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詩佛王維

2024-10-05 03:31:22 作者: 酷酷的橙子
  王維的一生,其實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

  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人生有四大悲事:幼年喪母,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但是從來沒有人說,如果上天把這四大喜和四大悲幾乎都降臨在同一個人身上,他會怎樣。

  王維,就是這個被頻頻眷顧的人。

  上天如果給他這隻手裡一顆糖,就一定會奪走他另一隻手裡的蘋果。

  不過,殘忍的上天還是保留了一點點憐憫,給王維留下了他的母親。

  正是因為這一點點生之希望,王維最終成為和李白、杜甫並列的盛唐三大詩人。

  「王維出生於武則天統治的時期,號摩詰居士。」

  「王維的父親是河東王氏,母親是博陵崔氏。」

  「因為王維的母親崔氏信仰佛教,所以以摩詰菩薩之名給王維取字摩詰。」

  「由於王維父族和母族都是當地的名門望族,所以王維在如此的家庭中長大其見識和才華遠不是一般人士可比。」

  「並且王維在幼年時期天資就已經高於同齡人。」

  「儘管在王維九歲時,其父的去世導致家中家道中落。」

  「但母親崔氏仍然沒有落下孩子的教育,王維的少年和童年時期就在陪母親賣畫以及學堂中度過。」

  「在唐玄宗繼位的開元年間,王維年及弱冠。」

  「為了博得一舉功名,王維下定決心入京趕考。」

  「少年鮮衣怒馬,才華橫溢,一入盛世長安,受文人墨客所相追捧,王維時常與文人志士同游。」

  「也就是在那段日子,王維在重陽節隨同好友登高之時。」

  「望眼前之山水景色念家中親人,寫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名句。」

  「王維在長安遊蕩了幾年,直至19歲時才去參加科舉考試。」

  「不幸的是,頗有才名的王維未在本次科考之中取得名次。」

  「為何自己一生才華卻得不到賞識呢,王維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在王維苦惱之際,他的一位好友寥寥幾句將王維從渾沌之中點醒。」

  「這位好友對王維說科舉若不行卷,如同欲書而磨不研。」

  「行卷是指科舉學子在參加科舉考試前,需要將自己的政見文章寫成捲軸,投遞到皇家貴族朝中顯貴的府上,以獲得其支持,延長自己的聲譽。」

  「一語點醒夢中人,王維經此好友一點撥。」

  「在二十一歲這年,除了專心自己的科舉備考之外,還創作了一曲《郁輪袍》做為自己的行卷之用。」

  「也正是這一曲《郁輪袍》,讓玉真公主痴迷不已,聽得如痴如醉。」

  「使得王維奪得玉真公主芳心,玉真公主也在王維科舉之時出力頗多。」

  「因為玉真公主的原因,使得李白同王維雖然處在同一個時代,但卻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交集。」

