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新規矩 新變化
隨著星河集團的電影業務走上正軌,電視劇業務也同樣將是集團公司未來大力開拓的業務之一。
畢竟電影這東西,投資大,回款慢,而且最大的問題,還是「殺時間」的效果太低。
以星河影業的體量,一年又能拍幾部電影,觀眾們去電影院裡看過之後,也就完了。
電視劇則不同,可以在電視機或是視頻平台上放映許久,甚至是反覆重播,對於擴大星河影業的影響力,有著極大的幫助。
所以從2011年開始,星河影業在電視劇上的投入,也會加大。
今年星河影業一共準備投資且製作三部電視劇,分別是古裝宮斗劇《後宮·甄嬛傳》,都市情感劇《北京愛情故事》,以及民國諜戰劇《潛伏》。
這其中《後宮·甄嬛傳》和《潛伏》的版權,一直都在星圖文化手上。
至於《北京愛情故事》,是星鬥文化經紀新簽約的導演陳思城自己提交的一個劇本。
這個劇本在經由星河影業項目評審部門的審核批准後,獲取立項資格,算是公司扶持的新人項目。
其整個過程完全是公司自發運轉,並未經過王皓的手尾,他也是後面聽到匯報時才知道有這件事。
對此王皓也很是滿意,因為這意味著星河影業模仿好萊塢影視公司的管理機制,已經基本初見成效了,擁有了不依賴王皓的自我造血能力,能夠自發挖掘出優秀作品和人才。
而除了自家製作的3部電視劇,星河影業也和其他影視公司合作,投資了好幾部電視劇。
像是情景喜劇《愛情公寓3》、諜戰劇《懸崖》、都市情感劇《金太郎的幸福生活》、醫療職業劇《心術》、宮廷愛情劇《步步驚心》等,這些都有星河影業的投資參與。
畢竟星河集團現如今可是掌握著國內最大的經紀公司星鬥文化,其名下簽約人員接近八千人,這還是公司精益求精,經過了一定的篩選。
光是這八千人,幾乎可以說是把國內百分之七十的優秀幕後從業者都一網打盡了。
除此之外,星鬥文化還和京影、央戲、魔戲這三家國內的頂尖影視院校達成合作,近年來除了幕後人員以外,也積極簽約一些觀眾們叫不出名字,但又很眼熟的配角演員。
手握著這些人,上京和魔都周邊的影視公司以及劇組,但凡只要想搭建好劇組,順順利利開工,就少不得要和星鬥文化打交道。
所以星河影業想要投資看中的影視劇,那也是輕輕鬆鬆的,很少有公司敢拒絕。
五部電影,三部電視劇,這就是星河影業2011年的主控項目了。
不少影視公司對此羨慕至極,畢竟那電影項目裡面,好幾部可都是針對海外市場的,賺的都是外匯。
只是他們羨慕歸羨慕,現如今的華夏,也就只有王皓能將片子賣到海外去了。
在導演這一塊,他就是獨一位的,優勢十分突出,無人能夠替代。
就算是張國師,也就當初的《英雄》在海外風光了一把,其他的導演就更不必說。
所以那些影視公司再怎麼不爽,也只能擠破腦袋搶著給星河影業送錢。
或許《盜夢空間》這個大項目有華影、索尼這種巨頭盯著,但像是《颶風營救2》、《宿醉2》、《永無止境》這些合拍片,依舊有不少影視公司托關係找人情,就是想參與其中。
對此星河集團這邊也沒那么小氣,拍電影嘛,能用其他人的錢拍戲,空手套白狼,那自然是最好的。
而且這中間也不是沒有操作的餘地,過往的星河集團體量太小,還無法像好萊塢那樣,對影視項目進行金融操作。
如今集團規模大了,王皓的名氣也徹底穩固下來,這中間可供操作的地方可就多了。
例如將這些電影的投資額度打包成一個定向投資基金,然後再由私募基金以高收益債、低收益債和優先股等不同品種的金融產品吸引風險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資者。
同樣是電影融資,經過這幾道工序一轉手,電影的融資面更廣了,融到的錢更多,製片公司的風險也降低了一大截,星河集團就能夠用更少的錢,通過資本槓桿撬動更大的項目。
而且這私募基金的管理費,也還能再賺上一筆,另外誰規定這私募基金的錢只能投資星河集團的電影呢?
