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殺掉自己皇帝兒子的第一位不是胡充華,北魏時馮太后就殺掉兒子獻文帝拓跋弘。
但是獻文帝拓跋弘不是馮太后親子,胡充華殺的則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在北魏這個鮮卑族建立的國家有一個傳統,那就是立子殺母。
所以北魏皇帝的嬪妃都為了保住性命不願意給皇帝生娃,就是懷孕了也都偷偷墮胎。
但是胡充華卻不怕死,寧願一死也要為北魏宣武帝元恪生兒子。
胡充華也為起生下一個皇子元詡,這樣的壯舉一時成為佳話。
「胡充華是北魏宣武帝時期司徒胡國珍的女兒,她的原名史書沒有記載。」
「她入宮後備受宣武帝元恪的寵愛,生下皇子後被晉升為充華。」
「宣武帝元恪死後,她一手操縱朝政,窮奢極欲。」
「後來為了能夠牢牢地掌控權力,甚至毒殺自己的兒子。」
「因此導致領民酋長爾朱榮禍亂都城洛陽,北魏從此進入了滅亡的倒計時。」
「胡充華剛出生就有異象,赤光四照。」
「她小時候有方士為她占卜,說她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母,生天地主。」
「這些話盡可一笑了之,可能是胡氏在給自己造勢。」
「胡充華非常聰明,多才多藝。」
「她能走進宣武帝元恪的視線順利入宮,主要得益於她的姑姑。」
「胡充華的姑姑是個尼姑,業務技能精湛,能說會道。」
「被元恪請去講佛法,她也藉機向元恪介紹這個侄女。」
「元恪因此對胡充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召她入宮。」
「胡充華入宮後憑藉自身的才能,幫元恪處理朝政得心應手。」
「而且受她姑姑的影響,還懂點佛法,所以她很受元恪寵愛。」
「北魏的祖制,是皇妃生子立為太子則被賜死。」
「因此很多嬪妃都不敢生兒子,更不敢讓兒子被立為太子。」
「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元恪頻喪皇子,而這讓胡充華看到了機會。」
「她曾公開對妃子們說,怎麼能因為個人的生死讓天子沒有子嗣呢?」
「她在私下裡態度也很堅決,只要生下來的是兒子,就算自己死了也無所謂!」
「無論這話是有心還是無心,這樣一來,元恪對她更加疼愛了。」
「公元510年,胡充華生下皇子元詡。」
「元恪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不讓包括皇后和胡充華在內的妃子接近他。」
「可能元詡的出生讓元恪對胡充華不只是寵愛,還有了很強的感激情緒。」
「所以他沒有遵循祖制,而是保留了這個妃子。」
「當然,如果他知道後來發生的事可能就不會心軟了。」
柳如是:北魏馮太后,把孫子拓跋宏培養成了一代明君。
拓跋宏也叫元宏,史稱孝文帝。
自馮太后臨朝稱制後,推行漢文化。
孝文帝拓跋宏執政時,更是將推行漢文化,推到了最高潮。
他除了遷都洛陽之外,還做了一件事,就是改複姓為單姓,拓跋氏改成了元氏。
孝文帝是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他希望北魏的疆土,能在他的手裡不斷變大,於是常年在外領兵打仗。
在一次御駕親征的路上,孝文帝因傷而亡。
17歲的太子元恪繼位,即宣武帝。
胡充華是元恪的后妃,但是她不是憑美貌被選進的皇宮。
而是多虧了有一個信奉佛教,能講解佛經的姑姑。
在她16歲這一年,有一天,姑姑入宮給宣武帝講解佛經。
順便以身體不舒服,需要侄女為伴的名義,把她帶進了宮。
出身並不是名門望族的胡充華,一進宮便被皇宮的富麗堂皇所吸引,甚至做起了入宮為妃的美夢。
有了夢想就有了希望,繼而就有了為實現夢想而努力的行為。
宣武帝見到容貌秀麗的胡充華,也十分喜歡,便問她懂不懂佛經。
宣武帝讓她說來聽聽,胡充華真當然求之不得。
她口齒清晰的講解,珠圓玉潤的聲音,讓宣武帝心頭一喜,當天便把她留在了宮裡。
胡充華雖不是傾國傾城之姿,但是她從小聰明伶俐。
不僅讀了好多書,而且還會騎馬射箭,同時還跟著姑姑出家修行學佛講經。
所以,她一張口宣武帝便誇她口齒伶俐,繼而封她為承華世婦。
但是,胡充華並不介意,只要入了宮邁開了第一步。
她覺得自己就有機會,成為後宮之主。
於是,她開始留意後宮的一切。
她發現宣武帝沒有兒子,從皇帝沒有兒子這件事上,她發現有機可乘。
雖然她知道,她的決定有可能會讓自己送命。
但是如果不藉機賭一把,或許她一輩子都沒有出頭之日。
她是屬於為達目不擇手段,甚至願意拿性命賭一把的人。
北魏有個規定,就是凡生了兒子的后妃,只要兒子被立為太子,母親就得被處死。
由於這條規定太過殘忍,致使後宮中的嬪妃,寧願不生孩子,也不想被賜死。
有的甚至為了保命,讓自己的兒子猝死在襁褓之中。
胡充華不害怕死,她知道憑現在自己的地位,就這麼熬著就算熬到死,也不一定能有出頭之日。
她一定要給皇上生個兒子,來提高自己的地位。
可後宮中美女如雲,自己雖然長得不醜,但也不是最出色的。
於是,她時常對宮裡人說,皇上怎麼能沒有兒子呢?后妃怎麼能因為怕死而令天子無後呢?
