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第693章 ,新法家與魔都孟買

第693章 ,新法家與魔都孟買

2024-12-08 12:15:29 作者: 小兵王2
  第693章 ,新法家與魔都孟買

  來到賢者大漢的法家高層數量是極其龐大的,有賈誼,晁錯,張釋之,張歐,郅都等十幾位兩千石以上的高官,他們站在一起極其令人矚目,經過了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法家再次成為當世顯學之一,並且占據了大漢朝廷很大一部分位置,御史大夫之位已經被法家掌握二十年。

  賈誼笑著寬慰道:「朝廷以百姓為根基,我等自然應該為大漢的百姓服務,百姓是大漢的主人,又何來驕縱之說。」

  都說儒家是最會適應統治者的學說,但其實法家比儒家適應力更強,大部分儒生口嫌體正,沒有逼到生死存亡的時候還是要點臉的,但法家他們就赤裸裸的認為自己是帝王的鷹犬,以帝王的意志為準則,這也是歷代帝王喜歡用法家的原因。

  而來到大漢朝之後,大漢天子要建設大同世界,法家就為朝廷制定通向大同世界的制度,天子認為天下是天下人的,說大漢的百姓是天下的主人,那麼法家也就尊稱天子的號召,把大漢百姓看成是大漢的主人。從立法,執法都站在百姓一方,也就是因為法家的這種改變,讓法家在大漢的名聲都變好了,因為站在百姓一方,法家在大漢基層建立了牢固的根基,無數散布在鄉村的法曹成為了法家這顆參天大樹的根基。

  倒是晁錯勸說道:「兄長行霸道之法,這在先秦沒錯,但由著大漢缺乏仁義,只能淪為酷吏之流,如此名聲會阻礙兄長更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才幹。」

  大漢的法家已經和戰國時期的法家往前不同了,說是全新的法家也不為過。大漢的要講仁義,於是法家說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

  維持現在的法家高層都不惜也學著修改法家先賢的形象,改善他們的名聲,像大秦的土崩瓦解,法家把黑鍋甩到始皇帝身上,還有一部分則說是當時天下都沒有治理大統一王朝的經驗。

  而對於商鞅這個在法家歷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人,他們也想辦法改善商鞅的名聲,大力推廣商鞅見秦孝公的故事。

  說當年商鞅遊說秦孝公時,提出了三種治國之道,分別是帝道,王道和霸道。

  帝道崇尚自然,無為而治。他追求的是一種天下為公的理想境界,統治者以天下蒼生為念,治理國家不以個人慾望和利益為先,而是以公平和正義為指導。傳說中為是地道的貫徹者。堯舜被認為是帝道的貫徹者,他們將王位和德才兼備的後人,體現了地道的無私和公正。

  但秦孝公卻不喜帝道。

  於是第二天商鞅見秦孝公,對他講述了王道之法。

  王道主張以德治國,通過統治者的德行和善行贏得天下,諸侯歸心,從而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王道講究以德以來治國,注重統治者的德行和家族的傳承。

  但秦孝公卻依舊不喜王道。

  於是在第三天,商鞅見秦孝公對他講述了霸道之法。

  霸道是一種功利之道,主張通過武力和權謀來建立和維護統治,實現國家的強盛,霸道強調的實力和效率。徹底拋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講究一切從利益出發。

  但秦孝公聽完商鞅的霸道之術大喜,在大秦推行霸道之法。

  所以大秦最終變成了一個霸道之國,根子上是在秦孝公身上,商鞅只是執行秦孝公意志的人,把法家的黑鍋全部丟給秦王室身上。

  你看現在我大漢用帝道和王道治國,我法家不就成為了最公正和無私的官員,所以大秦的暴政都是歷代秦王的錯。


  這個故事在大漢的學術界上是沒有多少人認可的,商鞅一個法家之人,去秦國推行道家的無為而治,儒家的仁義之道,這是想要蒙誰?

