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第438章 花閒竇太后

第438章 花閒竇太后

2024-09-28 19:18:47 作者: 酷酷的橙子
  看過《漢武大帝》的都知道,尊奉黃老,看似清靜無為的竇老太其實骨子裡並不無為。

  她在景帝時執意扶持小兒子梁王劉武上位,數度逼宮,讓漢景帝頭疼不已。

  又在武帝前期和小毛孩劉徹硬碰硬,逼殺武帝倚重的儒家大臣。

  更是一言不合就要廢掉劉徹,逼得劉徹不得不寄情上林,終日射鹿獵兔。

  可以說竇太后在整部《漢武大帝》中使出了一招招鐵碗手段,把其女強人本色發揮的淋漓盡致。

  「在呂太后執政時期,竇氏作為良家女入宮侍奉太后,後經呂太后之手將宮中姬妾賞賜給各諸侯。」

  「因竇家在清河,所以竇氏十分想去離家近的趙國。」

  「最終因宦官粗心大意,未能將其放在心上,誤將竇氏送至代國。」

  「到達代國之後,竇氏得到代王劉恆的寵愛,並先後為劉恒生下女兒劉嫖,後又生下兒子劉啟和劉武。」

  「代王劉恆進京為帝之前,王后死去。」

  「稱帝不久之後,王后所生的四子也相繼因病去世。」

  「漢文帝劉恆即位數月之後,公卿請立太子。」

  「因竇氏之子年長,其子劉啟便被冊立為太子。」

  「後封竇氏為皇后,女兒劉嫖為長公主。」

  「小兒子劉武為代王,後封至梁國,是為梁孝王。」

  「後來竇氏因病導致雙目失明,同時期漢文帝十分寵愛邯鄲慎夫人、尹姬,但兩人最終均未生子。」

  「故漢文帝駕崩之後,竇氏之子劉啟即位,竇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歷史上邯鄲慎夫人的地位與竇氏相平,可與漢文帝同席而坐。」

  「直至袁盎以當年戚夫人得寵後被呂太后所虐殺為由勸阻,才讓慎夫人坐於下方。」

  「漢景帝即位之後,竇氏十分寵溺小兒子劉武。」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在一次宴會之上,曾與其弟劉武表示。」

  「駕崩之後會將帝位傳給他,竇氏聽後也十分高興。」

  「但後來因不符合漢代祖制以及竇嬰等朝臣極力反對,同時也因梁王劉武患熱病先於景帝去世而作罷。」

  楊堅:在西漢,除呂后外,輔佐文、景、武帝三朝的竇太后是朝中權勢最大的女性。

  竇太后出身並不富貴,在呂后時以良家子身份入宮,伺候呂太后,稱為竇姬。

  其父在釣魚時跌入深淵而亡,小弟甚至因家貧被人拐賣,竇家起初可歸為貧寒一類的人家。

  呂后當政時,曾將宮女賜給散布各地的劉姓諸侯王,竇姬便在此列。

  因家住趙地清河,為求得離家較近的便利,竇姬托人向宮中管事的人說情。

  也就是想回趙地老家,希望能將其遣給原籍趙地的趙王。

  結果,主事的官員不知是忘了,還是故意,卻把竇姬發往代國。

  竇姬當時老大不樂意,痛哭流涕。

  以至於要用強才勉強動身前往代國,卻不知這一錯誤卻是她日後騰飛的契機。

  代王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竇姬至代後。

  他獨寵竇姬,兩人恩愛有加,生女劉嫖,子劉啟和劉武。

  劉恆在呂雉之後被迎立為漢朝的第三位皇帝,劉啟被立為太子。

  母以子貴,竇姬成為漢文帝的正封皇后。

  女兒劉嫖被封為館陶公主,次子劉武被封為代王。

  自此,作為外戚的竇家扶搖直上,既富且貴。

  竇老太有兄竇建,有弟竇廣國。

  早年,竇姬與兄弟皆失散,立為皇后之後,才與兄弟相聚。

  歷經呂雉專權之禍後,當時的權臣周勃,灌嬰對竇皇后一家深具戒心。

  惟恐外戚再次擅權,竇姬成為呂后第二。

  周勃,灌嬰這倆人也算有辦法,他們為了防患於未然,專挑當時德高望重的君子長者與竇氏兄弟相交。

  言談皆大義,舉止均合禮,愣是把竇家兄弟日濡目染培養成了謙謙君子。

  但另一把雙刃劍來了,竇家自此多才俊。


  後世子孫諸如竇嬰等人皆有真才實學,文可奏對,武可殺敵。

  再加上竇太后的提攜,竇家子弟裂土封侯者數不勝數,成為朝廷中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

