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先生
從陶謙那裡開完會已經是午後,陶謙留眾人吃了一頓飯,回去的路上劉備護送著沈晨往襄賁方向而去。
其實剡縣離黃門亭不是很遠,位於西北大概五十里處,漢朝一里大概是400米,所以差不多是20公里,騎馬的話不到一個時辰就能到了。
去的路上沈晨坐著族中安排的馬車,他現在是鄧沈二氏的希望,每天出行不僅有人馬車,還有人護送,被保護得非常嚴密。
劉備騎著馬在他身側,之前沈晨在陶謙面前儀容有度,分析得頭頭是道,令他感覺十分驚奇,因此他也想從沈晨這裡了解到他對如今天下大勢的看法。
「關東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人丁興旺之地,但黃巾之亂時,受到災禍最嚴重的就是河南河北二地,因為這裡的土地基本都被世家豪強控制。」
沈晨盤膝坐在馬車上,輕聲說道:「所以河南與河北響應和信奉黃巾的人才數不勝數,這不是天災導致,而是世家豪強的人禍導致。」
「小先生之言倒是頗為新奇。」
劉備聽到這個觀點,非常驚訝。但仔細想想,卻發現沈晨說得十分有道理。
因為劉備自己就出身於底層,太清楚底層社會的生存環境,豪強們霸占了土地,百姓無所依存,造反是不得已而為之。
沈晨又說道:「現在河北袁紹與公孫瓚爭雄,河南曹操、陶公、袁術等人互相爭鬥,河北的形勢我目前看不透,但河南之地,還請劉使君一定要小心曹操,他最有可能一統河南。」
「哦?為何?」
劉備詫異道:「曹操如此殘暴,與董卓何異?我相信百姓和世家也不會爭相依附。」
沈晨嘆氣道:「殘暴歸殘暴,可曹操確實雄才大略,無論是軍機大事還是治理地方,都是如今各路諸侯當中數一數二的存在,世家看重利益,肯定會依附於強者,哪怕曹操殘暴殺戮世家過多,可還是有人會跟著他。」
「我不怕!」
劉備昂然道:「曹操屠殺了徐州,這筆血債必然要還,它日若是再來,我必讓他付出代價!」
沈晨搖搖頭道:「使君雖然奉行仁義,可仁義在屠刀面前,百姓更畏懼生死而不會依附於仁義,將來與曹操若是征戰起來,恐怕難以占到天時地利人和。」
「《周書》曾言,人強勝天,我亦相信這句話!」
劉備鬥志高揚。
沈晨瞥了他一眼,心中對劉備的敬佩及嘲笑算是各占一半。
敬佩的是他的鬥志和仁義。
嘲笑的是,他的思想過於質樸,以及看待現實問題不夠深刻。
人類高尚的道德品質只應該被人尊敬,而不能被人嘲笑,但人的天真和過於理想卻可以。
因為太天真和太理想會害死人。
「使君,今日陶公相讓徐州,為何不應呢?」
沈晨不想和劉備探討關於道德品質的問題,轉換了其它話題。
劉備嚴肅道:「我來徐州是因大義而襄助陶公,豈能在這個時候趁人之危呢?」
「你的想法值得稱讚,但想問題的方式不對。」
沈晨糾正道:「徐州確實不能得,不能得的原因不是大義,而是徐州四戰之地,又經曹操殺戮,殘破不堪,袁術也會北上襲擊,兩面來襲,疲於奔命,不若早做其它打算。」
「是這樣嗎?」
劉備想了想,這裡面的關係錯綜複雜,讓他暫時有些想不明白大義和領徐州牧之間有什麼區別。
「是這樣。」
沈晨點點頭,輕聲說道:「徐州雖富庶,可郡國各自為政,互相割據,陶公能夠號令的也只有東海,使君若領徐州,可謂是內憂外患也。」
「不太明白。」
劉備晃晃腦袋,沈晨說得已經夠簡單明了,可他還是覺得裡面好像非常複雜,如同一團麻線一樣理不清,剪不斷。
「很簡單,使君以後想問題,一定要看清楚這個問題的本質。」
沈晨微笑說道:「我很喜歡一句話,叫做,小孩子才問對錯,大人要看清楚裡面的利弊,很多事情,不能因為所謂的道義而去做,而應該想清楚做了和不做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和麻煩。」
「可是你才是小孩。」
劉備反駁道:「不能因為你聰明而否認這個事實。」
「是的,我是小孩。」
沈晨笑了起來,目光掃視,已經遠遠看到了黃門亭,便對他說道:「我期待有一天成為大人的時候,再與劉使君談談天下大勢。到了那個時候,也許使君看待問題的方式應該也已經不同了。」
劉備不知道他的意思,但還是覺得眼前這位8歲的小先生不管說話方式還是思維邏輯都無比清晰成熟,讓他不自覺地就產生了一種這個小孩說話似乎特別有道理的感覺。
