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李績的用兵藝術
這次的射擊總共持續了一刻鐘,陣地上瀰漫著一片濃濃的煙霧和硝煙味兒。
但這會兒沒人嫌棄煙大味兒弄……除了陳景恪,他提前找了塊濕布捂在嘴上。
射擊結束,各位將領臉上已經露出了興奮的表情。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他們一直在數這些火銃兵的設計頻率,平均約一分鐘兩次。
這個頻率到也不算高,弓箭手的射擊頻率可以數倍於此。
但真這麼幹了,這個弓箭手的手臂非傷既殘。
而且神機營明顯也察覺到了頻率問題,採用了三段式射擊,也就是每分鐘六發。
這個頻率已經很驚人了。
就算火銃的威力不如弓箭手,那就憑藉著這些優勢,也註定會將弓箭手淘汰。
弓兵竟然有被淘汰的一天?
一想到這種未來,他們就覺得不可思議,然後就是更大的興奮。
因為淘汰弓兵的是大唐的軍隊,這還不夠興奮嗎。
之後李世民帶領一眾文武大臣來到城牆下,欣賞火銃的威力。
眾人就發現,那些充當假人的木頭被打的千瘡百孔,上面套著的盔甲也被打的和馬蜂窩一般。
百步距離竟然能穿甲?看到這個威力,所有人都知道,弓兵即將進入歷史。
縱使不會被一次性淘汰,也將會淪為輔助兵種。
火銃火炮才是戰爭的未來。
然後眾人再次看向陳景恪,傳說中的陳氏家族到底強大到了何種程度?
為何如此強大的家族從未在中原露過面,或者說他們為什麼就沒有入主中原的想法?
但凡他們家族動了這方面的心思,還有大唐什麼事兒。
可是他們非但沒有這麼做,還無償的把所有的東西都送給了大唐。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難道他們家族都是聖人不成?
只是這種想法眾人只敢藏在心裡,可不敢表露出來。
同時眾人也更加明確了一個認知,陳景恪惹不得。
從感情上來說,皇后會護著他。
從利益上來說,皇帝更要護著他。
惹了他幾乎就等於是得罪了帝後兩口子——不,比得罪帝後還麻煩。
因為皇帝皇后要面子,陳景恪可以拉下臉去做很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
比如傳說中谷道破裂而亡的王修齊,雖然沒有證據,可傳聞直指陳景恪。
連這種事情都能做得出來,惹了禍還有人護著,這種人誰敢得罪?
哪天他真的把這一招用在自己身上,那真是講理的地方都沒有。
啥?讓帝後伸張正義?
想多了。
陳景恪還不知道,他已經被人打上了最不能惹的人的標籤。
此時他正和李承乾顯擺:「我這個發明咋樣?厲害不。」
李承乾用眼睛餘光看了一下,見沒人注意他們,就故作不屑的道:「這又不是你發明的,嘚瑟個什麼。」
陳景恪爭辯道:「那你就說這是不是我拿出來的吧。」
李承乾說道:「你應該感謝伱有一幫子好祖宗,要不然這會兒你指不定在哪要飯呢。」
陳景恪氣道:「有本事你別用火銃。」
李承乾說道:「這麼好的東西為啥不用,這叫拿來主義……嗯,這話是你說的,我覺得很有道理,以後我也要和你學習。」
陳景恪比劃了一個口型:無恥。
李承乾攤了攤手,那能咋辦。
玩笑歸玩笑,看著被擊碎的鎧甲,李承乾嘆道:「以後的戰爭更像是一場殺人遊戲了。」
陳景恪也不得不承認:「比起殘殺同類,人類的殘忍超過了所有動物。」
然後他失笑道:「咱倆在這想啥呢?弱肉強食本來就是自然規則之一,人類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如何能例外。」
「這些兵器既可以用來殺敵,也同樣可以用來保護我們擁有的一切。」
「將來總有一天,人類會研究出毀滅自己的武器。」
「到時候所有擁有這種武器的國家都會相互投鼠忌器,大國就能獲得相對的和平。」
李承乾吃驚的道:「真的會有這種武器嗎?」
陳景恪肯定的道:「一定會有的,這種武器就藏在格物學裡,等著我們去發現。」
李承乾似乎想到了什麼,追問道:「你們家族掌握了這種武器嗎?」
陳景恪失笑道:「怎麼可能,不過他們根據格物學的內在規律,推測出這種武器必然存在。」