  但嚴謹的學術論證大家不感興趣,而八卦故事卻是異常吸引讀者,就像牛頓為了推導萬有引力,一尺多高的草稿大家不感興趣,但是牛頓被蘋果砸中,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廣為流傳。

  這個故事因為其八卦性,得到了大漢百姓的認可,大漢的百姓講起春秋戰國的故事,就會說這一段,並且可惜道:「要是當初秦孝公聽了商鞅的帝道,王道,大秦也不至於二世而亡了。」

  大家都在玩新版本的法家,而郅都老版本的氣息太濃厚了,賈誼他們都知道郅都是被天子記住的官員,又是法家自己人,所以才願意提點他一番。

  郅都淡然道:「某之願殺盡天下貪贓枉法之輩,酷吏之名正好,肖小之輩聞吾名,膽氣就喪三分。」

  晁錯只能苦笑了之。

  郅都年紀雖然大,但嚴格來說是法家的後進之輩,賈誼,晁錯他們名震長安城的時候,郅都還是百石法曹。

  郅都不是學院派的法家,而是在河東郡考上的漢吏,他因為行事過於強勢,執法鐵面無私,剛正不阿,得罪了很多人,十年時間沒有得到晉升,一直在大漢鄉里為法曹。郅都轉運來自《法治日報》報導,一個年輕的記者採訪郅都,了解他的事跡,寫了一篇《行走在鄉間的獬豸》詳細的介紹了致都這10年來為法曹的事跡。

  而這篇文章被徐愛民看到,郅都就成為了大漢優秀基層代表,得到了天子的接見和表彰,接下來十幾年時間,郅都一路官運亨通,成為了大漢兩千石的并州刺史。

  但即便是位高權重,致都依舊不改本色,這十幾年來經他處置的漢吏貴族多達上百餘位。

  大漢的貴族不是沒有想要報復郅都。但郅都不好美色,家中只有一老妻,被家人管束的也極其嚴格,兩個兒子,一個加入墨家,一個在炎洲都督府參軍。

  不好美食,每日只在官署就餐。

  不好華服,每日穿著的都是官服,或者是他妻子縫製的衣服。

  不講私情,從不翻私人的求情信,也不接受送禮和私人的請託。

  郅都的日常生活平淡的和苦行僧一樣,比墨家還墨家,郅都的那些仇人想要抓他的缺陷,抓了十幾年時間,硬是沒有抓到,這就是一個無敵之人。

  反而是郅都青天之名在大漢各地流傳,大漢雖然一直向著大同世界前進,但依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制度,大漢內部還有龐大的封建貴族。尤其是大漢經濟高速增長的幾十年時間,大漢的百姓受益,但大漢豪強地主勢力膨脹的更快,在關中,陳郡,會稽郡,臨淄郡,洛陽等地還好一些,這些大城市都是大漢重點關注的地方,出了輿情也能很快被大漢朝廷了解,而後迎接他們的則是廷尉,御史大夫府的鐵拳。

  但大漢還有極其廣大的落後地區,那些消息閉塞的地方,貴族豪強最是容易橫行地方,蔑視官府,不守國法,大漢百姓對青天的需求是一直存著的,而像郅都這樣剛正不阿,不避權貴和皇親,凡犯法違禁者,不論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懲之。列侯和皇族之人見到他,都戰戰兢兢,卻是大漢百姓最喜愛的官員。

  而大漢戲曲極其繁榮,青天一直是戲曲當中的熱點曲目,很快就有戲院的編輯,根據郅都的事跡編演了《郅公案》,把各種民間故事,和破案的事件編排在一起,安到郅都的頭上。


  而這樣的戲曲受到大漢百姓熱烈的歡迎,每場這樣的戲曲都是爆滿,讓編輯和戲院的班主賺的盆滿缽滿,經濟效益對人的主觀能動性驅動是最高的。

  《郅公案》既然如此受到歡迎,自然會有其他戲院開始山寨了,你編《郅公案》,我就編《郅公傳奇》《郅青天傳奇》等等,很有幾分後是8點黃金檔的風潮,什麼火就播什麼。

  偏偏這些山寨的戲曲演出的效果還不錯,不說是場場爆滿,但戲班因為這些戲曲賺錢卻是真的。

  而大漢在宣傳領域一直都強項,戲曲官署,每年都要宣傳大漢漢吏的典型,表彰和宣傳他們的事跡,以激勵更多的人學習這些榜樣,還別說大漢各國階層都吃這套,從戰國流傳下來的習俗,漢人對名的追求還在利益之上。大漢的宣傳滿足了先進者的對名聲的追求,起到正面激勵作用。

