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出身於名門望族博陵崔氏,自幼聰明好學。
然而事與願違,崔顥一生仕途不順,平庸無為。
其早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浮艷輕薄。
後因官場不順,索性辭官遊歷,二十年間走遍大江南北。
一首《黃鶴樓》更是被譽為唐人七律第一,為世人所追捧。
「崔顥出生於汴州,崔顥出身唐朝時著名的崔氏大族,高貴富裕。」
「自幼飽讀史書文典,崔顥少年的時候很聰明,擅長寫詩,文彩斐然。」
「公元723年,崔顥進士及第,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
「但他年少輕狂,喜愛喝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還特別喜歡賭博。」
「他愛美色,娶妻必娶貌美的,妻子一定要美到驚艷。」
「還要溫順,稍微不如意,就要休掉重娶。」
「崔顥一共休掉了三四位妻子,因此,沒有人在官場舉薦他,以至於在仕途上不順暢。」
「崔顥早期詩作多寫閨情和婦女生活,詩風較輕浮,反映上層統治階級生活的側面。」
「當時著名的書法家、詩人李邕聽說崔顥詩名很大,把他邀請到家裡。」
「崔顥寫下《王家少婦》這首詩,獻給李邕。」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
「自矜年正少,復倚婿為郎。」
「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
「閒時鬥百草,度日不成妝。」
「這首詩表面上寫嫁入官門的女子婚後也過著錦衣玉食、不愁吃穿的富貴生活。」
「這種以夫妻來比喻自己和恩主關係,表現仰慕之意的做法惹惱了方正君子的李邕,說崔顥無禮,不予接而去。」
「在李邕看來,這樣急切直白的表達,不僅是不夠沉穩。」
「根本就是為人輕浮,不知禮數,就沒有接待他。」
「正是因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顥在得中進士以後,空有滿腔才華卻無處施展。」
「然而崔顥的詩不容忽視,他不僅寫嫁給普通的達官貴人的婦女的閨門愁怨。」
「也寫嫁入皇家後的女子的悲慘遭遇,他在《長門怨》寫道。」
「君王寵初歇,棄妾長門宮。」
「紫殿青苔滿,高樓明月空。」
「夜愁生枕席,春意罷簾櫳。」
「泣盡無人問,容華落鏡中。」
「雖然崔顥出身大族,早期關於女性的作品也大多集中在王權貴族,但也有描寫平民婦女生活的《長干行》。」
其一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其二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自小不相識。」
辛棄疾:連李白都自愧不如的崔顥,後來不受待見還被辱。
崔顥可以說少年成名,春風得意。
因為他不過十九歲就赴長安趕考,之後高中進士。
而這樣的成績就算是放到整個歷史長河中,都算是極其厲害的,也是極其炸裂的。
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壓根不能和崔顥比,何況崔顥出生於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可以說是一個當時非常顯赫的世家,有不少人在朝中當官,更出了不少名人。
而有家世還有天賦更有努力,崔顥真的可以說是一個天之驕子。
不過當他在黃鶴樓寫了那首名詩之後,仿佛就用盡了他身上所有的才氣和運氣。
之後崔顥再也沒有寫過一首能夠超越黃鶴樓的詩,甚至於連能夠和黃鶴樓這首詩媲美的詩都沒有。
而他在生活上也是走下坡路,當了一個太僕寺丞,無足輕重官微人輕的小官,之後又被安排當了一個同樣沒有什麼分量的司勛員外郎的官。
而官不大,他得罪的人卻不少。
先是因為寫的詩多為輕浮和男女情愛的詩,得罪了不少文人,很多人羞與他為伍。
之後他又得罪了李邕,就是那個李白都要不遠百里求見的大人物。
而這還了得,本來就沒有多少人待見他,這下更不待見他了。
而在對待感情上,崔顥也不太行,娶而又棄,之後另娶,也因此他不被主流的文人和官場容納。
不過崔顥又算是幸運的,因為他雖然不得志,也得不到重用。
但是他剛去世,剛第二年,導致大唐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就爆發了。
潼關失守,京城淪陷,皇帝落難,被迫出逃。
而長安也因此染血,無數人死於叛軍之手。
如果崔顥還活著,那麼必定受辱。
