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心生嘀咕
廚房裡的李母,手中的切菜刀哐當一聲,落在了菜板上。
她轉身回頭不可置信的看向大妹。
「您甭這麼看我,那小子親口承認的。」大妹扭身到嫂子身邊,幫著她一起擇菜。
「我怎麼就不信呢,之前一點口風都沒露過呀。」李母的視線跟著女兒的移動而移動。
秋芳華也是覺的稀了奇了,誰會猜到今天的聚會,爆出這麼一件根本沒往那邊想過的事兒。
她抬頭跟李母說道:「興許是之前沒定下來,小弟不好意思說吧。」
這個說法不管是不是如李小弟所想,但是卻是能安撫到李母。
對待嫁娶認真的年代,如果是自由戀愛,確實不到談婚論嫁階段,是不會隨意對家裡人張口的。
得此消息的李母,這下飯都沒心思做了,當下解了身上的圍裙,就要往客廳里殺問李小弟。
秋芳華還想攔,卻被大妹一把拉住,只能看著婆婆的背影消失在廚房門口。
「讓她去,媽要是不弄清楚啊,咱們今天也就甭吃飯了。」作為最了解自家媽是什麼性子的大妹,對著大嫂解釋道。
秋芳華轉身看著廚房檯面上那些備好的菜,心想也只能如此了。
那些個大菜,不是她跟秦姐能搞得定的。
與其讓她倆出手浪費食材,還不如定定心等婆婆問好回來再動手吧。
李母如風一般的出現,已在李想等人的預料之內。
只見她前腳還沒徹底踏進屋子,那帶著歡喜的連聲質問便紛至沓來。
「臭小子,你啥時候談的對象啊,姑娘多大了,幹什麼的,家裡有什麼人啊,什麼時候帶回家來看看吶?」
李小弟剛想回答第一個問題,卻又被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堵的張不了口。
直到李母問完,帶著期待的眼神看著他。
好一會兒,他才理好了詞兒,回答著老母親的疑問。
「我們倆最近才定下來,這不找到機會就跟你們匯報了嘛。」李小弟留了個心眼,把時間悄悄的往後延了延。
李母一聽到是最近,臉上的笑容扯的越發的大。
她擺擺手,示意他繼續說。
「敏慧她比我小三歲,是我戰友的妹妹,之前是BJ大學文學系的學生,現在畢業了在出版社當編輯。」
李小弟對這姑娘的介紹還沒說完,但是屋裡的幾人,從臉上的表情就能看出,到此他們都挺滿意的。
尤其是李想,一聽這未來弟媳還是自己同校的學妹,心下更是滿意了幾分。
李小弟的敘述還在繼續,李想和高偉誠倒沒什麼,李母卻是微皺起了眉頭。
不過她很快收斂了情緒,力求不在小兒子跟前顯露這些。
「她爸媽都不在了。。。就是那幾年不在的,帶他們長大的爺爺奶奶,也在這兩年相繼去世了,現在他們家就剩她跟她哥相依為命了。」
「既然姑娘家身世這麼可憐,那你以後就更得對她加倍好,以後成了一家人,我們就是他們的親人。」李想對小弟囑咐道。
李小弟聽後點頭,對於大哥的囑咐應的相當乾脆。
後面他又把一些零碎的情況,都說了說,讓他們了解的更清楚些。
能培養出兩個大學生的家庭,父母又是那般的遭遇,說起來早先的家庭背景自是不差。
尤其是李想他們對李小弟這裡,在找對象的問題從來都沒有什麼硬性要求。
耿敏慧的情況就算不是太好,只要不是品德上有瑕疵,他們都不會多說什麼。
最後全家了解下來,估計只有李母心裡犯點小嘀咕。
老一輩的心態也能理解,家裡沒個長輩,在這個時候屬實不是什麼加分項。
要是再迷信一點,對於這種長輩全沒的情況,甚至還有點犯忌諱。
不過李母嘀咕歸嘀咕,面上卻不顯,反而小兒子臨回學校前,她這次還特意準備了給女兒家的一些吃用的東西,讓小兒子之後給這姑娘送過去。
不知內里的李小弟樂呵呵的走了,還以為全家上下都支持著他呢。
哪知,他前腳走,李母便跟大兒子,大兒媳說著心裡的那點不舒服。
「這一個長輩都沒有,這以後連個搭把手的都沒有怎麼成。」
李想沒想到老母親會在這個問題上,犯起了糊塗。
自工作以後便很少逆著她來的李想,罕見的語帶嘲諷道:「媽,您可別忘了,您跟我爸成婚沒兩年,自個兒的長輩也是都沒了。」
要是按照以往,李母的反應,輕則給他一個白眼,重則巴掌就上來了。
這回她倒也是少見的沒跟兒子置氣。
她長嘆了一聲,說道:「我知道你這話是啥意思,怪我這個當媽的多管閒事唄,可想兒,你也不想想,你媽我不正是吃夠了沒長輩幫襯的苦,才想著別讓你們再趟這條路呢。」
李母還沒跟李父結婚那會兒,李家這邊的長輩已經沒了。
生完李想後,自個家裡這邊也是斷的斷,沒了沒。
那時,哪有什麼產假可言,一家子的進食就指著這每天上工賺來。
李父是一天不敢歇,李母也不敢讓他歇。
生完第一天,就拖著病體,自己給自己熱吃的。
不是李母矯情,那一會兒真是覺的命比黃蓮還苦,連新生兒的帶來的喜悅,也沒法掩蓋這份苦澀。
男人與女人相比起來,那天生的粗大神經,很難讓李想這個做兒子的,對母親的過往經歷,有著深刻的感同身受。
聽到母親說起這些,李想拍了拍她的手,乾巴巴的說了句:「都過去了。」
李想不心疼嗎?
他是心疼的,可他除了這句乾巴巴的安慰,卻不知道回什麼才好。
這時,秋芳華牽過李母的手,輕聲勸道:「媽,有時候有長輩和沒長輩,區別也沒那麼大,再說咱家不還有您嘛,他們倆以後日子自有您的幫襯,你還怕他們過不好嗎。」
李母知道這是大兒媳拿著自己做例子,來勸說她。
大兒媳也是抱著赤誠之心來勸說,如若不然,誰願意把難堪處往外道呢。
李母緊了緊兒媳的手,沖她笑了笑。
心裡的這點疙瘩,暫時算是消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