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可是唐朝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被後人尊稱為詩仙。
他那寫滿江山美景、抒發豪邁情懷的詩作,至今在中國文學史上依然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他那鏗鏘有力、氣勢如虹的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這位詩人獨特的個性魅力。
「李白為興聖皇帝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
「神龍元年,唐中宗在太平公主等人的幫助下復位,將國號重新定為唐。」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此時李白尚幼,但李白五歲便展示出了文學天賦。」
「開元三年,十五歲的李白開始撰寫詩賦。」
「有意識地向有社會地位的人遞送作品以獲得求見的機會,得到了一些社會名流的認可和獎賞。」
「青年時的李白在臨近的郡縣遊學,包括江油、劍閣、梓州等地。」
「李白在遊學過程中受到了道家思想、俠客思想的影響。」
「他十八歲時前往戴天大匡山隱居,學習劍術、結交俠客。」
「在匡山讀書十年期間,他跟從空靈法師學劍術,師從趙蕤學縱橫術,與道士交往特別密切。」
「李白後來用詩追憶當年的生活,還表現出無限的懷戀。」
「開元十二年,二十四歲的李白決心離開故鄉。」
「他從江油出發,途徑成都、峨嵋山等地,舟行至渝州後短暫停留。」
「在登峨眉山之時,他寫下《登峨眉山》和《峨眉山月歌》兩首詩,表達了他入蜀時的暢快以及對前途坦蕩的自信。」
「兩年後李白離開四川,於開元十四年到達揚州。」
「爾後李白臥病並北上,途徑汝州停留了一段時間,決定前往安陸定居。」
「在返回安陸的途中,李白在陳州結交了好友孟浩然等人。」
「次年,李白與唐朝舊相許圉師的孫女成婚,寓居在安陸壽山。」
「為了得到更多的機會和賞識,李白上書名流,包括《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和《上安州李長史書》等。」
「通過這些努力,李白最終在文壇上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尊重。」
「開元十六年早春,與孟浩然相約出遊江夏。」
「遊歷一個多月時間,孟浩然準備前往廣陵,與李白在黃鶴樓相別,目送摯友離開的李白寫下了那首廣為傳誦的詩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之後,李白定居於安陸,並以此地為中心過上了相對平靜的生活。」
「雖然他在此期間多次離開安陸進行旅行,但最終還是回到了安陸。」
「開元十八年,李白因為被人讒言陷害,他上書自辯清白,但卻被拒絕。」
「於是他決定前往政治中心長安,拜訪宰相張說,並結識了張說的兒子張垍。」
「他寄居在終南山玉真公主的別館,也曾謁見其他王公大臣,但都沒有得到回應。」
「次年,李白離開了終南山,在他下山的時候,寫下了《贈新平少年》等作品,表達了他追求雄心壯志的心情。」
蘇軾:李白一輩子只任職了兩年,卻一直有錢花。
李白有錢花,與其出身、婚戀等多種因素有關。
李白出身西域,其先祖在隋朝時,曾因走私鐵鹽而獲罪。
李白父親李客後來帶著李白偷偷從西域遷回四川,並繼續從事商貿工作。
李客很會做生意,李家的商貿遍布長江上游和中游,吳楚、巴蜀到處都是李家的產品。
李白從小飽讀詩書,他在詩文上的才華很早便顯示出來了。
商人出身的父親很欣賞李白的才華,他鼓勵兒子靠才華打開仕途之路。
可李客是商人出身,書香門第排在最末。
所以,李客鼓勵兒子入仕為官,幾乎等於為兒子找了一條最難的路。
這條路的難度,可用李白詩句中的那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形容。
商人之子不能參加科舉,只能走舉薦這一條路。
舉薦就是請權貴之人進行推薦,繼而走上做官的路子。
少年時期,一身才華且劍術超絕的李白就帶著自己的作品出發了。
他先後拜會過益州刺史、渝州刺史,可結果都不理想。
舉薦之路走不通後,李白開始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學道修仙。