  「但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天性豪放不羈的李白和閒適淡雅的王維。」


  「哪怕是有所交集也沒有辦法進行神了的思想交流,沒想辦法達到思想共鳴,所以李白和王維註定是無法成為至交好友的。」

  蘇軾:王維治癒生活的三把鑰匙,接受、改變、離開。

  論及唐朝風流人物,繞不開李白、杜甫、王維三人。

  李白猶如天上謫仙,可望不可即。

  杜甫一生憂於國破,愁於民苦,活得逼仄,我們難以承受其重。

  唯有王維是真實的,他對待生活的態度,為普通人提供了一種溫潤平和的人生模式。

  王維出道即巔峰,繪畫、音樂、詩歌各為一絕。

  一到京城,如龍入大海,聲名鵲起於王公甲冑之間。

  十七歲時,以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震動文壇,時人贊其才子之姿。

  二十歲不到,以一曲《郁輪袍》,贏得玉真公主的賞識,敲開了仕途之門。

  可是等他要摩拳擦掌地大幹一番時,卻被命運摁倒在地。

  開元九年,王維走馬上任太樂丞,負責音樂、舞蹈等教習。

  然而供職僅數月,屬下伶人私自舞黃獅子。

  黃獅子舞專供皇帝享用,此行為實屬不敬。

  王維受牽累,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也就是管理倉庫的工作。

  少年凌雲志,自詡人間第一流,誰不心高氣傲。

  這樣的變故與落差,足可讓人一蹶不振,可王維卻心平氣和地接受了刁難。

  他登山涉水,尋幽探勝,總是興盡而歸。

  他去道觀、佛寺談道論禪,去鄉野山林拜訪隱士高人。

  在暢遊中,在交友中,被貶的鬱結之氣也慢慢散盡。

  但命運似乎還不想放過王維,前半生對他有多偏愛,後半生對他就有多殘忍。

  開元十九年,與他患難與共的妻子難產而死。

  人生四大悲事占其二,中年喪妻,老而無子,猝不及防地把王維錘入人生谷底。

  王維慟哭過,形容枯槁過,為了紀念這段愛情。

  他孤居三十年,終身不娶。

  但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王維掃掉心中的陰霾,看開苦樂兩境。

  他返回長安,與宰相張說等人積極來往,以期日後能有所提攜。

  在吳越遊歷時,身臨名山秀水,聯想古人描繪景色的詩句,欲與他們爭勝。

  便有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名句。

  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事已至此,何不坦然接受,耿耿於懷,終究傷害的是自己。

  「在一年精心準備之下,王維一舉奪下了進士的位置。」

  「年少狀元,走馬觀花,同曾經那位點醒他的好友,詩詞歌賦好不風光。」

  「當然,到處點醒他的那位好友身份並不平凡。」

  「他是當朝歧王李范,也就是杜甫詩中歧王宅里尋常見的那位歧王。」

  「王維在本次科舉之中取的進士,被授予太樂丞的職位,主管宮廷樂器舞蹈。」


  「王維在任太樂丞後,意氣風發。」

  「常常與歧王李范一起,在歧王宅里招待文人墨客,風光無比。」

  「可惜好景不長,王維僅僅擔任了太樂丞幾個月。」

  「就因為手下之人違反規定,表演了只有皇帝才有資格觀看的舞。」

  「被貶為濟州參軍,遠離長安。」

  「王維年少失聖心不得志,在被貶為濟州參軍後沒有時常回想起在長安詩意人生的日子。」

  「越發鬱悶,最終是王維的母親用佛教的說法參透了他。」

  「王維的母親向王維說明了給他取名維,字摩詰的意思。」

  「是希望他無論做什麼,經歷什麼最終都能夠回歸本我,回歸淨土。」

  「在母親的調撥下,王維開始回歸自然,尋找人活在世的意義,追求一方淨土。」

  「並在幾年後離開濟州,在淇水之上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休閒日子。」

  「也是在這段時間裡,王維開始追崇陶淵明的田園主義,好不快活。」

  「也是在此時,王維的創作風格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王維的休閒日子才過不到幾年,面對家中的經濟困難。」

