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寧古塔並不意味著戰爭的徹底結束,事實上想要結束戰爭,還有很多善後事要處理。寧古塔之戰,衛軍又損失了三千人,兵力降至四萬八千多,極需補充兵員。好在捕獲了大量俘虜,人數足有五千多。蓮花大可汗打起這批俘虜的主意,想收伏一些索倫勇士編入軍中。他親切接見了俘虜的虎爾哈部哈拉達宜訥、葛依克勒部哈拉達崇古喀、布珠,牛錄章京嘎魯四人,此四人是降將中官職較高者。
本以為這些人抵抗得如此頑強,必然寧死不降,不料大多竟十分順從,除了嘎魯不肯投降外,其餘三人皆表態願意歸順。仔細一想,這也屬正常,關外各部首領皆視巴海為精神支柱,巴海一死,這些人便沒了戰心。此外,他們的族人如今皆在自己的統治範圍之內,為了族人安危,也不敢不降。想明白這一點,大可汗樂呵呵地接受了他們的投降,皆封以千戶長一職。三人中,原本宜訥的官職高於崇古喀、布珠,如今卻平起平坐,難免生出不和,這便是大可汗的手段,分而治之方是帝王之道。施完雨露又施雷霆,下令將嘎魯斬首示眾。有了這三位索倫部落首領的示範作用,招撫降兵之事便容易了,衛軍迅速從俘虜中挑選出三千強壯者補充戰損,人數恢復到五萬一千餘眾。
安撫完降將又安撫文人,在寧古塔之戰中,衛軍還俘虜了因罪流放寧古塔的三位名士:張縉彥、吳兆騫、方拱乾。大可汗是雄主,喜歡量才適用,為仔細觀察這些人的能力,先不急著給他們封官,只命他們留在自己身邊參贊軍事。
「巴海雖然授首,可烏喇哈、托科羅兩部尚在烏蘇里江西岸頑抗,該如何應對呀?」蘇勒坦微笑著望向一眾投降的武將文人,這些人既然投效自己,總該立些功勞才是。
「臣以為偽清在關外大勢已去,不需動刀槍,只需派遣與兩部首領相熟之人勸降,失里綿的清軍必定會降」,張縉彥原本是大明的官員,降清後本以為能繼續得到重用,不料清廷竟興起文字獄,莫名其妙地便丟了官被發放至苦寒之地寧古塔,因而心中恨極了清廷,心甘情願為大可汗效力。
「嗯,張卿言之有理」,蘇勒坦讚許地瞟了他一眼,又問:「不知誰願替朕招降這兩個部落?」
「奴才與烏喇哈部哈拉達滿珠納、托科羅部哈拉達阿楚渾有舊,願替陛下招降他們」,宜訥開了口。按說他並非蒙古人而是女真人,是沒有資格自稱「奴才」的,可在大清稱「奴才」稱習慣了如今仍這般稱呼,惹得一眾蒙古大臣頗為不滿。他的部落位於牡丹江與烏蘇里江之間的失里綿衛,與烏喇哈、托科羅兩部同在烏蘇里江西岸漁獵,有些交情。
「好!卿且為朕跑一趟」,蘇勒坦大喜,想了想又問:「寧古塔不幸遭了水災,城中百姓溺死大半,如今人口稀缺,如之奈何?」
「陛下,臣以為應該招募附近的流民來寧古塔耕種」,吳兆騫開口。「臣以為應該遷各省罪囚來此地」,方拱乾也提出建議。他倆先前一直沒撈著機會表現,如今趕緊發聲。
「嗯」,蘇勒坦嗯了一聲。
「陛下可將俘獲的八旗傷兵、老弱於寧古塔附近授以荒田、貸以錢糧,必能儘快恢復人口」,張縉彥提出了另一個建議。
蘇勒坦重重地點頭,寧古塔之戰自己俘虜了五千多清軍,選出三千精銳補充戰損,剩下的還有兩千多老弱傷殘,正好補充寧古塔人口。
眾人拾柴火焰高,很快便將寧古塔善後諸事一一處置妥當。
接著,從烏蘇里江西岸傳來消息:在宜訥的勸說下,烏喇哈部哈拉達滿珠納、托科羅部哈拉達阿楚渾願率部眾歸衛,這意味著滿清在關外的勢力徹底消亡。蘇勒坦大喜,封二人為千戶長,又以招降之功擢宜訥為副都千戶長。
為彰顯大衛的武功同時籠絡關外部落,蓮花大可汗下令在宜訥的領地、烏蘇里江西岸的失里綿衛宴請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畢喇爾、赫哲、費雅喀、烏德赫、瓦爾喀、虎爾哈等部的一百多位首領。之所以選擇在宜訥的領地,一則是因為宜訥在清朝地位較高、與各部落首領的關係較好,二則也是通過由寧古塔向失里綿衛進軍,展現大衛國的赫赫軍威,震懾不臣。
得到快馬通知的各部首領或親臨或派親屬前往失里綿地區,在對大衛比較忠心的達斡爾首領肯哲烏勒、巴爾虎首領必勒格、鄂倫春首領薩馬基爾、鄂溫克首領杜拉爾、虎爾哈首領托黑科、赫哲部首領阿昌阿利等人的帶領下,一百多位各部落首領在失里綿寨的寨門前排成整齊的兩列,夾道歡迎蓮花大可汗。
好個大可汗,身著亮銀甲威風凜凜地跨坐於雪紅色的寶馬「追風」之上,左手執騎槍,右手握著伊力特寶刀,頭盔上的帽纓隨風飄揚,一馬當先地率軍而行,漸漸地瞧見歡迎自己的各部首領。
「起歌!」斯人一聲長嘯。
五萬大軍聞令,列著整齊的軍陣,高唱著新作的軍歌《蘇勒坦汗向失里綿行軍》,跟隨他們的汗向前走。鋪天蓋地的殺氣能令空氣凝固,震懾得各部首領跪伏於地、不敢抬頭。
那以勝利者姿態由寧古塔而來的,
是偉大的蓮花汗,
騎著紅馬,
用身軀作槍,
粉碎敵人一切抵抗。
那跟在紅馬後面的,
是蓮花汗的勇士,
神情堅毅,
無畏剛強。
從結雅河畔到奔騰的黑龍江,
從赫圖阿拉到奴兒干,
燕麥、大麥、蕎麥和貂皮,
魚鮮草肥,數不清的牛羊,
陽光普照,大國無疆。
飛翔的喜鵲呀,
請為勇者歌唱。
塞北苦寒、遠征艱辛,
不要唱得太過歡快,
請唱出草原男兒的豪邁硬朗。
過往的路人啊,
請聽喜鵲的歌聲,
在祭祖時高高的敖包之上,
在祝禱時莊重的面龐之中,
在勇士熾熱的胸膛,
這歌聲至今迴蕩。
此歌乃是善於溜須拍馬的大學士博貝所作,蘇勒坦見此逢迎之歌大喜,令全軍在進入失里綿衛時高唱。
軍歌嘹亮,步伐整齊,蓮花汗來到了失里綿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