,影響小隊的生產安排,現在則是擔心自己小隊被漏掉,就想往大隊部塞人。

  男農機手的名額且不說,為了那僅有的一個女農機手名額,每個小隊內部都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只有最優秀的女同志,才有資格成為農機手。

  最後還是那些女民兵當選。

  此時這些女同志便站在男同志旁邊,隨時準備出戰。

  主幹道上,48台收割機分列道路兩旁,早已整裝待發。

  隨著張文良一聲,所有農機手飛快往自己的機器跑去。

  嗯,離得遠的還得騎自行車。

  沒辦法,形式很重要,這個秋收大會戰之前的動員大會是必須要開滴。

  等所有人就位,張文良舉起一桿步槍,對著天空扣動扳機。


  隨著清脆的槍響,停在主幹道兩旁的收割機幾乎同時啟動,轟鳴的柴油機聲音響徹整個盧家灣上空,隨後分別往東或往西、越過灌溉渠上的石板橋,沖向豐收的田野。

  每台農機後面都跟著一支5人的小分隊,收割機在前面收,他們在後面跟著給稻草打捆,然後送到距離最近的打穀機處,給稻穀脫粒。

  呃……,請原諒這個收割機比較原始,說收割就收割,絕對不干收割以外的事,那是別的機器乾的。

  (除了收割絕不干別的活的收割機)

  張文良看了一會兒,轉身看向正拿著個望遠鏡、左瞧瞧右看看的老丈人兼大隊書記,走上前說道,「爸,我看這架勢,好像今天就能收得差不多。」

  楊義忠放下望遠鏡,哼哼兩聲,說道,「咱們這次搞大會戰,一次出動了48台收割機,一個小隊就有4台,再給每個小隊配一台柴油打穀機、三台踏板打穀機,要是一天還拿不下這3000多畝地,我還買這些個機器幹什麼?」

  看他現在的樣子,就知道什麼叫豪橫。

  3000多畝水田,48台收割機,每台的任務量只有6、70畝,人家馬拉收割機也就這個速度,柴油機還能更差?!

  (馬拉收割機)

  旁邊大隊長張長江兩手叉腰,臉色滿是遺憾,「還是地太少,3000多畝地,還不夠這些農機發揮的。」

  肖烈文一手舉著旱菸杆,一手按著後腰,哼哼著說道,「嗯,同意。」

  然後看向旁邊正在捏捲紙的葉樹寶,「你也是的,哪怕買經濟煙抽也行啊,非要自己卷,也不嫌麻煩。」

  葉樹寶頭也不抬,「哼哼,買的煙沒勁,還是自己種的菸葉子好抽。」

  儘管張文良早已習慣他們聊著聊著就跑題,可也沒能想明白,他們是怎麼從收割聊到菸葉子上面去的?

