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棉花
如何對抗寒冬?辦法很多,歸結起來就兩個方向。
「一是禦寒的衣物,二是房屋取暖保暖。」陳景恪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
「咱們先說第一項,禦寒的衣物。最好的禦寒衣物就是皮毛製作的冬衣,但皮毛價格昂貴加工製作都很麻煩,沒有辦法大面積推廣,只能作為輔助手段。」
見他真的再回答這個問題,李世民頓時就明白他有辦法,心中非常的高興,忍不住道:「那該如何解決禦寒衣物的問題?」
陳景恪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陛下聽說過棉花嗎?」
「棉花?莫不是和木棉有關?」李世民疑惑不已,一旁的長孫無垢和孫思邈也同樣疑惑,他們都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詞。
陳景恪有些無奈,他也不知道棉花在古代叫什麼名字,只能把它的形狀描繪了一遍。
李世民和長孫無垢都眉頭緊皺,根本就想不起這是什麼東西。
孫思邈則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道:「可是白疊子?」
李世民恍然大悟道:「我想起來了,《梁書》記載高昌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纊,名為白疊子。和景恪所言之棉花很相似,不知是不是一種?」
陳景恪也喜道:「對,白疊子就是棉花。它的果實可以紡紗織布,棉布柔軟透氣吸汗保暖。」
「還能用來填充衣物、被褥,其保暖效果僅次於皮毛。它可以無限加厚,不夠暖和多塞點棉花就可以了。」
「棉花全國都能種植,百姓在田間地頭種上一點就夠一家所用,多的還能拿出去販賣補貼家用。」
「且棉布比麻布舒適比絲綢便宜,是一門大生意……」
陳景恪就把棉花的多種作用,以及其在經濟上的價值都說了一遍,聽完後李世民明顯意動了。
「不想高昌竟有如此神物在,麴文泰竟不知獻給朝廷……哼。」
後面的話他沒說出來,但那一聲冷哼已經足以說明他的態度。
長孫無垢抿嘴笑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有了此物百姓再不受嚴寒之苦,此皆陛下之功也。」
李世民很是激動,又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多虧了景恪,你又立下一大功矣,不知你想要何封賞?」
孫思邈表情一動就想代為拒絕,但長孫無垢卻趕在他前面說道: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景恪還小太早封賞恐會惹來麻煩。不如先把他的功績記下來,待到將來一併封賞。」
李世民如何能不明白自己媳婦的意思,眼神閃爍緩緩點頭道:「好,你是他姨母,就聽你的吧。」
又轉頭對陳景恪喝道:「小子,你沒有意見吧?」
陳景恪就算再傻也知道長孫無垢在護著他,連忙道:「沒意見沒意見,我都聽姨母的。」
李世民給了他一個算你識相的眼神,然後說道:「繼續,剛才說的禦寒衣物,算你過關。房屋取暖保暖呢,你不會是想說火盆吧?」
陳景恪愣了一下,之前李世民對他很是禮貌,剛才拒絕封賞後怎麼變的這麼……不客氣了。說話和訓人一樣,難道是生氣了?
可是剛才是你媳婦帶頭拒絕的啊,怪我幹啥?
其實他不知道,正是因為長孫無垢屢次護著他,讓李世民知道了她是真的打內心裡接受了這個甥子,所以才會突然變的這麼不客氣。
這種細微的心理變化,他一時間很難想的通。孫思邈卻看的明白,臉上不自禁的浮現出一絲笑容。
陳景恪心裡吐槽,面上可不敢表露出來,老老實實的道:「不是,陛下跟我來看看便知了。」
說完就起身帶著他們在後院房間裡參觀起來:「這是火牆……這是火炕……這是壁爐……這是帶煙筒的爐子……」
冬天的關中還是比較冷的,陳景恪深有體會,所以修建紫霄觀的時候他就已經考慮到取暖問題。
除了那間浴室,經常有人活動的房間都有取暖設備。
客廳有壁爐,大家可以邊聊天邊烤火,要是親朋好友來了還能順便整點小燒烤。
書房有火牆,從隔壁房間生火,避免明火點燃書籍;教室有火爐,可以順便燒熱水;臥室有火炕睡著更舒服。
李世民看完之後也忍不住為他的奇思妙想感到驚嘆:「今日方知竟有如此多的取暖之法。」
長孫無垢贊道:「最可貴的還是安全,不用和燒火盆那樣擔驚受怕。」
李世民深以為然的點頭道:「著將作監的人明日過來觀摩學習,在宮中廣置此等事物,以後冬日就不會那麼難熬了。」
隋朝修建大興宮的時候只考慮了風水,完全沒有管是不是適宜居住。
然而這裡是整個長安城最低洼之處,夏日悶熱冬日濕冷,李世民就是因此才動了心思修建大明宮。
後來李淵、長孫無垢接連死亡,他也沒了修建的心思工程就此停歇,直到唐高宗才一口氣把大明宮給建好。
現在有了這些取暖設備,至少冬天的日子會好過不少。至於夏天……到時候再說吧。
陳景恪眼見他只說火炕,不提遼東的事情,就忍不住問道:「陛下,這兩種辦法應該能解決遼東過冬的難題吧?」
李世民神情有些猶豫,但又不想打擊他的積極性,就說道:「此兩策確為良法,然移民遼東還有許多難題。」
「其一遼東異族眾多,移民過去容易遭受他們的劫掠,難以安居。其二遼東遠離中原道路不便,朝廷無法有效治理。」
「其三,亂世剛結束不久,人口銳減百姓思安,也無法從中原大規模移民邊關……所以移民實邊之事暫時還不可行。」
「不過景恪你的法子是好的,等將來人口和國力恢復,我必拿下遼東覆滅高句麗以報前隋之辱。」
聞言陳景恪也很無奈,對於剛剛建立的國家來說人口總是短板。別的難題他還能想想辦法,人口這個他是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
不過還是說道:「陛下胸懷天下,將來必然會出兵高句麗,不妨早做準備。就算無法大規模移民,也可以稍稍遷徙一些過去,擇一肥沃安全之地安置。」
「如此既可以為將來的大規模移民積累經驗,也可以為駐紮當地的軍隊提供軍需物資,減輕後勤壓力。」
對這一點李世民倒是比較贊同,道:「遼東之地現有百姓二十餘萬口,棉衣和取暖之法可以先在他們之中推廣。」
「尤其是棉衣,乃駐紮在北方邊境的將士們急需之物,早一日推廣將士們就少受一日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