李承乾皺眉道:「這也能推測的出來?」
陳景恪說道:「自然可以,很多事情都是有內在規律可循的,格物學更是如此,掌握了規律很多東西都可以推理的出來。」
李承乾憂心道:「你們家族離這種大殺器還有多遠?」
陳景恪想了一下說道:「很遠,如果一切順利差不多有兩三百年的距離。」
李承乾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你們能推理到兩三百年以後的事情?」
陳景恪嘆道:「不懂數理化,生活處處是神話。」
李承乾略微一想就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了,氣道:「你想挨揍是不是?」
陳景恪打開自己腰上掛著的一個小包,露出一把手銃,道:「給你一次重新組織語言的機會。」
李承乾翻了個白眼,道:「這東西你以為就你有嗎?」
陳景恪咧嘴笑道:「但這東西能讓我們倆的戰鬥力拉至五五開。」
李承乾無言以對,乾脆不理他了,轉身去了那群大佬那邊。
眾人在見識過火銃的威力之後,來到神機營將士們旁邊,要來幾條觀摩。
自有神機營的將領過來給他們講解,火銃的結構是什麼樣子的,如何裝填火藥彈丸,如何瞄準,如何擊發等等。
興致盎然的眾人甚至親自上手放了幾槍,切身體會了一下火銃是怎麼回事兒。
至此這次演習正式結束,李世民問李績道:「懋功,可有何想法?」
李績說道:「很多,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請聖人寬限幾日,待我思考過後再做回答。」
李世民笑道:「可以,不過你三日後就要出發,在此之前要把東西給我。」
李績說道:「喏。」
李世民又對其他人說:「你們也別光看熱鬧,每個人都寫一寫對火銃的看法。」
「我還是那句話,兵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要學著去使用兵器,並圍繞它總結出新的戰術戰法,如此才能發揮火銃最大的威力。」
……
從龍首原回來陳景恪就去了一趟後宮,李承乾、李泰、李治、李麗質等人自然也都來了。
今天算是為李承乾踐行。
長孫無垢既是擔心,又是高興。
不過她可不是什麼保守的鴿派,相反她本身也是女中豪傑。
玄武門之變當天,她可是隨李世民一起在玄武門設伏,親自參與了那一戰的。
這樣的女人,又怎麼會因為擔心,就讓兒子放棄大好機會呢。
相反,如果有機會她會鼓勵他去做更多。
席間李泰也拿出了一套同樣的全身甲,作為禮物贈送給他。
李承乾自然很是高興,以茶代酒敬了他還幾倍。
嗯,自從確診是遺傳學高血壓,皇家基本都戒酒了,所有宴席全都是以茶代酒。
而且李世民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告訴天下人,皇家有風眩症不能飲酒。
現在也沒啥人會勸皇家的人飲酒,否則一個居心不良是逃不掉的。
三日後李世民在城外校場,為李績舉行了誓師大會。
至於為什麼是李績而不是李承乾,那是因為前者才是統兵大將,後者在身份上也才只是副將而已。
不過將士們也都知道,太子殿下將會和他們一起出征,士氣自然是異常高昂。
之後大軍出發一路前往漠南。
事實上李績和李承乾所部只有四千餘人,其餘各折衝府早就已經出發,有些甚至已經到位。
李思摩只定襄城外為唐軍修建了龐大的兵營,以供大軍駐紮。
待李績和李承乾到達後,他更是出城五十里迎接。
對於李承乾的到來,他是既擔憂又高興。
擔憂的是萬一太子有個閃失,他們教不了差。高興的是皇帝連太子都派過來了,可見對這一仗的重視。
而且他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和太子搞好關係,把直屬部族留在黃河以南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許多。
簡單的寒暄之後,李績就直入正題,道:「薛延陀的人到哪了?」