  幾位大隊領導閒聊了一陣,肖烈文首先磕滅旱菸,拿布帶擦了擦煙鍋,話也不多說,騎上一輛自行車就走。

  見他離開,其他三位也沒說話,只是互相揮了揮手,騎上車各自奔向自己的責任地。

  雖然收割方式變了,可有些東西還沒變,比如大隊部領導各自劃分責任,監督小隊收割就是。

  張文良轉頭看了一下,此時大部分人都已經下地,主幹道上除了一台台脫粒機,和頻繁跑動的社員,就只有陳凡和兩匹馬、兩條狗、兩隻鳥和兩隻羊……

  他忍不住拍拍腦袋,走過去說道,「這裡就屬你最閒,你閒就算了,能不能把你養的這些牲口都關屋裡?到處都忙著呢,也不怕被人說礙眼。」

  陳凡轉動腦袋看了看,「誰說的?」

  然後指向不遠處,「那不也有人閒著的麼。」

  張文良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頓時滿臉無語,「你好意思跟孩子比?」

  陳凡咂咂嘴,「哎,老張,現在秋收又用不著那麼多人工,學校幹嘛還放假?」

  張文良噎了一下,「呃,別的隊都放,連公社上的學校也放了,我們就也放唄。」

  「歪理。」

  陳凡義正辭嚴地說道,「人家放假,是要讓部分學生回家去參與秋收,咱們這兒連大人都用不完,哪用得著他們幫忙。」


  頓了一下,又指著那些農機說道,「再說了,等咱們自己收完以後,這些機器也是要去其他隊幫忙的,以我看啊,學校都沒必要放假。

  恰恰相反,地里在收割,學校就必須給每個學生發幾套試卷考試,也算是大豐收嘛。」

  張文良垮著臉,不想跟他說話。

  陳凡從包里掏出照相機,嘿嘿笑道,「不跟你瞎扯了,我去拍幾張照片,給雲湖日報投個稿。」

  看著陳凡拍馬往前,張文良忍不住笑著喊道,「哎喲,你還記得雲湖日報啊。」

  今年都快結束了,陳凡還沒寫過新聞稿,以至於明明盧家灣比去年強大了許多,見報的機會卻大幅下降,僅有的幾篇,還是人家日報記者主動找上門來的。

  陳凡都懶得理他,揮揮手讓動物隊伍解散、但不許吃穀子,自己則拿著照相機到處拍照。

  不過拍不了兩次,就會被某個「巧遇」的小隊長叫住,下馬跟人抽菸閒聊,一個上午晃晃悠悠就這麼過去了。

  中午的時候,剛好溜達到最頭上的1隊和12隊之間,由於1隊的飯來得早,他就在1隊蹭了頓飯。

  既然是大會戰,當然要吃「大食堂」。

  村里最後一次大食堂,還是58年的事,之後大食堂取消,只在大隊部保留了一個招待客人的小食堂。

  也就是現在各個小隊都闊氣了,今年的早稻和晚稻又都是大豐收,尤其是晚稻,種的都是雜交水稻,產量比以往大幅增加,生產隊才有底氣,在秋收的時候開大食堂。

  集體餐的伙食還不錯,一盆鴨肉燉土豆、一盆紅燒兔子燉蘿蔔,再來一盆泛著油光的紅燒肉,最後是用甑子裝的米飯、和木桶盛的青菜雞蛋湯。

  每人拿個大大的搪瓷碗,要吃多少自己盛,只要吃得下,不限量、隨便裝。

  其實這一年,盧家灣各家各戶的伙食都還不錯,不說天天吃肉吧,最少十天半個月的,也能吃上一回。

  即便很多老人家勤儉慣了,有肉都捨不得吃,但也知道小孩子多吃肉才能身體好的道理,就沒有攔著。

  有些家裡沒有老人的人家,更是一個星期就要嘗一回,要不是今年食品站豬肉供應充足,還沒那麼多肉票給他們吃,最後多半只能吃自己養的那些雞鴨鵝。

  養的豬是不敢吃的,吃起來容易、養起來卻太難,何況年底還得交任務,如果任務完不成,會影響到飼養禽畜的草料配額……。

  因此即便各家各戶的副業收入很高,卻沒人敢忽視生產隊下達的生產任務,糧食很便宜、遠遠比不上養雞,也不敢不種糧,不敢不養豬。

  還要有生產隊的指導,以生產貢獻為基礎進行副業資源的分配,社員們才沒有顧此失彼、亂了頭緒。

  也是日子過好了,今天的伙食雖然很好,大部分人並沒有表現出吃到躺下的勇氣,而是能吃多少吃多少,不餓著、也不浪費。

  陳凡吃飯快,在1隊炫了一碗,又跑去不遠處的12隊。

  過去一看,伙食差不多,不過沒有做鴨肉,而是一大盆獐子肉。

  陳凡當即點頭,「這個不錯。」

  倒不是說肉不錯,而是用野味來做伙食,不影響養殖的東西賣錢。

  在這邊也狂炫了一碗,隨後將飯碗還給1隊,稍作休息之後,機器的轟鳴聲再次響起。


  陳凡也不騎馬了,讓兩匹馬都自己回去,他則安步當車,就當消食,慢悠悠地走回去。

  秋收當然不只是收割。

  稻穀收割完、就地用打穀機脫粒,隨後輪到一輛輛的板車上場。

  將脫粒完的穀子鏟進籮筐里,再將籮筐抬到板車上。

  有的板車有騾子、驢、馬做苦力,有的板車有人做苦力,一輛輛的板車在通往各個小隊的路上蜿蜒前行。

  (挑稻穀的籮筐)

  陳凡湊過去拍照,順便看了看稻穀。

  與早上還是稻穗時、看上去金燦燦的穀子不同,脫粒過的稻穀,就能看見底部還有不少青綠色,這代表穀子還沒有完全乾透。

  稻穀運回去之後,需要經過晾曬,使得水分蒸發,才能達到糧管所的入庫標準。

  而且除了穀粒,裡面還有不少稻穗、甚至桔梗,這些雜物也都要經過多次處理,才能清理乾淨。

  所以一場秋收,收割只是開始,後面的事情還多著呢。

  只是相比以前,現在的農活不知道輕鬆了多少倍。

  另外,秋收也不是只有稻穀。

  或者說,以前的秋收主要是收割稻穀,以及少量的雜糧,而現在的盧家灣,除了稻穀之外,在一部分坡地上,還種植了不少經濟作物。

  黃麻、菸葉、甜瓜、玉米、……

  份量不多,種類卻不少。

  這個也是受了陳凡的影響。

  去年陳凡的新房子建好以後,滿公社去找各種果樹和有用的種苗,後來大家就有樣學樣,各個小隊都找了點東西種在坡地上,加上以前種的東西,品種自然不少。

  不管多少,成熟了的作物都要收割回去。即便不往外賣,也要由生產隊來統一安排。

  陳凡在村頭晃到村尾,又從村尾晃到村頭,不知不覺,這一天就這麼過去了,西邊的天空上,只留下一抹夕陽紅。

  他站在村頭的十字路口,往東是回家,往西是去大隊部。

  站在馬路中間低頭思考,他仔細想了想。

  16號那天回來,是在家裡吃的飯,17號、楊隊長家,18號、張文良家,19號、7隊唐隊長家,20號、8隊齊隊長家,21號、……

  哦,今天是21號。

  今天大會戰,就算有農機收割,後面的事情也會弄到很晚,多半大隊部要開火吃飯,要不然等回去吃飯,肚子都要餓扁。

  嗯,那就去大隊部吧。

  他轉動腦袋看了看,遠處大堤上,兩匹馬還在撒歡,當即打了個呼哨,哨聲遠遠傳開,兩匹馬立刻往他奔來。

  隨後扶了扶草帽、撣撣土布褂子上的灰塵,又甩了甩腳上的草鞋,兩手往身後一背,大踏步往大隊部走去。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