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自由經濟學
幾人來到大廳,竇氏正在照顧他幾個孫子和外孫,看到他們笑道:「小鄧又來了,吃飯了嗎?」
鄧通笑著回應道:「我和令君在官署已經吃過飯了。」
劉恆對竇氏道:「你們娘倆照顧小的,我等要聊聊。」
竇氏對劉嫖招招手,而後帶著小孩離開了這裡。
大廳只剩下陳午,劉啟,鄧通幾人。
劉恆看著陳午問道:「你那個海運公司發展的如何?」
陳午有一絲驕傲道:「朝廷大力發展電網,需要的銅礦大增,而全球最大的銅礦產地在南魯國,而小婿全部都是可以遠洋的運輸船,靠著運輸銅礦,今年航運的利潤增加了三倍。」
現在他這個航運公司的利潤比他的封國賺的都要多,現在他父親都要求著他投資自己的封國了。有道是錢是男人的膽,靠著這家海運公司,他這個世子的日子過得比諸侯王都要舒服。
劉恆道:「大漢的產業升級之後,需要的原材料變得更多,而且其他諸侯國也在大力發展鐵路為首的基建,鋼鐵紡織為首的工業,接下來的幾十年時間,航運的規模只會是越來越大,小午你深耕航運業,必定能成就一番事業,切忌不可朝三暮四,看到什麼行業賺錢就做什麼,那不是做事業的態度,只是金錢的奴隸。」
陳午恭敬道:「小婿明白。」
而後他看向兒子劉啟問道:「西海郡情況如何?」
劉啟搖搖頭道:「地廣人稀,發展緩慢,基礎設施極其稀少,孩兒所在的縣城只有兩千戶人口,但面積卻不輸給大漢的一個郡。高原貧瘠,放牧都難有收穫,種植的也只有產能比小麥還少的青稞,唯一好的就是,前年朝廷免除了西海郡農戶田賦,不過這一點稅收的減免也只是聊勝於無,難以改變西海郡貧瘠的面目,現在西海郡百姓成年都往關中跑,最好的出路就是參軍,孩兒的縣署亭署了。連青壯都留不下,高原根本發展不起來。」
現在的高原幾乎就是無人區了,劉啟為西海郡,烏酥縣縣令,但距離縣城距離長安城差不多有上千里,距離郡署也有幾百里,說是與世隔絕也不為過。
而這也是整個高原的狀態,面積雖然相當於三個中原,人口大量流失,只剩下十幾萬人。
但高原戰略意義極其重要,可以俯視整個神洲各方,所以必須要保留足夠的人口。
大漢朝廷為了照顧西海郡的發展也是用盡了各種方法,高原養殖的氂牛可以免費乘坐鐵路販賣到關中,還扶持了藏獒產業,青稞酒產業,每年直接用於西海郡的財政轉移就有兩億錢。
西海郡算不得富裕,但因為人均占有資源多,絕對算不上貧困,普通百姓生活條件比大漠強一個等級,但高原的氣候太惡劣了,還有一個富裕的觀眾在旁邊做對比,沒有人願意留在高原,尤其是對新一代的青年而言,他們更喜歡去關中討生活。
陳午愕然道:「啟兄長居然在如此貧瘠之地為縣令,大人為什麼不為啟兄長安排一個好位置?」
劉恆不以為難道:「劉啟年輕,就應該多在地方歷練,高原雖然貧瘠,好歹在我大漢本土,比父輩們開墾的蠻荒的大陸要好多了。」
「石奮郡守更是我大漢的開國功臣,為人正派,法度嚴明,愛戴百姓,又能嚴於律己,恪盡守法,還家教有方,家族的子弟都是那種不炫耀,不浮誇,他是肯乾的忠厚之輩,是我大漢一等一的良吏,你們都應該學習,也值得為父學習。」
這條歷史線的石奮發展的也不差,就像劉恆說的他是大漢官場上少有能嚴於律己,恪盡守法漢吏,位高權重的漢吏少有能做到這點,更不要說能做到家風嚴謹的那更就是寥寥無幾了,即便是劉恆他也會優待自己的長女劉驃,這一點可以說是極其突出的高尚品格了。
也正是因為他這個正派的作風,大漢朝廷才安排他去西海郡這種民情複雜的地方。
