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三國模擬器:這個馬謖太穩健了> 第324章 兵進三路,捉拿幕後黑手

第324章 兵進三路,捉拿幕後黑手

2024-08-08 16:14:21 作者: 昭昭白影來
  第324章 兵進三路,捉拿幕後黑手

  替身的死亡讓馬謖很憤怒。

  沒想到,自己僅僅只是拋出一根魚竿,試探一下池子裡是否有圖謀不軌的大魚,連魚餌都還沒掛,魚竿就被咬斷了。

  看來,有必要讓這些無法無天的本地人嘗嘗本大將軍的怒火了。

  馬謖在紙上寫下楊儀、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以及在朝為官的吳地大族子弟,顧雍、張昭、朱然、闞澤、步騭等人名字。

  這些,都是和他有過節的人。與楊儀是宿願,司馬懿父子三人純屬先入為主的直覺,江東官員則是在當地清除世家時結下的梁子。

  想了想,馬謖又在這份名單上加上費禕的名字。

  然後一個個開始分析起來。

  司馬懿目前正在西域,看似撇清了嫌疑,實則不然。因為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都在長安,且都有官職在身,具備操作空間……重點懷疑對象!

  楊儀與我有怨,且與王平相識……重點懷疑對象!

  江東官員們的家族都被我一掃而空,幾輩子積攢財富全部被納入了國庫,肯定恨死我了……重點懷疑對象!

  費禕能力出眾人又低調,與王平也認識;另一方面,他對於我似乎有著不淺的敵意……重點懷疑對象!

  ……

  一算之下,馬謖發現有動機來刺殺自己的人居然有十個之多,頓時暗自心驚。

  外面那則「天命之子」的傳言也他聽到了,很是不以為意。這種傳言,倘若遇到一個強勢的皇帝,估計會有不小殺傷力,劉禪的話,還是算了。

  登基十三年來,劉禪將自己的位子擺的很正,不該管的不管,該管的也不管。再加上此時天下人心歸漢,天命之子這種說法只有冠在一個姓劉的人身上,才會對劉禪產生威脅。加在他這個從不拉幫結夥的大將軍頭上,想想也不可能。

  篡位如果那麼好篡,董卓也不會死那麼慘;曹操也不會至死都不曾稱帝,還將三個女兒都嫁給劉協了。

  篡位如果那麼好篡,原時空里司馬家也不會花三代四人之功,花費十六年,才奪了曹魏江山。

  所以,當務之急還是揪出幕後兇手才是關鍵。

  在馬謖遭遇刺殺危機的時候,三支遠征軍並沒有停下掃蕩周邊的腳步。

  建興十三年九月,沉寂已久的西域諸國忽然爆發了一場戰事。由漢車騎將軍司馬懿率領的三萬漢軍千里深入該地區,以雷霆萬鈞之勢攻占了車師國,俘虜車師國國王,然後昭告西域各國,重建西域都護府,從者生,逆者亡。

  這一次的軍事行動出奇的順利,更令季漢朝廷喜出望外的是,這位被俘的車師國國王表現出了極大的投誠之意,主動對季漢表示恭順。

  一直以「紹繼漢室正統」自居的季漢朝廷,對於第一個投誠的西域小國君主自然給予了最大程度的寬容。之前,吳國君主孫權就得到了「隆重」的待遇,因此車師國國王也得到了殊遇――只要遣子入長安為質,並每年進貢一定量的西域特產和金銀珠寶,從此季漢就罩著車師國了。

  消息傳開,西域另外四個大國,鄯善、大宛、烏孫、龜茲,都坐不住了。其中尤其以烏孫和大宛最為震驚。

  說到烏孫和大宛,就不得不提西域都護府。


  西域一帶最早於前五世紀左右形成國家,並開始獨立發展。至東漢末年時,西域各國相互之間不斷兼併,形成了鄯善、車師、龜茲、大宛、烏孫等幾個大國並立的局面。

  西域都護府最早自漢宣帝時始置,都護為西域最高軍政長官。西域都護由皇帝親自任命,三年一替。

  西域都護府下設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行政軍事機構,對各國上層人物封以王、侯、將、相、大夫、都尉等官職,他們均受西域都護府的管轄。

  王莽時期,西域分割為55個小國,其中北道諸國,復受制於匈奴。東漢時期,西域諸國紛紛要求東漢王朝恢復「都護」管轄。南道上的莎車組織力量抗拒匈奴,保護著居留在西域的「故都護吏士妻子千餘口」。不久,東漢朝廷立莎車王為漢「西域大都尉」,五十餘國都屬於莎車統領。爾後莎車、鄯善、車師、焉耆等國又派人到洛陽「請立都護」,東漢光武帝劉秀因「天下初定」,「匈奴未服」而沒有允諾。

  東漢明帝時,朝廷開始發動對匈奴的戰爭,又遣班超出使西域,西域遂平。後以西域長史行都護職,翌年設都護。至此。與中原斷絕了五十年的西域復通,遠至條支諸國,都來與東漢建立關係。班超還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行抵條支,為風浪所阻,「臨西海而還」,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班超在任十一年,因老病離開西域。繼任都護的不甚稱職,引起「西域背叛」。

  延光二年(123年),敦煌太守張璫、尚書陳忠建議重開西域,以「震怖匈奴」。朝廷接納了他們的意見,派班超之子班勇為「西域長史」,屯駐「柳中」(高昌壁東南)。龜茲、疏勒、于闐、莎車諸國隨即來歸附,東漢與西域中斷了的統轄關係得以恢復,從此,西域一直是東漢的一部分,但烏孫和蔥嶺以西的大宛便不再歸屬於漢了。

  直到東漢末年軍閥混戰,西域都護府遂廢。

  因此,當聽到漢軍時隔四十五年再次踏入西域地界,最緊張的的就屬烏孫和大宛兩國。

  兩國在接到司馬懿通告的第一時間,就把派去的使者給斬殺了,以此表明決不歸順的態度。

  要麼來戰,要麼滾蛋!

