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言情小說> 風起時空門> 528.第526章 反應

528.第526章 反應

2024-08-04 10:28:47 作者: 芭蕉夜喜雨
  第526章 反應

  年前京城派了監軍和總兵至函谷關,豈料半路上讓趙廣淵派人攔了。

  製造了種種障礙。

  可能對方以為是大雪封路不得行,才耽誤在半路,可現在年已經過完了,怕是怎麼也能查覺出些許不對來了。

  且西戎和蕃厥的使臣雖說接著洛牙桑的令,在京城假意盤桓,但如今也已動身回國了。京城不會沒有動作。

  戰事已歇,京郊大營出來的二十萬大軍,雖損了三四萬人,但餘下的該回京去了。兵部的文書,越王壓了許多時日,以議和之事未完成,扣著人不放,現在只怕沒有理由了。

  方勝的話,眾將聽在耳朵里,都看向越王,想知道他下一步如何安排。

  趙廣淵心裡倒是篤定,「諸位若有意要離開的,本王決不阻攔。」

  現在戰事已歇,武將他可以放他們離開,需要的將才他可以慢慢培養,此事憑軍功可以升上來好些人,但士卒他不會放。

  眾將一愣,齊齊表忠心,「末將願與王爺共進退!」

  連展騫和一眾京城來的武將都表達了態度。讓趙廣淵很滿意。

  「既如此,諸位與本王移駕議事廳,咱們商議一下撫恤金髮放及軍功封賞等事宜。」

  五百萬兩賠償款,並幾十萬隻牛羊馬都要安置,他還有許多事要做,沒空想太多。

  到了議事廳,諸將一一落座,想著諸項賠償物資已是到了很大一部分,眾人無不心喜。「這些東西真的不用送去京城嗎?」

  「不用。」

  「京中會不會派人來討要?」

  「自然是會的。但本王有安排。」

  眾人便不再說話。反正天塌下來有越王頂著呢。

  「傷亡撫恤按朝廷舊例,另本王這裡想加一條,陣亡將士家中,若有年邁父母及幼小孩子,每戶每月再發六斗糧,直至孩子十六歲可以自立。」

  眾人一愣,反應過來,齊齊替陣亡將士道謝,「多謝越王善舉!」

  他們手底下誰沒有陣亡士卒?家中頂樑柱沒了,天塌了。雖說發了撫恤銀,但銀子若無規劃,總有花完的時候。每月六斗糧,雖不多,但起碼餓不死了。

  熬一熬,總能把日子過下去。

  越王此舉,只怕要有更多士卒歸心。解決了他們的身後事,以後只怕能在戰場上拼盡全力。

  果然此舉一出,函谷關士氣沸騰,到處都是稱頌越王的聲音。之後跟著越王,函谷關大軍成為大齊最堅不可摧的一支軍隊。

  此為後話。

  且說商議此次撫恤銀的發放。既然把賠償款扣下,只怕兵部是不會再出銀子了。只是……

  魏佐聽了越王的安排,眉頭緊皺,本來五百萬兩銀子就不太夠用,現在八萬多陣亡將士家中,只怕十之八九都是有父母妻兒的,每月再多添一筆,這哪裡夠。

  「銀子怕是不夠。」

  「銀子之事不必憂心。還有這幾十萬的牲畜,等賣了就能換到錢了。且開了互市,商人商隊齊聚函谷關,這各種關稅商稅,亦能覆蓋。」

  這互市還沒建呢,效果如何尚未可知,王爺今日就想把明日的錢花了。


  魏佐只想撫額。

  趙廣淵看出他的困頓,扔給他一塊黑牌子,「這是本王在四海錢莊的令牌,若銀子有缺,可憑牌去取。」

  魏佐慌忙接住,只覺千金重,「怎能要王爺的私銀?」

  眾將也是不同意,紛紛表示會幫著出銀子,並宣傳互市一事,都說要致信家人或聯繫相熟的商人,讓他們帶著物資和銀子來換牲畜。

  撫恤銀怎能由王爺來出呢。

  陣亡的那些將士也有他們手底下的人。

  只有路夜知道,四海錢莊是王爺的私產,越王這些年把四海錢莊開遍大齊,富可敵國。

  區區幾百萬上千萬兩銀子,不在話下。

  只是在座的眾將不知道,見越王如此大氣,心系手下的將士,越發樂意跟隨。

  議完事,趙廣淵留下心腹說話。

  「如今西北四塞,已盡數效忠本王,西北大門無憂。寧武關,隴關,大散關,加上函谷關,本王手中已有七十餘萬大軍。已不懼朝廷。」

  「恭賀王爺!」眾心腹喜不自勝。

  趙廣淵用手壓了壓,「千里長征,這才走了第一步。憑函谷關退敵之功,並開互市之績,本王可上書試探皇上為先太子和呂家翻案。若皇上不允,咱們再議下一步動作。」

  「是。」