石奮為西海郡守十年,能做到公平公正的賞罰漢羌兩族的百姓,不包庇,不偏袒,能依照漢律處事,又能在法理之內照顧底層的百姓,西海郡上下無不對石奮心悅誠服。
劉恆安排自己的長子去西海郡為縣令,既有歷練的意思,也有讓他向石奮學習的意思。
劉啟早就知道自己父親的態度了,所以也沒有什麼表情,不過他還是說道:「父親,石郡守這次令孩兒來長安城,是想要請朝廷修建一條聯通高原腹地的鐵路,這樣關中的貨物才能到高原,而高原的特產才能到關中,再不想辦法提振西海郡的經濟,只怕高原留不下幾個人了。」
劉恆眉頭緊皺道:「高原是戰略要地,的確是應該重視,但想要在高原修鐵路只怕不容易,當年大漢修建聯通西海治所的鐵路不但耗費巨大,傷亡也不小。」
鄧通馬上道:「當年修築隴西到西海郡的鐵路,犧牲了上百名的鐵路將士,幾乎是十里鐵路就犧牲了一名將士,而高原腹地氣候更加惡劣,還是無人區,想要修通鐵路,不管是技術難度,還是施工難度都特別巨大。」
劉啟有些厭惡的看著鄧通道:「就因為這困難,這鐵路就不修了,我大漢什麼時候被困難嚇到了,山阻擋我們,就把山炸開,江河阻擋我們,那就在江河之上架上橋樑,連秦嶺都能被打通,高原的惡劣環境又能算得了什麼。」
大漢處於生產力大爆發時期,幾十年來大漢開拓出了幾十倍於中原的土地,這就導致了現在的漢人自信心爆棚,是幾千年來的最高點。
對上蒼的敬畏也是幾千年來最弱的時候,現在的漢人相信人定勝天,相信以大漢的科技實力與大漢的機械力量可以戰勝大自然,對於改造自然,改造環境充滿了動力,所以漢吏敢在群山當中修水渠,敢截斷長江,甚至敢從大漠內陸修一條通向大漢的運河。他們敢想敢做認為任何的困難自己都可以戰勝。
尤其是像劉啟這代,他們是真正生長在大漢黃金髮展的歲月當中的,自信心,執行力也是大漢最高的一代人,所以他並不認為一個小小的高原能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鄧通啞然道:「某倒不是否定這條鐵路,高原是神洲的要地,必須在我大漢的掌握當中,但這鐵路卻不算太急迫,可以先修公路,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而後朝廷派遣人員去高原收集資料,等有充足的準備再修鐵路。」
劉恆點頭贊同道:「此乃老成某國之言。」
「等這時間,高原上的人都跑光了。」鄧通的話讓劉啟不滿了,現場的氣氛有點凝固了。
陳午轉移話題道:「大人,您聽過自由經濟學嗎?」
「自由經濟學?」劉恆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彙,這些年他忙碌政務,還真很少關注學術上的東西。
陳午道:「這是從新大陸唐國流傳出來的一個新的學術理念,來自黃老學子司馬談。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核心是推崇自由競爭、反對朝廷干預經濟,強調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發揮主導作用。」
劉恆道:「這倒是符合黃老一直來的理念。」
陳午繼續道:「司馬談認為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來,逐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符合人性的利己行動,工廠主雖然追求個人利益,但他們的個人利益卻可以給社會帶來利益,就像紡織廠追求效益這可以給工廠主帶來利益,但同時這也在增加整個社會的財富,能使整個社會受益。」