畢竟他當官和生活的地方就在長安,長安都淪陷了,他能過得好才奇怪。
而幸好他死於安史之亂爆發之前,免於經歷這場動亂,也就不用遭罪受苦了。
「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
「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三江潮水急,五湖風浪涌。」
「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
「細品他的這些作品,雖然講述的是女子在情感中生活。」
「但並不是單純堆砌艷麗辭藻形容吃喝玩樂,而往往別有一番立意。」
「崔顥仕途不順,崔顥曾為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
「最終不得志,他也只好遠離京城長安而浪跡江湖。」
「他遍游四方,從江南流水小鎮,到大漠黃沙的邊疆。」
「開闊了眼界,對人生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思考,文風也隨之轉變。」
「主要寫軍旅和壯闊山河風景,表達的都是大氣磅礴、樂觀豁達的心態。」
「少年負膽氣,好勇復知機。」
「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
「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
「還家行且獵,弓矢速如飛。」
「地迥鷹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間懸兩綬,轉眄生光輝。」
「顧謂今日戰,何如隨建威。」
「詩中崔顥塑造了一位忠肝義膽、上馬殺敵的少年遊俠形象。」
「描寫了他離開家、遇到激烈戰爭後英勇作戰、功成名就榮歸故里的全過程。」
「崔顥後期以邊塞詩為主,詩歌風格更加大氣。」
「情感中更多的是對家國山河的保衛,對功名偉業的讚揚。」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徵兵。」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這首《遼西作》是崔顥後期著名作品之一,描寫了春日裡邊疆塞外戰士們訓練、戍守的情形。」
「無論是牧馬的胡人,還是每日都在徵兵的漢軍,都暗示著不久之後將會有大戰觸發。」
「崔顥最著名的一首詩《黃鶴樓》讓李白折服擱筆,有一次崔顥游武昌,登上黃鶴樓,感慨賦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清照:崔顥以才名著稱,然而卻好飲酒和賭博,與女性的艷情故事常為時論所薄。
崔顥有才無德,好賭好酒好色,娶妻只挑貌美的姑娘。
並且動輒休妻,前後竟有四次之多,妥妥的渣男一枚!
可能正因為如此,崔顥少年為詩,多寫閨樂,縱情迷性,與其生活經歷應該不無關係。
因唐代科舉中並未普遍使用糊名法,舉子們普遍會在科考前向當時的名公顯宦行卷干謁,以求引用。
當時有一位一言九鼎的唐朝大臣李邕,聽說了崔顥的才情,主動約來一見。
這對於年輕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可以入仕揚名的絕好機會。
崔顥樂得屁顛顛前往,卻沒曾想碰了個大釘子。
李邕對崔顥不予接,甚至叱其無禮。
小伙子一下子如墜冰窖,從此更是聲名狼藉。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
自矜年最少,復倚婿為郎。
舞愛前谿綠,歌憐子夜長。
閒來鬥百草,度日不成妝。
崔顥將李邕比作魏晉美男王昌,將自己比作年方十五的新嫁娘,實在狂妄而直接。
難怪李邕看了第一句就憤而跳起,呵斥崔顥小兒無禮。
作為一位端方文人長者,李邕應該是感覺被冒犯了。
其實,以美人出嫁來比喻知音賞識,古已有之。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兩者相同之處,都是以夫婦比擬這種先達與舉子的引薦任用關係。
不同之處在於語體差異,也正是因為如此,造成效果迥然。
朱慶餘在詩中表達了對前途未卜的忐忑心情,姿態擺得足夠低,將是否引薦自己的主動權交給對方。
與之相反,崔顥在詩中顯得自矜自傲,沒有給予李邕充分的尊重。
少年成名卻鬱郁不得志,在經歷人生無常的歷練後。
崔顥猛然間頓悟,索性將一切非議拋在腦後,開啟為期二十年的風塵之旅。
行走於山水間,感受大好河山,心情豁然開朗。
終改往日頹靡,詩章多以邊塞詩和山水詩為主,達到一個全新的意識境界。
其中,尤以李白要與之較勁的《黃鶴樓》為最甚。
