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1152書信
明朝,散衙時間其實並沒有定數。
早上點卯,這個有固定時間,其實官員們起的比這個還早,特別是遇到那些勤奮的皇帝,早上上朝那就是個苦差事兒。
魏廣德感覺自己運氣不錯,嘉靖皇帝就不說了,一直就不怎麼管前朝的事兒,都是交給嚴嵩在幫他打理。
之後的隆慶皇帝倒是勤奮了一年多,然後也懶散了,經常取消早朝,把政務甩給徐階和高拱處理。
至於現在的萬曆皇帝,一個月兩次朝會,這個也可以忍受。
而散衙的時間,一般就是衙門裡沒事兒了,官員其實就可以離開。
當然,就算有事兒,只要不是軍國大事兒,拖延一兩天其實也沒人會說什麼。
申時,送到內閣的奏疏就已經處理完畢,在首輔值房耽擱了點時間,魏廣德出來後就直接選擇回府。
「老爺回來了。」
在轎子停下後,就有人往裡面通報。
魏廣德出了轎子,直接跨進府門,二門裡張吉就急匆匆跑過來迎接。
「你帶進來的口信,說雲南那邊出事兒了?」
魏廣德一直往裡走,只是小聲問道。
「是,李成梁李都督從雲南派人送來書信,說有大事請老爺定奪。」
張吉小跑著跟著魏廣德身後,一臉諂媚的說道。
「去書房。」
路上不是說話的地兒,魏廣德帶著張吉去了自己書房。
很快,魏廣德就見到李成梁送來的書信。
不得不說,雲南形勢的複雜,超過了魏廣德的預料。
他知道西南一些土司一直在蠢蠢欲動,好像萬曆三大征裡面,其中一個就是西南土司叛亂。
能夠位列三大征之一,可見這次叛亂有多厲害。
不過,邊境土司心懷不軌,居然讓大明官軍排兵布陣都受到影響,這是魏廣德沒想到的。
在他看來,就算那些土司有不臣之心,可見到大軍開到,應該也不敢有逾矩的膽量。
但是現在情況明顯不同,大明在西南調動十萬大軍,貌似還是不如緬甸召集軍隊的規模。
按照現在李成梁報上來的數字,緬軍當在三十萬人上下,還有二百多頭戰象。
其中一半多的戰象,屬於緬王莽應龍,剩下幾十頭則是屬於緬甸及附近其他土司。
為此,李成梁一邊等待軍隊到達,同時還在雲南各處收集佛朗機炮等重火器用來應對緬軍的象兵。
書信里,李成梁還抱怨了廣西都司的貪腐無度。
在明史或者明朝對外戰爭中,幾乎從沒有出現過明軍的象兵部隊。
但實際上,明朝在廣西專門設置了一個龐大的衛所專門從事馴象工作,也就是馴像衛。
馴象衛首設于思明府鳳凰山,洪武二十年沿江遷至南寧府,後多次遷移,而他們的設立,當初就是為了針對麓川等地土司的象兵。
馴象衛初有官兵2萬餘人,專事捕象馴象,訓練象軍。
兩萬人的衛所,遠遠超過一般明軍衛所五千多人的規模,可見當時明太祖朱元璋對這支部隊有多重視。
可以說,西南地區穩定,或許在老朱看來,就靠這個馴像衛達成。
不過這次李成梁到了廣西,專門去了馴像衛駐地才發現,曾經兩萬人的馴像衛僅剩旗兵三百餘人,戰象兩頭。
馴像衛已經名存實亡。
導致馴像衛沒落的原因自然很多,最主要還是宣德初年安南之役,馴象衛官軍「隨征交趾,失陷大半。」
之後雖然重建,但因為各種原因都沒有能夠恢復,到最後就徹底被人遺忘。
當然,明朝還不止一個馴像衛,實際上北京城裡還有個馴像千戶所,隸屬於錦衣衛旗下,屬於皇帝儀仗之一。
大朝會的時候,馴像千戶所的大象就會被牽出來以壯聲勢,甚至當初嘉靖皇帝還坐過大象牽引的龍攆南下。
在北京城養大象,肯定是很麻煩的,畢竟大象不賴乾旱和寒冷,正常情況下北方根本就不可能有大象。
魏廣德還真忽視了緬軍的象兵,不過又想到明軍有火炮,應該不怕大象。
直接在書桌上鋪好宣紙,魏廣德提筆就寫了兩張條子。
一張自然是給工部,另一張則是兵部,都是要給西南補充大中型佛朗機炮的條子。
這個時候重建馴像衛肯定不現實,時間來不及,朝廷也沒財力重建這個吞金獸。
