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9章 他從來不是暴力的宣揚者
不可避免的,隨著小丑的上映,也的確出現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這也讓許多影院如臨大敵,雖然出現的暴力事件不算多,但是卻也已經很誇張了。
在《小丑》上映期間,各大影院都加強了警力巡邏。有的甚至直接取消了當晚最後兩場的《小丑》放映,並提前關閉了影院!
李易也迫於壓力,不得不站出來呼籲不要把暴力帶入現實。
同時也接受了媒體的採訪。
「哥譚市的背景是什麼?」
「哥譚市以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曼哈頓為原型,這也契合當時的社會背景。20世紀70、80年代,正是這裡經濟的第二次「衰落」期,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
當然了,只是藍本,並非現實,所以不免出現一些比較誇張的藝術加工。
一個布滿塗鴉、老鼠四竄、街道堆滿垃圾的城市。
此時的城市處於嚴重動盪的時期,政府急速削減開支、罷工事件頻發、階級差距拉大、貧富分化嚴重,整個哥譚市被陰暗緊張的氛圍籠罩著。」
「是什麼給了你這樣的靈感呢?」
「怎麼說呢?是從網絡上看到一些戾氣比較大的言論吧,所以萌生了這樣的想法。」李易說道。
「有人說,《小丑》在推崇邪惡美學,甚至於一些人對小丑極為狂熱。」記者問道。
李易搖了搖頭:「當然不是,我只是在講述一個故事,向觀眾展現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不斷地被摧毀和重建,最終演變成小丑的故事!
但是實際上,小丑並不是現實當中的任何一個人,因為他本身是特殊的,不具備普遍性的。
同時我們如今的社會和電影裡面的哥譚也有著非常大的區別,電影裡面混亂無序的社會成了小丑的催化劑,在這樣的環境裡,不是保持希望安分守己就能有出頭之日的,一個人想要對抗黑暗,就先要變得黑暗。
其實在我的想法裡面,《小丑》是一部極度個人的電影。」
「極度個人的電影?你指的是?」
「成敗可以說和演員有著很大的關係,當然,不可否認史蒂文在這部電影裡面奉獻出了天才級的表演!
為了小丑這個角色,他減掉了52磅體重,瘦到能清晰看到突出的肋骨;為了演好小丑的笑聲,傑昆會在家看病態性發笑患者的影片,摸索那種病態的狂笑。」李易說道。
「所以,你是怎麼選中史蒂文來演小丑的?」記者好奇。
「怎麼說呢?Joker這個角色需要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當初這個角色,我試鏡了好幾個,但是都沒有讓我滿意,其中不乏有好萊塢的成名的大明星,不是他們的演技不夠好,而是沒有那種感覺。
這個時候,被稱作戲瘋子的史蒂文出現了,上一秒安靜內斂,下一秒神秘詭譎,讓人捉摸不透又陰柔癲狂的舞步.
史蒂文無時無刻都在用自己的表情和身體來演繹一個被逼到社會邊緣的瘋子。」李易不無讚嘆地道。
「對於亞瑟在影片裡面的笑,是特意設計的嗎?」
「是的,首先,小丑這個職業,職責是什麼?是帶給人們歡笑的。
我在華國拍過一部《喜劇之王》的電影,我在這部電影裡面表達了一種,喜劇就是在讓每個人笑的時候,總有人受傷的東西。
而小丑呢?
他們的工作就是帶給人們歡笑,但是他們自己呢?
在取悅他人的同時,他們自己的心情是否愉悅?
但是我們都知道,人們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少會癲狂的笑,肆無忌憚的笑,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給亞瑟這個人物,一個全新的人物設定——一個有著癲笑症的精神病人!
這個設定讓「笑」有了多層含義!
亞瑟總會在各種場合發出難以自控的大笑,這種近乎窒息的笑聲聽起來尖厲刺耳,聽起來讓人不安,伴隨而來的是亞瑟的猙獰的面容,以及旁人怪異的眼光!
「笑」對常人來說是開心,可對亞瑟來說是痛苦的根源。
作為一個飽受精神病困擾的人,身邊沒人關心他,他的母親稱呼他為「Happy」,卻一直對他真正不開心的事實視而不見。
沒有人關心他,也沒有人認真地聽他說話,大家都希望他假裝開心,這才是一個精神病人最難過的事情!
