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游擊
鄭鴻逵的這番話讓眾人茅塞頓開,尤其是朱慎錐更是喜上眉梢。
朱慎錐萬萬沒想到鄭鴻逵不僅精於海戰,還懂得游擊戰術,他這一套戰法不就是後世的游擊戰麼?
游擊戰有十六字訣,那就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鄭鴻逵無師自通,深得這個精髓,如按鄭鴻逵的建議,雖無法做到閃擊瀋陽,甚至直搗黃龍的程度,可只要戰術運用得當,再加上海上的優勢,給建奴製造麻煩絕對沒有問題。
而且這個麻煩不是小麻煩,是大麻煩。
皇太極如今已稱帝,之前的後金也成了現在的大清,皇太極這人雄才大略,意圖拿下整個遼東以此為基,然後再入關和大明爭奪天下,戰略眼光的確深遠,而且這些年皇太極也乾的不錯。
可皇太極的基礎卻依舊薄弱,先不說八旗的數量本就不多,就算從努爾哈赤時期到如今,建奴一直在想辦法增加八旗旗丁的數量,通過捕獲野女真,吞併遼東其他各部落充實自己實力。
但就算如此,整個八旗又能有多少人?如今八旗上下男女老少加起來也不過六十餘萬,其中編入軍中的八旗人丁加蒙古、漢軍旗大約在十萬左右,從這點來說同人口基數龐大的大明相比根本不算什麼。
這個問題皇太極自己心裡也清楚,他也想快速充實八旗人丁,可人口數量的增加不是簡單就能完成的,哪怕八旗的老少再能生,拼命生,要從如今基數增長到百萬以上,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何況一代人的長成至少十幾二十年,皇太極哪裡等得了這麼久?況且他還要和大明打仗呢,所以人口因素是制約建奴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無法快速增加八旗人丁的情況下,皇太極只能通過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來進行人丁補充。
就算這樣皇太極能補充的人丁也是有限,整個遼東皇太極治下所有人口加起來也不超過百萬。這個數字看起來似乎不少,可實際上並不算多,如在遼東還算勉強,可假如要打進關內,和大明爭奪天下,這麼點人哪裡夠。
除了人口外,就是生產力了。
建奴本就是漁獵民族,生存方式和農耕文明不同,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他依舊保持著原本民族的特徵,所有的物資大多都是通過戰爭和掠奪方式而來的。這種方式雖能快速增強自己的實力,令其迅速發展起來,可弊端也是實實在在的。
一旦無法用這種方式掠奪到足夠的物資,僅靠著漁獵根本滿足不了自身需求,這就會造成極大的困境,到時候別說擴張了,連自己生存都成了問題。
當年孫承宗對遼東實施步步為營,以守代攻和封鎖後金的一系列戰術,讓努爾哈赤是苦不堪言。如果不是孫承宗之後因為魏忠賢的緣故離開了遼東,袁崇煥接任遼東巡撫後改變了孫承宗的戰術,說不定遼東的建奴早就被平了。
沒有袁崇煥私下賣出去的那些糧食,建奴上下都要餓死了,哪裡還能打什麼仗?正是袁崇煥的這些舉動,直接讓孫承宗布局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最後讓建奴緩過氣來,這才有後來皇太極繼位後的己巳之變發生。
皇太極的目光比努爾哈赤長遠,很清楚自身的劣勢在哪裡。繼位後不僅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還直接調整了對遼東遼民的政策,實施了善待遼民,鼓勵生產,耕作開荒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他手裡的後金也就是現在的大清逐步從漁獵轉向農耕。
皇太極知道,僅僅靠掠奪生存是不能長久的,只有通過農耕才能保證自給,慢慢積蓄力量,在最好的時機先拿下整個遼東,然後再想辦法圖謀天下。
不過就算皇太極的政策再好,要馬上產生效益也是不可能的。糧食這玩意不是你今天種下明天就能收穫的,春種秋收這是一個長久持續的工作。再加上眼下又是小冰河時期,天氣反常,夏日乾旱,冬天來的又早,就連大明各省也多有災荒頻頻,更不用說更北邊的遼東了。
從各種情況來看,皇太極雖兵力強盛,在遼東穩壓明軍一頭,眼下更是圍困錦州,逼的明軍不敢前來增援,只要耐心等著錦州城內糧食吃完,祖大壽坐困孤城彈盡糧絕,錦州必然到手。
可實際上皇太極不是沒有弱點,他的弱點就是基礎太差,底蘊不足。
大清的八旗兵雖然能打,可整體基礎實在不行,物資儲備本就不多,生產力也嚴重不足。這一次圍攻錦州皇太極是花了極大代價,祖大壽在城中要吃糧,難道皇太極包括他手下的八旗兵就不吃糧了?