大明搞出南、北京的兩京制度,看上去機構重迭,但實際上還是有點好處的,那就是北京有的,南京也都有。
南京兵部和工部也都有武庫和火器局,當然,不管是規模還是其他,北京肯定是最大的,但是南京的火器產量也能夠滿足南兵的需要。
所以,魏廣德給工部和兵部寫條子,自然就是幫著李成梁討要他所需要的火器。
「信使安排住下沒有?」
魏廣德寫完條子,抬頭看著張吉問道。
「已經安頓下來了,他還等著老爺的回信,他好帶回去。」
張吉在一旁恭敬的答道。
「嗯,我這就寫。」
魏廣德答應一聲,隨即又拿出信紙,提筆就在紙上寫起來。
如果是其他文官,對於李成梁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的計劃,肯定會嗤之以鼻。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不會認為區區緬甸這樣的彈丸之國,值得大明費盡力氣去剿滅。
在這些文官看來,大明大軍一至,緬軍就該望風而降才對。
至於明軍曾經在安南遭遇的慘敗,早就被他們丟盡犄角旮旯里了。
就是這麼自信。
不過魏廣德倒是能接受李成梁的計策,畢竟他知道,中國之後和緬甸斷斷續續打了許多年,但都沒有真正將其打服。
緬北複雜的山地地形說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那裡的熱帶雨林,讓大軍行動非常艱難。
只要緬甸還有青壯兵員,還有抵抗的意志,明軍遭遇第二次安南之事也未必不能。
如果按照李成梁的計劃,把緬甸青壯聚集在千崖、麓川一帶聚殲,那後續在緬甸的軍事行動可就輕鬆了。
畢竟那裡剩下的,可都只有老弱病殘,他們的抵抗力非常低下,大明對那裡的統治才會得到加強。
至於移民實邊,那也是必然的。
只不過移民的策略,暫時沒不能提出來,戰事未起就討論移民之策,傳出去不就說明對緬戰爭其實是朝廷處心積慮搞出來的,還不知道會被那些老學究噴成什麼樣子。
正好,引緬軍入境,聚而殲之,他們也就沒有譴責的理由了。
人家都打進國門了,難道還不興出手懲戒。
只能說李成梁對大明朝廷並不是真正熟悉,否則也不會害怕因為緬軍入境遭遇彈劾罷職。
當然,如果他不事先向京城說明情況,京城裡沒人出面保他,朝堂真鬧起來,他這個官兒還真有可能不保。
不過現在內閣當權的,不管是張居正還是魏廣德,其實多少都對兵事有所了解。
所以即便彈劾奏疏再多,他們也會選擇壓下來看情況。
如果李成梁不能控制雲南的局勢,到那個時候,才有可能直接拿掉他。
很快,給李成梁的書信寫好,魏廣德直接找了信封封好,連同先前的兩張紙條一起交到張吉手裡。
「回信,你一會兒交給那個信使,這兩張條子,你馬上派人送到朱大人和譚大人府上去。」
魏廣德吩咐了東西的用途,想想又說道:「你再派人去趟張首輔府邸,就說晚點我過去一趟,有事兒相商。」
直接登門造訪有失體面,魏廣德就讓張吉先派人知會一聲,這樣就不唐突了。
若是張居正有事兒,要麼他會推遲或者提前,要麼就會說明情況,讓魏廣德改日登門。
畢竟兩人都在內閣,平日裡見面機會多,根本不愁沒時間談事兒。
只是,李成梁的書信,幾乎已經肯定雲南戰事很可能會在今日爆發,魏廣德還是打算連夜過去說明情況。
兵事,絕對不是可以輕視的。
魏廣德把李成梁的書信收起來,一會兒打算帶到張居正那裡,讓他看看。
反正這封書信里也沒什麼不可見人的內容,只是描述了他到達雲南後了解到的實情。
而這些,恰恰也是他和張居正兩個久居高位的人,最想知道的,地方上的真實情況。
在家裡吃過晚飯,和家人說了一聲,魏廣德就穿著便服出府。
府門外轎子已經準備好,他上轎後,轎夫一聲號子,大轎離地而起,向著張府急行而去。
這些,都是張吉事先安排好的。
張居正府上已經回了消息,首輔在家中等候魏閣老大駕。