她說這句話是為了讓身邊人,把這句話傳到皇帝耳朵里。
沒有皇子就代表沒有皇位繼承人,皇帝當然為了這件事憂慮不已。
現在居然有人不怕被處死,甘願為他生兒子,宣武帝立即召胡充華侍寢。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胡充華的精心策劃下,她為宣武帝生下了兒子元詡。
終於有兒子了,宣武帝大喜,晉封胡充華為貴嬪。
離皇后之位只隔了左右昭儀,她知道自己離目標又近了一步。
「公元515年,33歲的元恪撒手人寰,年僅5歲的太子元詡即位。」
「一個5歲的小孩子能懂什麼,這年扶持元詡繼位的於忠把持朝政。」
「沒過多久於忠矯詔殺了反對他的郭祚、裴植等人,免了高陽王元雍的職務。」
「很多大臣對此十分不滿,紛紛選擇支持太后胡充華攝政。」
「至此,胡太后的光輝時刻到來了!」
「初次掌控朝政的胡充華,可謂是春風得意。」
「一方面,她給自己的老爹胡國珍和族人們升職加薪,壯大家族勢力。」
「另一方面,讓別人上書時稱她為陛下,她也自稱朕。」
「除此之外,她還越俎代庖。」
「藉口自己的兒子孝明帝元詡還小,不能主持祭祀,就執意代行祭祀。」
「這讓她出盡了風頭,心理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當然,有了權力還不夠,還要釋放自己的欲望。」
「胡充華受姑姑的影響懂點佛法,信仰佛教。」
「她掌權後斥巨資建造永寧寺,做佛事時動輒上萬人參與,排場浩大。」
「此外,她還逼幸元恪的弟弟元懌,豢養男寵,私生活非常放縱。」
「當然,除了享受權利的甘甜,她還非常喜歡收買人心。」
「她巡視一處國庫,隨行的有一百多人。」
「她慷慨的讓眾人憑自己力氣拿走布帛,只要能拿得動就都歸他們所有,這讓眾人非常高興和感激。」
「胡太后這種奢侈放縱的生活過了沒多久,就激起了大臣們的不滿。」
「逼幸元懌更是讓元叉和劉騰嗅到了強烈的危機感。」
「元叉是胡太后的妹夫,仗著胡太后的寵信行事驕縱。」
「因此多次受到元懌的管制,而劉騰因為一些原因和元懌關係很差。」
「這樣,元叉、劉騰有了共同的對手。」
「他們一拍即合,手段也比較極端,直接發起政變殺元懌。」
「把胡太后幽禁在宣光殿,宮門日夜緊閉。」
「劉騰親自掌管宮門鑰匙,只是定時供應吃喝。」
「這個時候的胡太后忍飢受凍,甚至連見兒子元詡一面都成了奢望,悽慘無比。」
李師師:胡充華是北魏武始侯胡國珍的女兒,由於出身豪門。
所以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學涵養比較高。
受當時社會崇尚佛法氛圍的影響,胡充華成年時便進入佛寺做了尼姑。
在佛寺時精研佛法,深通佛經義理。
胡充華皓齒明眸,長相妖冶,天生一副美人胚子。
她的姑姑當時是一位頗有地位的尼姑,常出入宮中宣講佛法。
眼見著侄女像貌迷人,於是動起了把她當賭注以謀求地位高升的念頭。
利用在宮中講法的機會,買通宣武帝元恪身邊的侍從,讓他們時不時地向皇帝大講特講胡美人的模樣身段如何迷人。
一來二去,皇帝動了心,就把胡充華納入宮中。
胡充華入宮後很受皇帝的寵幸,幾度雲雨之後珠胎暗結,便懷上了皇帝的種。
當時北魏的祖制是子貴母死,但凡生下的皇子一旦被立為儲君。