一開始當亞瑟在公交車上笑出來時,痛苦地捂著嘴瘋狂搖頭,拼命想向大家解釋這是患病症狀,可越到後來,亞瑟的笑容越放縱
當他承認了自己不開心的事實,並且不再去假裝開心的時候,小丑也誕生了!」李易說道。
「其實,我覺得大家完全不需要去代入亞瑟的角色,因為,精神病人的世界常人是很難想像的。」李易補充道。
「那麼舞蹈呢?電影裡面的小丑幾次跳舞,都被影迷們譽為是最經典的部分,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記者再次問道。
「除了笑容以外,舞蹈也完整地表現了亞瑟的心理變化過程,從頭到尾,我們用了七隻舞,把亞瑟跳成了小丑!
第一支舞可以說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常見的:
在肯尼樂器行門口,亞瑟作為一個商演小丑,穿著滑稽的小丑裝,踢踏著肥大的鞋子賣力舞蹈,與周圍匆匆而過的冷漠行人相比,亞瑟是一個不入流的存在,可他絲毫沒有被影響,只是盡心盡力地完成著自己的小丑演出!
可就在這時,一群小混混搶走了他的GG牌,把亞瑟騙到狹窄的巷子裡揍了一頓。亞瑟痛苦地倒地不起,這時有一個很小的細節,他緩緩地抬起手伸進衣服里,按下道具開關,胸前的那朵花流出了紅色的液體!
這支舞是電影的開端,也是亞瑟痛苦的開始!」
「第二隻舞:
發生在家裡的客廳,亞瑟看電影入迷,不禁站起身來,扭動著身體,像置身脫口秀現場一樣自問自答,這時的亞瑟臉上流露出了難得的自信。
可一聲槍響打破了這一幕,那是亞瑟第一次開槍,開完槍的亞瑟為自己的走火而驚慌失措,這聲槍響,也是他心裡的欲望露出苗頭的開始。
第三支舞:
依舊是小丑演出,在病房裡,亞瑟努力跳著輕鬆的舞步逗大家笑,這時的他依然對自己的工作懷有熱情,每一腳踹在地上都能讓人感覺到他的賣力。
可就是這樣投入的表演,讓亞瑟不慎把槍掉了出來,臉上的妝還沒卸,就接到了辭退電話。
這一次,亞瑟不僅失去了工作,還磨滅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第四隻舞:
是亞瑟在地鐵上,有一次因為大笑受到了三個年輕人的欺侮,忍無可忍的亞瑟掏出槍殺掉了他們。這時的亞瑟已不再保有理智,當亞瑟追逐最後一個年輕到車下的時候,步步緊逼,開槍時竟沒有一絲猶豫
殺了人的亞瑟躲進公共廁所,廁所里綠色的燈光忽明忽暗,亞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那一刻他的痛苦好像得到了發泄的出口
這支舞,小丑初現雛形!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舞蹈本不在劇本里,是史蒂文現場臨時發揮的。讓人不得不驚嘆於史蒂文的感受力,把小丑的覺醒揣摩的非常高級!
第五支舞:
跳這支舞時,亞瑟的開槍殺人案沒有抓到兇手,而「小丑」卻成為了一種反叛的符號,人們開始戴上小丑面具對現狀提出抗議。亞瑟一直以來都被別人忽視、排擠,而這一次,他終於感受到了受到關注的感覺!