擁有後世記憶的王皓,知道哪些電影未來會爆火,知道哪些企業的股票未來會暴漲,原本這些機會,王皓因為資金被集團發展所占據的原因,而難以插手。
如今有了私募基金這一武器,王皓也能在這方面大展拳腳了。
當然,這種事情暫時還不急,那些投資人願意將錢放到星河集團的私募基金里,主要還是看中了他們集團公司的電影項目收益。
等到這些項目賺了錢,對方嘗到了甜頭,到時候再進行其他操作也不遲。
而如果說那些影視公司和投資人看中的是收益的話,那麼國內的大多數明星藝人,看中的就是星河影業這些項目所能夠給他們帶來的名氣了。
特別是去年在海外爆火的那部《宿醉》中,經過王皓推薦的喻恩泰飾演了其中一個名為「周先生」的角色,從而在好萊塢小火了一把。
之後喻恩泰就接到了數個好萊塢電影的角色試鏡邀約,也成功憑藉自己的能力拿下了其中的兩個項目,算是初步在好萊塢站穩了腳。
今年他又繼續加入到了《宿醉2》的劇組之中,到時候隨著這部電影的上映,喻恩泰在好萊塢的發展,幾乎是毋庸置疑的會變得順暢起來。
有了他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那些演員們又怎會不削尖腦袋往裡鑽。
能夠托人情拉關係還算好的,某些女演員甚至仗著有幾分姿色,開始動起了歪心思。
她們當然沒機會接觸到王皓,只是星河影業的這些項目,又不都是王皓在負責。
除了由他執導的《盜夢空間》以外,其他電影項目的負責人更多的還是星河影業的專職製片人,或者是公司副總經理。
另外星河集團的其他公司,也不是沒有影響星河影業的能力,而這就給了那些女藝人操作的空間。
針對這個事情,王皓也是早有預料,甚至還特意以書面的方式,在集團公司發了個公開信,表示會狠抓腐敗問題、權色交易,對電影項目這一塊嚴抓管理。
特別是人員選用上面,不僅僅是電影項目的角色藝人,就連幕後人員的選擇,也儘量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爭取不讓害群之馬,影響到星河集團的發展。
對於王皓的這個表態,星鬥文化的那些簽約人員,也是大為振奮。
要知道隨著星鬥文化的簽約人員越來越多,其內部的競爭和許多幕後交易也是日漸增加。
畢竟好的項目就那麼多,你藝人演員要爭角色,那些幕後人員也想加入到大劇組裡,為自己的履歷增添光彩。
這時候僅僅憑實力競爭嗎?