  竇姬在漢文帝後期,因年老色衰,且視力下降,逐漸被文帝劉恆冷落。

  雖貴為皇后,卻飽嘗心酸。

  在竇姬之後,文帝寵愛慎夫人,甚至在公眾場合讓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而坐。

  這在尊卑有序的封建社會,是對竇皇后的極大侮辱。

  但她不動聲色,以博大的胸懷淡然處之。

  有一次,竇皇后與文帝同游上林苑。

  有司官員以在宮中的慣例安排慎夫人與皇后同坐,被正直且重禮儀的大臣袁盎發現。

  他逕自上前將慎夫人的座位後移,以顯示尊卑有序。

  這下可打翻了慎夫人的醋瓶子,她大哭大鬧不依不饒,堅決不入席。

  文帝也勃然大怒,竟然偕同慎夫人離席而去。

  博通禮儀的袁盎後來向文帝講了好大一篇,尊卑有序方能上和下睦的大道理。

  並建議文帝寵幸慎夫人可多賜予財物,但不可廢棄禮儀,文帝方才領悟。

  可以看出,在文帝時,竇老太日子並不好過。

  原因很簡單,皇后雖說母儀天下,尊貴無比。

  但失去皇帝的恩寵,落草的鳳凰不如雞。

  但景帝繼位後,情形大為改觀,竇太后權力大增。

  景帝劉啟是個大孝子,皇太后竇漪房的權力自然水漲船高。

  尊黃老之術,崇尚清靜無為,與民生息的國策符合文景之時的國情。

  對蓄積民力、鍛造財富起了積極作用,間接造就了文景之治。

  但同時,竇太后借對黃老之術的堅持。

  打擊了一大批持有不同政見的人,大大強化了自己的權力。

  首先遭到打擊的就是博士轅固生,此人僅僅因為藐視《老子》一書,就被竇太后丟到野豬圈中赤手空拳與野豬搏鬥。

  要不是景帝出面保護而丟了一把劍給他,轅固生肯定要丟了性命。

  因為景帝的仁孝,終其一朝,偏屬儒家的博士竟然全部具官待問。

  真是霸道,一人好惡,耽誤了一代人。

  武帝前期與竇太皇太后的爭論,與其說是意識之爭,倒不如說是權力之爭。

  此時的竇太后,相比景帝時,手握虎符,權勢更為熏天。

  一直被打壓的儒家學派,抓住漢武帝劉徹革舊鼎新的心理,所提出的推儒術等思想均觸犯太皇太后的權威。

  而王臧、趙綰提出的絕奏事太后,更是直接向太皇太后的權威發起了挑戰。

  所以老太太果斷出手,先去衛綰之職。

  再召集諸侯老人,一舉逼殺王臧、趙綰,革除支持劉徹的丞相竇嬰。

  在這場爭鬥中,竇老太笑到了最後。

  劉徹終於明白,勢太弱,事難成。

  他於是重讀黃老,以退為進,寄情上林苑,整日射鹿逐兔。

  最終,打敗竇老太的也並非劉徹,而是歲月。

  而後歷史的畫筆才交到漢武帝劉徹手中,他才得以大展拳腳,在中華史上濃墨重彩地繪就了一副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囂張畫卷。