其生母就要被處死,以防將來干政。
所以當時的后妃們都害怕生孩子,如果發現懷孕後都會在第一時間打掉。
所以宣武帝儘管在後宮辛勤耕耘多年,一直沒有子嗣。
胡充華懷孕後,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堅強,不僅謝絕善意勸誡。
而且還每日向神靈祈禱,希望能給皇帝生下一位皇子,以承繼大統。
皇帝獲悉後,大為感動。
十月懷胎期滿,胡充華誕下一個男嬰,也就是後來的孝明帝元詡。
終於盼來兒子的宣武帝興奮加感動,不顧高皇后的提議。
毅然宣布廢除子貴母死的野蠻祖制,救活胡充華的性命。
5年之後,年僅32歲宣武帝駕崩,元詡繼承了老爹的位子。
封高皇后為皇太后,生母胡氏為皇太妃。
政權交替之際,高皇后一度想對胡充華母子不利。
幸好有大太監劉騰告密,胡充華才躲過殺身之禍。
獨生子登上皇位後,胡充華很快便對高皇后實施報復。
先設計剪除她的家族黨羽,隨後又迫使她出家為尼,3年後又將其秘密處死。
除掉政敵後,胡充華又太妃升級為太后。
遂開始垂簾聽政、大權獨攬,執政之處頗有一番積極的作為。
胡太后感激於劉騰的救命之恩,不斷地為他加官進爵。
並讓他主持幾大皇家寺院的建築工作,恩遇極重。
太后生性放蕩,加之年輕守寡。
不久便和妹夫元乂勾搭成奸,對情郎的各種請託無不允從。
劉騰、元乂互相交結,兩人恃寵而驕、胡作非為,一時間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
不久,胡太后又移情別戀,愛上了自己年輕俊美的清河王元懌。
幾番軟硬兼施之下,終於讓其委身於己。
胡太后抱得美男歸,每日樂不可支,竟然把朝政大權都託付給元懌管理。
元懌為人剛直,屢屢對劉騰、元乂的行為進行處罰,自然激起兩者強烈反彈。
劉騰、元乂發動政變,殺死元懌,並將胡太后囚禁在北宮長達五年時間。
囚禁期間,劉元二人嚴禁太后與皇帝會面,並縮減她的衣食。
使得胡太后常在宮中啼飢號寒,淚水長流。
「也許正是這一段經歷,讓胡太后本就善於鑽營的心理嚴重扭曲,內心也日益冰冷。」
「擁有過驕奢淫逸的生活,也深受了幽禁的痛苦。」
「這巨大反差讓她對權力有著超乎常人的迷戀,她再也不允許他人奪走手中的任何東西。」
「劉騰死後,胡太后在一些親信和不滿劉騰、元叉所作所為的大臣幫助下,重新掌握了朝廷大權。」
「胡太后這次掌權後變本加厲,養了更多男寵,生活異常奢靡。」
「另外,眼見自己兒子元詡越來越大,胡太后危機感爆棚。」
「她派人監視元詡,將元詡親近、重用的人全都殺死。」
「孝明帝元詡對胡太后專權非常不滿,他試圖借用領民酋長爾朱榮的力量來奪回君主權力。」
「要知道,爾朱氏這幾代人可一直都是北魏的忠實臣子。」
「結果胡太后察覺到了元詡的謀劃,很快她夥同男寵鄭儼等人毒死了元詡,並扶持了其他傀儡皇帝。」
「這一事件給胡太后帶來了災禍,爾朱榮聲稱要為元詡報仇,率兵進入了洛陽。」
「爾朱榮不聽她的解釋和苦苦哀求,把她和傀儡小皇帝扔進黃河淹死。」
「並藉口在場的大臣們對孝明帝元詡不忠,將他們全部殺死,受害者近兩千人。」
「胡太后確實在北魏這輛車走下坡路時,往油門上踩了一腳。」
「這加速了北魏的衰亡,但把過錯都推到她的身上就太片面了。」