不夠,大家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暗箱操作幾乎就是必然的。
這就好像淘寶天貓的那些客服小二能夠形成黑色產業鏈一樣,劇組的人員招募這一塊,過往小作坊模式,其實就是很多副導演、執行導演賺取外快、睡小明星的絕佳機會。
如今星河影業在這一塊,也同樣是容易滋生腐敗的溫床。
過去一年裡,集團公司內部的人事和監察部門,就已經收到了不少舉報,同時也挖出了好幾個腐敗分子。
如今有王皓的這一番強調,雖不至於完全斷絕腐敗,但相應的權色(權財)交易,也確實是少了不少,連帶著整個上京影視圈的整體氛圍,一時都正派了許多。
當然,這些事情王皓主要還是把握大致方向,時不時給公司的管理層敲敲警鐘,讓他們知道公司的核心目標還是為了國產科幻電影和電影工業化的發展,不至於逐漸走偏。
至於他自己,在過完年以後,其主要精力大多還是投入到了《盜夢空間》的前期籌備中。
電影的劇本,星河影業的編劇部門,早在去年的9月份其實就已經完成了。
之後動態故事版的製作,一直持續了好幾個月,如今也是在王皓的監督和審核下,接近於尾聲。
所以開年之後,劇組的主要工作任務,一方面是根據動態故事版制定未來的拍攝計劃,安排副導演和攝影組飛往全球各地去堪景採風,另一方面則是進行劇組團隊的組建,以及電影角色的篩選。
像《盜夢空間》這種由王皓主抓的電影,整個劇組的運轉,那自然是更加規範嚴整,完全是按照公司的管理條例來操作的。
在劇組團隊組建方面,原本一直擔任他的御用攝影師的李魁如今已晉升成了導演,正在負責《唐人街探案》的後續工作,所以《盜夢空間》的攝影師這次就換成了羅攀。
這位算是李魁的「老師兄」,也是畢業於上京電影學院攝影專業,如今在華夏傳媒大學攝影系教書,在攝影這一塊沒啥成績,不過技術還算紮實。
而且其未來還和馮小鋼有過多次合作,掌鏡了《烈日灼心》、《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芳華》和《金剛川》,還算是有幾把刷子,掌鏡《盜夢空間》,想必問題也不大。
當然,王皓原本是打算用《盜夢空間》的原版攝影師的,然而那位名叫瓦雷·菲斯特的攝影師和諾蘭合作了好幾部電影,關係十分不錯,而王皓又在《盜夢空間》這件事上耍了諾蘭,所以這種合作也就沒可能了。
好在攝影這方面,不同的攝影師或許確實存在水平差距,風格也有所不同,但一部電影的質量,更多的還是看整個團隊以及電影的導演。
並不是說選了一個好的攝影師,就能拍出一部好電影,選了一個差的攝影師,電影就一塌糊塗。
攝影師是重要,但對於成熟的電影工業化來說,卻又沒那麼重要,並非是完全不可取代的。
這也是王皓要推動華夏電影工業化發展的原因,不然拍一部自己的《盜夢空間》,結果還要找來電影的原班人馬,用原版的劇本,就只換掉一個導演,那還有什麼意思。
當然,有的崗位替換成華夏自己的幕後人員沒問題,有的崗位,卻還是要斟酌一下。
畢竟他的這部《盜夢空間》還是要面向全球觀眾的,電影中的不少故事也都是發生在全球的不同城市。
像是洛杉磯、魔都、東瀛、摩洛哥,這些地方的文化不同,反映到場景上,就具有不同的文化氣質。
這方面華夏的幕後工作者,像是布景、美術、服裝等人員,就具有一個很大的劣勢,那就是眼界狹窄了一點,視野不夠開闊,積累不夠充足。
畢竟他們之前主要還是針對國內的電影市場,讓他們搞搞中式造型,研究下古代服裝,那沒問題。
讓他們做異國造型,打造歐美風格,那就力有不逮了。
這不是王皓在貶低國內的這些幕後工作者,而是術業有專攻,能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就已經很難得了。
世界上能夠真正學貫中西的藝術家,畢竟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就連大學中那些研究外國文化的專家學者,或許很多也都只是流於表面,真正能夠完全理解異國文化,把握其精髓的,也沒有多少。
好萊塢電影技術再優秀,製作的有關於華夏文化的電影,不也一樣讓華夏人感到違和與不適嗎。
漫威的那部《尚氣》,就是典型的例子,還有迪士尼的《花木蘭》,以及很多中美合拍的電影,也都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後世張國師執導的古裝奇幻大片《長城》,其幕後班底一水的好萊塢人員,名氣也都不小,結果拍出來的電影從服、化、道等各個方面,都顯得不中不西。
如此既不受國內觀眾們認可,也沒在海外獲取多高的票房,可以說是兩面都不討好,敗壞了張國師的口碑,這之後張國師也是徹底熄了走向海外的心思,一心在自己的圈子裡發展。
相比之下,王皓在中美合拍片的經驗上,其實還要遠遠多於張國師這樣的大導演,至少他還有幾部在國內和海外都取得了不錯成績的合拍電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