期間所有的花銷,自然都是豐厚家底的支撐。
可惜,李白在21歲那年,父親便去世了。
他的哥哥們霸占了父親留下的大部分財產,僅給李白留下了極小一部分家產。
好在李白口袋裡沒啥錢時,他已經憑藉詩作累積了一定的名氣。
他還結識了很多名流,其中就有大他12歲的詩人孟浩然。
李白對孟浩然很是仰慕,後來他入贅名門許家,正是得了孟浩然的撮合。
孟浩然之所以讓李白入贅許家,自然因為他太了解李白。
李白此人並不是腳踏實地的人,他極富浪漫主義情懷。
這樣的人,非得在富裕之家才能生活好。
若真的讓這種人去操心柴米油鹽,他定然寫不出那些豪邁地詩句來。
許家是宰相門第,許小姐的爺爺許圉師在唐高宗時,曾做過宰相。
李白選擇入贅許家,多少是想通過許家,為自己打開仕途之路。
許小姐過世後,李白曾再度入贅。
而他再次入贅的,依舊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
李白幾度入贅宰相門第,讓他能更好結交權貴的同時,也讓他能一直過著優渥的生活。
李白幾段婚姻從未為金錢傷神過,女方家豐厚的家底,給他提供了終日遊山玩水的條件。
同樣給他提供金錢的還有同時代里,對李白狂熱追捧的一眾簇擁。
李白名聲越來越響後,很多人都想與他結交。
李白的很多簇擁都是富貴子弟,其中汪倫便是一個富得流油的存在。
汪倫費心將李白請來玩後,李白高高興興地游完後,還寫了一首《贈汪倫》。
這首詩流傳千古,其中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更是讓汪倫的名字被傳頌了千年。
像汪倫這樣的簇擁,僅僅是李白眾多簇擁中的一個而已。
除了簇擁賜金外,李白也曾得到了唐玄宗等權貴之人的賞賜。
李白在半醉半醒之際,為楊玉環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詩句後。
唐玄宗龍顏大悅,當即就賞了李白百兩金,百端錦。
即便後來在長安被擠兌後,李白也曾憑藉詩作在臨走時,得了賞金百兩。
李白的確只在翰林院任職了兩年,但他可以依靠的權貴之人,一直未斷。
這就是他可以一輩子遊山玩水,而不愁沒錢花的最主要原因。
「秋天他遊覽了邢州,冬天又遊覽了坊州。」
「開元二十年,32歲的李白從坊州返回終南山。」
「但仍未得到名流們的賞識和推崇,他在長安周圍遊蕩。」
「同年,李白返回家鄉安陸,開始隱居生活。」
「開元二十一年,李白隱居在嵩山,他在安陸的白兆山桃花岩上建了一個石室。」
「他種田耕種,以讀書為生活。」
「他結識了道士元丹丘等人,並往來於洛陽、襄漢和安陸之間。」
「次年,李白再次出遊,去江夏,遇見了宋之悌,並與崔宗之一起遊覽南陽。」
「總體來說,李白始終堅持自己獨特的仕進道路。」
「一方面通過隱居訪仙學道,樹立聲譽,為將來的仕進做準備。」
「另一方面,在抱怨之後,他並不忘記給達官顯貴上書,請求引薦。」
「開元二十三年,三十五歲的李白寫下《與韓荊州書》請求引薦。」
「同年,唐玄宗在西遊狩獵,李白順勢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李白結識了賀知章,向其呈送《蜀道難》《烏棲曲》。」
「賀知章看罷稱李白為謫仙人,但李白仍未能因此仕進。」
「此後幾年,李白輾轉安陸、嵩山、任城、巴陵等地,寫下多首表達對友人王昌齡、孟浩然的思念之情。」
「天寶元年,四十二歲的李白終於等來了他的詔書。」
「時經過他的朋友道士吳筠的推薦,唐玄宗命李白進京供奉翰林。」
「李白的任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
「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來向後人誇耀展示這樣的盛況。」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非常羨慕,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李白受賜宮錦袍。」
「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
「在長安的三年裡,李白寫下了許多詩歌。」
「但玄宗只把他當做御用文人,毫無實職。」
