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長大人的解讀實在蘊含深意!」穿耳上前一步,一副明悟了的樣子,說道:「這「不學禮,無以立」,常人皆如恢師兄所釋,人須習得禮法,方能在世間安身立命。」
「但師長大人的說法卻從另一個角度提醒我們,這「禮」的背後是一種秩序,一種強者對弱者的規訓引導。若有人違背了這種秩序,破壞了應有的尊重之禮,那便會受到懲罰,師長是在以一種詼諧的方式告誡我等要敬守學問傳承中的秩序,對嗎?」
說完,兩隻明亮清澈的大眼睛滿是期待的看著顧綾雪。
「穿耳,你能有有此領悟,實乃難得。」顧綾雪看著眼前這個已經十歲了的孩子,心中滿是感慨。
果然,年紀小接受新思想的速度就是快啊~
不過,顧綾雪也不想真的完全帶歪小朋友,所以,就見她靠在椅背上,看著眼前的這兩位弟子,語重心長的開口道:「你們可知,為何陛下當年沒有選擇儒家思想作為主要的治國思想呢?」
恢微微皺眉,思索了片刻後,回答道:「師長大人,弟子聽聞儒家講究仁政,且禮教條文過於繁冗,於國事治理多有不便。加之六國舊地人心不穩,各方勢力暗流涌動,始皇陛下需要的是一種能速聚權勢、強化集權之道,而此道,便是法家。」
顧綾雪點了點頭,「這只是其中一點。」
「其二,儒家之道,尊古崇先,然陛下卻以為,當以現世實情為重。譬如,統一天下是新事物,採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而這些,都是不符合尊古的儒家理念的。」
「其三,加上儒家思想目前還未真正形成一種統一體系,不同的儒家學派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以及相互矛盾的地方,陛下覺得儒家思想過於混亂,應該挑選其中有用的部分,加以利用。」
「最後便是分封制殘餘觀念與郡縣制背道而馳。」
說著,顧綾雪起身站了起來,輕輕拍了拍兩人的肩膀,又走到了窗邊,望著窗外的落葉,意味深長的說道:「總體上,儒家思想倡導的確實是想通過倫理規範來引導官民行為。」
「對於底層百姓而言,是教導他們要懂得孝順、忠誠等品德,讓他們在民間中有一定的行為準則。」
「對於貴族,也要求他們踐行仁政,恤民之疾苦。」
「目的是使道德自覺遍於天下,進而達成長治久安。」
「此念雖善,也確實有諸多積極意義,但是啊,也存在不少弊端!」
顧綾雪轉身看著二人,神色嚴肅的教導道:「首先,秦國在統一六國之前,以法家思想為綱,鼓勵耕戰、勇於變革,從而迅速崛起於諸侯之間。」
「但儒家等級觀念強調的是既定的秩序和規範,恐使人們過於注重等級尊卑,不敢提出新的思想和觀點。」
「這種等級觀念,也使得普通百姓很難跨越階層向上流動,因為社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出身和門第決定的,統一之後,六國遺民對我秦的統治還是存在一定的牴觸情緒的,若是再加上等級觀念的限制,底層百姓的不滿情緒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不利於國家的長遠發展。」
「然後,還會使得權利高度集中於君主和上層官僚手中,君主被視為至高無上的存在,官員們對君主絕對服從,這很容易導致權利的濫用。一旦出現昏庸的君主,憑藉絕對權力做出許多不利國利民的決策,而臣下由於等級觀念的束縛,就會難以進行有力的糾正。」
恢瞳孔微縮,雖然覺得師長大人也太敢說了,但聽著確實很有道理!
穿耳則歪著頭努力的思索著。
顧綾雪繼續說道:「第二點,便是重義輕利的觀念對經濟發展有很大阻礙。」
「你們要知道,將道德價值置於經濟利益之上,這種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們對商貿活動和物質財富追求的積極性,商人階層因此地位卑下,世人皆以其唯利是圖,目中無德,視為敗壞風氣之輩。」
「若人人都秉持這種重義輕利的觀念,商貿何以昌盛?沒有繁榮的商貿,物資難以流通,經濟又怎能發展?百姓生活所需無法得到滿足,國家也難以富強。」
兩人咽了一口口水,思想觀念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顧綾雪繼續說道:「最後一點弊端,便是思想保守,缺乏創新精神!其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體現的便是這種傾向,這種觀念使得世人在面對新事物和新思想時,往往首先考慮是否符合傳統觀念,在學術領域,學者們大多致力於對古代經典的注釋、解讀,教育上也是注重經典文獻的背誦理解,以培養符合儒家道德標準的人才。」
說到這裡,顧綾雪直視著二人的眼睛,確保他們都在認真聽講後,才語氣凝重的說道:「但這世間有一個殘酷的鐵律,那就是「落後就會挨打」!」
「在這廣袤的天下,各國紛爭不斷。當一個國家軍事孱弱,沒有先進的兵械、訓練有素的士兵,面對敵國的鐵騎,就只能任人宰割。」
「經濟亦然,如果我們的國家貧窮,沒有繁榮的商業,沒有充足的物資儲備,百姓困苦,那麼在面對其他強國的壓迫時,連反抗的底氣都沒有。敵國可以經濟手段扼我國之命脈,使我陷入絕境。」
「還有文化,若我輩固步自封,堅守著落後的觀念,不學習新的知識,不接納能讓國家進步的思想,則如盲人夜行,無以為導。其他先進的國家就會憑藉他們的文化優勢,侵我國本,讓我們的百姓失去信仰和凝聚力。」
「所以,大秦不能落後!」
「我們要在軍事上強大,經濟上繁榮,文化上進步!」
「如此,方能在這亂世中屹立不倒,守護我們的家園和百姓,免受他國的欺凌。」
顧綾雪的聲音堅定有力,每一句話都如同一把銳利的劍,直直地刺進兩名弟子的內心,讓兩人聽的神色凜然,心中湧起陣陣波濤的同時,一種使命感也在心中悄然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