  無論如何越王現在有了七十萬大軍在手,還有昌平和越州十萬兵馬,再加上函谷城,並函谷關周邊八城盡在越王之手,進可攻退可守。

  「之前平羅、化隆、樂都、古西四縣因延誤糧草,已上疏朝廷換知縣,怕是不久就要上任了,不知來的是誰。」

  「來的只會是本王的人。如果不是,本王也能換了他。」上任之人只能是他的人。蔣項的秘信他已收到,來的人都是他安排的投誠於他的人。

  「這四城離函谷關最近,先前一直做為物資供應地,今後互市一開,商人商隊只怕仍會選擇這四地做為中轉,本王打算派兵駐守,一為保護,二為與衙門互相轄制。」

  「並平橋、興邑、扶風、留坪四縣,雖本王早幾年前就開始運作,但仍是需要派兵駐守。此四地雖是次級補充縣,但因京城或東邊來人來兵會先到達這四縣,這四縣做為東守關隘,兵力還需增派。」

  「是。」眾心腹紛紛應和,「派駐兵一事,交由何人主辦?」

  趙廣淵想了想,「交由方勝主辦。」

  「方勝是否可全然相信?不然交由江將軍或路將軍?」

  「不必,他們級別不夠。」調動兵馬仍需守將下令。「用人不疑,疑者不用。我相信方勝。」

  「是。」

  又提到此次軍功,「只怕兵部不會受理。」

  「不會,只要朝廷不打算與本王撕破臉,就會按功封賞。即便不受理,本王給他們受封賜賞便是。」

  只不知朝廷肯不肯讓這麼多人現在成為他的人了。

  眾人應是。都上了越王的船了,什麼時候封賞倒不重要了。可能心中盼的是更大的封賞。

  眾人又議開放互市一事……

  隔天函谷城就招幕了數百工匠,前往函谷關外五十里處開山僻路、建集蓋鋪子。


  趙廣淵也傳信手下,讓自己的商隊前來函谷關,並命人知會相識的商人前往函谷關交易。

  幾十萬匹牲畜,每天的糧草也是個頗大的數目,這些天函谷城原本出外避戰的百姓都回來了,人人都有事干,且人手還不夠,又緊急從近四城遠四城調集數千百姓過來餵養牲畜。

  函谷城從未有過的熱鬧。

  四面八方的百姓,過了年正閒得慌,聽說函谷城要人,包吃住,每天還給五十文的工錢!聽說有許多牛,開春可買回家做耕牛使,得到消息,那是攜家帶口了來。

  每天在城門口排隊進城的人能排出十里外去。

  林照夏帶著府內不多的丫環忙著這些庶務,忙得飛起。把府兵都捉來幹活了,人手還是不夠。

  「想錦繡她們了啊,這西北怎麼找幾個能識字會算帳的丫頭和帳房這麼難呢?」

  忍不住跟趙廣淵抱怨。

  趙廣淵每天忙著外頭的軍務也是分身乏術,但每天還是會按時回到家中,聽妻子的嘮叨。

  「過幾日就好了。我的人已在路上了。錦繡她們也在路上了。」

  林照夏倚在他懷裡,閉著眼睛享受他輕柔的按摩,「你真的決定了,不回京城了?」

  「不回了。我已上書要求皇上為我胞兄和外祖父一家平反。等著看他的態度。」

  「皇上不會同意的。」

  「不會同意正好,我就在西北,當個西北王。」

  「下一步呢?」

  「下一步等京城反應。」才決定如何走。

  林照夏嘆了口氣,任重且遠啊。「你出門時,多帶些侍衛,別給人算計了。你要出了事,我和兒子怎麼辦?」

  「我會小心的。兒子身邊也放了不少人,都不錯眼地看著他。」

  提到兒子,趙廣淵眼神一亮,「沒想到我兒如此聰慧,一點就通,現在已能跟著我辦些庶務了,方勝、路夜和江環等人也搶著指點他,誇他有天賦。」

  林照夏笑了笑,「也多虧你在他小的時候就打磨他。有了基礎,學起來就不難了。」

  想起前幾天回到現代幫長至辦休學,林照夏也不知道留兒子在這邊是好是壞。瞧著他跟屁蟲一樣跟著他爹,還一副樂不思蜀的樣子。

  也不知是好是壞。

  知她心思,趙廣淵安慰道:「你莫要替他憂心,他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只盼著他平安就好。」

  聰慧也好,愚頓也罷,都是他們的兒子。只盼他平安喜樂就好。人的一輩子,其實不長。

  函谷關這邊消息捂得再嚴,消息也傳回了京城,同時越王的奏疏也遞到了皇上的龍案上。

  聽說越王私自與西戎和蕃厥簽了議和文書,並把賠償的物資私自吞下了,滿京城譁然。

  「越王是不是太狂妄了?竟然越過朝廷,越過皇上,私下簽了議和文書?」還侵吞了賠償銀?越王是要幹嘛?