李思摩道:「夷男親率七萬大軍已經越過青山,他的先鋒大度設率三萬騎已經直逼白道川。」
如果不是有唐軍在,他早就帶著部族跨國黃河逃到朔州去了。
李績拿出地圖觀察了一番後道:「今晚我們主動出擊夜襲大度設,先擊潰他的人馬,然後在青山一帶與夷男一決勝負。」
李思摩大驚,道:「英國公長途跋涉,休息幾日再戰也不遲。」
李承乾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但再出發前李世民交代過,不得對李績的任何作戰方陣提出質疑。
可以私下請教,但人前必須裝啞巴。所以儘管他很疑惑,卻也沒有多問。
李績回道:「這個道理大度設肯定也知道,他不會給我們休息的機會的。」
「但他也絕想不到,我們在長途跋涉之後會一刻都不停歇就發起進攻。」
「正所謂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此次夜襲我們必勝。」
李思摩依然擔憂的道:「可是將士們的身體……」
李績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問道:「你能抽出多少人?」
李思摩不假思索的道:「我能調動的就只有本部兵馬,六千餘騎。」
李績頷首道:「你們出三千人,我出兩千人,湊齊五千騎今夜發起突襲。」
李思摩恍然大悟,佩服的道:「原來如此,某佩服,我馬上去點三千騎交於英國公。」
突厥騎兵本地作戰,自然不存在勞累問題。
大唐有好幾個折衝府提前十幾天就已經過來了,從這些部隊抽調兩支完全沒問題。
以五千人夜襲三萬人,並不算什麼奇怪的事情。
夜襲往往都是以少擊多,人少方便行動,突襲要的就是這個突然性。
且黑燈瞎火的,人太多反而不利於行動。
李承乾也琢磨透了李績的想法,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你以為我長途跋涉人馬疲憊需要休息,我偏偏要主動發起攻擊。
對於這種用兵的藝術,他只有深深的佩服。
還好剛才沒有急著質疑,否則丟人是小,干涉李績的用兵才是大忌。
夜襲自然輪不到他出馬,等李績布置好一切他就去了李思摩給自己安排的營帳。
剛坐下茶的溫度還沒降下來,就聽下面人來報:「李孝逸、王方翼二位都尉求見。」
李承乾知道這是自己在大漠的護衛,且他對李孝逸和王方翼也非常欣賞,視為未來肱股之臣。
所以聽說他們兩個來了,就連忙讓人把他們帶進來。
一番見禮之後,李承乾主動談起了後續的規劃。
不外乎是辛苦兩位和千騎的將士們了,你們的功勞我會記住的云云。
然後他就發現這兩位都尉都面露尷尬之色,不禁好奇的道:「你們這是……」
王方翼朝李孝逸使了個眼色,那意思是,你是宗室你來說。
李孝逸這表示,這是你表妹夫,你來說。
見兩人眉來眼去,李承乾更是好奇,道:「咱們都不是外人,有何話儘管說……孝逸你來說吧。」
李孝逸見點到自己頭上,只得把自己二人準備突襲夷男汗帳的計劃講了出來。
「為此我們已經謀劃了數月之久,已經摸清了薛延陀各部的大致部署情況。」
「且此次夷男親率十萬大軍進入漠南,後方必然空虛,正是發起突襲的好機會。」
「若我們能順利拿下夷男汗帳,解救契苾將軍,大唐就再無後顧之憂,誰知……」
李承乾接話道:「誰知突然就讓你們來保護我對吧?」
李孝逸尷尬不已,這話他可不敢說出口。
李承乾倒也沒有生氣,而是思索道:「此事你們有幾分把握?」
李孝逸眼睛一亮,知道此事有戲,就連忙說道:「多的不敢說,五分的把握還是有的。」
「縱使無法完成既定目標,我們也有把握全身而退。」
兩軍對壘,五分把握已經不少了,七分把握相當於是必勝。
李承乾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沉吟一番後做出決定:
「好,我的安全你們不用擔心,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做即可,我等著為你們請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