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第一貢生> 第802章 御駕親征

第802章 御駕親征

2024-09-25 11:35:46 作者: 一語不語
  初十一早,張周便帶兵出征了。

  而他的出兵是悄無聲息的,本來人就在城外,只帶三千兵馬,不需要調邊軍馳援,甚至麾下沒有一位名將,都是臨時徵調出來的將士,看起來好像這三千兵馬平平,甚至連上戰場的經驗都沒有,但實際上他們訓練時間不短。

  所訓練的主要是如何用新式兵器,反倒在刀劍等冷兵器的使用上,張周基本上就不強求,除非到極端特殊的情況下,否則這就是大明有史以來最接近熱兵器戰役的戰爭。

  也就在當天,朱祐樘要帶著他的鑾駕人馬,離開京師往大同鎮去。

  皇帝的排場就要大很多,但跟當初英宗出征前不同的是,朱祐樘並沒有徵調任何一名尚書陪同自己,只調了左都御史王瓊作為隨軍的參謀,勛臣中也沒有國公,在隨軍將領中地位最高的反而是壽寧侯張鶴齡。

  朱祐樘將會帶兩萬兵馬的儀仗往大同鎮去,提前準備的糧草和輜重不少,同時還會配備不少的重炮等物,所以這次往西北去,朱祐樘計劃是在一個月之內抵達大同,這就跟張周行軍的原則大相逕庭。

  以張周的計劃,從京師到大同七百多里,張周能在四天之內抵達。

  而朱祐樘這一路人,一天能行個二三十里其實都不錯了,一個月只是最低計劃,當然朱祐樘還有個比較「宏大」的設想,那就是在二十天內完成旅程,這要求隊伍一天行進必須要有四十里上下,以這路人馬的配備來說,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皇帝要出巡,本來應該安排藩王作為監國。

  但這次與以往不同,皇帝沒有帶文武大臣前去,京師中留守了太子朱厚照,而首輔劉健,內閣大臣李東陽、王鏊等人,一個都沒調。

  大概就給大臣一個說法,那就是若他這個當皇帝的真在西北折了,那你們就立太子為皇帝,反正這是我兒子,他年歲也不小了,你們這群不是號稱大明的忠臣嗎?

  大明朝乾脆就交給你們得了。

  楊鵬作為提督東廠太監,這次卻是伴駕的人之一,其實楊鵬本來是不用去的,但楊鵬立功心切,因為他知道,留在京也不太安全,因為他得罪的人太多,現在還沒了皇帝庇護他,要是京師內真發生什麼內亂,到時肯定先殺的那個人就是他。

  ……

  ……

  朱祐樘出征,要正式很多。

  劉健帶著文武大臣前來送行,在車駕前,劉健代替大臣給皇帝上了一份奏疏,意思是請求朱祐樘不要剛愎自用,請求皇帝留在京師。

  朱祐樘當著幾名閣老、尚書的面說道:「朕此番只是要巡遊天下,往威寧海一行,是為彰顯天朝之威。諸位卿家不必擔心,有蔡國公為朕打頭陣,是不會出事的。」

  在場大臣基本都在想,我們也知道基本上不會出事。

  但萬一呢?

  當初英宗出征時,我們也覺得一般是沒事,大不了就撤唄?

  但問題是,這次你出征跟你祖父出征時,也沒什麼本質不同,且你帶的兵馬更少,只有兩萬兵馬,要知道你祖父當初對外號稱帶了幾十萬兵馬,實際上也帶兵近二十萬。

  就這樣,韃靼人隨便來個三五萬騎兵,不就把你困在其中,讓你當大明第二個階下囚的皇帝?

  朱祐樘望著不遠處正瞅著自己的太子,搖搖頭,似乎對這兒子還不太滿意。


  朱祐樘又道:「皇天后土庇佑,朕此番必定馬到功成。與諸位卿家共勉。」

  說完,朱祐樘也登上了他自己的鑾駕。

  在場大臣看著還是比較頭疼的。

  當初英宗出征時,好歹也是騎馬而行,那場面也堪稱宏偉,而眼下這位雖說也是帶了大軍出征的,但兩萬兵馬所能造出的聲勢實在也就那麼回事,且這兩萬兵馬,也並非全都是作戰兵員,其中有不少是配備的民夫。