「元魏衰亡的因素有很多,有孝文帝元宏漢化改革留下的弊病。」
「有元恪對南梁的戰略失誤,也有宗室權臣激烈的爭權奪利。」
「其中,元恪主導的鐘離之戰的失敗,是最為致命的原因。」
「鍾離之戰可以說是一場決定國運的大戰,這場戰爭的失敗導致北魏損失巨大。」
「僅被俘的士卒就有5萬左右,損失的各種物資更是無法統計。」
「巨大的戰爭損失使得北魏朝廷,更加肆無忌憚地搜刮民財來維持奢靡的生活。」
「統治的腐敗致使社會矛盾加劇,接踵而至的自然災害更是直接導致邊鎮和百姓叛亂迭起。」
「這一樁樁一件件累加之下造成了北魏分裂、滅亡的結局。」
董小宛:元詡被立為太子,按照律令,胡充華真要被處死。
當時,宣武帝只有這一個兒子。
他知道因為怕被處死,許多后妃都害怕生兒子,而不願意親近皇帝。
所以,他覺得這條律令是使北魏皇嗣很少的罪魁禍首,應該被廢除。
所以他和大臣們商議,廢除這條殘忍的律令。
胡充華贏了,她的兒子被封為太子。
她不但沒有死,而且晉升了妃位,這讓後宮的嬪妃嫉妒不已。
特別是皇后高氏,她因為怕被殺,害死了兒子。
胡充華卻因為生了兒子而得福,這讓她情何以堪?
本來,她沒把胡充華放在眼裡,因為她相貌並不出眾。
高皇后覺得就算懷孕,胡充華未必會生男孩。
退一萬步講真生了男孩,立了太子,按規定也會被處死。
她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可結果卻出乎她的意料。
雖然,元詡被立為太子後,她屢次催促宣武帝,按律令殺太子生母。
可皇帝卻找各種藉口推託,最後竟然直接廢除了立子殺母的律令。
她為此憤怒不已,同時也意識到胡充華是個不好對付的人
宣武帝元恪駕崩,六歲的太子元詡繼位,為孝明帝。
劉騰病死,胡太后利用元乂防備鬆懈的機會,與皇帝設計將其誅殺。
重獲自由的胡太后性情大變,不僅嗜權如命。
而且在私生活方面變得更加素無忌憚,毫不顧及皇帝的臉面。
不僅如此,胡太后深信佛法能減輕罪孽。
所以大肆建造佛寺,全國廟院激增至3萬餘所,僧尼多達200餘萬人。
如此窮折騰,終於把孝文帝時期積攢下來的家底全部敗光,弄得國窮民貧,怨聲四起。
孝明帝在漸漸長大,對老娘的胡作非為越來越反感,擔心她的舉措會把國家帶向毀滅之路。
於是有了親政的計劃,不斷培養自己的勢力。
視最高權力為禁臠的胡太后看在眼裡自感感覺不爽,常藉故誅殺皇帝身邊的近臣,意在孤立兒子。
孝明帝的潘嬪生了一個女兒,胡太后卻對外宣稱生了—個皇子,並大赦天下,以示慶祝。
對於老娘指鹿為馬的行為,孝明帝實在是忍無可忍。
於是密詔鎮守晉陽的大將爾朱榮,令其率兵南下進兵洛陽,以脅迫胡太后交權。
不料消息泄漏,胡太后對兒子的計劃震驚之餘,失心瘋發作。
竟然夥同情夫鄭儼、李神軌等人將其毒死,先向天下宣布由之前潘嬪誕下的皇子繼位。
由於被人識破,又向天下宣布由年僅三歲的臨洮王子元釗繼位。
胡太后的做法震驚朝野,天下匈匈之餘,爾朱榮舉兵南下,迅速攻陷洛陽。
胡太后見大勢已去,便自行削髮為尼,再入佛寺。
同年四月,爾朱榮將胡太后和小皇帝逮捕並沉入黃河溺死,又將王宮百官2000餘人盡數殺死。
胡太后的傳奇人生竟然落得如此下場,正因了那句經典古訓。
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