  「是不是以為打了勝仗,就天下無敵了,不把皇上放在眼裡了?」目無君上,此乃大罪。

  莫不是要反?

  太子得知此消息,把屋裡的擺設都砸了一遍,連掛在樑上的幔帳也未能倖免。


  「這麼大的消息,為何沒人傳信孤王?」

  可恨他還陪著西戎和蕃厥的使臣在京城商討議和條款。領著他們吃吃喝喝,四下賞玩!太子現在有一種被人耍了的羞恥感,恨得他想提刀殺人。

  眾慕僚嚇得不敢出聲,越王這麼大的動作,膽大包天啊,這是明著要反了啊!

  秦王府,秦王楚王半晌沒找到自己的聲音。

  和西戎兩國使臣吃吃喝喝,陪他們賞月觀花,他們兄弟亦是想從中分一杯羹。

  議和三十年也好五十年百年也罷,史書上定要留下他們一筆,不惜和太子假意修好。結果一覺醒來,兩國使臣悄悄走了個乾淨。

  然後再得到消息,老七那個狗東西竟在函谷關與兩國簽了議和文書?

  還說是什麼《函谷關和議》!

  簽了不說,還派人抄錄了一份送進宮!如此目中無人!

  賠償的銀子和各項物資,比他們先前商議的還要多,眾臣聽說無不滿意。可這結果,文書上說了,此事由越王主理,也只認越王。

  幾個意思?越王要不在了,這文書就撕毀,不認唄?

  秦王想到太子看到這份文書時,那臉上的黑青和猙獰之色,只覺得解氣。解完氣又覺得被老七耍了,一口氣堵在胸口。

  還有父皇,怕是在他們走後,能把御書房砸了。蔣項那個狗東西,現在只怕稱病在家閉門不出了。

  「皇兄,老七這是公然要反?」

  「他暗裡要反,可明里卻不是。你沒見他把議和文書送到父皇案上了?態度恭敬不說,與對方議的賠償比我們議的還多。誰能說他個不是。」

  「可他把賠償銀和其他東西扣下了。」

  「那五百萬兩銀子只怕不夠發放陣亡撫恤的。若是父皇不吱聲,只怕老七要自己墊呢。」

  「可老七還把京郊大營二十萬兵馬扣下了。」

  「如今只有十六七萬了。而且他雖扣下,但他說要反了嗎?」

  「這還不叫反?」這都不叫反,那要叫什麼!楚王只覺得了解的老七還不夠。只知他藏了實力,沒想到現在竟做到這一步!

  「他不過是向父皇討一個翻案旨意罷了。他奏疏上也說了,想以戰功和開放互利的利國利民之舉,討要一個翻案的旨意。誰又能不贊他一聲高義呢。」

  老七此舉著實奸滑。朝臣反對過後,想到這其中的好處,估計也會閉嘴。畢竟誰簽不是簽呢。

  反正戰事停了。還大勝。於他們又有什麼壞處?

  且做了大齊立朝三百年沒人做到的事,開了互市。乾淨利落,一錘定音!

  「且他不會反父皇,反的只是太子。怕是要逼迫父皇易儲。」

  楚王聽得眉頭直皺,被這一連串的消息擊得回不過神來。

  老七不會反父皇,會反太子?

  太子之前派了數波人暗殺他,是不想他再活著回到京城。老七也不是蠢的,太子和他只能活一個,自然是想易儲的。

  只是……

  雖然他們兄弟也想把太子從儲君之位上擼下來,可如果老七坐上了那個位置,他們還能趕得他下來嗎?他們還有機會嗎?


  現在看來,老七比太子還難對付。

  而且那個林姓小子,竟真是老七的親兒子!

  太子的懷疑是對的。

  這令他們兄弟感到無比震驚。他們下的藥沒用?老七這個兒子是什麼時候生的?不是十三歲了?是在去皇陵之前生的?

  滿京城都在議論越王私簽議和一事。

  百姓對誰簽了議和文書沒多大感覺,反正知道不打仗了,邊境又太平了,敵人還賠了他們數都數不完的銀子和各種牲畜給他們。要不是路太遠,他們都想去買幾頭牛回來耕地。

  百姓聽到消息只感到歡喜的。

  倒是滿朝文武大臣,震驚不己。

  越王有嗣!

  原先還可惜他若爭儲,卻無子嗣這最基本的竟爭條件,可現在傳回來,越王有子嗣!

  這消息對於那些私底下已經站隊越王的大臣,高興壞了。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