  ……

  ……

  朱祐樘也踏上征程。

  這次的出征,朱祐樘那邊會顯得很隨便,大臣這邊明明應該用強硬的姿態去阻攔,卻也沒這麼做。

  在目送皇帝一行走出德勝門後,劉健仍舊遲遲未將目光收回來。

  李東陽道:「我們是否未做到人臣之責?」

  劉健這才把頭轉回來,看了李東陽一眼,那眼神很複雜。

  李東陽則從這目光中,看出劉健態度中的不善。

  如果一個皇帝不聽大臣的號令,最好的辦法就是……換一個皇帝上來,但弒君是不可能的,能做的手段實在太多了,包括且不限於暗殺,當然這種暗殺會在表面的陰謀之下。

  總歸不能把矛頭直接對準文臣本身。

  「朝中事,也沒變太多,陛下不是有言在先,朝中大事,還是要親自審閱嗎?」王鏊走過來說了一句。

  這是在提醒李東陽,即便皇帝離開京師,但天下的掌權者,仍舊是皇帝。

  皇帝人在往大同的半路上,還是可以批閱奏疏,只是在時效上可能會降低不少。

  劉健嘆口氣,沒有跟李東陽和王鏊說任何話。

  其實他的態度已經表明一切。

  對皇帝出巡威寧海這件事,本應該反對,但他沒有反對,就說明他寧可看到皇帝胡來,最好再讓皇帝承擔胡來的後果……只有這樣,皇帝或是繼任的皇帝才能意識到,光靠張周那套窮兵黷武的方略是不管用的。

  大明還是應該走正統的路線。

  當然哪條路是正統,由他們說了算。

  ……

  ……

  朱厚照要回宮了。

  他是比較高興的,因為老爹走了,他不但不用怕被禁足,還獲得了一種近乎於監國的權力。

  他可以在文華殿聽大臣講述朝中大事,這是他父親給他的權限,作為太子,他要學理政那一套了,儘管朱厚照自己也知道那些事很複雜。

  可還是架不住心中那股好奇之心。

  誰說我老父親才能把朝事打理好?誰說少年郎做事就一定不行?

  「回去,把秀榮那丫頭給找出來,我要好好給他上一課。」朱厚照覺得自己現在要充當長兄。

  老父親不在,我不就鐵鐵管著你個小妹妹?

  高鳳道:「殿下,聽說公主並不在京。」

  「你再說一遍!」朱厚照差點想打人。

  高鳳無奈道:「公主似乎是隨陛下去大同了……」

  「什麼?」


  朱厚照直接從車駕上跳了下去。

  把隨從的人給嚇了一跳,幾個人上前死命才把激動到無以復加的朱厚照給按住。

  「殿下,您不能毀傷自己的身子啊。」高鳳高聲哀求道。

  朱厚照道:「有這麼當爹的嗎?他自己去,不讓我去就算了,為啥一個死丫頭都能跟著一起去?出巡威寧海,出兵草原,這麼好玩的事,為什麼不叫我一個?啊!」

  此時眾多錦衣衛過來,把朱厚照給駕回到車駕上。

  朱厚照高聲道:「等著,老子一定要親自去西北,誰說我不能帶兵打仗的?給我三千兵馬,我也能把草原給平了!誰怕死!?」

  高鳳道:「太子殿下,您要忍啊。陛下不在京,大明的將來都在您身上呢。」

  「我不要大明的將來,我要打仗!」

  朱厚照此時被兩個錦衣衛按著。

  無論他如何為何加抗爭,一點用都沒有,似乎朱祐樘也生怕自己不在京的這段時間,這混小子會亂來,所以也是下了死命令,派諸多的人一天十二個時辰盯著朱厚照,不能讓他有任何閃失。

  ……

  ……

  草原上。

  一場戰事已經持續到第九天。

  唐寅親率的七八千兵馬,經過連續幾次的嘗試突擊之後,都被韃靼人的主力給攔下來。

  本來韃靼人是不打算與這路大明的兵馬纏鬥的,但在他們發現這路大明兵馬並未配備重炮等遠程火力之後,他們開始嘗試著做一些抵擋和反擊,然後發現大明軍隊無論沖得多凶,在遇到他們阻擊之後都會適可而止。

  雙方形成了互有攻守的局面。

  而最後大明的軍隊數量,也很快被韃靼主力所查知。

  大明只有不到萬數的兵馬,且還是遠在距離大明一千多里之外的草原腹地,與大明邊關將士無任何聯繫,他們行動的路線也不是直上直下,這意味著大明的軍隊想要馳援,至少要走上一千五百里以上。

