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 第423章 給高原五國挖坑

第423章 給高原五國挖坑

2024-08-08 15:57:37 作者: 見月明
  第423章 給高原五國挖坑

  不過吐蕃使節團的遊說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處,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那麼有大局觀,也不是所有人面對金錢美女的賄賂無動於衷。

  不少官員因為種種原因被說動,開始嘗試上書停止針對吐蕃。

  而京中也漸漸起了一股流言,朝廷花費天大代價針對吐蕃太不划算了。

  那邊地勢太高,中原人過去連呼吸都難更別提生存了。

  且到處都是高山峻岭懸崖峭壁,連一塊平整的土地都見不到,打下來有什麼用,最後也只能便宜象雄、吐谷渾等四國。

  再說吐蕃對大唐挺恭謹的,還派使者前來朝貢,這樣打別人不符合道義。

  這些流言很快就傳到了祿東贊的耳朵里,讓他非常的高興,這說明那些被他說動的人開始行動了。

  不過他還是有些擔心,大唐朝廷會不會採取強制手段掐滅流言。

  畢竟他對大局看的可是很清楚的,大唐的目的就是保持高原的混亂,防止尾大不掉的情況發生。

  面對這種不和諧的流言,大唐採取一定手段是很正常的。

  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換成他也會這麼做的。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過了許久朝廷都沒有任何動作,好像沒有聽到這個流言一樣。

  祿東贊一開始還很疑惑,這是什麼意思?

  聰明如他想到了一個可能,大唐皇帝似乎也想結束這場戰爭。

  但被主戰派裹挾不敢輕易表態,所以放任流言是為了找停戰的藉口。

  儘管這種可能性不大,可已經毫無辦法的他也只能姑且這麼相信。

  於是就加大力度推波助瀾,把流言散布的更廣。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背後煽風點火的時候,李世民接見的象雄等四國的使節。

