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老逼登服軟
偉大的皇帝陛下,回到了他忠誠的長安城。🍪🐟 ❻➈丂𝐡𝐮𝓧.Ⓒ𝓸𝔪 🎄🐤
在率領文武百官東巡洛陽五個月之後,李世民這才率領百官回返長安。
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關中缺糧,還有一部分的原因則是因為只有他離開關中了,那些人才敢胡作非為。
太極殿中很是明亮,李世民坐於正中,其他諸位宰相按照座次坐於兩側,王玄景坐在左側第一的位置。他是太子太傅,中書令,吏部尚書,排名第一。
實際上,尚書令才是排名第一,但是尚書令以前是李世民擔任,後來就不再授予其他人,接下來尚書僕射,只不過因為王玄景有太子太傅的官職,這才第一。
尚書左右僕射分別是房玄齡和杜如晦,原本蕭瑀也是丞相,只不過被上次被王玄景懟的罷官免職,回家思過去了。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長孫無忌、李績,至於魏徵則是中書舍人。中書舍人只是五品官,但是他這個中書舍人卻有一個知政事的後綴,就代表他可以入政事堂。
王氏在朝眾人中,王玄景職位最高,王玄烈則是在軍中發展,其他的一些王氏子弟或是軍中或是擔任低一些的職位。
這一次經過王玄景一番清理之後,勛貴、世家門閥都老實多了,李世民準備正式啟動科舉制度。
以前科舉制度雖然已經確立了,但是卻沒有正式推行,現在經過此番打擊之後,那些勛貴、世家門閥不敢再暗中抵制了,正好可以推廣科舉制度。
當時雖然計劃推動科舉制度,但是那些人卻一直在相互推諉。畢竟需要朝廷各地官員配合。
這一次,朝廷開始正式推廣科舉制度,天下所有的州縣都會設置一名祭酒,每隔三年,將縣城中的讀書人召集起來考試,考題由吏部籌備考題,然後下發各縣,各縣考試通過選拔後,再前往京城考試。
科舉制度和以前所有的制度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不需要其他人的舉薦。舉薦、舉孝廉等等這些制度,基本上都需要有人舉薦。
能夠舉薦的人大多都是各地官員,或者門閥貴族,或者是已經致仕的高官,普通人想要見到這些人基本上不可能。
所以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不管是怎麼變,都有大量寒門、平民百姓是沒有機會得到舉薦的。
科舉制度到了現在已經有了推行的基礎,紙張從發明到現在,已經有上千年時間,從大乾開始,王氏就一直對紙張進行改進。
這改進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儘量低廉的成本製作出來可以用來書寫使用的紙張,另一個方向是可以提高一些成本,製造一些質量更好,更耐磨的紙張。
成本低廉的紙張用來製作一些便宜的書籍,而質量高,更耐磨的則是製作更重要的資料文書等,也可以用來製作書籍,用來長期保存。
現在王氏已經有足夠廉價的紙張供應,在加上其手中掌握的大量書籍,推行科舉制度的時機已經到了。
以前貴族們壟斷知識,子子孫孫都是官員,後來經過傳播後,世家門閥崛起,知識的獲得在變得越來越廉價。
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讀的起書,朝廷也能獲得越來越多的人才。
也就是在這貞觀元年九月,朝廷正式下詔,舉辦科舉,同時將科舉制度下發到各縣,第一次科舉在一年之後準備。為了讓科舉順利進行,朝廷給出了大量時間進行籌備。
而在得知朝廷不拘一格選取人才之後,天下百姓、豪強、寒門無不紛紛購買書籍,向各地學識淵博之人求教。
這種景象,比當年大乾學宮下達州郡造成的轟動還要大。畢竟大乾時期書籍價格昂貴,想要入讀郡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現在朝廷直接取消了門檻,任何人只要覺得自己行,就可以去讀書。
科舉制在大力推行的時候,王玄景也沒有對關中的勛貴門閥放鬆。
而是正式開始推行移民政策。
關中這片土地,確實是難得的良田沃土,特別是渭河平原這一區域,水源充沛,土地平曠。適宜種植。
這裡從秦國開始進行開發耕作,到了現在已經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了。特別是從大乾之後,對這裡進行大力開發,關中變得更加繁茂。
大唐立國之後,這裡也沒有遭到什麼嚴重的戰亂,關中人口已經越來越多,甚至成了天下人口最多的地方。
原本經過千年開墾,關中平原已經沒有了多餘的土地,千年的耕作,即便是有各種養地堆肥技術,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土地也變的貧瘠起來。
關中平原雖然不小,但是比起河北、河南、南陽、淮安等地,還是差了不少。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發展潛力了。
王玄景對關中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自然清楚這個情況,一直以來都想要將更多的人口遷徙出去。
獨孤家作為前朝皇親,獨孤皇后的婆家,在李唐鼎立之後並沒有受到清算,畢竟李家和獨孤家也是有親緣關係的。更重要的是,獨孤家自從獨孤皇后死後,就開始逐漸落寞。
早就從關隴貴族中的第一梯隊掉了下來。
在這一次的大旱中,獨孤家也是受損嚴重。原本獨孤家主還能夠擺著幾分臉面,現在最後一條遮羞布也被撤了下來。
沒有等王玄景派人通知,這獨孤家,還有其他的關隴世家就匆匆趕來了。還有那些河北世家門閥,也同樣都派人前來。
甚至王玄景還聽說,這些世家門閥開始主動求娶宗室女了。
要知道李淵時期,李淵私下裡想要將庶女嫁給那些世家門閥,結果就被這些人給拒絕了。
李世民想要為自己的太子從這些世家中挑選太子妃,也被他們不動聲色的避開了,現在一個個巴巴的將女兒送到了長安。這其中代表著什麼,王玄景很清楚。
王玄景當初隨口一說,讓這些世家門閥子和皇子一起入學,還沒有正式考慮呢,這些人就將孩子送來了。
根本不算什么正式政策,結果這些人全部都當真了。
這些信號表示,不管是關隴貴族還是河北世家門閥,都已經服軟了。
讓這群老逼登服軟,可不容易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