而滿足人們利己心的最好途徑是實現經濟自由,對私人經濟活動,不要加以任何干涉,而聽任其工廠和勞動自由投放、自由轉移。
同時還認為,一個國家最好的經濟政策莫過於經濟自由主義,應當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
朝廷的作用僅限於維護國家安全和個人安全,以及舉辦一些資本家私人經營無利可圖的工程,對經濟的發展應該交給民間,由民間來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劉恆聽完這話淡然的笑了笑道:「這倒是有的結合了雜家的理念,還有點重民學派的理念,有書稿嗎?」
陳午道:「有!」
而後他把司馬談的書稿交給了劉恆,劉恆看完交給鄧通,鄧通接了過來,掃了一眼,心中立刻就瞭然了,然後又隨便翻了翻,見沒有別的內容,就給了劉啟。
劉啟看完道:「上面的內容不能說沒有道理,但看這些內容就知道,這個司馬談是一個在學府當中的博士,沒有實際的處理政務。」
陳午驚訝道:「啟兄長體察入微,這司馬談是三番學府的博士,還真沒有為官過,但新大陸各個諸侯國就是用這套理念來發展國家的,不管是唐國還是楚國,這些年都依靠這套理念發展的很快,速度不輸給大漢。」
劉啟道:「那只是因為新大陸是蠻荒之地,只要開拓出土地就是財富,同時新大陸特產富饒,他們有本錢無為而治,依舊能積累財富,這要用在貧瘠的大秦洲,那就是動亂的根源,大秦洲這十幾年的亂世不就是放任經濟發展的結果。」
「世上的事有好就有壞,這上面的內容只講自由主義的好處,不講缺陷,我大漢開國二十年用黃老無為而治,不就是變種的自由主義,但本質上這套卻是讓朝廷放棄權利,放任民間大魚吃小魚,只能養出一堆豪強。」
聽到劉啟這番話劉恆內心滿意,而後他看著不以為然的鄧通笑道:「你有什麼見解?」
鄧通淡然道:「產業升級才是我大漢應當做的事情,屬下對這些扯皮的東西沒有興趣。」
只要是黃老的一套都是萬變不離其宗,減少朝廷對民間的干預,但這套在幾十年前就被朝廷拋棄了,現在大漢的經濟體量比幾十年前大了上百倍,真不干涉經濟,簡直是對大漢百姓不負責任。
而且就像劉啟說的,新大陸因為富饒,他們是少有和大漢貿易之後依舊入超的地區,每年大漢要從新大陸進口大量的肥料,棉花,菸草,咖啡,麵粉,水稻,可可豆,金雞酸鈉等珍貴的藥材,更不要說新大陸極其龐大的金銀礦,海量的石油出口。
對現在新大陸的諸侯國而言,他們和朝廷的貿易並不是完全自由的競爭,棉花,菸草等經濟作物,石油糧食等貨物要受到朝廷的配額限制,並不能完全發揮他們體量的優勢。
新大陸想用自己的產品搶占大漢的市場,所以才提出自由貿易的主張了,這一切說來說去不過是利益使然。
劉恆看到鄧通的反應笑道:「每個學派還是有可取之處的,要是大漢不思進取,再好的政策也會僵化,司馬談這個新思想就是一條新路,不管走得通還是走不通,對我大漢來說都是經驗,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大漢對大同世界的探索,每條道路都是極其寶貴的經驗。」
鄧通一副受教的表情點頭道:「您老說的很對,大漢需要您這樣的老臣高屋建瓴,屬下在您的領導下,衝鋒陷陣即可。」