「李白對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漸厭倦,他感到苦悶,開始放縱地喝酒來讓自己神昏形穢。」
「後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喚他,他卻不上朝。」
「李白曾受命在酒醉時為皇室起草詔書,他在起草時躍然紙上,引得身邊的高力士親自為他脫下靴子。」
「天寶三年的夏天,李白既因酒後狂放惹怒玄宗及其近臣。」
「也因目睹官僚腐敗進取不得離開了京城,到了東都洛陽。」
「在這裡,他遇到境況類似的杜甫,兩人建立了友情並約好一起訪道求仙。」
杜甫:李白的四段婚姻,沒有一段得了善終。
李白在27歲這年,入贅了前宰相許圉師家,他的妻子是宰相的孫女許氏。
許氏才貌俱佳且性格溫婉,李白與許氏結婚後曾有過一段完美的婚姻生活。
許氏還為李白生下了一兒一女,分別是兒子伯禽,女兒平陽。
可因為唐朝門第觀念極深,李白在許家始終不被大舅哥待見。
無奈之下,心氣甚高的李白為了爭口氣,只得離家尋找入仕為官的機會。
與許氏結婚後,有整整十年,李白一直雲遊在外。
期間,負責照顧兩個孩子的,一直是許氏。
因身體欠佳,加上思念丈夫,許氏年紀輕輕就因操勞過度而辭世了。
許氏死後一年,李白將田地賤賣後,帶著一雙兒女遷徙到了東魯。
在遠房兄弟的幫助下,李白在山東兗州買了房安置下來了。
買了房產後不久,在親友的撮合下,李白續娶了寡婦劉氏。
劉氏是個務實的女人,她也壓根兒看不懂李白的詩作。
與李白相處一陣後,劉氏只覺李白渾身都是缺點。
不僅只有一些田產,還沒有收入來源,還終日跟一些狐朋狗友飲酒作樂。
在劉氏眼裡,李白就是個不務正業的主,她開始抱怨李白。
李白受不了劉氏的抱怨,只得故伎重演,以出去找機會為由遊山玩水去了。
正是在與劉氏結婚的這段日子裡,李白對女人的感覺非常不好。
劉氏是典型的現實主義,而李白則是純粹的浪漫主義。
這樣的兩個人攪和在一起,本就不可能相合。
李白被唐玄宗召見歸來後,拿著皇帝賞賜的金銀建了酒樓,他的這些舉措也讓現實主義的劉氏非常不滿。
劉氏的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後,他們終於來了一次大爆發。
李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和劉氏離了婚。
可嘆這劉氏,與李白離婚後,轉身就另嫁他人,絲毫沒有半分留戀的意思。
劉氏走後,李白與一個被休的山東婦人同居了。
山東婦人是李白搬到山東後的女鄰居,她丈夫常年在今朝鮮一帶經商,且多年生死未卜。
後來,其丈夫發了財後,便將糟糠妻無名氏休了。
如此一來,她便名正言順地與離婚後的李白同居了。
婚後,婦人不僅照顧著李白,還將李白與許氏的一兒一女也照顧得很好。
也是因為有她的照顧,離婚後的李白才沒有死于丹藥中毒。
可惜,婦人並不長壽,與李白同居僅僅五年,她就因病辭世了。
婦人死後,近五十歲的李白迎來了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段姻緣。
而這段姻緣,還曾留下了一段千金買壁的傳奇佳話。
李白第四段婚姻的女主角同原配許氏一樣,是唐朝前宰相的孫女,她是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煜。
宗煜才貌雙全,對詩文很有見地。
而李白與她的結識,就是始於詩文。
李白游梁園古蹟,酒後詩興大發,在一面牆上揮筆寫下了一首《梁園吟》。
宗煜路過時,見一僧人慾將白牆塗黑,且要將詩擦去。
她立即制止了僧人,並豪擲千金買下了這面牆。
宗氏與李白結婚後,一直悉心照顧著李白。
她不僅支持丈夫遊山玩水,還和丈夫一樣對道教很感興趣。
與宗氏在一起時,李白詩作中常可見秀恩愛的字句,描述的便是夫妻關係融洽的畫面。
安史之亂後,李白和妻子宗氏避居廬山,可此時的李白卻依舊未放棄入仕報國的志向。
永王李璘造反後,他竟聽從永王的召喚,做了他的幕僚。
後來,李白因受李璘案牽連下獄,宗氏為救夫四處奔走。
甚至不惜動用家族關係打點,可最終李白依舊被發配夜郎。
好在,李白流放途中,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
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可惜,獲得大赦後的李白,終究再也沒能見到心愛的妻子宗氏。
