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拿工資發不了財
可以說《白日焰火》的成功,讓玉兔在名譽上有了極大的提升,讓那些專門拍文藝片的導演也在向玉兔靠攏。
比如《十二公民》、《師父》也有靠攏過來。
反正現在玉兔有錢,文藝片投資也不貴,爆一個就大賺特賺。
不爆就當買個名聲,買個底蘊。
最近《地心引力》的拍攝按部就班就行,方洪也不需要時刻拍攝盯著。
大部分內容都是郭凡在拍。
方洪只需要把控藝術性,就是看看跟前世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形成對比。
這是他拍電影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對比,能改的更好就改,不能改的更好就模仿原版拍。
反正模仿總是沒錯的,人家畢竟是成功的嘛,他現在團隊專業,也模仿的出來。
開年後,玉兔公司組織再次迎來大調整,方洪發了三千萬期權股,限制每人最多買五十萬股,惠及60人。
也就是這60人成為了公司股東,這60人包括中層領導,包括各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等。
視覺特效和動畫技術人員是最多的,也分的最多,而中層領導很少,就二三十人,其它都是有一定技術工種的人。
這些人都會把份額買滿,買不滿的也會留著。
因為告知了,明年一股會以三塊五塊,也就是說50萬股分紅,明年躺著隨便賺上百萬。
公司效益好,二百多萬能賺到,幹個幾年上千萬賺到了。
當然除了之前有份額權限的人,其它人要一塊錢買才行,一塊錢就是意思下。
有份額的人是免費贈送的,但要收回他們的份額權限,以後就不分了,而是期權分。
這樣子做公平點,免得說這個電影製作周期長不拍,那個電視劇投資太大怕虧本不拍。
挑三揀四的,不利於玉兔發展。
現在統一按期權池,公司賺錢了,拿到期權的也就賺錢了,簡單明了。
當然也有人抱怨說:「好好的,為什麼要這樣子搞?」
有些人就是不喜歡改變,這很正常,改革都是有陣痛的,但由於放風出去的早,抱怨的人並不多。
很多人還是很相信校長的,畢竟校長真的在給他們發錢。
且也說了,按公司效益來給大家分紅,除非自己要賣,或者離職,公司才會回收。
離職是必須要回收的,不可能讓持有者把期權池裡的股份帶走,本來發布這樣的股份就是為了留住人才,留他們為公司幹活。
拿股份就要簽署三年內不得離開公司,才會給權限,要不然剛發了股份,就要離開,那不虧大了。
公司員工對期權分紅並沒有什麼反應,畢竟又沒真的拿到錢,要明年才行。
不過很多人的歸屬感還是加強了的。
有了股份,怎麼說也是這公司的一員,是這公司的股東了嘛。
而每人分五十萬股是經過深思熟慮過的,現在影視和綜藝都在持續不斷的爆發當中,
不說別的,就賀歲檔和春節檔就有三部電影上映,另外影視也有兩部在播放。
一部是台網聯播《繼承者們》;另一部是只能《靈魂擺渡》。
都是爆款,《靈魂擺渡》半個月播放量達到了2.5億,這在當下也是非常驚人的成績,要知道這是純網劇。
且網劇還沒成熟,正在發展的年代。
《靈魂擺渡》豆瓣評分達到了8.3分,不管是口碑,還是劇情,吸引了大量的觀眾。
這部劇為嫦娥視頻創造了四千萬收益,也為嫦娥視頻引流來了眾多付費用戶,付費用戶突破六百萬。
這是兩三個月的增長,就剛開始猛的漲了一波,後面就漲不動了。
現在觀眾並沒有那麼多的付費習慣,能買會員才會去買,不會買會員的怎麼都不會買。
且好多人都是一個月到期,下個月買不買還不一定呢,再加上鎖VIP也就鎖一天,還是能白嫖的,無非就是多看GG。
現在還是靠GG回收成本。
就這個會員數,在當前長視頻領域,也是第一梯隊,有的還沒嫦娥視頻會員數多,比如鵝廠。
也就是說,玉兔產出的視頻是部部都有收益的,多少的問題,去年玉兔營收23.7億元,淨利潤達8.97億。
這是電影、電視、版權、藝人經紀、特效等合起來的營收,其中藝人經紀占了3.5億,占了七分之一。
畢竟還要給藝人分,還要包裝他們,還要給他們買通稿之類。
大部分都是趙小刀和陳小賺的,其它藝人的商務價值並沒有提起來。