出了內城,魏廣德一行很快就到了張府門外,游七已經恭迎在府門等候。
接上魏廣德,游七在前面的帶路,直接把他引到張居正書房裡,張居正已經在房中等候。
「善貸,隨便坐,到了我這兒隨意就行。」
「叔大兄,這麼晚了還打攪,實在感覺茲事體大,最好儘快告知你才是。」
兩人簡單寒暄幾句,就在書房裡坐下。
張居正的書房頗大,其實是兩間屋的格局,用後世的話來說其實算三間大瓦房。
外屋是個小型會客室,裡屋比外屋更大,也才是真正的書房。
房中四壁都是書架,放著張居正愛看的各種書籍。
和魏廣德不同,魏廣德的書房,旁邊專門有間小庫房,用來放置他看過的書籍。
因為記憶好,看過一遍大多都能記住,所以也沒必要擺在書房,沒事兒翻出來再看。
魏廣德翻看的書籍涉獵也很廣,不過都是看過後就丟小庫房裡,免的占用書房的書架。
他書房裡的書,其實多是當初嘉靖朝時買的道家書籍,都晦澀難懂,魏廣德一時半會兒沒看明白,就丟書架上了。
後來皇帝也換了,魏廣德也就不怎麼看這些買回來的道家典籍了,就擺在那裡充當門面。
畢竟,道家的書,其實也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傳承著中華文化,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
也因為晦澀難懂,實在無聊的時候,魏廣德就會翻看一陣子。
「今日不知所來何事?」
閒聊一陣,張居正直接把話引入正題。
魏廣德也不含糊,從衣袖中摸出李成梁的書信,遞到張居正面前說道:「叔大兄先看看再說。」
張居正接過書信,看了信封就知道來自何處。
抽出信紙,湊到燭台前就看起來。
五支蠟燭散發出來的光亮,足夠他看清楚信上字跡。
這年頭,也只有像他們這樣的人家才會如此奢侈點亮五支蠟燭,就算一些地主豪紳也不會如此做。
沒有出乎魏廣德預料,張居正很快就開始皺眉。
顯然,雲南的實情和張居正了解的情況也是差距甚大,所以對李成梁的稟報很是震驚。
「汝契不知道朝廷知不知道雲南的情況,所以不好直接行文兵部,選擇給我書信說明此事,實在讓人觸目驚心。」
魏廣德還是幫著李成梁找補了一句,這麼大的事兒,不走官面,而是私下書信稟報,多少有些說不過去。
不過其實類似情況,張居正也沒少遇到,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也不會去深究。
「善貸,你覺得如何?」
張居正是在問魏廣德對李成梁的計策,引誘緬軍到保山、施甸一線再開打,還要派出奇兵突襲木邦和孟密,封鎖緬軍西逃之路,最大程度殺傷緬軍,為之後進軍緬甸清掃障礙。
「聽聞那邊山高林密,真要讓緬軍逃回去,大軍入緬清剿怕是麻煩的很。
能夠在保山、施甸重創緬軍大部,即便有殘餘緬軍逃回,當不會對大軍進剿製造多大的麻煩。
不過正如汝契擔心的,消息傳回京城,怕是不少人會坐不住,對他發起彈劾。」
魏廣德把自己的考慮說了下,張居正也是點頭。
其實看完李成梁的書信,他也覺得此策自豪。
在熟悉的地形圍殲緬軍有生力量,明軍的損失就可以降到最低。
這種仗打下來,朝廷是獲益的。
「俞大猷那邊有消息嗎?」
張居正忽然問道。
「茫茫大海,水師出動以後,聯繫就很難維持。
不過算算時間,兵部的行文應該已經送到呂宋了,興許他們已經出兵舊港了。」
魏廣德開口說道。
「我現在擔心一個情況,那就是雲南戰事未起,志輔那邊已經到了緬甸。」
張居正開口說道。
這年頭通信確實麻煩,陸地靠馬,水上靠船,稍不注意就會有紕漏。
「叔大兄大可不必擔心,志輔沒那麼傻,出兵前必然會打聽清楚的。」
魏廣德笑道。
「還是送個消息給他,讓他關注緬甸局勢為好。」
張居正小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