也因此,他的最後一段婚姻,也被打上了悲劇的烙印。
「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一起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並和詩人高適相識。」
「同年李白與好友杜甫再次分別,前往齊州的紫極宮,正式成為一名道士。」
「隨後李白前往德州安陵縣,在那裡遇見了擅長製作符籙的蓋還並自製了真正有效的符籙。」
「李白通過這次求仙訪道之旅,獲得了自己追求的仙道之路的認可和證實。」
「天寶十四年,李白和妻子宗氏一起南奔避難,最初在當塗逗留。」
「後來他聽說洛陽失陷,就返回宣城,並在刻中尋找避難所。」
「他後來到達溧陽時,與張旭相遇。」
「在夏至這一天,他聽聞郭子儀和李光弼在河北大獲勝利,於是他又返回金陵。」
「同年秋,玄宗逃往四川避難。」
「至德元年,李白五十六歲,在廬山隱居。」
「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儀、李光弼大勝史思明,收復河北十餘郡。」
「六月,安祿山率部攻破潼關,生擒哥舒翰。」
「七月,肅宗在靈武即位。」
「九月,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節度使,江陵大都督永王李璘到了江陵準備起兵。」
「十二月,肅宗起兵東下,過廬山時,請他參加他的幕府。」
「至德二年,李白在永王軍營寫下了一首名為《永王東巡歌》的組詩。」
「後來永王擅自率兵東巡,導致失敗,最終被征剿。」
「李白因此被囚禁在潯陽監獄中,直到得到宋若思和崔渙的救助才獲得自由。」
「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後,他給宋若思寫過一些文書,並隨他前往武昌。」
「後來李白因參與永王東巡而被判罪,被流放到夜郎。」
「乾元元年四月,史思明發動叛亂。」
「五月,肅宗廢除了張鎬的宰相職位,將其調任為荊州大都督長史。」
「後來史思明攻陷魏州,李白離開尋陽,開始了他在夜郎的長期流亡生活。」
「乾元二年李白重獲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作《早發白帝城》。」
「到了江夏,由於老友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
「乾元三年,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
「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於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
「上元二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寶應元年,李白六十二歲客死在安徽當塗縣令李陽冰處。」
辛棄疾:李白之死全無詩意,其真實死因會讓很多人無法接受。
李白和高適等都是詩人,但他們本質上又完全不同,這種不同最大的一個體現就是在入仕的態度上。
高適想入仕,他的目標就是通過入仕找到一條報國之路。
所以,只要是做官,什麼官他都願意做。
李白想入仕,他的目標是做宰相輔佐國君。
所以除了宰相一類的大官,其他的官都提不起興趣。
高適第一次做官,是被舉薦做了一個封丘的小官,這個官實際上壓根兒就不算官。
高適的能力,肯定不止擔任這麼一個小職位。
可高適受封以後什麼也沒說,他在崗位上還非常盡心竭力。
從這點來看,高適是非常務實的。
也只有務實的人,才能一步步登上高位。
這也是高適最終能成為唐代詩人中官位最高者得原因所在。
李白和高適是相反的人,任何人給他小官做,他都會覺得人是在侮辱他。
他第一次做官,就在賀知章的引薦下做到了翰林學士。
可李白心裡想的畢竟是宰相,他和高適不一樣。
他從來沒想過一步步登上高位,他想的是一蹴而就。
所以,當他後來發現他的任務僅僅是給皇帝貴妃寫寫歌功頌德的詩詞歌賦時,他立馬就有了要走人的念頭。
後來,李白還專門寫了一首詩表達自己想走的心思,唐玄宗還真的賜了賞金放他走了。
通常,那些成天鬧著要辭職的,實際並不是真的想辭職,而是想要更好的待遇。
這點,唐玄宗當然明白,可李白在詩文上雖極其出眾,在政治上卻幾乎是一竅不通,唐玄宗怎麼會真的對他委以重任呢?