賺錢的還是影視版權之類,本來就是內容為王,只不過影視版權沒藝人經紀回款快。
也就是說,累死累活去除成本,賺了將近9個億,這還是沒幹嘛的情況下。
對比那些搞網際網路的,搞遊戲的,動不動上百億,根本不是一個體量級,比種花家都差遠了。
而這還是方洪努力了四年的結果。
不過也很正常,玉兔的人工成本太高了,養了那麼多的人,拍影視本來就是勞動密集產業,一個劇組隨隨便便上百人。
種花家就是空殼,網際網路就是碼代碼,可以自動化,根本不是一回事。
除了行政成本高,稅務減免也已經過期,畢竟玉兔都成立四五年了,不可能一直減免。
最主要的是,動畫成本高,去年一年投了兩個億,總共投了四五億,做了將近三年左右。
這才是燒錢大戶,一直在燒,今年還要投一個億,簡直恐怖如斯。
不過他們也研發了很多高級技術,比如3D建模和渲染,識別角色的情緒狀態,動作捕捉轉化為數字。
就是真實演員的動作,將其轉化為數字角色。
這次《地心引力》就是有動畫提供的技術支持,畢竟全是無實物的,全部要渲染。
所以也不是沒有一點回報。
而利潤都是去除成本的,股東分紅按利潤的40%分,60%用於發展。
也就是8.97億拿出3.588億分給股東,財務官孟軍占3%股份,分得1076萬;陳止希分了2152萬。
玉兔拿出的利潤多,是這公司穩定,跟嫦娥科技不一樣。
當然工資是不高的,還是百萬年薪。
陳止希分的多,是她的股份調整到了6%,之前是3%,收回了影視公司的股份,按整個集團的效益給她分,不搞區別對待。
畢竟跟了方洪那麼多年,這麼多年兢兢業業的主持大局,多給點份額也是應該。
「哎呀,校長什麼時候給我漲工資啊!」陳止希拿到這筆分紅調侃。
如果工資一漲,她就會拿更多。
「漲什麼工資,你見過誰拿工資拿發財的?」方洪說的有理有據。
陳止希笑笑,她也就隨口說說。
確實這個社會真的沒有幾個拿工資拿發財的,都是創業分紅,各個公司都一樣,都是靠分紅。
且大老闆一般都不給自己開多少工資。
那些給自己幾億工資的,都是想掏干公司的人,就是反正是融資的錢,是股民的錢,不好往自己口袋裡拿,那就給自己開工資,開個幾個億。
這樣的人根本沒想好好經營,真想好好經營的,工資都不會太高。
托尼馬2017年的工資就兩千萬多萬。
人家那體量該大吧,公司該牛逼吧,工資就這麼高。
但人家收入遠遠不止這麼多,還有分紅,這真的是大頭,而分紅又不會公布,是隱於幕後的。
此次調整股份除了陳止希,其他人先暫時不動。
除了這些調整之外,方洪又發了八百萬股給製片人和導演。
製片人韓家女、田甜、鄭劍鋒三位,一人一百萬股,也就是總共三百萬股。
給他們是讓他們有個歸屬感。
當然製片一部電影的份額還是不變的,還是給份額3%,這個不變。
高級人才是要享受些高級人才的待遇,這很正常。
因為一部電影的成敗,本來就繫於製片人身上,不給他們份額,人家那衝勁就淡了。
反正公司賺錢就行了,一部電影賺不賺錢不重要,這樣想就完了。
另外路陽、陳思成、王然、郭凡、文牧野五位也都是一人一百萬股的綁定。
將他們綁定在玉兔,為玉兔拍片,還是那樣,給他們的份額不變。
當然都是要一塊錢來買,也就是八百萬要交到公司來,這是規矩,都免費,那公司不是虧了。
且他們有錢,一人百萬拿的出來,拿不出來的找親戚借,找老婆要。
這樣一調整,那就合理多了。
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也讓大家有了歸屬感。
至於文學會的份額,這個先不動。
當然,以後方洪還會發錢,發給那些底層人,爭取讓更多的人富裕起來。
只是現在玉兔也要擴張,剛花了三億收購開心麻花,接下來還要進行收購,購買影院。
方洪記得這次大會之後,上面會逐步放開資本進入影院,也就是資本可以投資建設影院,限制低了很多。
後面幾年,是資本兼併影院的時代。
現在有了些錢,要想辦法花出去才行,投資兼併是必須要走的路。
你不走,BAT就要走。
既然暫時不知道怎麼花,那就先給北電捐款五千萬,用於人才培養,建設新校區。
要不然玉兔影視基地在懷柔新城那荒郊野外,也太孤單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