  兩國自恃地大民多兵勇,向來不把東漢朝廷放在眼裡,自延光二年(123年)起,就獨立於大漢體系之外。

  因此,此次西征之前,馬謖特意交待司馬懿,蕩平西域的時候,重點照顧一下烏孫和大宛這兩個國家,都護府可以晚一點再成立,這兩個刺頭必須要第一時間給予狠狠的懲戒。

  不服大漢朝廷的刺頭,再遠也要誅!

  這提議正中司馬懿下懷,此來西域,他被馬謖整得欲仙欲死,微薄的糧草就像懸在頭頂上的達摩利斯之劍一般,時刻威脅著他和三萬將士的生命安全。

  一路上,司馬懿如履薄冰,唯恐一個操作不當,就活活餓死在半路上。

  這剛一到西域,一肚子邪火正無處發泄,兩個刺頭就公然跳出來打臉。

  司馬懿這暴脾氣當場就炸了!

  在中原他忍也就算了,無論諸葛亮還是馬謖或是陸遜,都是神仙對手,犯錯就死;這到了西域再忍,那他就真成忍者神龜了。

  遇見這種刺頭,沒什麼好說的,一個字,戰!

  三萬大軍歇息了三日,便雄赳赳氣昂昂開赴烏孫國。按理說,這種沒有一絲技術含量的打法,不是司馬懿的風格,但他這次確實是氣憤至極,懶得用什麼兵法戰陣。


  他就是要用這種霸無敵姿態平趟過去,打殘打服烏孫和大宛兩國,把他們的國王和貴族全部摁在沙地里給鯊了,讓那些處於觀望的小國們掂量掂量,得罪季漢帝國的下場!

  如果有必要的話,司馬懿甚至還想來一次屠城。

  這個念頭(屠城)隨著大軍距離烏孫國越來越近,也隨之越來越強烈,幾乎要破體而出。

  在司馬懿攻略西域三十六國的同時,姜維和鄧艾正在西羌高原上爭得不可開交。

  兩人率三萬兵馬進入西羌高原已經兩個多月了,至今仍在秦州四羌邊緣徘徊,不但寸功未立,連軍糧供應也成了難題。

  戰局和他們的預想出現了嚴重偏差。

  一開始,他們參考的是馬謖平定秦州四羌的戰例,認為西羌百族不堪一擊,大兵所到之處,必然是望風歸順。

  但沒想到,剛一上來高原就歇菜了,三萬士兵連呼吸都成了問題,更別說拿著武器與人追逐戰鬥,這簡直是異想天開。

  此地海拔之高,空氣之稀薄,晝夜溫差之大,全部都是他們不曾經歷過的狀況。

  姜維還好,畢竟土生土長的隴西人氏,自小生活在平均海拔八百多米的隴右地區,猛一下上到平均海拔兩三千米的高原上,沒多久就適應了過來。

  鄧艾及三萬士兵就完全不行了,他們每天像喝醉了酒的大蝦,臉色通紅,呼吸困難,稍微動一下就喘得厲害,還頭暈目眩。

  沒轍,姜維只好把大軍從高原上撤了下來,到秦州四羌的地盤做適應性訓練。

  這一適應,就是兩個月過去。

  雖然羌王阿秀每隔十日便差人送來糧草,糧草官也沒說什麼題外話,但押糧羌兵們看弱夫的眼神,讓他無法接受。

  於是姜維就提議兵分兩路,由他率領一部分身體素質好,已經適應了高原反應的士兵先行一步,去掃蕩西羌百族;由鄧艾統領餘部,繼續在此地訓練適應。

  這個提議一出,鄧艾當即不幹了。你姜維是上司不假,可你也得講點道理吧,大家都是吃軍功這碗飯的,你把精銳士卒都領走,讓我一個副將杵在這裡遭人白眼?

  這合理嗎?

  不行,我鄧艾怎能甘於人後!我要領著精兵出發,要等伱自己領著這些廢物們在這裡等!

  二人爭執不下,越吵越凶。

  姜維旋即大怒,讓士兵把鄧艾捆起來,以不敬上官的罪名,責罰四十大鞭,當場鞭打二十鞭。還有二十鞭子暫且記帳。

  然後姜維將適應了高原反應的五千精兵一分為二,二人各統一半人馬,殺入西羌,以三個月為期。三個月後,若鄧艾繳獲戰利品多,剩下二十鞭子大刑就免了;若鄧艾繳獲沒有他多,那剩下二十鞭子就翻倍!

  被打得渾身鞭痕的鄧艾滿口應允。

  臨出發之際,兩人冷臉相對,相互冷哼一聲,迎著初冬的凜冽寒風,埋頭衝上西羌高原。

  ……

  東線,陸遜的前軍已經抵達了三韓外圍。

  (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