亞瑟想要實現夢想,卻得來偶像對自己的公開嘲諷;想要好好生活,卻得知身世真相,讓他對於家庭的渴望完全破滅。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亞瑟接到默里的邀請,準備登上脫口秀節目。他在家裡赤裸著半身,肆意地扭動身軀,把頭髮染成綠色,他揮展著身體,不再像以前一樣畏縮。
這支,是蛻變之舞。
與從前的亞瑟決裂,與生活決裂,與心裡渴望的情感決裂,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小丑的蛻變。
第六支舞:
亞瑟染好頭髮畫好妝,穿上整齊的西裝,紅黃綠的配色顯得格外亮眼,一下子就成了這座灰暗城市裡脫穎而出的存在。
這時的小丑,在132級的階梯上跳動著舞步,帶著對世界的蔑視,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我終於知道自己是誰了!」
這支舞才是真正的小丑出場秀,亞瑟已經徹底淪陷於黑暗,新生的小丑帶著一副英雄的姿態,向整個世界上的黑暗宣戰。
第七支舞:
亞瑟實現了上脫口秀的理想,可惜的是他再也不是當初的亞瑟。這次脫口秀,是一場小丑完美的個人展示,他憤怒地傾訴著對社會的不滿,對這個腐敗世界的敵意,最終他槍殺了他曾經的偶像——默里。
亞瑟此舉成了引燃城市的導火索,讓所有潛在的矛盾都被激發出來,不甘忍受的人們戴著小丑面具展開暴動。在被逮捕的路上,亞瑟被一個戴著小丑面具的人救起。
最終,趴在車蓋上的亞瑟緩緩起身,站在車蓋上俯瞰全場,亞瑟再一次跳起舞,人群慢慢聚集,此時的亞瑟,已經成為了無數反叛者的精神領袖。」
「你也說了,亞瑟成為了無數反叛者的精神領袖,那麼你認為現實當中,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出現的暴力事件,是否也是如此?」記者又問道。
李易當然搖頭了。
「其實大家忽略了一點,亞瑟從來都不是這些反叛者們的支持者,他對他們甚至有些不屑!」
「從亞瑟個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悲劇。
最初的亞瑟雖然是一個被社會拋棄的底層邊緣人,卻也有著好好生活的念頭,只是這個糟糕的環境壓得他直不起腰。他極度孤獨,信任的人在背後算計他,心愛的女人也只是他用來緩解孤獨的幻想。
他極度缺愛,誤認為韋恩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時,他一邊聲嘶力竭一邊委屈地解釋,他不想得到什麼,只是想得到一個溫暖的擁抱。
他想照顧好母親,卻發現母親才是他一切痛苦地根源,不僅隱瞞了自己地身世,甚至自己的精神疾病也與母親有著直接聯繫。
是小丑的覺醒,拯救了亞瑟!
他從來不想成為所謂的精神領袖!
無論是小丑,還是亞瑟,都不想!
可單從「小丑」來看,
這個人物早已被賦予了更加高級的意義,但是這卻是被動的,小丑本身也不想成為那些人的宣揚暴力的旗幟。
其實我拍這部影片與其說在講小丑,不如說在講催生小丑的哥譚市。
最後小丑站在車蓋上接受膜拜的那一刻,儼然成了一場暴力盛宴,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你又覺得這些黑暗的東西是有必要存在的,它是動盪下沉的社會下所衍生出的精神符號。」
「小丑作為一個「惡人」,但是卻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歡,你認為是為什麼?」記者又問道。
「我記得看到影評人阿里納斯說,《小丑》是一部很像超級英雄電影的反超級英雄電影。
其實這個解讀並沒有錯,至於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小丑,我想或許是比起超級英雄們過於理想化的價值導向,小丑其實更貼近人們複雜的心理需求。
為什么小丑的人設特別討喜?
因為小丑承載了我們每個人心中黑暗的那一部分,我們在小丑身上找到了釋放的出口。
就像電影裡小丑一出,立馬就擁有了一大批狂熱擁躉,可他們擁護的不見得是小丑,而是自己心裡終於被釋放的那場黑暗狂歡。
在小丑站在車蓋,所有的人擁抱他,不如說是邊緣人的希望,渴望逃離那種生活,而在此暴動更是無奈,宣洩。
所以,真的,小丑並不是所謂的反叛者的精神領袖,他只不過是恰好,折射出來了,一些人,一些邊緣人的內心,其實每個人心裡都藏著一個小丑,但是並非亞瑟。
施暴者施暴,只是因為他們想,和亞瑟無關,和《小丑》無關!
正常人,哪怕遭遇挫折,也不會如同亞瑟一般,宣之以暴力。
你可以說亞瑟是個瘋子,但是卻並不是暴力的宣揚者,整個故事就是記錄亞瑟在這個黑暗的城市裡追逐著自己的夢想,然後被一拳又一拳地打入深淵,陷入瘋狂。
其實如果亞瑟生存在一個不那麼黑暗的城市,他還會變成小丑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