  「母親年邁多病,家中小妹及笄之年,妻子崔氏面臨生產。」

  「面對著一樁樁的開支,王維家中毫無積蓄可支撐。」

  「王維面臨著自己的理想和養家的兩大難題,此時的王維雖然看似閒適自在但卻內心受折磨。」

  「好景不長,王維的妻子清河崔氏,於公元731年難產去世。」

  「一夜之間,王維喪妻失子。」

  「清河崔氏同王維年少夫妻,兩小無猜。」

  「王維還為其拒絕皇家賜婚,痛失愛妻的王維心中自然是悲痛萬分。」

  「但他並沒有向大多數文人一般大寫悼詞,而是開始投身於南方山水,開始了自己半官半隱的生活。」

  「也或許是愛妻離世,使得王維參透了人生,愈發的明白了摩詰所代表的淨之意。」

  辛棄疾:王維的魅力在於,把不痛快活成了詩意。

  李白到了四十多歲,仍寫詩干謁,不過希望謀得一官半職。

  白居易讀書讀得口生瘡,手磨繭,只為一日看盡長安花。

  入朝為官,治國安邦,這是千年來文人士大夫的終極理想。

  王維也不例外,他心中的這一團火從未熄滅過。

  閒居幾年後,他決定再次入朝。

  可黃獅子舞事件背後的權利交鋒,讓他明白了,君子應不立危牆之下。

  他開始收起傲氣,放下身段。

  他獻詩給丞相張九齡,詩中自比賈誼,懇請提攜。

  如果張九齡能看中他,他甘願做任何工作。

  上任右拾遺不久後,王維又寫了一首言志之作給張九齡。

  他變得進退有度,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間遊刃有餘。

  他入朝有一批王公貴族當朋友,出則有一群文友玩山游水。


  他跟一干王子公主賞玩音樂,卻從不去站隊,不去摻和是非恩怨。

  他跟裴迪、晁衡、李龜年等來往唱和,卻不結黨營私。

  總而言之,他跟誰都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跟誰的關係都處理得融洽妥帖。

  這些積攢的人脈,最後也幫他度過了人生危機。

  在安史之亂中,安祿山攻下長安,王維被迫接受偽職。

  後來,大唐軍隊收復洛陽,王維等接受偽職的三百餘人受審。

  這些人中有的被處死,有的被廷杖,有的被流放,王維最後卻安然無恙。

  原來,好友裴迪當初去菩提寺探望王維時,把王維吟誦的一首詩《凝碧詩》給記了下來。

  在朝廷審查王維時,裴迪出示這首詩,並據理力爭。

  闡明詩中包含了王維對逆賊的態度,對朝廷的忠心。

  不僅如此,王維的一干好友和同僚也紛紛出言力保。

  唐肅宗聽完眾人意見,便放了他。

  王維的改變,思維上轉個彎,讓他廣攏人緣,一路扶搖直上,最後官至尚書右丞。

  「妻子走後的第二年,王維的人生遇到了一位大伯樂——張九齡。」

  「張九齡升官至洛陽擔任宰相,王維一首《上張令公》獲得張九齡賞識。」

  「其後又先後向張九齡獻詩多首,張九齡十分看重王維這一匹千里好馬。」

  「此時獻詩求進的王維,早已經不是當初在盛世洛陽之中意氣風發的少年郎。」

  「其生活苦楚,其喪妻之痛早已將其壓垮。」

  「王維遇到張九齡,對曾經的他是不幸,但對現在的他是幸運的。」

  「在張九齡的提攜之下,王維當上了右拾遺。」

  「可惜好景不長,張九齡在任不過3年,就被奸臣李林甫陷害貶職,流放荊州。」

  「而王維作為張九齡一手提攜上來的人,也被李林甫針對,美其名封為刺史出使大漠。」

  「王維此時也開始放平心態,不再追求官名俸祿。」

  「即使面對風沙飛起的大漠景象,也能提筆寫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澎湃欣賞之心。」

  「大漠雖苦,但風氣淳樸,王維在此中尋找到自我,不再如在長安當官那般如履薄冰。」

  「並且在涼州大漠之中,王維結識了自己的莫逆至交——裴迪。」

  「裴迪同王維在涼州燒水煮茶、吟詩作對好不快活,王維仿佛又回到了剛入長安同歧王李范在一起之時。」

  「後王維雖然又被調回長安任職,但此時的長安已經是奸臣當道混亂無比,大漠之中的瀟灑肆意已經深深刻進了王維的腦海之中。」

  「後來,因唐朝動盪不安,安史之亂爆發。」

  「唐玄宗逃離長安,王維卻在這個過程中不幸被叛軍所孚。」

  「王維的名氣和聲望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是十分具有影響力的,叛軍十分的需要王維這樣的人物為他們正名以獲得百姓的支持。」

  「王維雖然喝完裝病但也逃不過被叛軍送押到洛陽,王維被囚禁在了洛陽的菩提寺之中。」


  「不僅如此,叛軍還大放消息對百姓說,王維已經為他們效力。」

  「安史之亂的第二年,唐軍開始逐步收復洛陽長安等地,安史之亂被平息。」

  「王維因其弟是安史之亂平叛主將以及《凝碧詩》一詞,並沒有收到多大的牽連,最後還官至右丞。」

  「晚年的王維因病重辭官,終於又回到田園中去,過上了他的退隱山林的生活。」

  李清照:四大喜和四大悲交融的王維,他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

  母親崔氏臨終前曾問過王維一個問題,知道為什麼叫王維,字摩詰嗎?

  王維精通佛法,自然心知肚明。

  維摩詰原本是一位印度高僧,這三字意為沒有污垢,即淨。

  禮佛的母親把他的名字拆開來為自己命名。

  這樣的名字,仿佛命運冥冥中已給他鋪上了人生底色。

  幾十年的為官生涯,王維看到太多齷齪與黑暗。

  有派系之間的傾軋,有以權謀私的貪慾。

  一心為國的良相被罷黜,躬身請命的好官被排擠。

  李林甫肆無忌憚地把持朝政,上演野無遺策的鬧劇。

  有才華的人得不到啟用,把朝堂弄得烏煙瘴氣。

  他心裡悲憤,不想同流合污。

  因為皇帝不察,濫用胡將,安祿山勢力坐大,導致安史之亂。

  那時,長安城的宮室被焚燒,許多城池都成為修羅場,百姓十不存一。

  放眼望去,人煙斷絕,千里蕭條。

  他心裡愴然,一個偉大的王朝,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頹。

  經歷如此種種,王維不斷地拷問自己。

  人人都趨之若鶩的官場,為什麼自己非得往裡面擠?

  生活千萬種,我自有天地可棲居。

  他不再關心官場的爾虞我詐,開始苦心經營藍田輞川別業。

  經常邀請裴迪等好友過來小住,一起談琴賦詩,把酒閒談。

  他採取了圓通混世的人生態度,半官半隱地生活起來了。

  有事上朝,無事還家。

  王維身在官場,心在山水,得以一顆清淨心過日子,生歡喜。

  大部分人無法決絕地脫離社會,隱遁起來。

  也無法在社會中不計底線,混成人精。

  因此王維的存在,豐富了人生道路選擇的可能性。

  人這一輩子,得自洽於內心,又得融於世俗。

  像王維一樣,接受必須接受的,改變可以改變的,放下應該放下的。(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