  所以戲曲令發現民間這股風潮之後,他們派遣了編輯專門採訪郅都,去郅都當差的官署拿有關郅都判案的文件。經過一年多的編排《郅公探案實錄》新鮮出爐,在整個大漢巡迴演出,這個戲曲打著號稱是根據郅都真人真事改編,受到各地百姓的歡迎。

  郅都因此成為了法家新的政治明星,地位快速提升,已經可以和賈誼,晁錯他們站在一起了。

  法家也更喜歡大漢,戰國先秦法家只是君王的黑手套,專門為君王得罪貴族,得罪豪強,得罪地方的百姓,有好下場的寥寥無幾,但在大漢朝廷給他們名,給他們利,法家第一次站在正面形象。

  遊行示威並沒有影響到賢者大會的正常召開。

  首先是大漢丞相陳磊做的大漢朝廷一年報告。

  陳磊對著所有的賢者說著大漢這一年鋼鐵的產量,煤炭生產了多少噸,化肥生產了多少噸,石油生產了多少噸,今年還增加了一個電力的數據。

  而後是糧食生產了多少噸,布匹生產了多少匹,進出口的增長,財政的增長,說完這些大頭之後,後面則是一些比較細緻的,像人均增加了多少糧食,蛋,奶,肉蔬菜的人均量,而後是修了多少公路,鐵路,建設了多少水渠等等。

  賢者們聽完紛紛為陳磊鼓掌,因為今年的數據太亮眼了,已經追上大漢開國時期了。

  而在一旁觀政的大漢諸侯代表則紛紛羨慕,大漢一年財政增加都比他們全年的財政收入多十倍。

  天竺相董仲舒則有點擔憂今天的遊行示威影響到天竺的發展,要知道在大漢勞工數量最多的就是天竺國,有接近十萬人,這些勞工創造的收入是天竺外匯最重要的來源。

  自從天竺王徐愛軍請董仲舒去天竺之後,對其極其重視,食則同席,寢則同榻,董仲舒去天竺三年時間就從天竺王幕僚晉升為天竺王丞相,他在天竺可謂是如魚得水,他自然要回報天竺王的重視。

  於是董仲舒則開始了自己在天竺的改革,他首先對天竺的吏治下手。

  對於天竺吏治的腐敗董仲舒是極其震驚的,他認為天竺的腐敗,已經到了不反腐要亡國的程度了,他甚至擔心天竺出現一個太上皇一樣的英雄,把漢人的勢力趕出這片土地。

  而為了反腐,董仲舒大量招募大漢的儒家子弟,以這些人取代天竺原本的腐敗分子。

  天竺人也算是絕了,逼的董仲舒這樣的儒家之人也要行法家之道。

  經過了一年多的打擊,董仲舒不敢說天竺官吏能有多清廉,但那些只會貪污,不會做事的無能之輩大量被清理出去,大漢來的儒生取代他們,下面的官員也懂得執行天竺朝廷的命令。


  而後他對土地動手,限制私人占有土地,限制豪強兼併土地,以贖買的方式,把豪強貴族的土地再次均給天竺的平民。

  針對天竺貴族豪強霸占經濟作物,鹽業,鋼鐵等高價值的行業,他強力實行官營政策,把經濟作物園,鹽業,鋼鐵等工廠收歸少府所有,增加天竺朝廷的財政收入,而對天竺民間,他壓制奴婢制度,打擊天竺本土的四等人制度,打擊天竺本土的宗教勢力,降低賦稅,減少徭役,讓人民休養生息,減少民力消耗。」

