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過往,也都是有跡可循的。
朱玉寧從小獨立,除了帶有前世的記憶外,也是被身邊的環境所影響著。
而朱玉寧在老家的童年,還是比較快樂的。
因為腦子轉得快,跑得快,每每跟著大人上山,或者一群孩子一起到山腳下,去河邊上的時候,朱玉寧就能靠著自己的本事,得到最多的收穫。
而她也懂得收買其他小孩,拿出來一小把菌菇,或者兩條三兩的魚,拿來煮成湯水,一起去的孩子就都有得分。
剩下的自然就是拿回朱家老宅,只不過能幹的朱玉寧,在奶奶眼裡朱玉寧是最好的又是最心疼的孫女,至於爺爺還是更在意一點自家的孫子,即便是被老妻說過多次,他打心底的主意也還是沒有變過。
留在城裡上學的朱大哥和朱大姐,也沒有忘了在鄉下的妹妹,但他們的老母親真忘了。
說好的每個月的伙食,也都是朱大哥放月假,或者老父親月底特地跑一趟送回家的。
朱父那時還問過朱母,為什麼給父母準備養老糧的時候,沒準備閨女的,朱母給出來的回答是:「一個小姑娘,都沒到上學年紀,能吃什麼糧,而且也不是沒給家裡幹活找吃的,他們總不能一口飯都不給吃吧。」
朱父只覺得傷心,孩子寄人籬下,努力幹活就是為了不被說成是吃白飯的,但是母親確是在這份上拖了後腿。
之後準備糧食的工作,朱父也就攬了下來。朱母覺得朱父就是在費錢,但朱父也有工資,領錢的時候也得本人去領,她只能生悶氣。
等到一年後,朱玉寧七歲回到城裡的時候,朱母依舊不喜歡自己這個養在鄉下的小閨女。
朱大姐有新衣服的第二天,朱父也能給朱玉寧準備好新衣服,上學的新書包,新布鞋。
就連朱大哥和朱大姐也不明白,為什麼母親會不喜歡自己生下來的孩子,他們小時候也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等到讀書的年齡才回到父母身邊的,為什麼到了妹妹,就什麼都變得不一樣了?
但他們也沒有想得很多,因為家裡的氛圍,在他們上學一段時間回到家之後,就變得不一樣了,他們把這個情況歸類為,不熟悉。
而他們不在家的這段時間,朱玉寧先用空閒時間熟悉了附近,然後就開始往家裡帶東西了。
護城河的魚,郊區小樹林的柴火,下過雨後的郊區大山腳的菌菇等,朱玉寧都給帶回了家。
吃不完的東西就清理乾淨,然後曬成干,柴火一天一小捆往家帶,而朱父朱母中午也都在飯堂吃了再帶飯盒給朱玉寧,一天下來,生火的時間也就是早上和晚上,等到了冬日,朱家的柴火那是一點也不用再去買的。
而朱玉寧也成了巷子裡,別人家的孩子最討厭的對象。
但這些朱母都樂以為傲,我家小閨女就是能幹,之前只是因為不在身邊,現在在身邊了感情自然也就好起來了。
於是一個不停的往家裡帶東西,然後大家都一起夸,朱父就每個月都多給朱玉寧一點零花錢,日子也就這麼過下去了。
有困難的時候,朱母也是習慣性的,第一個就想到了小閨女,而大閨女即便是年齡和經歷擺在那裡了,朱母還是下意識覺得小閨女更能幹一點。
從前不覺得是偏心,但是現在被明確的指了出來,朱母也沒辦法狠著心再嘴硬,但她選擇了沉默。
小閨女要東西,都得再等等才能得到,小閨女回家,她總是會下意識的往她手上看,小閨女本來可能就是讀的中職,但是小閨女成績好,學校也來勸說了,最後才讀的高中……
朱母依舊還是不想承認,但回想起來的往事,每一件都在肯定朱父所說的話。
「那我要怎麼做?」朱母思考過後,反倒是迷茫起來了。
「你怎麼對的大閨女,那就拿出什麼態度來對小閨女不就行了。」朱父慶幸自己還是跟著來了這一趟,之前想著等確定下來他再請假來一趟,過了年之後的假期時間確實有點少,太趕了一些。
現在看來,還是趕一點的好。
朱父想著都說了這麼多了,老妻應該都明白了,也就直接睡覺去了。
而朱母開始思考人生,自己的童年,大兒子,大閨女,還有小閨女上學回到自己身邊的時間。
按道理來說,小閨女小時候好去過一段時間的育英班,也還都是她接送上下班的。可是為什麼她們之間的關係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朱母想到很深夜也沒有很明白,她是家裡的大閨女,也是唯一的閨女,家中不算過得困難,所以也就成了周圍幾條巷子裡最疼愛閨女的一家。
所以,朱母沒辦法想明白,最後是累了才睡覺的。
————
第二天,院裡的氛圍依舊很沉重。
鍾陽過來,待了一會之後,都忍不住去問了宋思睿:「你和寧姐是不是要黃了啊?那好運寧怎麼辦?我怎麼辦啊?」
然後,鍾陽就得到了宋思睿的一個白眼和無視。
本來朱玉寧計劃的是,到的當天好好吃點東西,然後多點休息的時間,第二天到商場逛一逛,然後下午再見面,晚飯就去飯館吃。
再然後第三天中午,朱父朱母就要回去準備開工上班了。
但現在,計劃趕不上變化了。
朱玉寧吃過早餐之後,一整個早上都待在了書房裡。
朱父和朱母則是兩個人在這條巷子逛了一下,然後回到四合院,在客廳坐著一邊看報紙,一邊是聽了一上午的收音機。
祝師傅也出了個門,回來的時候帶了不少的菜回來,簡單處理好,也都放到冰缸裡面去了。那是冬日的免費冰箱。
誰也沒開口,但事情還是要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