劉啟翻白眼小聲道:「馬屁精。」
劉恆笑呵呵道:「你這些年算是歷練出來了,有沒有主政一方的打算,東海郡守申屠嘉上書朝廷,想要朝廷派遣一名懂發展工業官員去東海郡為官。」
東海郡在先秦就算不得富裕,到來大漢時代,吃到大航海的紅利,經濟有比較顯著的發展,但東海郡的地理位置太絕了,南邊是富裕的會稽郡,西面是大漢的工業中心陳郡,北方是受到新大陸紅利而快速發展的臨淄郡,被大漢三個最強大的郡城包圍,東海郡的發展不能說是舉步維艱,但卻也可以說是被虹吸的極其痛苦。
東海郡混個溫飽,甚至小富不成問題,但想更進一步卻是難如登天,其他地區的郡縣發展只要突破一層天花板,東海郡卻面臨三層天花板封鎖。
現任東海郡守申屠嘉痛定思痛,認為東海郡只有發展屬於自己的工業體系,才能擺脫三郡的虹吸效應,而後他就想到了要從少府找一個搞工業建設的官員。
鄧通道:「申屠郡守目光長遠,想要改變東海郡落後的局面,現在大漢產業升級倒是追趕最好的機會,只要弄出一個核心的支柱產業,東海郡即便不能成為大漢第一等的大郡,但成為像三川郡那樣的二等大郡還是有機會的,產業升級就是給大漢所有落後郡縣一個逆天改命的機會。」
大漢各個郡的工業體系競爭激烈,只要一步落後就就是步步落後的局面,而現在產業升級,大漢原本的產業體系有所鬆動。
劉恆聽到鄧通的話哈哈笑道:「小鄧你平日看上去謙虛,骨子裡卻是傲氣沖天。」
鄧通道:「發展工業正好是我墨家的強項,要是連這都謙虛,別人要說我墨家欺世盜名了。」
陳午看到交談甚歡的兩人,終於有的明白劉啟對鄧通的不滿了,要不是了解劉府的情況,他都以為鄧通是大人的私生子了。
而在大廳之外,劉嫖也有些吃驚的問母親道:「這個鄧通是什麼來歷,看上去父親很重視他?」
竇氏道:「鄧通是墨家精英,當年就受到太上皇的賞識,也受到你父親重用,這些年少府破除了很多工廠,都是他一手處理這些工廠,安置好失業的工匠,上上下下也沒鬧出太大的糾紛,是你父親在政務上最好的幫手。」
但她還是有點不服氣道:「父親年紀大了,人也昏聵了,哪有不提拔二弟,卻提拔外人的!」
竇氏拍了劉驃道:「胡言亂語,我劉家富貴已經是烈火烹油,繁花著錦,過之由不及。」
而後她有點無奈道:「除非你父親現在致仕,不然你兩個弟弟是很難再進一步了。」
劉氏可不是劉恆一人位高權重,劉恆的堂兄劉濞現在也是鎮海海軍,是大漢海軍的第一人,這些年劉濞也想要競爭參軍將軍,而且他不管是威望,資歷,功勞也達到了這個條件。
但劉恆也想要競爭大漢的丞相,大漢朝廷是不可能讓劉氏在文武兩方都出現在高層,這種情況下只能一人進一步,一人致仕。因為這事情劉濞都開始疏遠了,而劉啟他們自然是更加難進步了。
此時大漢的高層還是要點臉皮的,放開對二代的限制已經是大漢的極限了,父子同高官這樣的事情,他們是極其忌諱的。
大漢歷55年10月9日。
鄧通剛剛上班就接到命令,讓他來建章宮的一處招待所,而後他看到了東海郡太守申屠嘉。
申屠嘉很親切拉著鄧通道:「小鄧,劉少府說你是工業建設方面的精英,今天老夫請你來,就是想要探討一下東胡郡發展的方向。」
鄧通道:「晚輩還不清楚東海郡的情況,不敢胡言亂語。」
申屠嘉當即拿出一些文件道:「這是東海郡今年的上計經濟數據。」
而後又命令手下拿出一堆文件道:「這是東海郡這幾年的經濟發展數據,你先看看。」
鄧通也不客氣,拿起這堆經濟數據觀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