  「竇氏尊崇黃帝、老子所言,以其自身的豐富才學。」

  「時常干預朝政,推行無為而治的治國策略。」

  「皇帝及各諸侯也會追讀《黃帝》《老子》,尊崇道家思想。」

  「這也使得在漢景帝時期儒家等先前思想無法得到重視。」

  「竇氏喜好老子所著之書,漢景帝時期,召見轅固生問《老子》一書。」

  「轅固生認為這本書僅是普通人家所讀之書,沒有特別之處。」

  「竇氏大怒,命其至豬圈裡殺豬。」

  「漢景帝為緩解太后的怒氣,便給予轅固生一把利刃,命其斬殺。」

  「漢景帝看到轅固生表現廉直,便拜其為清河王太傅。」


  「直至漢武帝劉徹即位初期,竇太后仍權勢不減,持續推進無為而治。」

  「公元前155年,晁錯向漢景帝劉啟上書。」

  「建議對全國的藩王進行削藩,這一建議被劉啟採納後削藩工作便在全國展開。」

  「此舉從根本上削弱了地方藩王的勢力,但也加深了朝廷與藩王之間的矛盾。」

  「漢景帝劉啟聽聞藩王們放出誅晁錯,清君側的口號十分惶恐。」

  「竇氏對其一番教導,並親自下令誅殺晁錯。」

  「迫於壓力,在東市將晁錯腰斬。」

  「吳國、楚國、齊國、趙國等七國因削藩問題反抗朝廷,竇氏小兒子梁孝王劉武據守睢陽城,任命韓安國等人為大將軍參與此次戰爭。」

  「楚國和吳國因前期在梁國受阻,不敢貿然向西進兵,和周亞夫僵持三月之久,最終因戰力不足覆滅。」

  獨孤皇后:竇太后沒有把大漢改為竇姓的想法,也算明智。

  漢高祖劉邦之後,漢朝進入惠帝時代。

  惠帝之後,乃有文帝,景帝。

  而景帝之後,乃是武帝。

  終漢一朝,能夠左右朝政的除了呂后,就是竇太后。

  竇太后乃是文帝的妻子,景帝的母親,武帝的祖母。

  自漢高祖劉邦兵敗白登山之後,華夏開始盛行黃老之學。

  竇氏出身寒微,常勸文帝勤儉節約,輕徭薄賦。

  景帝時,竇氏雖然雙目失明,但更奉行清靜無為之策。

  在她的影響下,漢朝在開國初期就開始迎接了文景之治。

  武帝繼位,身為太皇太后的她繼續垂簾聽政。

  竇氏對武帝素來愛惜,每每教導武帝要秉行先皇之制,廣興善舉。

  竇氏對家族較為嚴格,凡家族中子弟從官者。

  必要保證品德優秀,勤儉節約,不辱百姓。

  雖然掌握虎符,但竇氏從沒有行僭越之事。

  自景帝至武帝後期,竇氏的主要政策就是鞭策朝廷。

  在繼承漢朝開國初期的黃老之學上,更加與民生息。

  竇氏認為,秦朝之所以短暫,就是因為暴政太多。

  正因為竇氏的堅持,漢朝到了漢武帝之時。

  才有了龐大的經濟基礎,才能夠無不斷對匈奴用兵。

  有此可見,竇氏的黃老之學,在漢朝初期,乃是最符合基本國情的學說。

  這才有了後世武帝數次征伐匈奴的壯舉。

  這才有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自信號角。

  文帝繼位,竇氏建議,民眾經不起戰爭的痛苦,家庭更是經不起白髮送黑色的殘忍。

  我朝應該效仿先帝,繼續施行寬鬆的政策。

  乾旱之地沒有雨水,洪澇之地又多是湖澤。

  國家應興修水利,以便民種植作物。

  刑罰過於嚴厲,肉刑乃是對軀體最大的傷害。

  受了肉刑的人,無法耕種,只能淪為乞討,這於民不利。

  漢朝初期,劉邦大肆分封諸國。

  呂氏當政,更是分封天下,再加上秦朝以來一直盛行的郡縣制度。

  在漢惠帝之後,漢朝存在著郡國並舉的政策。

  郡國坐大,於朝不利,陛下應該早點防備。

  在她的建議下,漢文帝實施了一系列的寬鬆政策。

  給經歷過戰火的社會,注入了一縷春風。

  景帝時期,諸國坐大。

  景帝採取推恩令,導致七國之亂。

  竇氏分封軍權,著令天下兵馬圍剿。

  其中更是不計前嫌的提高了很多對她有意見的大臣。

  竇氏的舉措,讓七國之亂,得以平息,避免了王朝遭受更大的損失。

  武帝時,國力開始強盛,匈奴不斷叩邊。

  竇氏的黃老之學與劉徹奉行的以法治國,遵儒術的執政理念相違背。


  竇氏看出漢朝還沒有真正的恢復元氣,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留下的隱患還沒有根除。