  情況你們也看到了,國內百姓和部分官員,對我們無休止的援助你們有意見了。

  以前我們都是瞞著國內,不敢告訴他們到底消耗了多少錢糧。

  大部分人都認為和吐蕃作戰的主力是你們四個國家,我們只是過去搖旗吶喊,所以才沒有反對。

  現在狡猾的吐蕃人把這個秘密透漏出去了,還在背後煽風點火蠱惑百姓,我們是真沒辦法了。

  伱看彈劾這件事情的摺子都有上千本了,我們是真的沒辦法了。

  除了象雄,其它三個國家的使節嚇了一大跳,沒有大唐的扶持他們肯定打不過吐蕃啊。

  可不能讓他們撤走啊,於是就苦苦哀求陳述厲害關係。

  李世民就順勢說出了最終目的,繼續打可以,但要給群臣一個交代,以後的物資支援要減少了。

  象雄依然無所謂,它是高原上傳承久遠的大國家底豐厚,弱的只是軍事實力。

  只要四國同盟在,只要大唐肯提供軍事援助,至於物資援助給多少都行。

  吐谷渾、白蘭和東女國的使節縱使心不甘情不願,也不得不接受了這個現實。

  不過他們內心深處也鬆了口氣,少點就少點吧,比不支援強啊。

  把他們打發走之後李世民才在群臣的『勸告』下,『勉為其難』的接見了吐蕃的使節團。


  經過幾番艱苦的談判之後達成了共識,停戰。

  當然,並不是大唐和吐蕃停戰,畢竟唐吐從未宣戰過,發生戰爭的是四國同盟和吐蕃。

  大唐只是出於宗主國的義務,來幫助自己的藩屬國應對強敵。

  沒辦法,誰讓四國同盟都是大唐藩屬,而你們吐蕃非要以兄弟相稱呢。

  不過不管怎麼說吧,祿東贊聽到大唐願意出面調停的時候,也是欣喜若狂。

  沒想到最不可能的那個可能竟然是真的。

  然後鴻臚寺出面把四國同盟、吐蕃的使節團叫到一起,進行了一番調解。

  在這場談判中表現最突出的是祿東贊,憑著才智和一張三寸不爛之舌,硬生生保住了之前吞併的土地。

  當然,這裡面有大唐和稀泥的因素在裡面,否則四國同盟不可能輕易同意。

  但同樣的,他們也並沒有承認那些土地歸吐蕃所有,大唐也沒有承認。

  說白了,停戰協議還沒有簽署,大家就已經為下一次開戰找藉口了。

  誰都知道,現在停戰不過是為了緩口氣,積蓄力量發動更大規模的戰爭。

  高原上持續了兩年的混戰至此終於結束,大唐內部的保守派彈冠相慶。

  以為自己左右了國家局勢,是一次難得的勝利。

  主戰派雖然有意見,但也不好說什麼。

  實在是那塊地方太難打了,這麼多年勞民傷財確實不划算。

  只有極少人知道,大唐這次又挖了一個坑,準備一次把高原五國全埋進去。

  陳景恪自然是門清的,因為這個坑是最初的時候就提出來的。

  只是當時條件不成熟一直沒用,現在被李世民改了個樣子拿了出來。

  說穿了很簡單。

  高原的環境實在太惡劣了,大唐暫時無力經營,打下來也治理不了。

  況且真把吐蕃滅了就一定對大唐有利嗎?

  四國同盟現在對大唐恭謹,那是因為有吐蕃這個威脅在。

  沒了吐蕃,或者說吞併了吐蕃的高原四國,還會這麼恭謹嗎?

  維持現在的局面,對大唐才是最好的。

  吐蕃和四國同盟相互牽制,然後大唐緩慢經營。

  等遷徙到吐谷渾的漢人適應高原氣候,再動手也不遲。

  但也要防止吐蕃和高原四國勾勾搭搭,萬一他們撇開大唐結成攻守同盟,那就坑了。

  這不是沒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尤其是象雄這個國家傳承也非常久遠,是傳承下來的古羌人國家。

  雖然沒有誕生特別發達的文明,但也誕生了屬於自己的文字,是高原的母文明。

  只是因為象雄王仰慕大唐的強盛,才俯首稱臣,但在文化上一直保持著獨立。

  說不定哪天象雄王腦子一轉,想和吐蕃聯合也不奇怪。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就要給他們埋雷,那些有爭議的土地就是雷。

  可以說,除非吐蕃主動歸還侵占的土地,否則四國同盟就不太可能和他們和解。


  就算他們的君主願意和解,下面的權貴百姓也會有意見。

  畢竟丟失國土可是要被釘在恥辱柱上的。

  而且真以為簽了停戰協議就老老實實不打仗了?不可能,雙方之間的仇恨太深了,不是靠一張紙就能約束的了的。

  雙方之間的小摩擦只會越來越頻繁,而不會因為一紙協議就消失。

  就算他們想消停,大唐也會想辦法讓他們亂起來。

  總之,在李世民眼裡高原對他爭霸天下的威脅性,遠比高句麗、突厥等國更甚。

  高句麗、突厥等國雖然強大,可他們都生活在正常海拔地區,大唐有辦法對付。

  高原這是真純純的天險,別無他法。

  關鍵是高原就處在大唐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一側,一旦被切斷就意味著要失去整個西域。

  這是大唐絕對無法接受的事情。

  所以高原保持混亂,雙方相互牽制才是最好的。

  只是讓陳景恪沒想到的是,在事情結束之後祿東贊竟然借著上香的契機來拜見他,態度還非常的誠懇。

  這讓他很好奇,就決定見一面。

  且對於這個前世娶走大唐公主的傳奇人物,他也確實很好奇。

  不過出於安全考慮,他把養天祿帶在了身邊。

  雙方見面自然就是一番寒暄。

  陳景恪道:「聽說小論在在談判時力壓吐谷渾、象雄等國使節團,保住了吐蕃的利益。」

  「京中都在盛傳此事,連聖人都稱讚你乃人傑,今日一見才知傳言非虛。」

  祿東贊操著有些怪異的官話說道:「陳真人謬讚了,不過是勉力而為罷了。」

  「我此行的真正目的乃是求娶大唐公主,使兩家永結同好,只是現在看來這個目的難以實現了。」

  陳景恪笑道:「大唐的公主可沒那麼好娶,我說的難聽一點,你吐蕃有什麼資格和大唐稱兄道弟?」

  「韓非子言: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這就是大唐對吐蕃的印象,你說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會把公主嫁給你們?」