李白在看到這首詩時,感慨自己想創作關於黃鶴樓的詩卻無法超越。
崔顥的《黃鶴樓》其實算是變體律詩,是將古體和律體完美地糅合在一起,達到了一種極致。
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情景交融、意境深遠,是以後人再難超越。
所謂詩窮而後工,只有在經歷了生活的艱辛和心靈的痛苦過後,才能創作出更為精美的詩歌作品。
當崔顥完成了少年的輕薄失意,再經歷中年的文化苦旅,真正達到了人生的藝術巔峰。
「鸚鵡洲三字,用的是三國時擊鼓罵曹的狂士禰衡的典故。」
「禰衡被迫出仕後面對曹操的羞辱直接反擊,痛罵曹操。」
「最終他因言語衝突被黃祖所殺,禰衡曾寫過《鸚鵡賦》,以自喻自傷。」
「他被殺之後,葬在江中沙洲上,這個沙洲就叫鸚鵡洲。」
「才高位卑,終生不遇的崔顥來到黃鶴樓上。」
「看到已是青草離離的禰衡埋骨之地,當年那位狂士的悲情他定然感同身受。」
「芳草萋萋鸚鵡洲,明麗動人的畫面下,埋藏著懷古之情,流離之感,遷逝之傷,不遇之悲。」
「後來李白登上黃鶴樓時,被樓上樓下的美景引得詩興大發。」
「忽然抬頭看見樓上崔顥的《黃鶴樓》,李白寫下了四句打油詩來抒發自己的感懷。」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崔顥曾供職於代州都督府,在定襄任錄事參軍。」
「750年前後曾任監察御史,官至司勛員外郎。」
「有一年七夕,崔顥在長安城裡,看到從上頭的宮廷內外到市井的平民百姓,到處都搭起了彩樓。」
「那些妃嬪媵嬙和家家戶戶的女兒媳婦們,穿上了靚麗的裙裾,佩戴了晶瑩的玉佩。」
「桌子上供奉了新鮮的瓜果,向著月亮,向著牛郎織女星穿針引線。」
「焚香禮拜,祈福許願,他寫下《七夕》。」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詩中記載了長安乞巧節的盛況,同時詩中也寄予了崔顥自己的身世感慨。」
「崔顥也是一個苦吟詩人,有一次得病時,有朋友跟他開玩笑。」
「你不是因為得病而瘦,是因為吟詩太苦而瘦。」
「754年崔顥就去世了,時年50歲。」
「崔顥年輕時候因年少輕狂,仕途不順一直官位不顯,鬱郁不得志,令人遺憾。」
「但他的詩成就卓著,流傳下來的42首詩的內容分三類。」
「一是描寫女子感情生活的詩歌,二是邊塞詩和山水詩,三是寫景、懷古、贈答、談理、記事的詩作。」
蘇軾:崔顥從問題少年到一流詩人,一首詩令詩仙李白為之擱筆。
自漢魏以來,門閥林立,到了唐朝就有這七姓十家之稱。
他們分別是隴西李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范陽盧氏三家,清河崔氏兩家,博陵崔氏,趙郡李氏。
這十大家族在當時是妥妥的名門望族,太宗時期就不斷打壓,高宗更是下令,不准他們互相聯姻。
在這十大家族之中最為顯赫的一家就是博陵崔氏。
在整個唐朝的強力打壓下,這個家族仍然誕生了十五位宰相。
崔家誕生了一名男嬰,取名崔顥,比李白晚生了三年。
生在這樣的家族裡,崔顥自然從小就錦衣玉食。
同樣也是因為生在這樣的家族,競爭也是從出生那一刻就開始的。
崔顥自幼就被要求熟讀經典,博覽群書。
在其他家的孩子外出玩耍打鬧之時,他就被要求在高牆之內讀書。
壓力所換來的是早日名就,崔顥在十九歲那年就考中了進士。
要知道,考進士相當的不容易,韓愈考了四次才高中,白居易二十七歲,孟郊四十六歲,杜甫甚至是一輩子都沒考中。
可見崔顥此人是有真才實學的,可隨著他為官日久,他就開始肆意尋歡。
更為嚴重的事他沉迷於女色,娶妻只選最美者。
剛娶了王家的小姐,沒過多久有看中了鄭家的姑娘,娶而棄之,棄而娶之。
如果就這樣過完一生,崔顥的人生也就是平平無奇,旁人提起也都會替他惋惜。
可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崔顥始終不得重用,離開長安。
從那以後,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漫遊。
在某一天,他來到了黃鶴樓,登高遠望。
回望自己的前半生有感而發,提筆寫下千古名篇《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淒淒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黃鶴樓被稱為唐人七律的壓卷之作,讓一個本來註定被埋沒的一個士族的放浪子弟,轉眼就成為唐朝那麼多詩人中璀璨的一人。
也許大唐的魅力就在這,得失一瞬間,轉眼皆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