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一邊建學堂,一邊修路,一邊編纂縣史鄉志,一邊繼續製造更多的樓船,期間還順便組織了一下鄉試與郡試。
如今,郡試已畢,參與的所有名單以及錄取名單也早就在九天前就已經發往咸陽了,島夷之地那邊的戰況,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再過個兩三日左右朝廷應該也能收到訊息了。
沒多久,呂雉帶著一眾經驗豐富的工匠和聰慧伶俐的僕役,浩浩蕩蕩的來到了一塊蔗田邊。
眾人站定,眼前是一片綿延起伏的甘蔗林,那甘蔗修長而茁壯,莖稈挺拔,葉片在微風的輕撫下沙沙作響,充滿著生機。
《楚辭·招魂》中有描繪一種奢華的宴會烹飪場景,「胹鱉炮羔,有柘漿些」,即煮鱉烤羔的同時,還有甘蔗汁作為飲品來搭配。
在戰國時期的楚國,人們便已經對甘蔗有了一定的加工製作方法,能夠將其榨成汁供人飲用。
只不過,卻一直無人製成過糖。
而如今,手握七種製糖之法的呂雉已經滿心的期待,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成果了。
在她的安排下,蔗田之中,身強力壯的僕役們手持鋒利的鐮刀,身姿矯健地穿梭在甘蔗林間,在鐮刀的揮舞下,一個個甘蔗應聲倒下,發出清脆的聲響。
而每有一株甘蔗被砍下,便有專人第一時間將其收集起來,整齊地堆放在一旁,不一會兒,田頭便堆積起了一座座 「甘蔗小山」。
「小山」旁,僕役們將這些剛收砍回來的新鮮甘蔗迅速清洗乾淨,並手腳麻利地去除上面的枯葉和殘須。
緊接著,便是榨汁環節。
巨大的石碾被拉到了蔗田邊,幾頭健壯的耕牛被套上繩索,在僕役的驅趕下,緩緩拉動石碾,一圈又一圈地碾壓著甘蔗。
隨著石碾的轉動,清甜的蔗汁不斷被擠壓而出,沿著特製的溝槽緩緩流淌,匯聚到一旁的大木桶之中。
空氣中,是蔗汁散發出來的濃郁的香甜氣息。
一旁,幾口巨大的鐵鍋早已架好,熊熊的柴火在鍋底燃燒。
僕役們將蔗汁倒入了鍋中,開始不斷攪拌,防止粘鍋和燒焦。
呂雉則親自在一旁監督,目光死死的盯著鍋中不斷翻滾的汁液,看著那隨著溫度的升高,鍋中的蔗汁逐漸變得濃稠,氣泡不斷湧起,發出 「咕嚕咕嚕」 的聲響,香甜的味道也變得愈發醇厚!
直到熬煮成一種較濃稠的深褐色液體,僕役們迅速將其舀出,倒入用布製成的簡易過濾器中,過濾掉一些雜質,然後將過濾後的液體倒入一個陶盤中,靜置冷卻,等待蔗糖的自然結晶。
旁邊另一口鍋,和第一鍋有所不同,在甘蔗榨汁後,使用了更細密的層紗布進行多次過濾,儘可能去除甘蔗汁中的雜質、纖維。
並且為了吸附更多的雜質和色素,還嘗試將草木灰加水攪拌、靜置、過濾,得到相對澄清的草木灰水後,將熬煮後的甘蔗汁與草木灰水混合,然後再進行過濾、熬煮,以儘可能的脫色。
最後熬煮到一定程度後,也將其倒入一個陶盤中,讓其自然冷卻結晶,等待下一步的重複熬煮結晶。
就在呂雉按照顧綾雪給的方法不停的榨汁熬煮中,兩天時間一晃而過,一個個陶盤中熬煮過濾後的甘蔗汁也基本完成結晶。
有的成功了,有的卻失敗了!
首先最成功的的便是紅糖,那一塊塊色澤溫潤、香氣撲鼻的紅糖塊,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然而,製糖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
糖稀、糖漿、糖餅、糖膏的製作,雖然有成功了,但更多的卻是失敗。
而對於純度較高、顏色潔白的白糖,幾乎遭遇了全面的失敗!
最終得到的幾乎全都是顏色較深、含有大量雜質的粗糖,這些粗糖雖然甜味依舊,但外觀上與顧綾雪所描述的那種顏色潔白相比,顯然有著明顯的差距。
冰糖就更不用說了,它是在白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而成的,但脫色這一步沒一個成功的,所以,冰糖還沒開始做就已經結束了。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糖果和蜜餞的製作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糖果被製成了各種形狀,有的圓潤可愛,有的小巧精緻,它們包裹著堅果或果乾,口感豐富多樣,甜而不膩。
蜜餞也選用了當地新鮮的水果,既保留了水果的酸甜,又增添了糖分的甜蜜,整體色澤誘人,讓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面對這些或成功或失敗的製糖成果,呂雉當機立斷,一邊迅速召集工匠和僕役,全力收割甘蔗,擴大紅糖的生產規模,一邊親自將這幾日製糖的成果仔細整理分類,分別封裝成兩份,一份給朝廷,一份給顧綾雪。
就在這兩份「成果」被快馬加鞭的發往咸陽的時候,任囂那邊的消息也穿越了千山萬水,順利傳達到了咸陽城。
那是一份由加急信使護送而來的密函,密函出自任囂之手,其中詳盡地記錄了他在島夷之地的最新發現與軍事部署。
上面寫著第一批五千大軍抵達島夷之地後,遇到了當地的一個名為西拉雅的部落。
經過大軍的初步的探查與了解,發現這片島夷之地大致可分為兩個大族群,其中一族居住在平地,暫稱平埔族,另一族居住在山地,暫稱高山族。
然後,這兩大族群的外貌特徵、語言特點、文化習俗、宗教信仰、族群內部的等級制度和分工情況,以及氣候條件、初步的軍事防禦等等等全都一併傳回了朝廷。
此外,任囂還順帶匯報了從南海郡前往島夷之地的必經之路上,還發現一個由眾多島嶼組成的列島,其位置之關鍵,或許將成為連接南海郡與島夷之地的重要之地。
朝堂之上,得知這一消息的武將們全都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了,都恨不得能夠親自率大軍前往,開疆拓土!
一個是多居住於平地,以農耕為主的族群,武器簡陋,多為簡易的木製竹槍、木弓,箭頭也多為石制、骨制,殺傷力有限不說,且兵無訓練,皆為農時耕種、戰時集結之民。其村落更只是以木柵環繞,輔以淺壕,根本難抵擋大秦銳士的進攻。
至於另一個以狩獵和採集為生的族群,武器也多為石竹所制,
一旦秦軍征伐,都當可輕易破之啊!
任囂這次恐怕得樂瘋了吧!
這麼好打的仗,這能白撿的功勞,什麼時候能輪得到他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