或許是因為那些話讓人聽不懂,又或許是他看待問題的方式和沈晨不是一個級別。
至少眼下,劉備依舊只覺得雲裡霧裡,卻不知道人的命運並非已經註定。
見到劉備的眼中露出迷茫的神色,沈晨笑了笑,就沒有說話了。
如果能在史書里找出一個性格不完全決定命運的例子,那麼劉備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位。
畢竟歷史上他確實拒絕過陶謙讓徐州,甚至還表示「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
由此可見當時的劉備確實對徐州沒有什麼想法,也害怕自己的德性以及操守不夠,而不敢當徐州之主。
但後來赤壁之戰後,他卻最終決定同室操戈,攻破了劉璋占據益州,這就是最好的性格變化。
而如今自己年齡小,對於漢朝當前的社會知識了解程度還不夠。
並且他認為徐州是絕不可能守得住,曹操的個人能力至少在南方來說,幾乎無可匹敵。
所以很多事情,順其自然,等將來再看答案。
很快沈晨就回到了黃門亭,到家之後母親在長吁短噓,最近幾日整個黃門亭的鄉老都在準備遷移的事宜,田地也都不耕種了。
現在徐州亂成這樣,鄧沈二氏族老想找人接盤黃門亭的田土十分艱難,還得去收購糧草,組建鄉勇,保護族人南遷,因此現在整個宗族都亂成一團,鄉民們很是懼怕。
「母親,父親呢?」
沈晨看到母親鄧氏正在院子裡一邊縫補前些日子父親在尼丘山時被樹枝蒺藜劃破的衣服,一邊唉聲嘆氣,於是詢問了一聲。
鄧氏都沒有注意到沈晨什麼時候回來的,見他已經站在了院子裡,就說道:「伱父親被選為了族丁,被叫去訓練武藝去了,晨兒,你去跟族老說說,讓他們放你父親回來。」
沈晨搖搖頭道:「叔祖他們不可能選阿翁,兄長年輕力壯都沒有去,阿翁今年已經38歲就更不可能,肯定是阿翁自己想去,他以前被徵發去戍過邊,還經常去山裡打獵,必然留有打仗的想法,這事得母親親自去規勸。」
「這」
鄧氏愁眉苦臉,嘆氣道:「那我去看看吧,家中還有些糧餅,晨兒你自己先吃點東西填些肚子。」
「放心吧娘,你去吧。」
沈晨就進了屋,看到桌上確實放了幾塊餅,就拿了一塊回自己房間去了。
他家其實也不算差,因為背靠兩個大家族,分了不少田地,不僅足夠養育一家老小,甚至還僱傭了兩個田奴徒附幫忙耕種。
不過所謂的不差是跟當時大部分流民比,實際上沈家的房子就是一棟普通的民宅,占地可能有個三百平方,分為前院、堂屋、中廳、後宅以及後園,外面則用夯土圍牆圈起來。
聽上去似乎不錯,但在地廣人稀的漢代,門閥豪強的莊園占地上百畝都是常有的事情,占地三百平方根本不算大戶,頂多算是富農,談不上地主階級。
因此底層平民階級出身,連寒門都不算,就代表了沈晨即便是有能力,也很難登堂入室,跟那些高門子弟的門閥諸侯混跡在一起。
後宅有三個臥室,父母的主臥,兄長的次臥以及沈晨的臥室。
嚴格來說,沈晨並不是排行第二,而是排行第五,上面有三個兄長,一個姐姐,下面應該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可在幼兒夭折率極高的漢代,即便是冒著鬼門關把孩子生出來,也往往容易在幼年就死掉。
所以沈家後代目前只有沈晨以及他的大哥沈忠,而且兩兄弟的年齡差極大,沈忠要比沈晨大十一歲,前年末就已經娶妻生子,去年分家搬出去住。
雖說漢人一般是二十及冠成年才會表字,取妻,分家。
但那都是豪門大家族的規矩。
底層百姓有個名字就不錯了,大部分就是小名或者外號,連字都不會表,因為他們壓根就不認識字。
因此平民階級沒那麼多講究,沈忠17歲娶妻分家,今年年初就給沈晨生了個侄子,親叔侄倆年齡只差八歲,在漢朝卻是一件很稀疏平常的事情,並不奇怪。
此時因為沈忠分家住在它處,家中只有沈晨的父母,父親自己跑去參加族丁選拔去了,母親又去規勸,現在家裡只有他一個人。
回到自己的臥室之後,沈晨並沒有立即去睡覺,現在已經接近傍晚日入初時,也就是差不多下午五點鐘,古代晚上沒什麼娛樂活動,到七八點鐘天黑就睡覺了,現在睡時間還太早。
他盤膝坐在床上,推演徐州目前的處境。
由於沒有紙筆,沈晨只能在腦中思考,這對於腦力消耗來說還是很大,而且需要驚人的記憶力,不然就記不住錯綜複雜的脈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