  祿東贊沒想到他竟然如此不客氣,眼中閃過一絲慍怒。但形勢比人強,他也不敢和陳景恪翻臉。

  非但不能翻臉,還要恭維紫霄觀的地位,吹捧孫思邈和陳景恪的成就等等。

  伸手不打笑臉人,陳景恪也沒有再說什麼難聽話,還誇了幾句松贊干布和祿東贊兩人的才智。

  如此話題才算是進行了下去。

  這一聊,著實這讓陳景恪驚住有了。

  一開始他還以為祿東贊就是想藉此拉近距離,可越聊就越驚訝。

  祿東贊不但對佛學的研究非常深,對儒家和道家也很有研究,問的很多問題都很有深度,角度也很出人意料。

  錯非陳景恪是穿越者,這幾年有一直在苦學儒釋道法等家的學問,否則還真被給問住了。

  事實上祿東贊也同樣很吃驚,十四五歲的少年,竟然有如此高深的見識。

  徒弟尚且如此,做師傅的學問那要深厚到什麼程度去了。


  而且孫思邈不只是做學問,他還是醫聖。

  一個人在兩個不同的方向做到極致,實在讓人不得不心生敬畏。

  果然不愧是天朝上國,人傑地靈啊。

  其實祿東贊對儒道兩家的研究,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

  隨著大唐對吐谷渾、白蘭、東女等國的文化滲透,很多書籍也流傳到了吐蕃,祿東贊就利用身份優勢收集相關的書籍潛心研究。

  新的知識體系帶給他許多靈感,解答了之前的很多疑惑。

  只是流傳過去的書籍不全,也沒有人指導,在解決部分問題的同時還帶給他更多的疑惑。

  這次出使大唐他就買了許多書籍準備帶回去好好研究,現在有機會向陳景恪這樣的名士請教,自然不會放過。

  接連好幾天,他得空都會過來請教。

  而陳景恪也沒有藏私,不但幫他解答各種問題,甚至還給他推薦好幾本不錯的書籍。

  有人或許會說,這不是資敵嗎?

  前世倭國就是通過學習中國變強,後面忘恩負義反噬中國,還有棒子和猴子也一樣。

  這裡大家的思維就出現了一個誤區,首先真正資敵的不是思想方面的書籍,而是工匠和各種生產技術。

  其次,文化滲透並沒有錯,錯的是沒有後續的行動。

  前世中國曆朝歷代只是被動的用文化滲透周邊各個國家,沒有想過進一步同化他們。

  然後就是沒有防備技術流失,甚至還主動把一些技術送給人家,最後才引起的反噬。

  這一世的大唐不一樣,文化滲透只是第一步。

  先讓你們承認大唐是你們的宗主國,讓你們使用大唐的文字、語言、錢幣等等。

  然後通過種種方法同化你們,最終實現民族大融合。從此大家在不分彼此,都是華夏文明的一份子,都是唐人。

  對四夷藩屬用的都是這種方法,象雄和吐蕃雖然對大唐文化不感冒,可事實上他們依然在被動接受著。

  很簡單的道理,大唐太強了,強到了很多人忍不住主動來了解。

  而只要他們願意來了解,就必然會受到影響。

  這種影響逐漸加深,總有一天會從高層扭轉他們的思想。

  現在陳景恪教給祿東贊的東西,本來就是大唐將來想要做的,並不是什麼資敵。

  而且他傳授的都是文化方面的東西,不涉及任何技術。

  還有一點,吐蕃是佛教國家,從上到下接受的都是佛教教育。

  祿東贊從大唐學去的知識很雜,儒釋道都有。

  他作為次相是能影響到吐蕃高層,長此以往甚至能造成吐蕃高層思想上的分裂。

  總而言之一句話,當你強的時候,除了白給之外,任何計謀都能對弱小的勢力造成打擊。

  當你弱小的時候,看似白給的幫助很可能就是致命的蜜糖。

  很快又到了元日,今年的元日大朝會比去年更加的熱鬧。

  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火車帶來的,在鴻臚寺有意的引導下,每一個勢力的使節團都去參觀了火車,甚至還組織他們乘坐了一下。

  結果自不用多說,諸國使節團對大唐更加的恭敬。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