  遂利用手中權勢,壓迫武帝,使之接受黃老之學的建議。

  漢朝自高祖劉邦一直到武帝前期,都是一直堅持和奉行的黃老之學,而竇氏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漢朝以孝治天下,景帝,武帝對待這位給王朝帶來休養生息的太后,也給予了根本的尊重。

  有漢一朝,單單從政績上來講,竇氏的政績與呂雉相比,較為溫和。

  而且她沒有像呂雉那樣,採取更加粗暴的方式對待諸臣和王國。

  她雖然將兩位兄弟招入王朝擔任要職,並沒有採取大肆封賞的舉措。

  可以說,高祖之後,始終堅持黃老之學的人,就是她了。

  而她的一系列措施,確實為後來的漢武帝劉徹大興軍事奠定了基礎。

  一生心繫百姓,手握軍權卻恪守道義。

  與國家有利,於百姓有福。

  執政之期,休養生息,緩和階級矛盾。

  「此次戰爭的勝利,梁王被授予諸多獎勵。」

  「並賜予豐厚土地營建宮室,得到竇氏的寵愛。」

  「公元前150年,漢景帝劉啟廢除太子之位。」

  「竇氏欲讓梁孝王劉武繼承皇位,但遭袁盎等人反對。」

  「由此提議作罷,梁孝王辭別朝廷回到封地。」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劉啟駕崩,其子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並尊其祖母竇氏為太皇太后。」

  「魏其侯竇嬰是竇氏的堂兄之子,因平息吳楚七國之亂立功而封侯。」

  「卻因主張儒術,反對道家的想法。」

  「和竇氏的思想主張相相悖,故被竇氏所厭惡。」

  「蘭陵的王臧和代郡的趙綰欲以建造明堂的名義舉行大朝會,向皇帝推舉自己的老師作為此次活動的指導者。」

  「皇帝聽後便派遣貴重的禮物束帛,乘駕駟馬安車去迎接申培。」

  「在申培入京之後,皇帝向其請教治國理政的想法。」

  「並封其為中大夫,命其在魯國在長安所設的留邸辦事處里。」

  「即諸侯國在長安城裡置有打探宮廷信息的場所,商量建立明堂之事。」

  「竇氏聽後心中不悅,找出王臧和趙綰的過失便責備皇帝。」

  「最終被迫停止建造明堂,將王臧和趙綰交付法官後定罪,最終二人均以自殺結束生命。」

  「申培以生病的理由返回魯國,直至竇氏逝世,漢武帝才方可推行儒家學說。」

  「公元前135年,竇氏去世,與漢文帝合葬霸陵。」」

  「同時將遺詔置於東宮,將其所有的金錢財物賜予女兒劉嫖。」

  李世民:已是瞎眼老太的竇太后,漢武帝還會對她如此的忌憚。

  西漢出現過十二位皇帝,除了高祖劉邦之外,最閃耀的帝王非漢武帝劉徹莫屬了。

  在劉徹的治理下,漢朝的邊疆得到了穩定,皇權也歸於中央,政治生態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但是說到劉徹,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他的奶奶竇太后,劉徹繼位之後就將竇漪房尊為了太皇太后。

  按理說這就是一個殊榮,並不能代表手中的權力,但是竇太后卻一直把持著朝政。

  竇太后這個人可不一般,縱觀漢朝的歷史,她也是唯一一個可以壓得住漢武大帝的人。

  在皇家根本沒有普通老百姓對老人的崇敬,因此弒父奪位的事多有發生,更別說對自己的奶奶了。

  之所以漢武帝對自己的奶奶這麼忌憚,還要從竇太后的奮鬥之路說起。

  作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后可謂是將自己的女性主義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僅在劉邦死後繼續控制自己的兒子漢惠帝,還殘忍殺害了劉邦的愛妃戚夫人。