以遼東的這麼點出產,皇太極根本支撐不起長久的戰爭,他採取這樣的戰術無非就是賭誰先支持不下去。憑藉著大半個遼東的物資以滿足前線的需求,先熬死錦州的祖大壽再說,假如明軍按捺不住出兵救援那就再好不過了,皇太極正好能圍城打援,以手中精銳八旗擊破大明援軍。
說句不好聽的,假如祖大壽在錦州的物資儲備足以支撐一兩年的,皇太極根本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圍困錦州,因為皇太極這樣做非但起不到作用,反而會因為時間的推移由於自己的物資不斷消耗和不足最終無奈退兵。 鄭鴻逵提出用游擊戰來襲擾皇太極的後方,實施破襲戰和騷擾戰,給敵人不斷放血,這樣的戰術看起來似乎是小打小鬧,可深思之下卻是最好的辦法。
皇太極掌控的地盤基礎差,生產力低下,經濟更是薄弱,用這些手段雖起不到大幅度消滅八旗有生力量的效果,可通過這種戰術卻能直接打擊皇太極所控制區域的生產和經濟。
一旦開墾的農田被毀,糧食被掠奪,八旗各駐地被攻擊甚至占領,這造成的後果異常嚴重。
要知道當年倭寇在大明東南橫行時,以大明的國力和體量都是焦頭爛額,更不用說實力和底蘊遠不如大明的大清了。
只要這麼做,皇太極絕對承受不了這樣的損失,更會直接影響到他在前線的布置。後院起火,物資被毀,人丁被殺,更會導致內部人心惶惶,到時候皇太極會怎麼選擇可想而知。
想到這朱慎錐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他追問了鄭鴻逵又一些問題,包括登陸作戰的一些細節,和萬一皇太極調動皮島那邊的水師甚至朝鮮的水師又應該如何應付的可能。
鄭鴻逵毫不遲疑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這些問題都不大,雖然皇太極手中也有水師,而且這個水師是從尚可喜投靠皇太極時帶過去的,可這支水師的規模並不大,不會造成多少威脅。
而且鄭鴻逵拍著胸脯說,尚可喜如果要和他打海戰簡直就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他們鄭家兄弟要論海戰從來沒有怕過誰。至於朝鮮水師就更不用說了,朝鮮的水師全都是樣子貨,跟著打打順風仗也就罷了,要真打起來,鄭鴻逵閉著眼都能把他們打出翔來。
「微臣這次來京,帶了幾個隨從,這些人都是海上作戰的好手,微臣可把他們編入軍中,保證絕無問題!」
「好!」朱慎錐眼中冒出精光,鄭鴻逵既然如此表態他也放心不少,而且目前來看鄭鴻逵的辦法是最妥當的,以鄭鴻逵來指揮水師也是最合適的人選。
至於福建的鄭芝龍,朱慎錐並不在考慮之中。鄭芝龍這個人小心思太多,而且他也不一定肯北上,眼下遼東戰事朝廷也等不了太久,與其讓鄭鴻逵去說服鄭芝龍,一來一回耽擱時間,倒不如就以山東水師獨自出兵作戰更穩妥些。
「鄭鴻逵!」
「微臣在!」
「鄭鴻逵為萊登副總兵,掛總兵銜,統領山東水師!」
鄭鴻逵身子微微一顫,臉上露出狂喜之色,他雖已是萊州鎮撫,可副總兵之職卻比區區鎮撫高了許多,等於一躍就成了軍中大將。此外,朱慎錐還讓他直接掛了總兵銜,就等於直接告訴他只要這一仗打好了,這個總兵就是他的了。如此厚賞怎能不讓鄭鴻逵欣喜若狂?要知道他大哥鄭芝龍眼下只是福建海防游擊,授五虎游擊將軍之銜,這個官職聽起來似乎不錯,實際上五虎游擊將軍之銜只是雜牌將軍,哪裡能和正式軍職相比?
「微臣謝監國千歲!千歲千千歲!」鄭鴻逵毫不遲疑衝著朱慎錐跪了下來,五體投地叩謝。
朱慎錐笑呵呵地把他攙扶起來,勉勵了幾句,讓他回去後做好準備,等明日朝廷正式任命後就前往山東準備,接管山東水師。另外此戰重要,朱慎錐會派一員大將為其副手,鄭鴻逵指揮水師,對方指揮陸軍,雙方配合,以擊遼東,等戰後獲勝歸來,朝廷更有重賞,希望鄭鴻逵不要辜負自己的期望。
鄭鴻逵激動的臉色潮紅,拍著胸脯對朱慎錐保證,此戰必盡全力,破遼東建奴,讓朱慎錐放心就是,自己一定不負所望。
(本章完)