  再加上大明軍隊沒有重火器的加持,韃靼軍隊也就沒那麼懼怕。

  畢竟在之前一次大明五路兵馬進發草原的戰事中,大明軍隊並沒有占到什麼便宜,這場戰事,在韃靼人看來是可以交戰的。

  若是這場戰事獲勝,甚至可以成為他們扭轉對大明戰事落敗的局面,重新占據前線戰場的優勢。

  初十中午。

  又是一次嘗試性攻擊後,大明的三千兵馬不得不撤回來。

  負責帶兵出擊的張銳回到河谷營地所在,此時營地內的積雪轉成了堅冰,馬匹根本就無法騎行,只能下馬牽馬而行,有的馬匹則是拴在一起,拖著一些雪橇之類的東西在運送戰利品。

  「打不下來。」

  張銳到了唐寅身邊。

  此時唐寅立在河谷上方地勢相對較高的地方。

  他手上的望遠鏡,也在打量著東南邊,韃靼人營地的方向。

  唐寅指了指東南方向道:「昨夜那邊還沒有韃靼人的營地,今天上午開始設立,河對岸還有幾處臨時駐紮的營地,看樣子他們是想作為中轉地。而後方他們還布置了一些營頭……」


  徐經問道:「他們在如此靠近我們的地方紮營是作甚?吸引我們主動攻擊嗎?」

  「不知道。」唐寅道,「如果我是韃靼人,或會在裡面埋設火藥,但他們似乎看出來,我們現在是前後無進退之路,除非我們一心南下突圍,否則必須需要一個背後有依靠的地帶,跟他們做戰略上的周旋。」

  徐經道:「以前跟他們打,也未必需要背靠什麼。」

  「不一樣。」唐寅搖頭道,「這次我們沒有遠炮和重炮,只有一些輕炮,胳膊太短,打不了那麼遠。好在這條河也不太寬,且河面都已經上凍了,來去自如。如果到開春,冰面不足以通過馬匹之後,我們就只能放棄這片陣地。」

  張銳問道:「那我們還需要堅持多久?」

  唐寅反問道:「韃靼後方的主力,撤了嗎?」

  「沒有。」張銳這次帶三千兵馬就是為了探查敵後情況的,他如實匯報導,「韃靼非但未退,還在堆積兵馬,看樣子在我們河岸的這邊,也就是南方和西南方,韃靼人已經布置了至少有五六萬兵馬。」

  「多少?」徐經聽到這裡,明顯慌亂起來。

  唐寅道:「五六萬兵馬,很多嗎?」

  徐經苦笑道:「伯虎,咱就算有火銃,但有多少火彈?就算一顆火彈打一個,怕是也打不完這五六萬人吧?」

  張銳道:「一人至少有二十發以上,打個十萬人是沒問題的。」

  「太不切實際了。」徐經道,「你們以為韃子就立在那,當靶子給你們打嗎?完了完了,他們這是切斷我們退路了。」

  唐寅點頭道:「這正是我所需要的。平虜侯呢?」

  「回大人,平虜侯昨夜就帶一千多兵馬往西北方向探查,到現在還沒回來,以先前所查知,韃靼在西北方向並沒有布置兵馬……」

  「圍三闋一。」唐寅道,「他們給我們的後方留了一道豁口,要想突圍,只能從這個方向走。但我們會越走越往草原深處,到那時,甚至不用交戰,我們將不會有足夠多的糧草堅持到回大明的一天。」

  徐經急忙問道:「韃靼人現在還沒攻上來吧?」

  張銳道:「韃子也怕,畢竟幾次接觸交手中,我們的火銃效果非常好,殺傷了不少韃子。他們現在儘可能跟我們周旋,甚至有在我們河對岸扎土寨的意思。」

  「嗯。」唐寅點頭道,「他們知道我們沒帶多少火炮,沒法跨越障礙打他們。用這種方法抵擋火銃,或也是一種方略。但我們畢竟是帶了天火藥的,要炸他們幾個營寨,並不難。」

  徐經聽了半晌,問道:「那我們怎麼撤回去?打?還是不打?」

  唐寅道:「這就是我們的城。對面就是我們的敵人……我們要紮根於腳下這座城,與韃靼做更多的周旋。哪怕是血灑在這片草原上,我們也是英雄。」(本章完)


關閉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