  那時候的竇太后還叫竇漪房,作為一介平民女子,她被皇宮選中來到呂后的身邊服侍。

  呂后最見不得的就是年輕漂亮的女子,因此她身邊的侍女大多下場不好。

  但是長相不俗的竇漪房卻在呂后的身邊如魚得水,可以見得竇太后拿捏人的功夫是天生的。


  伺候了呂后幾年之後,按照漢朝的規矩。

  這些宮女要被分配到地方諸侯王的身邊,這也算是朝廷賜予諸侯們的福利之一。

  竇漪房是趙國人,但是因為太監的疏忽,她卻被分到了代國,成為了代王劉恆的妃子。

  劉恆對竇漪房非常寵幸,竇漪房的肚子也很爭氣,接連為劉恒生下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但是離奇的是,劉恆的原配生下的兒子卻在竇漪房來到之後接連暴斃。

  直到呂后去世,漢惠帝因為沒有子嗣,劉恆作為劉邦在世最大的兒子,被擁立為了漢文帝。

  當上皇帝之後,首先就是定下儲君的人選,竇漪房的大兒子劉啟順理成章當上了太子。

  此時漢文帝的原配夫人也去世了,竇漪房母憑子貴榮升皇后。

  自打竇漪房當上皇后之後,竇家人可以說是雞犬升天。

  她的父親不僅被封為王侯,她那些還是下人的兄弟也被接到皇城根下成為了貴族。

  隨後仗著漢文帝的寵愛,竇漪房開始將自己的兄弟安插到朝中的各個部門為官。

  弟弟竇廣國被封為了章武侯,侄子竇嬰被封為了大將軍。

  漢文帝去世之後,兒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這下竇太后可謂是達到了人生巔峰。

  竇太后放眼望去,朝中的大將軍是竇家人,丞相是竇家人,戶部兵部都是竇家人,就連皇帝也是自己的兒子。

  竇太后並不喜歡大兒子劉啟,她最愛的是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

  於是她一直攛掇劉啟先不要立太子,意思就是將來把皇位傳給你的弟弟。

  此時的漢武帝劉徹才幾歲,他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成長起來,自然對自己的奶奶竇太后非常懼怕。

  當初竇太后提出立劉武為儲君之後引發了朝中的大臣反對,其中袁盎最為激烈。

  袁盎是漢文帝時期的老臣了,他帶頭反對,這件事就沒了下文。

  於是竇太后便和劉武一起謀劃刺殺袁盎,事情敗露之後。

  漢景帝竟然沒有以謀逆之罪處理自己的弟弟,反而為了不惹竇太后生氣。

  他還反過來求姐姐劉嫖為自己說情,才讓竇太后原諒了自己。

  一個皇帝,面對已經有了篡位之心的母親和弟弟。

  不但不拿掉他們的權力,反而還去求他們的原諒。

  天下間哪有這種道理,可是漢景帝就這麼做了。

  漢武帝劉徹繼位之後,竇太后根本沒有把自己這個十六歲的孫子放在眼裡,她依然把持著朝政。

  雖然竇太后瞎了眼,但是她可不是才瞎的。

  在漢文帝時期竇太后就因為重病瞎了眼,之後漢景帝繼位,她依然能控制。

  所以劉徹上台之後,發現皇帝最大的權力軍政大權,全部都在自己的奶奶手中。

  沒有虎符,劉徹就不能調動軍隊。

  雖然他是皇帝,但也就是一個名義上的皇帝而已。

  因此在朝中,劉徹的活動範圍非常窄。

  不僅啥事兒都不能幹,稍微提出一點不同的建議就會惹到竇家人,成長期的漢武帝可謂是如履薄冰。

  另一點,從漢武帝往後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來看,他是一個儒家學說的堅定支持者。

  但是竇太后,她喜歡的是老子,是道家學說。

  從這一點來看,漢武帝之初受到的掣肘非常多。

  不僅幹不了什麼實事,就連自己的理想也不能談論。

  一旦有人告到竇太后那裡,他還能不能當皇帝都是未知數。

  直到建元六年竇太后去世後,漢武帝才開始大展宏圖,為漢朝開創了一個盛世。(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