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之徐州梟雄> 第22章降臧霸徐州初定

第22章降臧霸徐州初定

2024-08-09 03:46:37 作者: 醉酒西風
  開陽,國相府。♘🐺 ➅9s𝕙ⓤx.ᶜ𝕠M ඏ🐉

  臧霸、孫康、孫觀相對跪坐,個個都是滿臉陰雲。

  大廳中的氣氛非常沉悶。

  臧霸前面的案桌上,放的正是陶應寫的勸降信。

  潔白的左伯紙,工整的字體。

  當然,他們誰都不會去欣賞這些,關鍵是信的內容。

  就像一柄大刀,橫在他們的脖子上,讓他們不敢動彈。

  如果是兩天前,陶應送來這麼一封勸降信,只能引起他們一陣鬨笑。

  乳臭未乾的小子,狂妄至極,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可是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徐和的數萬兵馬,就算是烏合之眾,可敗的也太快了,而且太徹底了,就連昌豨也是全軍覆沒。

  整個過程他們基本了解清楚了,陳登連環用計,算無遺漏。

  最重要的是,陶應麾下既有良將又有猛將,若無這些將領,你再好的計謀也無法實施啊!

  談笑間匪寇灰飛煙滅,率虎狼之師會獵於開陽。

  這不是狂妄,這是霸道!

  現在到底是戰是降?

  陶應只給了他五天時間。

  「伯台、仲台,你們有何看法?」過了好一會兒,臧霸問道。

  「宣高,我們有五千兵馬,開陽城池高大堅固,糧草充足,若要堅守,尚無不可,只是……」孫康的語氣充滿著無奈,明顯是底氣不足,他搖了搖頭,「只是一旦開戰,我們便會被冠以反賊的罪名,開陽就徹底變成一座孤城,無論它有多堅固,也是久守必失……」

  「仲台,你的意思呢?」

  「宣高,是戰是降,我聽你的!」孫觀很乾脆,當然,他也沒辦法。

  「黃巾之亂後,我們招募兵士,乘勢而起,至今已四年有餘,亂世將至,本想有所作為,可惜遇到了陶應,當世人傑。朝廷雖然羸弱,可絕不是我等能夠抗衡的。不過,陶應說的也沒錯,就憑我等的本事,建一番功業,光宗耀祖,也未嘗不可!」

  「宣高言之有理!」孫康的臉上終於露出了輕鬆的表情。

  其實他並沒有什麼野心,只是想要有一番作為,而且他明白,臧霸可以是一員良將,但成不了亂世梟雄。

  陶謙是徐州刺史,陶應又是當世俊傑,用不了多長時間便會崛起,歸降於他是最好的選擇。

  「宣高,那吳敦尹禮呢?」

  「派人告訴他們我們的決定,他們自然會做出選擇。」

  臧霸做了決定之後,反倒感覺輕鬆了許多,立刻給陶應回了一封信,五日之後,一定會將所有的兵馬交給陶應,為陶應驅馳。

  收到臧霸的回信,陶應非常高興。

  在以前的歷史中,臧霸雖然不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主要是曹魏的良將太多,他歸降之後,沒有機會立下大功。

  琅琊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是徐州北面的門戶,面對的是青州的北海和兗州的泰山。

  此時,北海太守是孔融,泰山太守是應劭,郡丞是諸葛珪。


  諸葛珪就是諸葛亮的父親,他也是琅琊人。

  但是以後,這裡的變化還很大。按照以前歷史,明年,諸葛珪會病死,諸葛玄將會辭官,扶養諸葛珪的幾個子女。

  既然陶應將目標定在了南方,北方就一定要守好。

  國相府將繼續設在開陽,蕭建為國相,糜芳為軍司馬,堅決實施軍政分開。

  吧書69新

  派兵多少,各縣的縣令如何安排等問題,臧霸歸降之後再確定。

  五天之後,臧霸準時來降,和他一起來的還有吳敦、尹禮。

  一共七千兵馬,在莒縣城外安營紮寨後,臧霸、孫康、孫觀、尹禮、吳敦等人,只帶著五十名護衛,進入城中。

  陶應、陳登、蕭建在國相府設宴,熱情款待了他們。

  酒宴上陪同的還有陶應麾下的幾員大將徐晃、典韋和糜芳。

  在琅琊一帶,臧霸自恃武藝高強,無有敵手。

  可是今天見到典韋和徐晃之後,雖然沒有較量,但他絕對看得出,兩人的武藝絕不在自己之下。

  尤其是那個典韋,只要走近,就能感受到很強的威壓之勢,那就是傳說中的萬人敵啊!

  而和徐晃的簡單攀談中,臧霸再一次被打擊到了,人家的智謀,絕不在自己之下。

  這一刻,臧霸對陶應是徹底折服了。

  能讓徐晃和典韋這樣的良將猛將歸順,絕對是亂世雄主,是他臧霸心目中的主公。

  當然,現在徐州刺史還是陶謙,只能稱少將軍,而不能稱主公。

  酒宴之後,陶應對此次剿匪立功的將領、官員進行封賞。

  當然,這些都是以刺史府的名義,暫時只是口頭封賞,回去之後,陶謙肯定會落實。

  陶應來的時候一共是一萬兵馬,作戰中死傷的兵士從俘虜裡面都得到了補充。

  臧霸等人的兵馬有七千,俘虜的兵馬中挑出的青壯,加上琅琊各縣的一些府兵中的青壯,共有六千多,從徐和老巢中帶回的所謂的兵馬也有好幾萬,當然這些不能算。

  陶應給自己麾下成立了三營。

  長水營五千,基本上是自己從洛陽帶來的,他親自統領,孫觀為副將。

  驍騎營五千,徐晃為統領,虎威營五千,臧霸為統領。

  同時,自己的護衛命名為虎賁衛,兩千,典韋為統領。

  給糜芳也配了兩員副將吳敦和尹禮,兵馬還是五千,駐紮在開陽。

  其他的一些老弱病殘,以及從徐和老巢中帶回來的百姓、家眷等近五萬,挑出尚有勞動能力的近四萬為屯田兵,琅琊、東海一帶閒置的農田非常多,封孫康為典農校尉,負責屯田,琅琊相蕭建給予協助和支持。

  一切安排就緒,十天之後,陶應率軍離開琅琊,準備返回下邳。

  大獲全勝的消息,早已快馬加鞭送到了刺史府。

  「陶刺史,好消息啊!」接到捷報的第一時間,糜竺就跑到了陶謙的書房。

  「子仲,可是有子合的消息?」

  陶謙剛上任,政務繁忙,但是他時刻掛念著兒子陶應的消息。

  他能否在徐州站住腳,關鍵是看兒子這一仗打的怎麼樣。

  如果勝了,那徐州太平,百廢待興,自己也不負皇帝陛下重恩,一定會把徐州治理的非常好!

  可如果敗了,就只能依靠開陽臧霸,他這個徐州刺史,將會當的很憋屈。

  「少將軍果真當世俊傑,從離開彭城到現在,還不足一月,黃巾賊寇徐和、王營、叢錢已經授首,匪軍全部被剿滅,開陽臧霸願歸順朝廷,現已在少將軍麾下為將,從此徐州將再無匪患之災,刺史府號令,在徐州將暢通無阻,百廢俱興,指日可待呀!」

  糜竺激動的一邊說,一邊將捷報遞給了陶謙。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