李白在政治上的幼稚,從他後來投靠了永王李麟的原因就可見一斑。
高適派人問已鋃鐺入獄的李白為何要投靠永王時,李白開口竟然是為什麼不能投靠永王?
直到此時,他甚至不知道永王在謀反。
得知真相後,他雖後悔,卻依舊很無奈。
他只是想找到一條入仕的路,施展自己的抱負而已。
然而,真正懂得李白的人一定會知道。
不懂永王是在謀反的李白,才是最真實的李白。
因為,歷史上真實的李白,在政治上就是非常幼稚的。
李白投靠永王並為他寫詩讚頌時,唐肅宗已經即位。
永王再立新朝就屬於國家的叛軍,是會受到打壓的。
這個基本的政治邏輯,李白的妻子宗氏一眼就看明白了,可李白卻根本沒看透。
他一心以為永王姓李,幫助永王就是在幫助唐朝重振朝廷。
李白自己沒有任何政治才能,所以,他完全看不出永王沒有領導才能。
他一心想的都是輔佐君王,他的腳根本就不在地面。
永王被殺後,李白雖獲得了特赦,可千里江陵並不能真的一日往返。
現實里的李白不得不舟船勞頓,用了整整一年,才終於抵達了江陵。
抵達江陵這年,李白已經整整六十了。
政治上的失意,加上身體的疲憊,讓李白極其憔悴。
此時的李白心裡憋著一口氣,他不甘心接受自己一輩子都在政治上沒有任何成就的事實。
或許是受了高適啟發的緣故,他竟也想和高適一樣,走一條從軍報國,藉此入仕的道路。
可惜,當頭髮已花白的李白來到徵兵地點時,負責徵兵的軍官卻不肯收他。
此時的李白才明白,自己這輩子怕是不可能再有機會入仕了。
人在絕望之際,難免心生抑鬱,而抑鬱恰恰最容易引發身體的疾病。
就在徵兵被拒後不久,身體本就不好的李白病情更重了。
貧病交加中,李白只得投奔了當時在安徽當塗當縣令的祖叔李陽冰。
李陽冰是個文人,他雖然輩分上是李白的族叔,但實際年齡卻比李白要小得多。
李白投靠他後,他一直悉心照顧著李白。
因為心情極其抑鬱,李白雖得到了李陽冰的妥善照顧。
可他的病不僅沒有絲毫好轉,還越發嚴重了。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里,李白終於務了一次實。
他將自己的所有詩稿都交給了李陽冰,請他為自己出一本詩文集。
李白死後,被葬在了當塗青山上。
這座山的線條是他最喜歡的,這座山也是他重新讀懂生活的地方。
能安葬在此,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了。
李白的詩太美,可結局卻太過悽慘。
因為不能接受李白這樣的結局,世人便為李白之死編造了一個撈月而亡的結局。
在這個版本的結局裡,李白是因為醉酒而入水撈月而死。
在世人眼裡,只有這樣的結局,才配得上李白和他的詩文。
李白的死全無仙氣,更無浪漫可言,他的死甚至可以成為他的人生一個黑點。
一個看似豪放不羈的文人,卻因政治上的不得志抑鬱而終。
可也正是這樣的結局,才讓李白從天上來到了人間,讓他變得可親可愛可學。
李白死了,他的長安夢也終醒了。
人世間所有的夢,都終有醒來的那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