  在董仲舒這一系列的政策下,天竺國的財政收入增加了一倍,第一次超過了百億錢。

  這要是在封建時代的,董仲舒此時的功績足夠堪比管仲樂毅,但可惜這條時間線,全球已經被大漢拉入了工業化的時代了。

  天竺的這些改革措施,就是暫時的讓天竺的財政由赤字變為盈餘,對天竺產業的改變依舊是非常少。

  此時的天竺依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封建國家。他本土因為徐愛軍帶來的少數工業區也被衝擊的搖搖欲墜。

  原因也非常簡單,全球化本質上也是一場淘弱留強的經濟大洗牌,一個地區的強的產業會得到極大的加強,同時一個地區相對弱的產業,會遭遇全球最強大的對手,被打的一瀉千里。

  天竺這塊地區,因為有豐富的光熱,只要做好基礎設施建,不管是種植糧食,還是種植甘蔗,香料,茶葉,棉花等經濟作物都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

  所以天竺的貴族豪強只要開個經濟作物種植園,就可以輕易的賺取大量的利潤。而與之相對應的是,要發展工業,就要建設工廠,要修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同時要修建工業區,完成通水,通路,通電等基礎設施要求,花費了巨額代價,弄了這麼多基礎設施,建立起來的工廠,還要和大漢已經有完整產業鏈的工廠競爭。

  而天竺國,除了人力成本低這一個優勢之外,不管是基礎設施,資金,人才等等條件都遠遠不如大漢,甚至都不如匈奴國,匈奴國好歹有軍臣帶來的工業傳統,加上他本身就有行商的傳統,對發展工業有一定加成。

  天竺卻是一個等級制度的奴隸制國家,它的傳統的奴役本土的人來創造價值,他們弄個棉花種植園,香料種植園可以做到。

  但要打通全國大市場,建立工業體系,培養工業人才,然後建立一個血肉工廠,壓縮工業產品的成本,以此和大漢的工業產品競爭,就有點超出他們的能力了。

  在天竺開工廠的利潤遠遠比不上弄個棉花種植園利潤高。開工廠勞心勞力不賺錢,弄個棉花種植園,輕輕鬆鬆就可以躺賺錢,你要是天竺的上層人如何選擇?

  自然是放棄建築工廠,弄個經濟作物種植園。

  當董仲舒當天竺丞相的時候,他發現偌大一個天竺,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小工業區,裡面也只有一些小型的紡織廠,食品加工廠,機械維修廠,和一些水泥等五小工廠。

  而就是這麼零星且破敗的小工業區,也是在大漢的工業產品衝擊下搖搖欲墜。

  最讓董仲舒無語的是,明明發展工業對天竺上層是有利的事情,但他們卻滿不在意,最喜歡用的都是大漢來的絲綢,棉布,各種高檔的衣物,工業產品,即便是本國有替代品,他們也不用願意用,並斥責為垃圾貨。

  上層人這樣的態度,天竺的先進位造業能發展的起來才有鬼。

  此時天竺的都城孟買,在董仲舒看來是極其魔幻的,貴族豪強居住的富饒地區,其居住環境,基礎設施和大漢本土無異,大漢最先進的電網系統在孟買可以找得到,先進的自來水網,摩天大樓式的建築也可以看到,乾淨整潔的瀝青馬路,穿著時尚的富裕公民。

  但出了富人區,孟買展現出貧窮落後,低矮落魄的建築,污水橫流的街道,衣不蔽體的貧窮百姓。

  而在更加廣大的地區,天竺的百姓依舊生活在稻草泥土搭建的房屋當中,只有少數富裕的百姓才能修建磚瓦房,現代文明的工業產品,依舊是只有少數人能夠享受的奢侈品,普通人依舊生活的貧困,大家視去大漢打工當做改變命運的途徑。

  天竺豪強貴族對這片土地的一切習以為常,甚至認為這幾十年是天竺的黃金歲月,他們手中的土地增多,財富增多,融入大漢全球化體系當中,他們能享受的奢侈品變得更多了。

  但董仲舒卻不能接受天竺現在的樣子,不管是為了報答天竺王的知遇之恩,還是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都想要改變天竺的現狀。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